•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shenyv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25
帖子
964
获得点赞
189
声望
43
素问-阴阳就象大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千百年来无人能够正确解答。
慢慢探讨本不要紧,然而,这句话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医考试题当中:
考试题问:“阴阳的道路是什么?”
必须回答:“左右”,否则便硬生生地判错。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阴阳的道路只在“左右”么?“上下”不算,“前后”也不算?那么肝阳“上亢”是怎么上去的?“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又怎么形成呢?
有个清代的人强行解释说:“左”代表东南,“右”代表西北,东南炎热为阳,西北寒凉为阴,所以说左右为阴阳的道路。这也是胡扯的紧。难道说阴阳只走四方,不走上下?
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何曾只能走四方,却不能走上下? 
高等学府这样理解阴阳,可见中医理论还真是走到头了!
 
所以说中医的希望在民间。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看不了病,中医院针灸几乎没有疗效,就连国医大师(已过世)给我老婆开的治疗妇科的中药连服一个多月后也是没什么疗效,自此后我也被迫自学中医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因为这些中医都不可信。
另外,明年世卫组织将中医列为医学纲要,我对此比较悲观,因为这不是中国中医在全球开花的开始,而是日本全面受益的开始,日本的汉方和日式针灸及韩式针灸将全面超过中国的中医药和针灸,若我们民间中医能杀出血路威震世界医药界,中医才会有希望。
 
素问-阴阳就象大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千百年来无人能够正确解答。
慢慢探讨本不要紧,然而,这句话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医考试题当中:
考试题问:“阴阳的道路是什么?”
必须回答:“左右”,否则便硬生生地判错。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阴阳的道路只在“左右”么?“上下”不算,“前后”也不算?那么肝阳“上亢”是怎么上去的?“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又怎么形成呢?
有个清代的人强行解释说:“左”代表东南,“右”代表西北,东南炎热为阳,西北寒凉为阴,所以说左右为阴阳的道路。这也是胡扯的紧。难道说阴阳只走四方,不走上下?
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何曾只能走四方,却不能走上下? 
高等学府这样理解阴阳,可见中医理论还真是走到头了!
这只是古代写骈文的一种格式,不能只从出现的字上来理解,而要放在通篇或者整个书中来理解。这是学习中医和现代科学的思维差异之处,要学会思考和理解文字之外的东西(即言不尽之处)。因为古人写文章最早以竹简记录,不如纸张方便,故记载的文字和口语不同,多用文言以简省精炼信息(编码过程),当然其代价是造成阅读者理解(解码过程)上比较费力。为解决这个不便,所以作者多喜用典故、互文、比喻(借喻)手法来行文。

其中互文的手法最常见的,因为根据前后文互相补充说明的,就能理解各自的意思,还能避免重复和累赘。但如果单看一句或者几个字,很容易形成片面的理解。所以这样的文字需要互相参考(“瞻前顾后”),寻找文章中的前后语句或段落来参照理解,甚至需要跨越多篇文章中对同一个论点的叙述结合来参照理解。《内经》中的理论和概念经常是需要这样去理解的,光看一篇是很难理解其中说的某个概念的,需要翻阅多篇进行理解。这种非顺序性的思维与当今西方的那种公理定理体系的逐层构建理论大厦体系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看学习起来不太适应,很难理解——这也是为何有很多人批判甚至反对中医的原因。

寻找跟“左右”相关字句段落可知,下面两段话结合起来,就能解释“左右”为何是阴阳的“道路”: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 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 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因为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故上为阳,下为阴(因此天为阳,地为阴);同样,圣人南面而立,左(东方日出)为阳,右(西方日落)为阴。因为左为阳,上为阳,耳目在上,手脚在下,这样就能理解为何人的左耳左眼比右耳右眼更灵敏,右手右脚为何比左手左脚更灵活有力——这是阴阳偏胜的缘故。
下面说如果身体受邪,若邪气在上,那么身体右边症状更明显;若邪气在下,那么左侧症状更明显。这是因为,天地好比人的上身与下身,东西方好比人的左右侧。于是,上半身的右侧属于阳不足(为阳中之阴),下半身左侧阴不足(为阴中之阳),不足之处容易招邪入侵,因此症状的程度也会表现也有这种方位区别。
上面说的就是阴阳在上下、左右的具体表现,所以它总结“故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相当于阴阳者,万物之天地也)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开卷有益,昨天翻了原文,这句话有一段专门的解释
作为考试,就是偏僻奇怪的知识点,控制通过率的,当真不得
 
小时候看过一篇笑话,讲的是古时候一位考官在赴职之前去拜见他的一位高官老师,寒暄过后老师感觉要放屁,就欠了一下屁股,考官以为老师有什么吩咐,就叩问说:有何见教?老师说:没什么,只不过“下气通”罢了。考官绞尽脑汁强牵附会,以为这个词语一定是老师什么亲友的名字,便把这个字音牢牢的记在心里。考试完毕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居然真有个名叫“夏器通”的考生,但文笔确实不怎么样,碍于老师的情面,便违心把这个考生录为秀才……
人,都是有所疏忽的,哪怕编写经典的人也不例外,难道就不会随意抛洒些词句出来?看书当以认清作者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要,偶遇“下气通”之句,只需放掉便罢,却偏有人煞有介事地作为“夏器通”,立为“标准答案”,这不只是“控制通过率”`那么简单,而是误人子弟,败坏中医系统理念和正确逻辑!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不过是华夏中原地区的地貌。如今世界之大,远非当初。如果中医到南美洲去看病,是不是要反过来说“右升左降“呵?明显不确切的东西,当作”标准答案“,这是科学态度吗?
中医本身是否科学另当别论,至少我们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态度要科学,要遵守逻辑!考试不以确切的东西为本,专寻”夏器通“,意欲何为?
 
司天在泉者,为当下之气。
司左右者为间气。
上下者为当下阴阳之所在。
气在一年之中轮流循环。左右者故为阴阳之道路。
 
当我们分析古代文集中的判断句时,必须十分注意它的逻辑结构。
例如我假设一个判断句:“扁鹊者,华夏之人也。”这话本身没错。
而显然,这与“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是同一句型结构,也是同一逻辑结构。
那么,如果现在出个考题:“华夏之人是什么?”
必须回答:“扁鹊”,其它全都算错,是否荒唐至极?难道除了扁鹊,我们全都不是华夏人么?那还搞什么“华夏中医论坛”?
可见,如同“阴阳的道路”必须回答“左右”一样,其荒诞之处在于最基本的逻辑错误!
外国人说“中国没有逻辑”那是偏见,可中医学界自己就真的没逻辑可讲吗?不服者,且看《阴阳应象大论》相关原文: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
这句完整的话中具有多处判断句,但全都具有统一的逻辑句式,那就是“者”前的概念外延要比“者”后的概念外延小。
比如;
万物之上下不止于天地;
血气之刚柔不止于性别;
阴阳之道路不止于左右;
阴阳之征兆不止于水火;
“万物之能使”(运动)其概念也大于阴阳,阴阳只是稳态运动的两种动向,非稳态运动(混沌)不在其内。
或许有人会说:“血气之男女”的概念比“阴阳”要小吧?
不,这里的阴阳是狭义概念,(1)仅指性别;(2)是为八卦的震、巽两卦特征(后面将谈到)。
因为,一般说来,古人的行文习惯,很少出现两个相同的主语指代型判断。既然最后已经有“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中间又有“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那么,它到是万物之能使,还是血气之男女?对于古人来说,如果两个阴阳是同一概念,就属于明显的语言逻辑错误,不要以为古人没有逻辑!
因此,这两个“阴阳”不是同一概念,很显然,以“血气之男女”来说明者,比用“万物之能使”来说明者,其概念外延要小得多。这是联系上下文的逻辑分析所得,并非“夏器通”式的胡猜。
从行文过程来看,作者首先说明了阴阳有上下的动向,再说明了阴阳有刚柔的动向(前后动向?),再说明了阴阳有左右的动向,再用水火来表达阴阳运的的收聚与发散特征,最后又强调阴阳主使一切运动。以此来看,观点十分明确,阴阳的道路根本不止左右,哪里都有!古人逻辑如此明显,现在之人反倒退化成了“逻辑盲”乎?
当然,如果遍查内经其它文章,另有说法的也是不少,这基于内经实有多人编写,各篇之间自然也就存在不同意见。
比如,《五运行大论》便说:
“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这里所描述的是“五运六气”,与《阴阳应象大论》并非同一客观对象,或者说“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引用的文句也是“断章取义”,抽掉了“血气之男女”、“阴阳之征兆“与”万物之能使“,可见大相庭径!为了紧扣主题,这里不做旁论。
那么,与《五运行》的引用相比,《阴阳应象》为什么会多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三项?这是因为,《阴阳应象大论》的这些观点,其实是从《易经》八卦当中移裁过来的。
且看:
八卦图.jpg

《易经》对于先天八卦空间方位特征的说明文字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博,水火相射”。
所以,
(1)天地定位。八卦之中,由乾卦和坤卦确定总体方位,就是阴阳应象所说的“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2)风雷相博。《易·说卦》 :“震一索而得男,巽一索而得女”,意为:风雷者,天地之子女也。
到了《内经-阴阳应象》这里,就转而成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这中间的“阴阳”其实特指血气的风雷之性:既可柔若轻风,又可刚如迅雷。
(3)山泽通气。山泽即艮、兑二卦。而既言“通气”,当然就得有道路。山泽者,天地之通道也。而到了《内经-阴阳应象》这里,也就衍化成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或许这位内经作者一时想不出山泽对应于人体应该怎么说,因八卦图中泽在左上,山在右下,便照搬直叙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图中兑于左者偏上,亦可代表“左升”,艮于右者偏下,亦可代表“右降”。迷惑中医千百年的“左升右降”便以此而来(但其实远古八卦所表达的并非平面,而是三维立体空间!)
u立体八卦.JPG

(4)水火相射。图中可见,天在上,地在下,相互处于对角线;火在上,水在下,相互也处于对角线。水火与天地,均可表达阴阳性状,不可偏坦于任何一方。这便成为《阴阳应象》的“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至此八卦全都说完,既无增项,也无漏项。若说《阴阳应象》不从易经中来,岂有如此巧合?
(5)“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易经八卦的每个卦象都有三道笔划,有的是直线,有的断线,直线为阳,断线为阴。而《易》所表达的,就是宇宙变化模式,易者,运动变化也。所有的变化取决于三个方向(X、Y、Z轴,也可称为太、少、厥之轴)的阴阳。其中,
最底下的笔划称为“底爻”,也即“太轴”,其阴阳表达收聚与发散(在天之道)。比如火是发散的,其底爻便为直线(阳);水是收聚的,其底爻便是断线(阴)。
最上面的笔划称为“上爻”,也即“少轴”,其阴阳表达升浮与沉降(在地之道)。比如火是上升的,其上爻便为直线(阳);水是沉降的,其上爻便是断线(阴)。
在中间的笔划称为“中爻”,也即“厥轴”,其阴阳表达定向前进与停止不前(在人之道)。比如火是停止不前的,其中爻便为断线(阴);水是定向前进的,其中爻便是直线(阳)。
《易-系辞》说:“在天之道,曰阴曰阳;在地之道,曰柔曰刚;在人之道,曰仁曰义。”这里说的就是阴阳在三维立体空间的方向变化。
A)在天之道,曰阴曰阳。这是宇宙空间的原始阴阳,称“太”,各向同性地收聚与发散。在没有引力的太空之中,这种收聚与发散就是圆形的火球。
B)在地之道,曰柔曰刚。这是原始阴阳遇到下方引力而形成的衍生阴阳,称“少”,在收聚与发散的基础上,变生出了升浮与沉降两个矢量。这使得原始的火球变为向上的火苗。为什么称为曰柔曰刚?柔者下伏,刚者上亢,以此指代引伸少阴少阳。
C)在人之道,曰仁曰义。这又是一指代引伸之义:仁者谦退,义者勇进,所谓“曰仁曰义”其实便指前后进退,这主要是生物特有的现象,所以称为“在人之道”。
好了,需要注意的是“三阴三阳的空间占位与空间退让”。就阴阳发展来说,一开始的太阴太阳,各向同性地收聚与发散,是占有全部空间方向的;而少阴少阳出来之后,占有了空间的上下方向,太阴太阳便还剩四周;当厥阴厥阳再出现的时候,四周的前后方向又被其占有,原始的太阴太阳还剩下什么方向了呢?左右!在天之道的原始阴阳,在空间变易之后,上下前后给儿孙之辈瓜分去了,竟然只剩下了左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就是另一种解释,而且似乎这才是最终正解?没有任何一个古人和今人能够想到的正解!
 
如果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就会出现差别。如果是研究问题本身,较真是对的。可从实际操作来说,考试没有标准答案,这如何能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中医的考试就是如此,没有标准,临床千变万化,一个微小的症状变化就天渊之别的治疗方案。怎么来做标准化答案。可考试涉及到个人利益,如此严格的考试,作弊仍然猖獗。试问古代的科举,以考官的好恶定成绩,就更公平公正公开吗?显然不行。所以,就认了吧。
 
面南而立,左东右西,上南下北。
 
面南而立,左东右西,上南下北。
人体面南而立,以天道(天体宇宙)——太阳(日)的运行轨迹而言,则左升右降,升者为阳,降者为阴,故左为阳而右为阴,此乃“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之本意!古代贤哲早有明示。
 
最后编辑:
参阅《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两个首图,或可释疑解惑!
若附会易学,则与文王后天八卦图相吻合。并非伏羲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是立体概念。八卦图形在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即 可见到。距离周文王时期至少也早了两千多年。周文王误解了先天八卦,根据西岐周边的地形地貌篡改了八卦方位,将之平面化,自以为得计,实则失去了自然真理性质,只成为某种“故作神秘”的工具。
真正的八卦概念如下:
立体卦限.JPG

国际通用的卦限命名是采用罗马数字标记,但我们完全可以转化为古中国玄学的“八卦”标记。比如,依据上图,我们把Z轴作为上下轴,视为朝上;把Y轴作为前后轴,视为朝前(背离视线);把X轴作为内外轴,视为朝右,并把各轴大于0的线段视为阳(+),把小于0的线段视为阴(-),则对于卦限的国际通用命名与玄学“八卦”命名的转换关系如下:
依X(内外),Y(前后),Z(上下)的次序,
第Ⅰ卦限为(+,+,+)=向外X向前X向上=乾(天);
第Ⅱ卦限为(-,+,+)=向内X向前X向上=巽(风);
第Ⅲ卦限为(-,-,+)=向内X不前X向上=艮(山);
第Ⅳ卦限为(+,-,+)=向外X不前X向上=离(火);
第Ⅴ卦限为(+,+,-)=向外X向前X向下=兑(泽);
第Ⅵ卦限为(-,+,-)=向内X向前X向下=坎(水);
第Ⅶ卦限为(-,-,-)=向内X不前X向下=坤(地);
第Ⅷ卦限为(+,-,-)=向外X不前X向下=震(雷)。
现在,大家对于“八卦”的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应该明白了吧?这就是科学的公式,古今中外都得承认,谁也推翻不了!
而周文王,不过一代帝王而已,岂能懂得数理逻辑?两千年前的三维宇宙理论,仅靠口口相传,他早已弄糊涂了,只以为这是一种平面。而立体理论用于平面,自然有想不通的地方。于是便利用帝王职权,想当然地加以篡改:
(1)由于周文王是西歧人,西歧的西南方是青藏高原,也即“地厚于西南”,便把“坤卦”排布到西南方;
(2)由于西歧的西北方是准喀尔盆地,“地薄则天高”,“天倾西北”,便把“乾卦”排布到西北方;
(3)由于西歧的正西方是黄河上游,“水之源头”,便把“兑卦”排布到正西方;
(4)由于“巽卦”既属“风”又属“木”,在西歧一带,东南风一来则草木繁荣,便把“巽卦”排布到东南方;
(5)当时已有口诀“震仰盂”,周文王或许认为“仰盂”则能蓄水,而中国东方是大海,蓄水最多,便把“震卦”排布到正东方;
(6)当时已有口诀“艮覆碗”,周文王或许认为“覆碗”则不能蓄水,而西歧东北方正是蒙古大沙漠,极为缺水,便把“艮卦”排布到东北方;
(7)由于“离卦”属火,火性炎热,而对于中国地域来说,越往南方越热,便把“离卦”排布到正南方;
(8)同理,由于“坎卦”属水,水性寒凉,而对于中国地域来说,越往北方越凉,便把“坎卦”排布到正北方。
周文王对于八卦如此这般的重新排布,便成为“文王八卦”。它以中国黄河流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知识作为“预测”和趋利避害的依据,对中国历史似乎有一定贡献。但是应当指出,一方面它篡改了八卦的物理学意义和数学意义,使得八卦原本清晰、严密的逻辑变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由此产生了明显的地域局限性,一旦离开了中国,甚至仅仅离开黄河流域,这种理论和这种卦象排布就不再有效。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明白其中的根本原理,只迷信“文王神算”,一定会自讨苦吃。
而中医人,如果死抱着“圣人南面而立”的局限性不放,到了南美洲会怎样?前面是冰天雪地,背后才是温暖,虽然太阳仍从东出,阴阳却是逆反的。难道要强行认为南美洲人全都有病不成?
什么“圣人”?“肉食者鄙,胡能远谋?”
 
最后编辑:
坐标轴的方向顺序只是人为的定义而已,对于满足右手螺旋法则的所有坐标系,八卦按照卦限分布的相对空间位置是不变的。但还存在左手坐标系,上面的八卦排列相对空间位置就发生改变了。

所以,易经中的阴阳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讲的是辩证哲学。

如“黑白”,没有“黑”的定义就不存在“白”这个概念,反之亦然。黑白也只是指代符号而已,它们是相互依存。其实黑也可以称之为白(此时白就称之为黑)。

同样,“左右”完全可以反过来,只要知道所指代的事物,就不影响。因此,左升右降不能是右升左降吗?当然可以,只是古人习惯南面而立,因此左侧太阳升起为阳,右侧太阳降落为阴。记住这个约定即可,它们不是什么绝对不变的真理,是相对正确的东西。

再次用黑白来举例,在古代脸谱中,黑色代表刚直不阿,白色代表奸诈,此时黑代表积极一面(至少不消极),白(比如中国古代丧事多穿白色)代表消极一面;而现代词汇中黑客、黑暗、黑帮多指的是消极的一面(西方丧事多穿黑色服装),光明,白衣天使(婚礼却用白婚纱)等等都代表积极一面,等等。这就说明,黑白没有绝对的好坏或者积极与消极,它们怎么对应,只是一种约定习惯。因此,问“在南美洲阴阳左右方向岂不反了”之类的问题,就好比问“为什么一定黑代表积极,白代表消极,难道在西方就不能黑为消极,白为积极吗?”一样,结果也是显然可以的。

因此,如同西方的黑白表示习惯与中国古代不同,那么在南半球若习惯北面而立,用当今左右的定义,也完全可以说“右升左降”。当然,如果南半球反过来定义“左右”,也能出现“左升右降”说法,只不过这里的“左右”就不再与当今“左右”之定义相同。

本质上,这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比如,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假若有个类地行星像金星一样自转,那么上面看到恒星就是西升东落,此时上面的智慧生物会怎么定义左右和阴阳?

阴阳的本质是辩证哲学,中医的概念和思想也是辩证哲学。
 
已远离《内经》之旨意了!
 
阴阳的本质不是辩证哲学,而是物理学。如果不能确立这一点,中医永远都 不能成为科学!要知道,阴和阳的概念,各有其鲜明的物理特征,这种物理特征是不容抹杀、也不容逆反的!所谓“辩证哲学”,根本就不含物理特征,可常常被人巅倒黑白,混淆是非地瞎说一气。而中医却绝不允许有这种情况!比如,你可以在某个时期把一个革命者说成反革命,把一个杀人魔王说成民族英雄,这都是“辩证哲学”可以干的事情;但你,绝不可能把一个阴证说成阳证,把一个热证说成寒证,这是由客观实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最后编辑:
西方的直角座标系或许可以人为确立,但古中国的太极阴阳座标系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自然确立的。
要确定一个运动是阴是阳,首先必须找到太极。简而言之,太极就是能量中心,亦可近似地视为重心。只要在一个系统中找到太极之后,一切背离太极的运动便是阳;一切朝向太极的运动便是阴。这岂是随心所欲的?
不信可以重新打开《阴阳应象大论》看看,里面说了那么多,中心意就是这个,万变不离其宗!这不仅是阴阳学的真理,更是物理学的真理。
读内经而不知物理,岂可得乎?
 
首先古人确立方向的标准只有一个,北极星。所有方位都是以北斗来确定。
再者,内经这部书的核心内容是气血经脉。阴阳者水火也,对应人体为上下(或心肾),水火者非静态也,上下交替就是经脉,经脉者气血之道路。人身者,左为阳,右为阴,也就是说左边阳脉偏胜,右边阴脉偏胜。左右者阴阳之道路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
阳脉注阴,阴脉输阳。肝生于左者,阳为阴上输提供空间,(因为左为阳),肝气能上输于阳是因为人体的阳脉有足够的空间来让肝气释放,而又不能理解为肝气从左边升上去。肺藏于右者,阴为阳下注提供空间。同理。
 
最后编辑:
北极星虽然可以确立北南西东,却不能确立阴阳方向。因为北方未必是阴,到了南美洲北方反而是阳,南方反而是阴。能够确立阴阳方向的,只有太极,也即所要考察的客观系统能量中心。
而,太极也是分层次、分等级的。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于是第一便有人与自然环境共同的太极,这个太极是地球或太阳系的中心;同时人又是自成体系的生物,有着自身的能量中心,这就是心脏,心脏所在的胸部便成为第二太极;但人还有局部,于是还可形成第三太极,神经系统便以头部为太极,上肢便以手为太极。
人体躯干的阳经在背部,阴经在腹部,这是由第一太极造成的,根据内经说法:“圣人南面而立”,腹部朝向大地的热量中心故为阴;背部背离大地的热量中心故为阳。古人没有“地球”概念,以为南面就是能量中心,但其实人类环境的能量中心是地心,所有动物都是腹朝黄土背朝天,人类进化之前的祖先几亿年间也是如此,所以,背离地心者为阳,朝向地心者为阴,才是“圣人南面而立”的真正背景!由第一太极所产生的阴阳,经络学说中称为“太阴、太阳”。事实如此,难道不对吗?
第二太极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决定阴阳经络的走向。人身最主要的阴经走向是朝向心胸和头部的,人身最主要的阳经走向是背离心胸和头部的。其中还有些许分别:阴经以血(循环)为主,其太极主要是心脏区域;阳经以气(神经)为主,其太极主要是头部。事实如此,难道不对吗?、
第二太极的第二个作用,是由于人体是长条形的,自身能量中心(包括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也就近似地形成长条状(它以动静主脉和脊髓为主要区域)。于是背离人体中轴为阳,朝向人体中轴者为阴。由第二太极所造成的阴阳,在经络学说上称为“少阴、少阳”。所以,人体的少阳经就分布于躯干两侧;人体的少阴经就最为接近前正中线。事实如此,难道不对吗?
在人体的两上肢,手部则形成第三太极。为什么这个太极是手部,而不是肩部?因为整个上肢,以手部的能量密度最高,神经末梢与微循环也最集中、最丰富。以此造成,手之三阴经的流向是由胸到手,而手之三阳经由手到背和头。这也是朝向太极者为阴,背离太极者为阳的结果。事实如此,难道不对吗?
值得探讨的是下肢和足。其实足心也是人体下肢的局部太极,与手的性质相同。为什么足三阴经的流向不是由腹至足,反是由足至腹呢?这是因为足的伸展方向与躯干的阴阳流向完全相背,构成了“大反对”,而躯干的阴阳之力远大于足,于是就“局部服从整体了”。而上肢的伸展方向与躯干的阴阳流向有些垂直,不构成“大反对”,所以手的局部太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发挥作用!可见,物理学的“矢量分析法”对于理解阴阳是何等重要?
而,我个人发现,下肢经脉流向的“局部服从整体”并不是绝对的,随着不同的时辰,会有不同的强化或弱化。尤其睡眠和觉醒之间的差别更大。当其弱化或强化的时候,足部穴位的主治方向也会跟随变化,必须加以注意。而这就是针灸必须掌握“子午流注”开穴方法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必要的物理知识,是读内经者必须常握的。否则,尽管“叩首千遍”,也未必得到“凌波微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