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疑难杂症,大汗怕风怕冷三年了药越吃越严重。求高人指点。

光看一个舌象,不看脉象未必就能切中要害
很对,就这点认识又是入门级别的。真的别现了,丢人啊!
自己做不到,就说别人也做不到,这样的推己及人,呵呵,好有道理啊!耍赖的好招啊!

说的你好像是大师似的,你让这个病人真正缓解了,再来数落我,如果她缓解了立马我像你认错,前提长时间缓解
 
说的你好像是大师似的,你让这个病人真正缓解了,再来数落我,如果她缓解了立马我像你认错,前提长时间缓解
呵呵,真是自以为是的典范。我稀罕你的认错么?
上不上那个手治,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之前是生怕我伸手,现在又各种激将我,哈哈,难道是现代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呵呵,真是自以为是的典范。我稀罕你的认错么?
上不上那个手治,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之前是生怕我伸手,现在又各种激将我,哈哈,难道是现代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为了给你唠废寝忘食的居然都忘了11点之前要睡觉了,胆经都快循行完了,明天再聊回见
 
1,闭经三个月,不知道在吃那副药前怎么治疗的,仅从小柴胡加减了一堆收敛药看,这不像是为了开破啊?
2,药后吐泄,臂痛,后续有肌肉僵硬疼痛。这是厥阴热胜,阳明受克。
3,明显的背冷痛汗泄,这是心肺之府受邪,汗出排邪。
还是那个。
怎么说呢,你按血淤来治,一样好不了。
 
嗯嗯好的,谢谢。 江海和荣海二位先生是同一观点吗?还是我理解有误呢。就是阴虚血瘀阻滞这个方向对嘛。以下是陆鸿元先生开的药也是往这个方向的吗
  
  陆鸿元先生开的这个方子,药物配伍跟[乌鸡白凤丸]相似,
  主要功效都是:健脾益气、补肾养血、清热化瘀、祛湿固表。

  陆先生的方活血利湿的力度虽不小,但益气固表的药力更大,
  可能是因为化瘀排邪完成之前急于滋补固涩了,而你的情况是痰湿瘀阻相对较重,所以没有效果。
  

  同仁堂生产的[乌鸡白凤丸]的配方是:
  乌鸡(去毛爪肠)、人参、白芍、丹参、香附(醋炙)、当归、牡蛎(煅)、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熟地黄、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炒)、山药;辅料为蜂蜜。
 
  不知是不是我病太奇怪了,这么好的医生。怎么会看不好我呢。吃了半身汗特严重,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一侧躺下不到一秒半身就湿漉漉了。
  
  你的情况确实不多见,刷新了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虽然此病大多数都是“营养过剩、体型肥胖、激素偏高”的{痰热瘀阻实证型}(占三分之二以上),但也有少部分像你这样“体瘦阴虚、舌根较窄、激素不高”的{肾亏血瘀虚证型}。
  
 
1,闭经三个月,不知道在吃那副药前怎么治疗的,仅从小柴胡加减了一堆收敛药看,这不像是为了开破啊?
2,药后吐泄,臂痛,后续有肌肉僵硬疼痛。这是厥阴热胜,阳明受克。
3,明显的背冷痛汗泄,这是心肺之府受邪,汗出排邪。
还是那个。
怎么说呢,你按血淤来治,一样好不了。
  从她的舌象上看,似乎痰湿阻滞比血瘀更重。
  或可先以行气祛痰为主、活血滋肾为辅试试。
 
1,闭经三个月,不知道在吃那副药前怎么治疗的,仅从小柴胡加减了一堆收敛药看,这不像是为了开破啊?
2,药后吐泄,臂痛,后续有肌肉僵硬疼痛。这是厥阴热胜,阳明受克。
3,明显的背冷痛汗泄,这是心肺之府受邪,汗出排邪。
还是那个。
怎么说呢,你按血淤来治,一样好不了。
除了按淤血治疗好不了,还有越补越滞的问题。
上焦几乎被痰瘀占满了,体内邪热弥漫,出汗排邪才能持续这么久。
还有人不死心,建议用补药啊!
病人自己也觉得是虚,这种定势思维不扭转治好了滥补之下也不一定就痊愈。
有点病由心生了!
 
除了按淤血治疗好不了,还有越补越滞的问题。
上焦几乎被痰瘀占满了,体内邪热弥漫,出汗排邪才能持续这么久。
还有人不死心,建议用补药啊!
病人自己也觉得是虚,这种定势思维不扭转治好了滥补之下也不一定就痊愈。
有点病由心生了!
也不能说她肯定不虚。我们也只是猜个大概。有可能在治疗的时候,也得甘寒甚至甘温支持一下,毕竟千变万化,不能损正。
其实治疗用药,不见得非得如何如何。你看伤寒29-30条,其实就和这个病人类似,也是湿热侵犯厥阴。但是他用的方法也可以,过极然后纠偏。温药犯禁,多数要大便溏泄才能纠正。温病派的很多医案也是如此操作,也算一种方案。
 
也不能说她肯定不虚。我们也只是猜个大概。有可能在治疗的时候,也得甘寒甚至甘温支持一下,毕竟千变万化,不能损正。
其实治疗用药,不见得非得如何如何。你看伤寒29-30条,其实就和这个病人类似,也是湿热侵犯厥阴。但是他用的方法也可以,过极然后纠偏。温药犯禁,多数要大便溏泄才能纠正。温病派的很多医案也是如此操作,也算一种方案。
我从来没不猜的,只是分析获得的资讯!
温病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痰瘀的大面积存在,还有偏痰偏瘀的问题,阻滞的经络或脏腑不同症状千奇百怪,每一个人不同时期的药方都要变,不变的话还有可能病情反复。这也是楼上那位杠精,自己百般试药而无效的原因,反而怪罪到开方的人身上真是好奇葩的思维!
我碰到的几乎都是说自己极度虚弱的那种,只要坚持服药,不断跟进调方,都能获得改善,不管是慢性病,传染病还是遗传病。遗传病虽然不能断根,但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没问题的。其中就有一位病人是地贫患者,记得他说南方的夏天都不能吹风扇,更不用说开空调了,也是盗汗失眠大便稀溏,唉,想想和杠精的好像哦!后来反馈说盗汗失眠改善,大便变好,能吹风扇了,我让其天天喝粥素食,后来自己发现只要一吃一些食物,当晚就能噩梦连连,自此饮食就特别注意,一有不对,以后都不吃那种食物了。都不用我说,自己就主动反馈,我说的建议立即就遵照执行。对了,喝粥素食一个月后说长了两斤,比以前各种补都强。
对于调大便,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需要拉稀。我的原则是顺畅,软硬适中,最好每天都有。便秘的采取缓泻,但一日不能超过三次,超过就过了,第二天得采取措施。便溏的疏通经络,使大便变实,要不然影响药物的吸收,治疗事倍功半,浪费药材了。所以,一个病人都要跟踪好久,确实挺难办的。另外我发现,有的人腹腔有积液的话,服药的前几天会有腹痛或泄泻,积液排尽,泄泻自止。
 
最后编辑:
  从她的舌象上看,似乎痰湿阻滞比血瘀更重。
  或可先以行气祛痰为主、活血滋肾为辅试试。
如果断为湿热病(这里指伤寒有五里的湿温),那么最好用三焦辩证为主,卫气营血辩证为辅,比较符合疾病变化的规律。
用药应该也不能太重滞,走下焦就药过病所了。
 
嗯嗯好的,谢谢。 江海和荣海二位先生是同一观点吗?还是我理解有误呢。就是阴虚血瘀阻滞这个方向对嘛。以下是陆鸿元先生开的药也是往这个方向的吗
这个药方滋腻重,又是阿胶,又是地黄,把里面堵的死死的,肯定不行。滋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扇风补气,堵住的局部更热
 
如果断为湿热病(这里指伤寒有五里的湿温),那么最好用三焦辩证为主,卫气营血辩证为辅,比较符合疾病变化的规律。
用药应该也不能太重滞,走下焦就药过病所了。
  
  刘老师说得是,但她这个病本质上还是有肾虚的。

  现在以{痰湿重、兼瘀热}为主,宜先祛其标邪。
  待湿热瘀阻大部分清除之后,还是需要培补肾气。

  子宫偏小,舌根窄缩,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湿热所伤造成的肾气亏虚,如果不补可能难以自动复原。
  只是治疗顺序上要有标本先后,我是这么想的。
 
这个说的通。这也是之前那些见汗止汗,滋阴收敛都无效甚至加重症状的原因。
经络不通是肯定的,但津液也不足,津液足自会敛汗。
气血津液,同源而异质,津液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和气血能相互流通的。
阴虚痰瘀阻滞的病人用药本就很窄,很受限制,配伍不对就不能取效。有些人用温阳补气,是将邪气引入深层,所以正邪交争的战场转移入里,皮肤层面的症状就消失了,这也是那些人自以为病愈的原因。实际上胃肠心之后都会出问题。这有一个现场教学的例子。就是和我杠的那个!呵呵,言归正传。阴虚而兼有痰瘀阻滞的,不但要祛痰逐瘀还要疏通经络(有一种情况不能),疏通经络的顺序还有讲究,所以一般人很难掌握这个规律,所以难以取效。
滋阴收敛之所以加重症状也是经络不通的原因,或者滋阴的部位不对。或者初期看似加重,但过几天就能转过来减轻,这些都需要认识到位,否则判断错误就不能继续,反而还会怀疑诊断,从而陷入另一个误区。
[/QUOTE]
久病患者多虚,你一上来就那么多去伤正的药物下去,没几个人能顶的住,我觉得你这种用药思路也只能用在病人邪盛正不虚的阶段
 
  
  刘老师说得是,但她这个病本质上还是有肾虚的。

  现在以{痰湿重、兼瘀热}为主,宜先祛其标邪。
  待湿热瘀阻大部分清除之后,还是需要培补肾气。

  子宫偏小,舌根窄缩,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湿热所伤造成的肾气亏虚,如果不补可能难以自动复原。
  只是治疗顺序上要有标本先后,我是这么想的。
这个病,上焦热耗,下吸精血。所以去热培金生水即可。
说起来容易,操作有点复杂。
 
一个中风后遗症多年的人,摔了一跤,头破血流,过后手脚恢复正常了。前几天一个怕冷而身无力的,用大黄芒硝,七天就穿凉鞋。不要拿死的描述和活的生理病理来对等,中医不是那么回事儿。
胸有成见,那学不好。
当然,一派热象,我也曾用肾四味把热去掉。所以,我敬畏。
 
经络不通是肯定的,但津液也不足,津液足自会敛汗。
气血津液,同源而异质,津液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和气血能相互流通的。
阴虚痰瘀阻滞的病人用药本就很窄,很受限制,配伍不对就不能取效。有些人用温阳补气,是将邪气引入深层,所以正邪交争的战场转移入里,皮肤层面的症状就消失了,这也是那些人自以为病愈的原因。实际上胃肠心之后都会出问题。这有一个现场教学的例子。就是和我杠的那个!呵呵,言归正传。阴虚而兼有痰瘀阻滞的,不但要祛痰逐瘀还要疏通经络(有一种情况不能),疏通经络的顺序还有讲究,所以一般人很难掌握这个规律,所以难以取效。
滋阴收敛之所以加重症状也是经络不通的原因,或者滋阴的部位不对。或者初期看似加重,但过几天就能转过来减轻,这些都需要认识到位,否则判断错误就不能继续,反而还会怀疑诊断,从而陷入另一个误区。
久病患者多虚,你一上来就那么多去伤正的药物下去,没几个人能顶的住,我觉得你这种用药思路也只能用在病人邪盛正不虚的阶段
[/QUOTE]
一个中风后遗症多年的人,摔了一跤,头破血流,过后手脚恢复正常了。前几天一个怕冷而身无力的,用大黄芒硝,七天就穿凉鞋。不要拿死的描述和活的生理病理来对等,中医不是那么回事儿。
胸有成见,那学不好。
当然,一派热象,我也曾用肾四味把热去掉。所以,我敬畏。
按你的道理,怎么去辨别什么时候是排病反应,或者什么是病情加重了,我觉得肯定是有方法可寻的,要么碰到庸医就算真是病情加重了也会说这是排毒反应去推卸责任
 
看舌苔上焦偏寒燥。没看到明显的血瘀,其他就难说了。
 
反应,或者什么是病情加重了,我觉得肯定是有方法可寻的,要么碰到庸医就算真是病情加重了也会说这是排毒反应去推卸责任
那是哪种阴虚呢??之前有吃过阴虚火旺的药 也是变得严重 不知道是不是药没配好
推荐友友看看这篇什么是排病反应,不要轻易被庸医骗了,有自己的判断
这个问题问得好!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经常有病人或病人家属怒气冲冲的来找医生,说:“吃了你的药,拉肚子!”或是说:“吃了你的药,起了一身疙瘩。”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都是脆弱的,人在心理脆弱的时候,最容易起疑心。吃了药,症状缓解了,皆大欢喜;一旦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其他症状,他们马上紧张起来。所以,我给病人开药,一般都会声明:吃了这个药,你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反映,不要紧张,那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出现什么样的反应,那说明你还得来我这里复诊一次。这样就等于给病人吃了定心丸了,但有时候病人一多也就无暇细说这些了。当然也会这种医生,见病人有了不良反应,拍着胸脯说:“没关系,这是排病反应,很快就会好的。”最后,病人的“排病反应”越来越严重,酿成大祸。所以,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也要学会正确辨别排病反应。
辨别某种反应是不是排病反应,有一条“金标准”,那就是:病人在产生这个反应的时候,有没有疲劳感。如果有,那说明不是排病反应;如果没有疲劳感,甚至感到身上有种轻松的感觉,那就是排病反应了。
当我们风寒感冒的时候,吃了发汗的药,或者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盖上被子一捂,出了一身透汗,出汗的时候就感觉身上轻松了,出完汗了更是舒服,再睡上一觉,醒来的时候就完全好了。在这里,出汗是正常的排病反应,这时候排出来的汗跟平常不同,是粘的。如果出汗的时候感到很累,那就是在耗散体内有用的水分的了。当我们体内有积食的时候,吃一点泻下的药,马上就拉肚子,如果拉完肚子马上就感觉轻松了,那说明我们的肠胃又重新恢复通畅了;如果拉肚子拉得让人筋疲力尽,甚至虚脱,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吃错了药。
我们身体的感觉是检验一切疗法或药物的最好的仪器。疗效好不好,只有它能告诉我们。你用医学手段怎么折腾它都行,让它吐也好,让它出汗也好,让它疼痛也好,就是别让它疲劳。切记切记!
 
久病患者多虚,你一上来就那么多去伤正的药物下去,没几个人能顶的住,我觉得你这种用药思路也只能用在病人邪盛正不虚的阶段

按你的道理,怎么去辨别什么时候是排病反应,或者什么是病情加重了,我觉得肯定是有方法可寻的,要么碰到庸医就算真是病情加重了也会说这是排毒反应去推卸责任
[/QUOTE]
药下去,最坏的反应是什么?是没反应。
病情在什么时候最剧烈?实证阶段。正气足,病理产物也多。阴证转阳,万中无一。如果吃药吃出加重到剧烈,那么开泄通泻一下就好了。很多疑难病都得出现这种问题,我甚至有时特地去告诉患者,会加重。后来就用泻法去减掉这部分多余的。
如果病人面对不快反应,更加不快,那确实只能说医者也无能为力。毕竟治疗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如果让我二十四小时根据病情去调整用药,那我的精力和时间也跟不上。
所以,只能出现问题后,针对性得治疗。
如果从非专业角度和病人感受看,确实没办法去解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