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百名博士中医临证精华-----清热解毒是熄风之关键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25
声望
38
百名博士中医临证精华--清热解毒是熄风之关键

清热解毒是熄风之关键[font=ˎ̥]
[font=ˎ̥]
中风发生学和治疗学现状及困惑提示本病存在病理的复杂和盲区,前期证候学和预警信号研究认为,中风发生学具有鲜明的[font=ˎ̥]“热毒[font=ˎ̥]”色彩,故提出[font=ˎ̥]“中风热毒论[font=ˎ̥]”,进而得出清热解毒治疗中风之法。
[font=ˎ̥]

一、热极生毒[font=ˎ̥]——中风之肇基
[font=ˎ̥]

毒是一种与火热关系密切的,以致病急骤、酷烈、广泛为特点的,以损伤气血、败坏脏腑为目的的病理因素。
[font=ˎ̥]

毒的发生:内生之毒是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精微物质不从正化,反为异化而来。导致脏腑功能异常的原因繁多,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七情不遂,五志过极而致的心、肝火盛。火擅外燎筋脉,内损脏腑,其起急,其发骤,其酷烈,其峻猛,常邪莫能似之,故当以[font=ˎ̥]“毒[font=ˎ̥]”为名。热极令气离位,火盛命血异形,故毒即[font=ˎ̥]“离经叛道[font=ˎ̥]”之气血,而热乃内生毒邪之本由。
[font=ˎ̥]

毒的发展:毒自火热生,其演化过程大致有三态:即初始态,中生态,极致态。初始态见火入气分、脏腑气机逆乱,气火冲逆于上,热盛为毒,火灼筋脉,毒损脑络,伴随有火熬津液而为痰,痰毒互结,阻滞气机,外壅筋脉,上蒙清窍,故初始态是为毒在气分,痰热乃重要病理加强之象。中生态见火由气入血,血热妄行而为毒,上而充斥脑窍,败伤脑络,外而灼伤津液,闭塞筋脉,内而耗动真阴,伐伤脏腑。伴随有火燔血液而为瘀,瘀毒相合,瘀阻清阳,元神失养,毒败脑络,清窍不宁。中生态是为毒在血分,瘀热是显要病理加强之征。极致态见气血逆乱,并走于上,热极毒盛,痰瘀互结。热极则耗伤阴液,毒盛则腐败脏腑,痰凝令气不行,瘀阻使血不畅。热毒骤起,痹阻脑络,薰蒸清宫,燔灼筋脉。
[font=ˎ̥]

以上三态的发展和演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加强因素:情志不遂,五志失和而致心肝火旺;饮食不节,脾运失健,痰浊内生,蕴久化热;或瘀热内结,闭阻气机,气血逆乱。②削弱因素:预防未生之毒,重在清心疏肝;清除已生之毒,要在顺气活血,清热解毒;排除蓄积之毒,最优调气通腑;控制毒之伴侣,务在化痰逐瘀。
[font=ˎ̥]
[font=ˎ̥]“热[font=ˎ̥]—毒[font=ˎ̥]—中风[font=ˎ̥]”模式是否有合理性、逻辑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试从热毒与中风联系的时空二维特征论之。
[font=ˎ̥]
[font=ˎ̥]1.中风时间维与热毒:中风发生学内容具有鲜明[font=ˎ̥]“热毒[font=ˎ̥]”色彩,以时间维视角观察,大概有以下特点:起病急骤,迅速出现气血运行逆乱,邪热内壅,上扰清窍之象;病情酷烈、快捷、深重,以重要脏腑如心、肝、脑损伤为主,其中病情速度明显带有风邪致病痕迹;病情复杂,变化多端,诸证蜂起,具有[font=ˎ̥]“毒[font=ˎ̥]”致病的临床特征;具有趋内性,热毒之邪可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攻击脏腑,而呈现相关脏腑功能紊乱,甚至在中风发生前,就可捕捉到热毒趋内入脏的信息;趋本性,毒本火生,当带有明显的火热痕迹。中风预警信号及中风证候学特征均提示,中风的发生与发展含有丰富的热毒信息。中风的发生从时间维角度,具有毒的急骤、酷烈、善变、趋内、趋本等特征,说明中风与毒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font=ˎ̥]2.中风空间维与热毒:从空间维视角观察中风发生学特征,大致印象如下:①广泛性。涉及空间广阔,外而筋脉,内而脏腑;既损气血,又伤阴阳;病变辐射度宽广,以二脏以上等多脏病变为主。历代医家谓此由风邪使然,而把[font=ˎ̥]“风[font=ˎ̥]”作为主要病因抑或主要病理状态。笔者认为,从中风发生特点上观察,[font=ˎ̥]“毒[font=ˎ̥]”是独立的致病因素,风则应视作病理状态更为恰当,乃热毒败坏脑窍,损伤筋脉、脏腑后的外在表征。②从化性。中风病因的演化与个体的体质特点密切相关,中风证候学研究发现,肝胆火盛是中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风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比分及病因学分数均明显高于风痰内盛及气阴两虚,且在[font=ˎ̥]50~[font=ˎ̥]6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显著高于[font=ˎ̥]60岁以上年龄段,揭示与个体阳气强弱有关联。肝胆火盛的存在,是毒产生的客观基础,进而败伤脏腑,发为中风。③火热性。研究表明,中风的发生均有典型火热病理过程,预警信号和证候学调查均提示具有便秘、烦躁、面红目赤、舌红等症状的中风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比分较高,进而热极生毒,发为中风。④兼挟性。中风发生过程中除热毒为主病机外,痰、瘀常兼挟存在。痰、瘀与毒均是气血离位、异化之产物。而痰、瘀的存在能加重气血不畅,为毒产生和强化提供契机。⑤顽固性。中风病程长、病情重、缠绵难愈的状态表达了火盛生毒的典型特征。其一,毒性峻烈,败伤脑窍、筋脉、脏腑则病重;其二,火伤津液,腑气不通,毒无支路,故难愈。总之,中风空间维清晰地带有毒的广泛性、从化性、火热性、兼挟性及顽固性信息。说明中风的发生、发展与毒有较强的关联度。
[font=ˎ̥]

二、清热解毒[font=ˎ̥]——熄风之要键
[font=ˎ̥]
[font=ˎ̥](一[font=ˎ̥])清心疏肝以绝毒源
[font=ˎ̥]

热极生风、火盛为毒是中风发生、演化的重要病理,故清热泻火解毒即成为熄风之要键。火自何来[font=ˎ̥]?来自肝心。证候学研究表明,中风先兆五脏病变以肝、心位居前列,病理证型以肝胆火盛列首位。充分说明心肝火盛在中风发生学中的地位。[font=ˎ̥]“内风之动,皆由于肝木之旺,木火生风,是其常态。[font=ˎ̥]”(《中风[font=ˎ̥]·诠[font=ˎ̥]·中风总论》[font=ˎ̥])“以火为本,以风为标,心火暴盛,肾水必衰。[font=ˎ̥]”故治法[font=ˎ̥]“当以降心火为主,心火降则肝木自平矣。[font=ˎ̥]”(《证治准绳[font=ˎ̥]·中风》[font=ˎ̥])肝主情志,七情失和,五志过极,皆致肝疏泄失司,气郁化火,火盛为毒。故清心疏肝乃绝毒生源之治本大法。
[font=ˎ̥]
[font=ˎ̥](二[font=ˎ̥])清热泻火以轻毒势
[font=ˎ̥]

火热为毒之母,母能令子实,故清热泻火可轻毒势。法分三层,其一,已成之热,当以清热兼具解毒之品治之,如蚤休、半边莲、野菊花之辈;其二,上燎之火,当以苦寒直折其势,并引其下行,如夏枯草、生军之流;其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使火热之邪顺畅外出,火热即清即泻,其毒势当自轻矣。
[font=ˎ̥]
[font=ˎ̥](三[font=ˎ̥])调气通腑以排毒邪
[font=ˎ̥]

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套动态的、立体的、完善的排毒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脏腑、排毒管道和气血组成。其中脏腑器官本身的功能完善和彼此之间的功能协调,是产生内生之毒和排出内存之毒的物质基础。在管道通畅时,内生之毒可以通过机体的排毒系统将体内之毒排出体外,不致毒存体内损害脏腑器官。只有当毒过强过盛或排毒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时,毒才会留而不去。
[font=ˎ̥]

中风发生时,一方面可因心肝火盛、气血逆乱而生毒,另一方面可因火伤津液,毒败脏腑而腑气不通。生毒亢盛、排毒无权的结果是热毒鸱张,败伤脑窍、筋脉,表征为中风发展。故在上述清心疏肝、清热泻火同时,还应强调通腑调气,以恢复排毒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热毒有去路,此谓[font=ˎ̥]“通则不毒[font=ˎ̥]”,[font=ˎ̥]“通则不病[font=ˎ̥]”。
 
其实仍算是一家之言而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