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T 痛泻要方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79
声望
38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炒,三两(90g)白芍药炒,二两(60g)陈皮炒,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
[用法]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方解]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丹溪心法》卷2:“痛泄。”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临床报道]
痛泻要方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韩氏以此方加味治疗96例。处方:白术、白扁豆各30g,白芍18g,防风10g,陈皮、山药、麦芽各15g,枳壳12g,甘草6go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67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 90.62%。1年后随访86例,复发3例。[韩志贞,等.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96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1999;31(9):16]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由版主最后编辑:
痛泻要方

土炒白术90克、炒白芍60克、防风30克、炒陈皮45克。

本方原来可作散剂或丸剂、汤剂。近人多酌减其用量作汤剂服用,参考用量为土炒白术15克、炒白芍12克、炒陈皮7.5克、防风6克。此方主要功用是扶脾疏肝,缓痛止泻,用于治疗因肝郁犯脾而致的腹泻。这种泄泻的症状特点是每遇生气则腹痛、腹泻加重,先感腹痛,后即泄肚,泄后腹部略觉舒服,痛一阵,泻一阵,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常年不愈。舌苔薄白,脉象常见弦意。有时左弦右滑,有时右手弦滑大于左手。本病乃因肝气久郁,肝郁乘脾,脾虚中湿不化,气郁不舒,气湿相搏而作腹痛。故《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所以临床常兼见气滞、烦闷、性情急躁、食欲不振、体倦易疲、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现代医学之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结核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病中,常出现痛泻之证,可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

方中以白术苦甘性温,功能健脾燥湿和中为主药;白芍酸微寒,抑肝而扶脾,柔肝缓急而止痛为辅药;防风辛温有香气,能散肝郁,醒脾气,又有风能胜湿的作用而为佐药;陈皮辛温本能利气开胃,炒香则加强燥湿醒脾之效,气行则痛止,为使药。四药相合成为补脾泻肝之剂。本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其为“治痛泻要方”,故后人皆习称之为痛泻要方。久泻不愈者,可加升麻、伏龙肝、补骨脂等。

方中白芍、防风配伍使用甚为巧妙。二药相合有抑肝、柔肝、疏肝、扶脾、醒脾、燥脾的作用。李东垣用防风时曾说:“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汤液本草》论白芍时曾说:“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能除。”前人认为白芍既入肝脾经血分,又为脾虚的引经药。防风不但有风能胜湿的作用,且能升阳气而醒脾,搜肝气而疏肝。可见刘草窗深得白芍、防风之妙用,所制之痛泻要方疗效卓著,广为后人们习用。希望今人学习本草者,不要受现在中药书中分类法的限制,要深入全面地学好每药的性味功能和配伍变化。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肩负起继承发扬的重任。仅举此二药为例,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地去领会。

我常用此方合四神丸方、附子理中汤治疗老年人年久泄泻,每到清晨腹中雷鸣、胀痛,赶紧上厕,泻后腹中即觉舒适,白天或再小泻一二次。如遇生气则病情加重,腹中阵阵作痛,每痛必泻,泻后痛减,食欲不振,饭后迟消,四肢乏力,舌苔较白,脉象弦细或弦滑,重按无力。大便化验阴性,结肠检查无器质性改变。我的验方如下:土炒白术10克,土炒白芍10克,防风10克,炒陈皮5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6克,五味子6克,肉豆蔻10克,茯苓18克,党参10克。制附片6~9克,炮干姜3~5克,炙甘草5克。如治中年人,附片、干姜可再酌减用较小量。如每次均为水泄,可将茯苓加至20或25克,肉豆蔻加至12克,五味子加至9克,另用伏龙肝60~100克,煎汤代水。如腹胀明显可加木香6~9克。每收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本方与四神丸相比较,本方主治肝郁犯脾所致的泻肚,其症特点为腹痛一阵即泻一次,泻后痛止,遇生气则病发,脉常带有弦象;四神丸主治脾肾两虚所致的泻肚,其症状特点为清晨(约5时左右)腹中鸣响,即上厕泻肚一次,多为老年人,尺脉多弱。

肠胃湿热所致泄泻的患者忌用本方。


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著)
 
痛泻要方
【出处】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录刘草窗方
【组成】炒白术三两
炒芍药二两
炒陈皮一两
防风一两
【用法】上锉,分八帖。水煎或丸服。
【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九煎 补泻并用理肝脾 若非食伤医便错
【趣记】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痛泄。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方解】明•吴昆: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是方也,炒术所以健脾,炒芍药所以泻肝,炒陈皮所以醒脾,防风所以散肝。或问痛泻何以不责之伤食?余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止,故责之土败木贼也(《医方考》)。清•汪讱庵: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降,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医方集解》)。清•汪绂:此治痛泻不止也,责之肝木乘脾。白芍固以泻肝,而陈皮、防风则补肝药。肝木既有余,而又用此何也?曰泻之者,泻其乘脾也;补之亦使之不至于乘脾也。譬之林木,繁密冗杂,落叶秽积,则水湿壅而不消,故芍药以泻之,所以芟夷芜秽而水湿不留也;其有嘉木则益为培植,以使之畅茂条达焉。木既条直上达,则枝叶扶疏,而自不至于下壅,土气亦益舒不留湿矣。故陈皮、防风以升之,亦所以和脾而去湿。今人多以陈皮、防风为泻木,又谓防风为理脾引经要药,殆不然矣。水泻不止,故甘以补之;痛泻不止,故辛以行之。皆主于理脾去湿而已(《医林纂要探源》)。
【应用】例一
颜德馨治慢性结肠炎案(选自《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颜德馨卷》)。华某某,男,57岁病史: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八年,每遇受凉或进食油腻生冷后即感腹痛欲便,大便稀薄,时有粘红,便后腹痛稍减,每日约3~8次,反复发作,胃肠钡餐摄片证实为慢性粘液性结肠炎与胃窦炎,收住入院。初诊:慢性泄泻八载,反复经治不愈,少腹作胀隐痛,日行7~8次,糊状或稀伴粘液,口苦、口干,胸闷,有时畏寒,苔薄腻微黄,脉弦缓,拟以痛泻要方加味以协调肝脾,宣畅气机。方药:炒白术9克
防风6克
茯苓12克
炒白芍9克
香连丸(吞)1.5克
党参9克
炒米仁12克
玄胡索9克
陈皮6克
川楝子9克。(四帖)二诊:所患甫有转机,又以食复,胸闷腹痛,便行不畅,脉小数,舌苔薄腻,暑湿滞交结肠胃,转当宣导。方药:川朴4.5克
木香6克
枳实3克
槟榔9克
山楂9克
神曲9克
广藿梗9克
佩兰9克
车前子12克
老卜甲12克。(四帖)三诊:通因通用,舌苔已化,新停食滞已有消化之机,大便糊烂,日行3次,腹痛泻后稍减,因患者泄泻已八年,久病入络为瘀,以膈下逐瘀汤主之。方药:白芍12克
川芎6克
当归12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4.5克
五灵脂9克
香附9克
玄胡9克
乌药6克
枳壳9克
木香3克。用膈下逐瘀汤后大便成形,一日一至二次。已多年无此现象,大便多次检查阴性,症状缓解出院。
【按语】此调和肝脾之方也。以治本虚标实之腹痛便泄。白术、陈皮,扶脾以补虚;白芍、防风,疏肝以泻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