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事热点 海外中医见闻录之四—音疗治愈身心灵

许继宗会做古琴吗?他们发明的经络共振琴有样品吗?我在1996年就已经仿制出了他们在2015年申请的国家专利。有图片和文章发表在《七弦琴音乐艺术》杂志上。
 
我研究的古琴音乐疗法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二十多年了。现在用的已经不是十二经或十四经脉的乐音而是十七经脉的乐音了。有机会去北京请教一下许继宗的经验。
 
经络感传可以通过五音诱发出来。五音就是指徵羽宫商角这五个字的读音可以诱发对应的经脉感传。利用五音诱发经络感传比古琴乐音诱发经络感传更早。人的声音最低是82Hz,个别人可以达到64Hz。因此经脉的固有频率应当在50Hz以上。上表中的最低频率已经在29.14Hz了。显然不对。另外排列顺序也有问题。不懂古琴的人习惯宫商角徵羽,玩古琴的是徵羽宫商角。后者是F调的定音,或者说是几千年的古琴定音传统。说到这里各位就应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其实搞古琴音乐疗法真的不容易。我的经验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精通:
1)乐理知识(包括古代乐理)
2)古琴知识(包括斫琴)
3)中医(经络、内经、临床经验)
4)作曲(包括古琴作曲)
5)录音技术(需要录音棚及设备)
6)考古(重点在古代乐器考古)
7)物理学(重点在振动与声音)
8)科学技术研究方法
其实精通一门都很不容易,别说八门都精通了。
 
许继宗用五行生克来补泻经脉显然是对于物理学的震动与声音的原理没有搞明白。外加频率与某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可以使该物体振动,低于该物体固有频率倍数的频率也可以使该物体振动(不规律)。如果外加的频率是该物体固有频率的倍数的话就会抑制该物体的震动。
 
古琴在所有的乐器中是最适合中医音乐疗法的乐器,因为它:
1)有很多的治疗乐音(432)
2)可以把经脉分成上下左右四个部分分别治疗。
3)以补经脉为主,但也可以泻经脉的气血。
4)便于携带。
不过古琴也有一些不足。例如:
1)音量普遍偏小(现代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扩音)
2)琴弦数量不够(阴经有八条,阳经有九条,古琴弦有七条)
3)低频音域不足导致阴经不能够分成上下左右共振。
4)不是什么古琴的疗效都可以,只有九德兼备的古琴才会有最佳的疗效。
因此,医用古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加长大琴(160cm).
2)八弦琴或九弦琴。
3)医用古琴琴徽的设计。
4)九德兼备的结构。
以上三个条件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唯独九德兼备的古琴难度极大。公认的有唐代春雷,九霄环佩,大圣遗音,差一些的有明代宁衡益路,二张琴等。前者的价格几百万,后者的价格几十万。都不是普通人家玩的起的古董。自己做吧,即便是有名师指点没有几年功夫都做不下来普通的。九德兼备的古琴技术早已失传,九德兼备的古琴能有机会见一面都已经是万幸了。当然最好是弹一弹,再从龙池凤沼看一看内部的结构。至于拆开看就别想了。
 
足第四趾外侧的经脉是肝经和胆经后线。二者互为表里,在足四趾外侧远端指甲角下方交会。盲目的认定为是胆经病变显然是水平不够的表现。
 
  经络感传可以通过五音诱发出来。五音就是指徵羽宫商角这五个字的读音可以诱发对应的经脉感传。利用五音诱发经络感传比古琴乐音诱发经络感传更早。人的声音最低是82Hz,个别人可以达到64Hz。因此经脉的固有频率应当在50Hz以上。上表中的最低频率已经在29.14Hz了。显然不对。另外排列顺序也有问题。不懂古琴的人习惯宫商角徵羽,玩古琴的是徵羽宫商角。后者是F调的定音,或者说是几千年的古琴定音传统。说到这里各位就应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廓老师说得是,宫调应该排正中,心之音征调(So-5-说)肾之音羽调(La-6-拉)都应该比宫调(Do-1-夺)低,而肺之音商调(Ruai-2-?)肝之音角调(Mi-3-咪)则比宫调(Do-1-夺)高。

  在宫、商、角、征、羽五音之中,宫属于中央黄钟,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
  张景岳说:“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
  《灵枢·九针论》:“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音高与数字的关系(三分损益法)01.jpg


音高与数字的关系(三分损益法)02.jpg
 
经络感传可以通过五音诱发出来。五音就是指徵羽宫商角这五个字的读音可以诱发对应的经脉感传。利用五音诱发经络感传比古琴乐音诱发经络感传更早。人的声音最低是82Hz,个别人可以达到64Hz。因此经脉的固有频率应当在50Hz以上。上表中的最低频率已经在29.14Hz了。显然不对。另外排列顺序也有问题。不懂古琴的人习惯宫商角徵羽,玩古琴的是徵羽宫商角。后者是F调的定音,或者说是几千年的古琴定音传统。说到这里各位就应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人的声音最低是82Hz,个别人可以达到64Hz。因此经脉的固有频率应当在50Hz以上——这种猜测是没有根据的,经络又不是耳蜗或声带,谁说经络的共振频率一定得能让人听到或人能发出那种声音?经络共振完全可以是(人发不出来的)自然的低频或高频声音。古琴的排列顺序没有任何影响,就好比吉他弦的排列顺序一样,音和音之间是按照音程关系分布的,可以在一个八度内任意音开始。同样的音之间也就相隔八度关系,频率翻倍而已。论文中是做实验得到的共振频率,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当以实验为准。

许继宗用五行生克来补泻经脉显然是对于物理学的震动与声音的原理没有搞明白。外加频率与某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可以使该物体振动,低于该物体固有频率倍数的频率也可以使该物体振动(不规律)。如果外加的频率是该物体固有频率的倍数的话就会抑制该物体的震动。
这个说法倒是符合振动物理规律的,所以固有频率是有确定值的。
 
关于经脉的固有频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五音的频率(史记载: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2)五钟的频率(黄钟,景钟,青钟,赤钟,黑钟)。五钟是古代的标准器,与五腑对应的经脉相关。
3)十二钟的频率(没有实物出土,没有对应的名称。与十二经脉有关系)。
4)出土的西周以前的编钟固有频率。
5)五音的频率(宫商角徵羽的读音)。
6)刺激经脉后检测到的振动频率(王品山团队的实验结果)。
7)在乐音诱发经脉感传后,根据乐音的频率推测经脉的固有频率。
 
讲一讲礼崩乐坏对古代音乐疗法的影响。
1)在西周以前到商朝末年的时间段。用人体经脉感传作为标准音,因此音乐或乐音是可以作为共振治疗养生方法的。
2)在东周开始以后各各诸侯国抛弃了统一的以人体经脉为标准的标准音和标准器,各诸侯国自己制定标准音和标准器。同时因为旋宫转掉的盛行。乐音已经脱离了经脉的基本标准,故音乐疗法失去了振动治疗作用(心理治疗作用)依然存在)。
3)秦汉以后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更改标准音和标准器。因此古代音乐疗法一直处于失传状态。
4)尽管在不改变传统标准音的情况下,旋宫转掉依然可以用于音乐治疗。只不过趋于复杂化罢了。当然由于传统的音阶是自然音律,转调后乐音音程会有少许的变更(平均律不存在这个问题)。需要记住的是:转掉后的宫商角徵羽所对应的经脉已经发生了变更。现代的中医音乐疗法(五音调式)似乎忽略了这一点。
 
关于经脉的固有频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五音的频率(史记载: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2)五钟的频率(黄钟,景钟,青钟,赤钟,黑钟)。五钟是古代的标准器,与五腑对应的经脉相关。
3)十二钟的频率(没有实物出土,没有对应的名称。与十二经脉有关系)。
4)出土的西周以前的编钟固有频率。
5)五音的频率(宫商角徵羽的读音)。
6)刺激经脉后检测到的振动频率(王品山团队的实验结果)。
7)在乐音诱发经脉感传后,根据乐音的频率推测经脉的固有频率。

讲一讲礼崩乐坏对古代音乐疗法的影响。
1)在西周以前到商朝末年的时间段。用人体经脉感传作为标准音,因此音乐或乐音是可以作为共振治疗养生方法的。
2)在东周开始以后各各诸侯国抛弃了统一的以人体经脉为标准的标准音和标准器,各诸侯国自己制定标准音和标准器。同时因为旋宫转掉的盛行。乐音已经脱离了经脉的基本标准,故音乐疗法失去了振动治疗作用(心理治疗作用)依然存在)。
3)秦汉以后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更改标准音和标准器。因此古代音乐疗法一直处于失传状态。
4)尽管在不改变传统标准音的情况下,旋宫转掉依然可以用于音乐治疗。只不过趋于复杂化罢了。当然由于传统的音阶是自然音律,转调后乐音音程会有少许的变更(平均律不存在这个问题)。需要记住的是:转掉后的宫商角徵羽所对应的经脉已经发生了变更。现代的中医音乐疗法(五音调式)似乎忽略了这一点。

  那{六字诀}跟[五音、六律]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六字诀}又叫{六气诀},以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不同的发音吐气与防治肝、心、脾、肺、肾、三焦病证分别相应。
 
关于经脉的固有频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五音的频率(史记载: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2)五钟的频率(黄钟,景钟,青钟,赤钟,黑钟)。五钟是古代的标准器,与五腑对应的经脉相关。
3)十二钟的频率(没有实物出土,没有对应的名称。与十二经脉有关系)。
4)出土的西周以前的编钟固有频率。
5)五音的频率(宫商角徵羽的读音)。
6)刺激经脉后检测到的振动频率(王品山团队的实验结果)。
7)在乐音诱发经脉感传后,根据乐音的频率推测经脉的固有频率。
凡是用于音乐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出土,都不能作为乐音治疗的参考标准。比如十二律中黄钟的标准频率可大可小,因为后续其他音只是跟黄钟频率呈现特定比例关系而已——即跟相对音程关系有关,与绝对频率无关——反映了调式关系。但音乐治疗则跟绝对频率相关,所以转调后的音阶是无法用来作为治疗参考依据(中国的十二律不是等音程的,所以转调后相对音程关系还不一样,当然不能用于确定到底哪个宫音才是经络固有频率)。唯一能参考的就是实验结果。

人体经脉感传作为标准音——这个也需要确定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是否不管年龄大小,健康情况以及种族、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等等因素都没有影响?
 
凡是用于音乐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出土,都不能作为乐音治疗的参考标准。比如十二律中黄钟的标准频率可大可小,因为后续其他音只是跟黄钟频率呈现特定比例关系而已——即跟相对音程关系有关,与绝对频率无关——反映了调式关系。但音乐治疗则跟绝对频率相关,所以转调后的音阶是无法用来作为治疗参考依据(中国的十二律不是等音程的,所以转调后相对音程关系还不一样,当然不能用于确定到底哪个宫音才是经络固有频率)。唯一能参考的就是实验结果。

人体经脉感传作为标准音——这个也需要确定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是否不管年龄大小,健康情况以及种族、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等等因素都没有影响?
说的对,特别是出土的这些,频率其实都没有特定,现在440是定了一个,而古代可能随便哪个频率就定了一个,然后按着这个基准排个宫商角徵羽出来,那么可以听见的和听不见的,按照这个排列来刺激人体都应该有效。

贴一个知乎的算法,或许听不见的低音震荡对细胞的刺激更强烈呢

作者:酱紫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17721/answer/361923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音级越多越高级? 没有这回事.
某种程度上说音符是算出来的, 音级可以任意多
5个7个区别只在于迭代的次数不一样
往下算还能算出12个, 这是现在常用的十二平均律的原型
再往下算甚至可以有19个,53, 665个等等, 不过太多了没法玩了...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从这个问题开始能讲清楚俩最基本的概念: 音级和音程
声音说到底就是振动, 振动的速度可以用频率表示.
现代研究表明, 人耳的敏感程度与声音频率大致呈指数关系.
举个例子: 对人耳而言,220Hz 到440Hz之间的差距跟 440Hz 到 880Hz 之间相同。
所以就给他们相同的音名比如A, 然后划分为不同的音域
虽然古人不懂物理和生物, 但是他们还是不约而同依据经验发现了这个现象
每当声音的频率翻倍, 那我们就记他为一个单位, 西方叫八度, 东方叫均

现代研究又表明, 同时发俩音的话, 波形越有规律越好听
v2-e9aa32728d3bee006ac704d339509ebb_hd.jpg
v2-e9aa32728d3bee006ac704d339509ebb_1440w.jpg
其实没有最难听, 只有更难听....
谔谔, 数学上来说就是俩函数加和周期小, 周期就是比值的最小公倍数呗:
v2-c760e31d19a8490fb994595327e0734a_hd.jpg
参考文献[^1]
古人同样的, 成功发现了这个道理, 古人是不懂频率, 但是他们也可以听出音高不是...
可是他们发现了一个 2:3 很好听, 这个今天叫做纯五度.
好的, 可是只有两个音太单调了不是, 还能不能细分出更多的音呢?
于是就有了五度相生律, 每次升纯五度, 产生一个音, 因此得名
基准音频率设为
[公式]
, 纯五度很好听, 也就是
[公式]
和基准音
[公式]
组合的时候很好听.
那么同样的道理
[公式]
[公式]
组合是不是也很好听啊?
但是注意这个超过两倍了, 前面说了一个八度两倍频率, 这里超了.
那怎么办呢? 还记得频率二倍感觉相似吗? 那除二不就行了?
所以第三个音符算出来应该是
[公式]
, 以此类推, 算n次的音符是
[公式]

[公式]

我们取前7个, 排个序, 给他7个编号就行, 按现在的记法, 习惯基准音选为C, 那就是 CDEFGAB.
[公式]

还没完啊, 凭什么算7次, 不多算也不少算?
你是可以随便算几次.
但你每次频率按这个倍增至少要能回去不是?
[公式]

如果取5个音乘起来, 听起来和倍增3次相似, 压回去听起来还行.
取六个音, 你准备怎么压, 你说压三次还是四次好....
[公式]

同理如果是7个音近似的压4次就好, 12 个音乐, 压7次就好...
这是2000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斯拉学派的成就.

下一次两个指数偶遇要到41, 41 其实不怎么好, 再下一次是
[公式]
, 程序员一眼就能看出后面是多少次方了>>逃...
2000年前西汉学者京房算出了这个...可是显然没人用的啊...
再下一次...停, 这个涉及丢番图逼近, 再说变成数学课了, 难道现在还不够像数学课吗>>逃
其实很简单的, 就是求
[公式]
的线性逼近, 解由连分展开式所表达.
v2-e3a883855e0d413a1af56f0b7144770b_hd.jpg
v2-e3a883855e0d413a1af56f0b7144770b_1440w.jpg
 
看到那些熟悉的数字没, 丢番图, 距今1800多年
好吧为什么没有7 , 这个更复杂了, 因为最佳逼近要和周围比, 7 没有12好,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啊啊啊, 就这样, 别逼我, 我现在不想上数学课...
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非要压回去, 因为基准音没有定死, 这样随便你怎么平移, 这个倍数关系可以保持, 你可以迁移到任意的调子上.
虽然现在定了
[公式]
, 仪器甚至可以数出频率 , 但古代那是随便搞个东西敲下, 然后按这个音高去配. 所以可以想象, 古代不同地方产的乐器是很难合奏的, 基准音都不一样.

同样的, 2400多年前, 中国先民差不多发现了这个, 春秋时期的结果.
《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算到12的版本, 成语黄钟大吕听说过吧,就是这个体系里的, 算到5的版本就是宫商角徵羽,算到7的有变徵,变宫啥的, 别告诉我你背课文没背到过这个词...
唤起你沉睡的高考回忆>>
《荆轲传》: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三分就是分成三份, 损就是减少, 所以是
[公式]
,益就是增加, 所以就是
[公式]
, 算法复杂, 似乎没有通式...
三分损益法只是思想和五度相生律类似, 算法和结果都是不同的, 不过很接近, 毕竟乐理是相通的...
百度百科在让我失望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令我失望过....

最后, 作为一个现代人...告诉我怎么按比例等分?
开方啊, 不就等比数列吗...
[公式]

可几千年前的古人没法算开方, 快速开方的算法至少要到500多年前对数的发明之后...
2开方是无理数, 无理数的发明者, 被上面的毕达哥斯拉学派扔进海里喂鱼了...
按照开方的算的比率叫做十二平均律, 大明王爷朱载堉靠丧心病狂的超大珠算搞定了这个东西, 同年伽利略他爸也在算这个但没算出来...
后来巴赫将十二平均律发扬光大, 这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现在的七音默认是重新按照十二平均律标定的频率.
否则会说明是五度相生律还是一种叫纯律的古典常用律法还是民乐里的某种律.

所以音符音级应该懂了, 那么音程也很好懂了.
其实就是俩音对数之差值呗.
在12平均律下, 音程都是1/12, 一般叫一个 半音
所以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的说法, 纯八度, 纯五度, 小二度这种是沿用五度相生律的说法
还有搞不明白升降调同不同为什么总能吵起来, 体系不同有啥好吵的:
五度相生律中升F不等于降G, 音之间的间隔音程是不固定的(升降有两种)
十二平均律下升F就等于降G, 升降只有一种音程
十二平均律并不是绝对的更好, 因为破坏了纯五度这个古典时代非常重要的标尺, 纯五度算出来只有 1.498, 还是个无理数, 理论上, 听起来会微微的差那么一点...

有没有更细分的音呢?
有的, 电子音乐可以无视种种物理缺陷, 所以用的比较多, 这叫微分音乐
听起来更加细腻, 突破了琴键的限制, 再也没有琴弦里漏掉的音...
不过有的人就是喜欢听物理缺陷, 也挺难办的, 软件还硬得模拟这种不完美...
 
宫(土)1(Do)、商(金)2(Re)、角(木)3(Mi)、徵(火)5(Sol)、羽(水)6(La)
如果按照木火土金水排列角(木) 徵(火)宫(土)商(金)徵(火)对应应该是3 5 1 2 6

那么我看有些古琴调音,430 432 甚至450都在用,

1624614499089.png

按照这个土的音大概就在260左右,再低的话130,75,37.5
1624615165953.png


和这个图对不上,大概一开始选的基准音音就不是440
 
我下载调音器发现,古琴宫音大概在64hz(土),商音在72(金),角音在85(木),徵音108(火),羽音在127(水)。
 
根据考古测定,黄钟的频率在512,每次等分的话就是256 128 64,正好能对得上古琴的64,以这个频率定宫的话应该比较合适
 
关于经脉的固有频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五音的频率(史记载: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2)五钟的频率(黄钟,景钟,青钟,赤钟,黑钟)。五钟是古代的标准器,与五腑对应的经脉相关。
3)十二钟的频率(没有实物出土,没有对应的名称。与十二经脉有关系)。
4)出土的西周以前的编钟固有频率。
5)五音的频率(宫商角徵羽的读音)。
6)刺激经脉后检测到的振动频率(王品山团队的实验结果)。
7)在乐音诱发经脉感传后,根据乐音的频率推测经脉的固有频率。
郭老师书里有十二经对应的频率吗。下面这个是许继宗的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输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影响最显著的频率分别为太白:A0#(29.14 Hz),陷谷:A1#(58.27 Hz),太冲:D1(36.71 Hz),足临泣:D2(73.42 Hz),太渊:C1(32.70 Hz),三间:C2(65.41 Hz),太溪:G1(49.00 Hz),束骨:G2(98.00 Hz),神门:F1(43.65 Hz),后溪:F2(87.31 Hz),大陵:A1(55.00 Hz),中渚:A2(110.00 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



一种经络共振琴,在现有古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较常规古琴长度增加1/3,频率降低一倍,每根弦的频率固定,于内侧增加了14个徽位,用于诱发经络穴位的共振,治疗疾病,优点是:发声频率低,更容易被经络感受;7弦频率固定,可以对应14经络.
 
郭老师书里有十二经对应的频率吗。下面这个是许继宗的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输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影响最显著的频率分别为太白:A0#(29.14 Hz),陷谷:A1#(58.27 Hz),太冲:D1(36.71 Hz),足临泣:D2(73.42 Hz),太渊:C1(32.70 Hz),三间:C2(65.41 Hz),太溪:G1(49.00 Hz),束骨:G2(98.00 Hz),神门:F1(43.65 Hz),后溪:F2(87.31 Hz),大陵:A1(55.00 Hz),中渚:A2(110.00 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



一种经络共振琴,在现有古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较常规古琴长度增加1/3,频率降低一倍,每根弦的频率固定,于内侧增加了14个徽位,用于诱发经络穴位的共振,治疗疾病,优点是:发声频率低,更容易被经络感受;7弦频率固定,可以对应14经络.
三个问题需要探讨:
1)以上的穴位很多都不是单一的穴位而是由几个分属不同经脉的分穴位组成的组合穴位。例如太冲穴是由肝经的内太冲和胃经的外太冲组成的。因此得出的结论就不能够说是某一条经脉的固有频率。
2)由于古琴的定弦不是以半音来确定两条临近弦的频率,因此用固定徽位来确定七条弦中每条弦的十四经脉按音位置是明显错误的或外行的表现。玩琴的都知道古琴徽位距离与五音音程并不完全相等。
3)每一个穴位的固有频率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也是一样的。这是由于穴位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穴位特异性的基础。但是经脉的固有频率相对固定。基音相同,泛音音量有差异。因此可以研究经脉的固有频率,但是用穴位来说事就是说胡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