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给爸妈治感冒,随症遣方,疗效好过重庆市多位名中医

不必太多争论,关键还是看效果症状,旧症是否去了,新症是否加了。若无新症而脉象正常,与常人无异那肯定治对了。若是引病深入,则有迹可循,必有些许症状
过去这么多天了,确实无异象,反而还说头没有以前晕了,
不过从舌象上看,有数十年上热下寒的基本情况依然存在,所以最近一周以封髓丹加附片龟板为底方,随症微调,颇有良效,为什么我妈一直喜欢这个方子呢,因为前面十几年那么复杂的情况,就这个潜阳封髓丹加减解决了很多问题,今年春天,在没有外邪情况下,坚持服上两个月,黑脚指甲也变成和正常的脚指甲一样的颜色了,牙也不那么容易出血了,淡红的牙龈肉也长出来了(以前是又红又萎缩),说几十分钟的话也不头晕了,扳螺丝等体力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没力了,舌象上看暗於斑也大有减少。
不过人毕竟年纪大了,方子的运用还是不够平稳,正在探索。
 
今天王教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博导)给我妈开了一方,开方之前,我准备了一个说明:
2019年10月30日,周三,唐华芬,女,57岁
想解决的问题:调养

自述:(现场口述)

儿子描述(仅供参考):
长期问题有下面一些
既怕热又怕冷,天稍稍较热时,吃两口饭就要脱衣服摇扇散热,开窗通风,寒风一吹又要受寒,喷嚏频作流涕(常常由过敏性鼻炎迅速发展为风寒感冒,第二天便夹杂风热感冒现象),此等上焦不稳定现象相比正常人问题比较突出。我认为是肺经不太通,去年渝和堂的先进仪器测试结果也能佐证,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肺经问题。

睡眠质量差,晚上八点就呵欠连天,想睡,但几乎只能浅睡,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了。我认为是心肝阴血不足的表现。

偶有臭口气,大便稀溏,不能吃燥性食物,比如饼干,放了点点儿姜片的鸡汤,吃了就上火,造成咽喉不适,也不能吃不易消化的,或凉的,晚上只能六分饱,吃多了不消化,会造成胃胀、腹隐痛,还睡不着。

偶有头晕,四肢偶尔差力,尤其是腿无力。

个人分析:观舌象,我认为长期是舌偏枯有裂纹,稍淡,少苔,两边有少量暗斑,有上热下寒的情况,脉细弱,似有痰瘀互结加津血不足。
大概五年前照过胃镜,查过心电图,好像就有点小胃炎,无大毛病。

用药体会:用药十余年,最近三年在渝和堂,偶尔稍有成效,不能大补、大清、不能过于疏散,虚实寒热难以把握分寸,用药需相当谨慎。

然后开方如下:
辨气滞血瘀,
当归12 地黄20 桃仁12 红花10 川赤芍15 北柴胡20 川芎10 桔梗12 川牛膝20 醋香附20 黄花10 小米15
7付

我感觉王教授完全没有理会肺经上的问题啊,看效果吧
 
这正常,人家太忙了,我去看病说的话也是没人理照样开的方一般,所以自学中医很有必要
 
最后编辑:
这正常,人家太忙了,我去看病说的话也是没人理照样开的方一般,所以自学中医很有必要
有同感,有一次我给王教授说,我大便於稀不爽,量少,特别强调了量少不爽,结果他就听说了拉稀,开了肉豆蔻,过于涩肠,然后四天都拉不出来了,最后拉出来还是稀的,

王教授呢,还多次讲,大便偶尔稀没得啥子,不要紧,但是怎么可能,我是长期大便於稀不爽和肺经上的问题应该是有密切关系的呢。调了半年也不是常有好转(当然其它方面还是调得感觉不错)
 
楼主大方向正确,效果也看得见。沉取无力不温阳何待。助阳必伤阴大谬语,岂不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中医大法是和阴阳,阳如不足,纵服寒凉滋阴辈亦不能运化。肾中有无火更不必讨论,有阴无阳是死物,肾何能例外。所谓生命元气非阳何为?阳即火,肾中之火即肾中之阳。
 
命门之火出自那里?先话出处!
难经讲三焦,肾可是没说是火阿!
少阳,少阴为枢,必须保持有余。故为生命之元气,非火气也
内难,本经甚至伤寒等经典之作那一处提及肾中藏火的字眼
十三刀老师,我悟了一下,人体同天地大自然相应,
我想君火好比天上的太阳,命门好比地下的火气,
无论是太阳之光普照大地,还是地火上升温暖大地,都能产生能量,
太阳之光被乌云盖住,要么下排乌云,要么木风吹走乌云,都可以恢复阳光,当然雨天之后的阳光也格外烧人,还是要注意控制,
地火如果不能上升,再加把火力,也可以再次温暖大地,利用天然气,煤气,不都是地火吗?核能发电站也是利用地火,当然把火山口炸一下,地火就难以控制了,所以好的方法才能利用好地火的同时又不至于伤身,

说到底,很多地火还是也来自于太阳(有些地火并不来自于太阳,比如岩浆和核能,好比肾中精元,并非心君之功,而是来自于先天,也就是父母的物质上的传递),地火虽无太阳的能量多,但也是可以利用的,并且是可以长期利用的,所谓心火降胃土,肾火升脾土,正是如此吧。

人与自然是相应的,我想上面的类比,应该不算胡言乱语吧,

某些人用寒凉思路有效,有些人用温阳思路有效,有些人要多种思路结合才有效,都是可以理解的,

好比南方人也有长寿人,北方也有长寿人,赤道也有活得久的生物,南极寒冰下也有长存之物,人虽然没有动物那么夸张,但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些人就要那个思路才行,这就是有些人讲的,“他信那个医生”,“只求有缘人”,
但是现在社会物质变了,人流动性也增加了,给治疗方案带来了不少挑战,所以医者都是战友,而不是敌人,不应该相互指责,而应该相互探讨分享,共同对抗疾病,共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最后编辑:
四五年前,爸妈每次感冒,都非常地折腾,尤其是妈妈,咳啊咳,咳啊咳,白天咳,晚上也咳,早上四五点钟咳,咳得腰部肌肉都痛了,人也没精神,并发症又多,咳得全家人都睡不住,妈妈看上去很造孽,全家人也受累,
每一次服完一个新方子的第一付,妈妈都自我安慰地说,“会好的,会好的”,可是几付药下去后就如石沉大海,屁都不放一个,另还多有不舒服,失望中带有一丝绝望,
有一次,妈妈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对我讲,“娃娃,你要好好过下去哟”,我一听,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其实就是身体弱了,感冒严重了,数次药不对症,延误病情,以致危象渐生,
你说我妈找医生找错了吗,凭当时的经验,找到重庆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内科名医,和找到重庆市一著名诊所的有家传的老中医,就都算不错了啊,咱们不懂医术的老百姓,找这样的正规医生算错吗,应该算积极治疗了吧,
呵呵,不行,

2014年那次重感冒,去重庆市中医院名医馆找到李医生,开方三次,每次6付,历时三周,还真是越治越咳,那咳的造孽的程度,就是本文开篇处描述的那样,最后,我还打电话过去责备了李医生,李医生也没什么其它的,就让我妈去拍个胸片,当然了,我们没去,
我不怪李医生,她也许没有治虚人重感冒的经验。
2015年,妈妈又重感冒了,是的,一感冒不到24小时就会变成重感冒,这回咱们就找到一家有口碑的私人连锁诊所,这不是三甲医院了,既然有口碑,那一定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开了五六个方子,病情时好时坏,一会儿风寒一会儿风热,也是折腾死人啊,真是有什么药就上什么药,真有点卖药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折腾好了,治个感冒花了半个月,也够人受的。

现在,2019年了,过去四五年了,其中一些名医的方子以及服药前后的感觉,我们都记录了下来,我自已在业余也学习中医两年了,爸妈再次感冒,自已开方也能迅速解决了,
一周前,爸在外淋雨感冒了,我连续开了三个方,一天一方,吃一次好一点,三天下来,感冒症状全消,
爸感冒刚好,妈就感冒了,第二天就立即变成中度感冒,发烧,发呕,流涕,喷嚏,咽痒咳嗽。
这一回,我们没有去医院或诊所,那种伤透心的治疗经历,逼迫我们不得不偿试自已来探索治疗手段,
我每天给妈妈开一个方,每开一方都仔细询问症状,把脉,看舌象,然后要翻阅十到三十分钟的书,嗯,是要翻这么久的书,毕竟脑袋记不住这么多,我在想,以前老中医授徒都要求背书,应该是为了在病人面前显得老道吧,我自已给家人治病,开个方翻这么久的书,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职业是做IT运维,也是要具备繁杂的技术经验,我的经验就是做笔记,做在“为知笔记”这个软件上,一搜关键字就能搜到,用不着去背那么多书,更用不着去背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命令,把它们都当成资源,大脑只需要记住目录和大致用途,用的时候才去加载到内存和高速缓存中由CPU来处理,我想学中医也许也可以这样吧,当然你经常用到的东西就会缓存在大脑中,就不用去翻书了,但我一业余学中医的,肯定记的东西不多)。
庆幸我的方子有效,一个比一个有效,第三天,我下班回家推开门时,居然听见妈妈在厕所洗衣服了,她说感觉突然好完了,就把衣服洗了出来。
这感冒来势汹汹,要是像2014~2015年那样的遭遇,岂不又折腾死人,人有多少命来折腾呢,
第四天早上,妈妈果然没咳了,于是我再调了下方子,巩固一下。

我的思路其实很抽象,并没有严格按照条文来套方,
首先看症状,脉浮数无力,发烧,发呕,流清涕,喷嚏,腰酸,就是受了风寒,有少阴症,也有阳明症,主旋律就是驱风寒,所以麻附辛和桂枝汤就在里面了,当然最开始没用麻黄,而是用了走太阳膀胱经的羌活,一剂便解决了腰酸的问题;
因为发烧、咽痒咳嗽,还带有黄痰,所以有热象,有风热犯肺的症状,但脉浮数无力啊,热象多来自于郁结,仍然需要扶正,只是稍加退热散结清火,为正气疏通道路,所以有射干,牛蒡子,薄荷,其中薄荷还有开肺窍的作用,用了它之后,清涕马上止了,但前提是正气充足;
要扶正驱邪外出,所以有附片,黄芪,人参,这参考了再造散的思路,中间换过党参,是想人参不利于咽痒咳嗽好转,但很明显党参之力不足,人虽然咳嗽迅速大好,但马上就感觉到无力了,这扶正的力道是需要用心去把握的;
然后痰多,除了饮食清淡以外,要健脾,痰要往下排,所以有利痰水的路子在里面,如生半夏,茯苓,这个量还是比较重的,当然也没必要像有的医生那样大手笔,不用到30~60g就不算药,那也没必要,太重了,也不管人受得了受不了,我这个量已经是有效的量了,这是事实;
要恢复脾胃并止呕,所以除姜枣以外,生半夏,陈皮,枳壳就来了。

第一剂后,解决了腰酸,
第二剂后,不再发烧,发呕,清涕止,
第三剂后,几乎痊愈,咽痒咳嗽好九成,

原方记载见图,最后一方如下:
病情大好,不怎么咳了,轻度乏力,脉稍有浮数,舌枯,稍淡,少苔,裂纹纵横,两边有少量暗斑,
制附片(先煎1小时)15 细辛5 麻黄3 炙麻黄8 生半夏12 甘草8 生姜(切片)12 大枣(去核)12 五味子8 桂枝7 白芍12 茯苓20 枳壳5 射干10 牛蒡子10 竹叶柴胡6 薄荷8 款冬花12 紫菀15 黄芪10 人参5 白茅根10 藕节20
备注,於血问题是长期的,应该是长期血虚致於,现在先处理感冒问题。
因为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分析可能存在不妥,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妈妈的(57岁):
浏览附件94427浏览附件94428

爸爸的(59岁):
浏览附件94429
西医对感冒的标准治疗方法是不去治疗,让病人休息和喝开水,让病人自己康复。因为按照西医的理论,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而西医还没有成熟可用的抗病毒的药物。至于国内的西医用抗生素治疗感冒那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治病。
中医对感冒的治疗比西医有效得多。楼主的方法有效就是好方法。其他中医方法如温和灸,针刺,刮痧,拔罐,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大约一开始入门不是走的伤寒的路子,会习惯上使用一些杂七杂八的药,想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俗称大包围。
年轻人感冒通常是麻黄汤症,因为正气足,等闲不感冒,除非受寒严重,中年人多桂枝汤症,底子已经虚了,吹着点风就不行了,老年人多麻附辛症,肾阳不足了,风寒容易直中少阴,最好是把外感风寒邪气一次推出去,其他问题再调也是可以的,剂量要够,初次使用附子15够了,但是麻黄不足,细辛也不足,两个都至少是10,这样的话一剂到两剂药,外感症状基本就没有了,剩下的善后你用小建中啊,厚朴半夏什么的都行,那些就温和的多。
 
大热天感冒,居然敢把麻附桂辛姜等多味大辛大热之药同用,还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啊!这个医案有点意思,我得好好研究一下:014:
 
一家人都身体不好,这是长期生活观念有问题,有可能是几代人的观念都有问题。
四川和重庆的人民吃的川菜,麻辣辛香,在衣食丰足的年代,还有这么多阳虚么?
本来麻辣辛香,重油重盐的饮食就是振奋阳气的作用啊!
说实话,四川人的病真不好治,因为基本控制不了饮食。
 
大热天感冒,居然敢把麻附桂辛姜等多味大辛大热之药同用,还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啊!这个医案有点意思,我得好好研究一下
  夏天感冒如果真属伤寒,同时表邪尚未入里化热,同时患者不是阴虚内热和湿热内蕴的体质,可以酌量使用麻附辛。
  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还是用温和一些的发表药比较好,比如有{夏月麻黄}之称的〈香薷〉。
  比如治{暑天乘凉饮冷、外感寒邪、身热恶寒、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香薷散](《和剂局方》);治{冒暑感寒两兼、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脘闷心烦}的[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治{中暑热盛、恶寒身热、口渴心烦便溏}的[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夏天感冒如果真属伤寒,同时表邪尚未入里化热,同时患者不是阴虚内热和湿热内蕴的体质,可以酌量使用麻附辛。
  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还是用温和一些的发表药比较好,比如有{夏月麻黄}之称的〈香薷〉。
  比如治{暑天乘凉饮冷、外感寒邪、身热恶寒、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香薷散](《和剂局方》);治{冒暑感寒两兼、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脘闷心烦}的[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治{中暑热盛、恶寒身热、口渴心烦便溏}的[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战友, 这回我们的观点高度一致!
 
用药不能只考虑当时,还要考虑它的潜在危害性。我在重庆生活这么多年,冬天也极少用麻黄,就不要说大夏天啦。
 
就算是冬天,只要不是非常严重的伤寒感冒,不用麻黄也能轻松搞定。
 
大热天感冒,居然敢把麻附桂辛姜等多味大辛大热之药同用,还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啊!这个医案有点意思,我得好好研究一下:014:
广东谭淑渠 附子一剂八两,广东全年都热啊,该得少阴病的人,照样还是会得。昆明这么干燥,我还不是得湿病,机缘巧合,感冒的时候去游泳就有机会体验了呀,素体先天不足之人,肾气不足还是有的,后天情志伤人也是有的。
 
广东谭淑渠 附子一剂八两,广东全年都热啊,该得少阴病的人,照样还是会得。昆明这么干燥,我还不是得湿病,机缘巧合,感冒的时候去游泳就有机会体验了呀,素体先天不足之人,肾气不足还是有的,后天情志伤人也是有的。
南方得少阴病的比北方多,据说南方天气因为热,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寒凉,导致本来很热的地区比北方苦寒之地得少阴病的人大增了,北方因为天寒,吃寒凉冷饮的反而少很多,导致了北方得少阴病的人明显少于南方了,故而火神派用附子盛行南方,而不盛行北方寒冷之地就是这个原因,广东是出名的凉茶产地也是因为当地喜欢喝冷饮导致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