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胃病治疗秘法

赵海波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9/23
帖子
217
获得点赞
288
声望
63
所在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
胃病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胃病患者不知如何治疗,胃疼泛酸的时候大多是服用西药,图个方便,这一般就是临时控制,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其实中医治疗胃病效果很好的,只是很多患者忽视了中医中药。
胃于五脏六腑之中间,居中央而把营养津液通过脾脏灌输于其他四脏,人未出生之时靠肾脏,既出生以后就靠饮食充饥胃府,所以说胃是后天之本,一日不吃则五脏无所本,七日不吃则津枯液亡,生化全绝,故死。脾胃又主全身之肌肉,胃弱则肌肉消泺,元气消亡而死。人之形在胃,人之神在心,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看胃气之有无,人无胃气,百病不治。人之胃脏属土,生来敦厚,不易患病,然而年龄渐长以后,或者所欲不遂,则生烦恼,恼怒伤肝,则肝气横逆攻克胃土,致肝胃不和,或者饮食伤饥失饱,暴饮暴食,致胃克伐过度,运转失司,或者过食辛辣香燥,损耗胃阴,津液渐亏,或者过食肥腻甘滑,致胃中火气渐旺,遂转消渴,然而看胃病先要看胃中是不是有实质性的疾病,如果要是形成胃中溃疡,那就是很严重的胃病,按一般的胃病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应该按照外科疡证治疗,效果才好,常见这类胃病的表现是胃中疼痛不绝,泛酸,胃胀,脉象多见弦滑,弦数,或者是弦缓,看这病有的时候可以凭脉,有的时候凭证,这种胃病可以用以下方子,黄连9,白芷6,大黄6,乳香5,没药5,白芨12,木香9,地榆炭12,炙甘草6,乌药9,大腹皮9,方子里面的白芷、乳香、没药、白芨都是修复溃疡的,胃里的溃疡和人体皮肤上的破溃是一样的,要用疗伤生肌之类的药物治疗,地榆炭可以修补溃疡,大黄可以去淤生新,大腹皮,乌药理气,千万不要以为这方子剂量太小,不能治病,妄自加量,其实很多胃病不需要太大的剂量。胃既病后,本身运化就不灵光,如果用大剂量反而适得其反,加重刺激胃府,病反而不易治疗,以下的胃病处方都没有很大剂量就是这原因。常见初学中医者,常想扬名立万,大处方,大剂量,欲要一副药成功,反见失败,不光是治疗胃病如此,治疗内科杂症也是如此。持笔开方,首先要考虑到用药的剂量大小,千万不可伤了胃气,尤其是患者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者,更要小心,药的剂量要小,缓缓调治,这样才是王道,常观孟河医派处方皆是如此,治病不伤人,以缓和平淡之剂,反有神奇效果。
还有一种胃痛,疼胀难忍,或兼下坠,人体消瘦,脉象多缓细,西医常检为胃下垂,这类病人,千万不可用摈榔,大黄,川楝子,芒硝,代赭石等攻破重镇之品,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黄芪10,炙甘草6,白术9,陈皮5,香橼9,升麻5,黑柴胡根6,党参9,当归6,狗脊9,炒枳实10,或许大家会问,方子里面怎么加狗脊,我在临床发现,狗脊可以修复胃中的损伤,凡是胃下垂患者胃下垂时候经过牵拉都有或多或少的损伤,加狗脊可以帮助修复,效果也是很好的。有一个女患者,胃病疼痛难忍,白天夜里都疼,走坐不安,脉象缓细。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为胃下垂,用药有效果,但是还是经常疼,我就处上方,喝了六副就好了。
当然,补中益气汤不是包治胃下垂的专方,我们治疗疾病也不能完全以西医的诊断作为处方依据,一听到胃下垂,就想到用升提药物。我们还是应该以症状和脉象来判断用药方向。曾经有一中年妇女胃病,腹中饱胀,大便艰涩,西医也是检查为胃下垂,双关沉弦滑,右尺沉弦,处以厚朴七物汤而愈,方用:厚朴60,甘草10,大黄15,桂枝12,生姜30,大枣5枚,炒枳实20,芒硝15(热药冲化,不煎),三付。第一次,煎好药以后,碗中加芒硝,用熬好的药冲服,若有没化干净的,下次继续用热药冲。第一次服药以后大便三次,初硬后溏,腹部胀满当即消除。第二付药熬的时候去芒硝服用,三剂服完,病即愈。患者对象略懂医道,拿药之时,看见方中厚朴量多,说道,从未见如此大量的厚朴,我说,这量是中等量,仲圣原方用厚朴半斤,合现在剂量应该最少120克,用90克应该是很少吃“ 古人之用配方都是经过反复实验,比例非常恰当,能和脉证者,最好遵循原方比例,效果比较突出。
经过数十例胃下垂患者的治疗看,补中益气汤的使用比例不是很高,还是综合判断,使用不同方剂治愈的多。半夏泻心汤,大柴胡,四逆散,厚朴温中汤,承气类皆有使用,自拟方也有不少,可见,治病还是以临床脉证表现为准,不能有先入之见。
胃病常见的症候是胃疼,泛酸,胃胀,生气后加重,吃辛辣的,大蒜,韭菜,甜食等加重,但是不妨碍饮食,脉象多见弦细,这类的患者,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旱半夏15,黄连9,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0,大枣5个,地榆炭12,厚朴15,一般两三副就见效,证情减轻以后再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即可。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广谱用药,此汤须和诸泻心汤互相参看,另外也可参看黄连汤,乌梅丸,仔细体会仲圣的用药思路,分析各方的适应症。比如黄连汤证,可见患者中脘疼痛,呕吐,大便或泻,不能吃凉食,也容易上火,属于寒热错杂证,此时可以选择黄连汤,此汤很多人怀疑非仲景原方,我们此处不做考证,只以临床疗效为准,我经过无数次使用看,效果突出。黄连汤对脏腑的定位,不应该就是胃,而是整个消化系统,脾胃已以及大小肠,整个腹部,但凡有以上症状,就可以使用。乌梅丸证,也是寒热错杂的症候,另外还有患病时间长,胃疼隐隐,生气加重,口苦,舌苔干燥,大便常稀,一般药物无效,脉弦细,此为选方标准,方内可加川楝子,理气清肝,疗效更高。
用经方治疗胃病虽然疗效突出,但是有前提,就是症候都比较契合原方使用指标才行。还有很多时候是不适合使用经方的。那就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辨证思维,独具慧眼,用自己的思想去辨证用方,经方只是临床的初步思想,如果永远都是拿经方对号入座,那可以说,你的医疗思维就固化到一方一病的阶段了,没有灵活的辨证思维是最可怕的,保证疗效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悟性,缺少了悟性,只知道按图索骥,那就不适合做中医。
有种胃病,经常干呕,或有饱胀,厌食,脉象多见缓滑,这种一般是胃中有痰水,可以用旱半夏12,不要用水半夏,生姜30,竹茹10,泽泻10,白术15,茯苓15。虽然药味不多,对症后效果很好的。
还有种胃病,平时嗳气吞酸,食欲不振,胁肋经常疼痛,生气后加重,口苦咽干,脉象弦,这是肝胃不和的证,用以下处方,黑柴胡根9,当归9,白芍药12,茯苓10,白术9,生姜12,炙甘草9,吴茱萸3,黄连6,川楝子9,大腹皮12,这方子疏肝理气和胃。
还有种胃病,证现不思饮食,尤其是肉类,蛋类,胃中饱闷,疲乏少力,头脑昏沉,脉象濡缓无力,舌苔厚腻,这一般是暑湿阻塞中焦,致胃气拥塞,运转失司,应该用厚朴12,苍术12,白豆蔻4,陈皮6,香橼10,黄芩9,石菖蒲10,千年健12,豨莶草9,路路通9,白通草6,生姜12,防风9,旱半夏10,荷叶6,其中的千年健芳香化湿,豨莶草也可以化湿,这是我自己的用药经验,效果很好。也可以用刮痧板蘸清水先刮后背足太阳膀胱经,出痧即止,然后再用药。
有种胃病,最先是胃中湿热太盛,然而迁延失治,后来热盛伤阴,津液不足,证见胃中如有火灼,口渴,小便黄,常欲饮食清淡,胃中发饱,脉象反见缓细,舌红无苔,鲜红光滑,甚至有裂纹,应用石斛12,黄连6,佛手10,沙参10,芦根15,木香6,墨旱莲9,干姜3,这种胃病,尤其要小点剂量调治,量大胃病更加难治。
有种胃病是暴饮暴食,食积不化,证见胃中饱胀疼痛,甚至干呕,脉象弦滑或者沉滑,用药厚朴15,莱菔子18,焦山楂18,炒麦芽18,鸡内金12,陈皮9,炒神曲18,槟榔15,苏梗9,大黄6。
还有的胃病,空腹时疼重,少吃点食物即可缓解,平素乏力心慌,食不可过饱,不能吃各种不易消化食物,脉象缓细无力,这种患者属于脾胃机能下降,运化不及,胃中常有溃疡,治疗一般使用小建中汤加味,处方:桂枝12,白芍18,炙甘草12,生姜12,大枣6个,蔷薇根15,香附子9,仙鹤草15,黄芪18,白芷6,饴糖20。方内蔷薇根是治疗各种口疮以及皮肤溃疡的特效药,自孙思邈创立以来,后世慢慢把这味良药淡忘了,香附子可以疏通气血,黄芪益气托邪,合白芷可以修复溃疡,仙鹤草补养气血,兼能活血疗伤,于小建中汤内加这些药味可以很好的增强疗效,快速止疼,恢复胃功能。
治疗胃病时刻要想到使胃气通畅,以降为顺,勿有郁滞,治胃之时要先安肝,肝气宁静,不使克胃,则治疗起来事半功倍,胃里有热的时候要清化,有湿须分解,气滞要通,郁则要散,积则要破,虚则要补,实则要泻,陷下的要升提,如果是胃气虚弱,不胜药饵,可以用患者自己可口的饮食缓缓调理,食补盛于药补,不能一味的用用药,反而伤胃。可以尝试每天早晨空腹吃点生花生,细嚼慢咽,对于胃疼泛酸的效果尤其突出,胜于服药。也可以每天早晨用开水冲两枚鸡蛋,倒点麻油,少放一点盐,然后服用。连续用十天,胃病就可以改善很多。
胃病疼痛严重者,也可以先予针刺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很多可以当场治愈。下面介绍下我在门诊经常使用的针刺疗法。
1,可以先予刺络拔罐。先从督脉神道、灵台至中枢用大拇指按压寻找压痛点,最痛处即是真穴,在此痛点用刺血针点刺七八下,即拔罐另出血,两分钟内即可止痛。只要找到后背有压痛点,此法用后百发百中。
2,若无敏感压痛点,可以用常规取穴,针刺中脘,足三里,公孙,内关,勿用重手法,轻刺激即可。
3,还有一种捷要针法,就是取张颖清手掌食指掌骨,单取胃穴,如果不好找的话,7可以在掌骨侧逐一按压,压痛明显处即是真穴,于此处针入,效果非凡,百发百中,曾经有一位中年女性胃病患者,胃疼胀半月多,打针吃药无效,我于此处针了一针,当即见效,我给拿了朴姜夏甘人参汤三剂也没吃就好了,可见张氏全息穴位效果也是很好的。
4,取耳穴神门,胃,皮质下,交感,肝等穴位针之,一般见效也是比较迅速,针灸的即时性效果可以很好的在门诊体验出来,可以立即取得患者的信赖,针后再配合中药汤剂,标本兼治,可以缩短疗程,使患者短期内即可体验到中医的非凡治疗效果,且不易复发,少花钱,进一步拉近患者与医生的距离,为门诊下一步业务奠定基础。
凡是见胃病多年,肌肉消瘦见骨,面黄无泽,脉象反见缓和如常人的,难治。
胃病见脉象弦硬,无丝毫柔和之气的,不治。
医案 1
赵左,长城镇一村,2016年阴历六月初诊。感冒愈后,胃疼胀难忍,不思饮食,勉强食后即腹胀疼。患者不能吃西药,故求中药治疗。苔薄黄燥,双关脉弦缓细。
处方:佛手12,木香10,沙参15,麦冬15,扁豆15,木瓜12,黄连10,玉竹12,大腹皮15,苏梗10,柴胡10,槐花9,川楝子12,2剂。
患者阴历十月又来诊治,上次用药后,胃病即愈,近日胃病复发,胃中灼热作痛,大便稀,脉缓细。
处方:炒黄芪18,黄连10,木香10,地榆炭12,五花龙骨20,黄芩12,甘草10,蒲公英15,党参12,干姜10,2剂。
春节后随访,胃病已愈。

胥右,42岁,兰陵县卞庄镇,2019年阴历二月初诊。患者胃胀胃酸,逆气上冲,浑身乏力,久治不愈,右关沉细滑。
处方:旱半夏18,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2,大枣5枚,陈皮10,厚朴15,苏叶10,六剂。
二诊:胃作酸减轻,身乏无力好转,胃气依然上逆,自感胃中有热,脉缓细。
处方:旱半夏18,黄连9,黄芩12,炙甘草,党参12,干姜12,木香12,苏梗10,蒲公英18,旋复花12,代赭石10,大腹皮12,蔷薇根12,大枣5枚,六剂。
其中旋复花和代赭石包在一起,令患者回家熬时用布包扎好,和其他药一起熬,若包不好,旋复花绒毛有刺,易刺激喉咙和胃。
患者三月后反馈,胃病服用上药康复,气逆,作酸皆愈。嘱其戒食韭菜、蒜,甜食,否则易复发。

于右,65岁,二庙付村,2016年阴历三月初诊。胃病,胀闷,饥时则疼,食后则减,右关脉沉滑。
处方:厚朴15,旱半夏12,生姜12,木香10,鸡内金12,麦芽18,黄芩9,香橼10,甘草6,党参10,生地榆12,砂仁5,陈皮6,枳壳9,三剂。
半年后其女儿告知,药后病愈。

戴右,33岁,二庙吴庄。胃中灼热疼痛一月余,舌苔黄厚腻,右关弦滑,左关沉弦。
处方:苍术12,厚朴18,旱半夏15,茯苓15,黄芩12,黄连10,蒲公英18,木香12,苏梗10,柴胡10,青皮10,生姜12,五剂。
患者一月后反馈,胃病已经痊愈。

徐右,64岁,芦柞乡。胃胀闷,如有物堵,胃疼,不能食。治疗十几天不愈,双关沉弦滑。
处方:旱半夏20,生姜30,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0,厚朴30,苏梗12,竹茹15,党参12,草豆蔻12,枳实15,大枣5个,三付。
患者一年后又带一患者前来看胃病,说,上次服药三剂胃病即愈。

胡右,36岁,芦柞。胃病疼胀半年余,服用各种中西药物无效,右手关脉浮中沉取皆滑而有力,左关弦滑。
此为痰饮胃疼,痰饮凝结不散,脾失健运。治宜化痰逐饮。
处方:枳实20,茯苓20,生姜60,陈皮60,竹茹18,五剂。
患者一月后带老公来治疗前列腺炎告知,服药后即痊愈。
曾有朋友见我处方,感觉里面的陈皮用量太大,其实这是小量,仲景橘枳姜汤用半斤陈皮,按汉制一两15克计算,半斤是八两,也要120克,所以这剂量比较仲圣是很小的了。
 
胃病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胃病患者不知如何治疗,胃疼泛酸的时候大多是服用西药,图个方便,这一般就是临时控制,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其实中医治疗胃病效果很好的,只是很多患者忽视了中医中药。
胃于五脏六腑之中间,居中央而把营养津液通过脾脏灌输于其他四脏,人未出生之时靠肾脏,既出生以后就靠饮食充饥胃府,所以说胃是后天之本,一日不吃则五脏无所本,七日不吃则津枯液亡,生化全绝,故死。脾胃又主全身之肌肉,胃弱则肌肉消泺,元气消亡而死。人之形在胃,人之神在心,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看胃气之有无,人无胃气,百病不治。人之胃脏属土,生来敦厚,不易患病,然而年龄渐长以后,或者所欲不遂,则生烦恼,恼怒伤肝,则肝气横逆攻克胃土,致肝胃不和,或者饮食伤饥失饱,暴饮暴食,致胃克伐过度,运转失司,或者过食辛辣香燥,损耗胃阴,津液渐亏,或者过食肥腻甘滑,致胃中火气渐旺,遂转消渴,然而看胃病先要看胃中是不是有实质性的疾病,如果要是形成胃中溃疡,那就是很严重的胃病,按一般的胃病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应该按照外科疡证治疗,效果才好,常见这类胃病的表现是胃中疼痛不绝,泛酸,胃胀,脉象多见弦滑,弦数,或者是弦缓,看这病有的时候可以凭脉,有的时候凭证,这种胃病可以用以下方子,黄连9,白芷6,大黄6,乳香5,没药5,白芨12,木香9,地榆炭12,炙甘草6,乌药9,大腹皮9,方子里面的白芷、乳香、没药、白芨都是修复溃疡的,胃里的溃疡和人体皮肤上的破溃是一样的,要用疗伤生肌之类的药物治疗,地榆炭可以修补溃疡,大黄可以去淤生新,大腹皮,乌药理气,千万不要以为这方子剂量太小,不能治病,妄自加量,其实很多胃病不需要太大的剂量。胃既病后,本身运化就不灵光,如果用大剂量反而适得其反,加重刺激胃府,病反而不易治疗,以下的胃病处方都没有很大剂量就是这原因。常见初学中医者,常想扬名立万,大处方,大剂量,欲要一副药成功,反见失败,不光是治疗胃病如此,治疗内科杂症也是如此。持笔开方,首先要考虑到用药的剂量大小,千万不可伤了胃气,尤其是患者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者,更要小心,药的剂量要小,缓缓调治,这样才是王道,常观孟河医派处方皆是如此,治病不伤人,以缓和平淡之剂,反有神奇效果。
还有一种胃痛,疼胀难忍,或兼下坠,人体消瘦,脉象多缓细,西医常检为胃下垂,这类病人,千万不可用摈榔,大黄,川楝子,芒硝,代赭石等攻破重镇之品,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黄芪10,炙甘草6,白术9,陈皮5,香橼9,升麻5,黑柴胡根6,党参9,当归6,狗脊9,炒枳实10,或许大家会问,方子里面怎么加狗脊,我在临床发现,狗脊可以修复胃中的损伤,凡是胃下垂患者胃下垂时候经过牵拉都有或多或少的损伤,加狗脊可以帮助修复,效果也是很好的。有一个女患者,胃病疼痛难忍,白天夜里都疼,走坐不安,脉象缓细。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为胃下垂,用药有效果,但是还是经常疼,我就处上方,喝了六副就好了。
当然,补中益气汤不是包治胃下垂的专方,我们治疗疾病也不能完全以西医的诊断作为处方依据,一听到胃下垂,就想到用升提药物。我们还是应该以症状和脉象来判断用药方向。曾经有一中年妇女胃病,腹中饱胀,大便艰涩,西医也是检查为胃下垂,双关沉弦滑,右尺沉弦,处以厚朴七物汤而愈,方用:厚朴60,甘草10,大黄15,桂枝12,生姜30,大枣5枚,炒枳实20,芒硝15(热药冲化,不煎),三付。第一次,煎好药以后,碗中加芒硝,用熬好的药冲服,若有没化干净的,下次继续用热药冲。第一次服药以后大便三次,初硬后溏,腹部胀满当即消除。第二付药熬的时候去芒硝服用,三剂服完,病即愈。患者对象略懂医道,拿药之时,看见方中厚朴量多,说道,从未见如此大量的厚朴,我说,这量是中等量,仲圣原方用厚朴半斤,合现在剂量应该最少120克,用90克应该是很少吃“ 古人之用配方都是经过反复实验,比例非常恰当,能和脉证者,最好遵循原方比例,效果比较突出。
经过数十例胃下垂患者的治疗看,补中益气汤的使用比例不是很高,还是综合判断,使用不同方剂治愈的多。半夏泻心汤,大柴胡,四逆散,厚朴温中汤,承气类皆有使用,自拟方也有不少,可见,治病还是以临床脉证表现为准,不能有先入之见。
胃病常见的症候是胃疼,泛酸,胃胀,生气后加重,吃辛辣的,大蒜,韭菜,甜食等加重,但是不妨碍饮食,脉象多见弦细,这类的患者,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旱半夏15,黄连9,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0,大枣5个,地榆炭12,厚朴15,一般两三副就见效,证情减轻以后再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即可。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广谱用药,此汤须和诸泻心汤互相参看,另外也可参看黄连汤,乌梅丸,仔细体会仲圣的用药思路,分析各方的适应症。比如黄连汤证,可见患者中脘疼痛,呕吐,大便或泻,不能吃凉食,也容易上火,属于寒热错杂证,此时可以选择黄连汤,此汤很多人怀疑非仲景原方,我们此处不做考证,只以临床疗效为准,我经过无数次使用看,效果突出。黄连汤对脏腑的定位,不应该就是胃,而是整个消化系统,脾胃已以及大小肠,整个腹部,但凡有以上症状,就可以使用。乌梅丸证,也是寒热错杂的症候,另外还有患病时间长,胃疼隐隐,生气加重,口苦,舌苔干燥,大便常稀,一般药物无效,脉弦细,此为选方标准,方内可加川楝子,理气清肝,疗效更高。
用经方治疗胃病虽然疗效突出,但是有前提,就是症候都比较契合原方使用指标才行。还有很多时候是不适合使用经方的。那就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辨证思维,独具慧眼,用自己的思想去辨证用方,经方只是临床的初步思想,如果永远都是拿经方对号入座,那可以说,你的医疗思维就固化到一方一病的阶段了,没有灵活的辨证思维是最可怕的,保证疗效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悟性,缺少了悟性,只知道按图索骥,那就不适合做中医。
有种胃病,经常干呕,或有饱胀,厌食,脉象多见缓滑,这种一般是胃中有痰水,可以用旱半夏12,不要用水半夏,生姜30,竹茹10,泽泻10,白术15,茯苓15。虽然药味不多,对症后效果很好的。
还有种胃病,平时嗳气吞酸,食欲不振,胁肋经常疼痛,生气后加重,口苦咽干,脉象弦,这是肝胃不和的证,用以下处方,黑柴胡根9,当归9,白芍药12,茯苓10,白术9,生姜12,炙甘草9,吴茱萸3,黄连6,川楝子9,大腹皮12,这方子疏肝理气和胃。
还有种胃病,证现不思饮食,尤其是肉类,蛋类,胃中饱闷,疲乏少力,头脑昏沉,脉象濡缓无力,舌苔厚腻,这一般是暑湿阻塞中焦,致胃气拥塞,运转失司,应该用厚朴12,苍术12,白豆蔻4,陈皮6,香橼10,黄芩9,石菖蒲10,千年健12,豨莶草9,路路通9,白通草6,生姜12,防风9,旱半夏10,荷叶6,其中的千年健芳香化湿,豨莶草也可以化湿,这是我自己的用药经验,效果很好。也可以用刮痧板蘸清水先刮后背足太阳膀胱经,出痧即止,然后再用药。
有种胃病,最先是胃中湿热太盛,然而迁延失治,后来热盛伤阴,津液不足,证见胃中如有火灼,口渴,小便黄,常欲饮食清淡,胃中发饱,脉象反见缓细,舌红无苔,鲜红光滑,甚至有裂纹,应用石斛12,黄连6,佛手10,沙参10,芦根15,木香6,墨旱莲9,干姜3,这种胃病,尤其要小点剂量调治,量大胃病更加难治。
有种胃病是暴饮暴食,食积不化,证见胃中饱胀疼痛,甚至干呕,脉象弦滑或者沉滑,用药厚朴15,莱菔子18,焦山楂18,炒麦芽18,鸡内金12,陈皮9,炒神曲18,槟榔15,苏梗9,大黄6。
还有的胃病,空腹时疼重,少吃点食物即可缓解,平素乏力心慌,食不可过饱,不能吃各种不易消化食物,脉象缓细无力,这种患者属于脾胃机能下降,运化不及,胃中常有溃疡,治疗一般使用小建中汤加味,处方:桂枝12,白芍18,炙甘草12,生姜12,大枣6个,蔷薇根15,香附子9,仙鹤草15,黄芪18,白芷6,饴糖20。方内蔷薇根是治疗各种口疮以及皮肤溃疡的特效药,自孙思邈创立以来,后世慢慢把这味良药淡忘了,香附子可以疏通气血,黄芪益气托邪,合白芷可以修复溃疡,仙鹤草补养气血,兼能活血疗伤,于小建中汤内加这些药味可以很好的增强疗效,快速止疼,恢复胃功能。
治疗胃病时刻要想到使胃气通畅,以降为顺,勿有郁滞,治胃之时要先安肝,肝气宁静,不使克胃,则治疗起来事半功倍,胃里有热的时候要清化,有湿须分解,气滞要通,郁则要散,积则要破,虚则要补,实则要泻,陷下的要升提,如果是胃气虚弱,不胜药饵,可以用患者自己可口的饮食缓缓调理,食补盛于药补,不能一味的用用药,反而伤胃。可以尝试每天早晨空腹吃点生花生,细嚼慢咽,对于胃疼泛酸的效果尤其突出,胜于服药。也可以每天早晨用开水冲两枚鸡蛋,倒点麻油,少放一点盐,然后服用。连续用十天,胃病就可以改善很多。
胃病疼痛严重者,也可以先予针刺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很多可以当场治愈。下面介绍下我在门诊经常使用的针刺疗法。
1,可以先予刺络拔罐。先从督脉神道、灵台至中枢用大拇指按压寻找压痛点,最痛处即是真穴,在此痛点用刺血针点刺七八下,即拔罐另出血,两分钟内即可止痛。只要找到后背有压痛点,此法用后百发百中。
2,若无敏感压痛点,可以用常规取穴,针刺中脘,足三里,公孙,内关,勿用重手法,轻刺激即可。
3,还有一种捷要针法,就是取张颖清手掌食指掌骨,单取胃穴,如果不好找的话,7可以在掌骨侧逐一按压,压痛明显处即是真穴,于此处针入,效果非凡,百发百中,曾经有一位中年女性胃病患者,胃疼胀半月多,打针吃药无效,我于此处针了一针,当即见效,我给拿了朴姜夏甘人参汤三剂也没吃就好了,可见张氏全息穴位效果也是很好的。
4,取耳穴神门,胃,皮质下,交感,肝等穴位针之,一般见效也是比较迅速,针灸的即时性效果可以很好的在门诊体验出来,可以立即取得患者的信赖,针后再配合中药汤剂,标本兼治,可以缩短疗程,使患者短期内即可体验到中医的非凡治疗效果,且不易复发,少花钱,进一步拉近患者与医生的距离,为门诊下一步业务奠定基础。
凡是见胃病多年,肌肉消瘦见骨,面黄无泽,脉象反见缓和如常人的,难治。
胃病见脉象弦硬,无丝毫柔和之气的,不治。
医案 1
赵左,长城镇一村,2016年阴历六月初诊。感冒愈后,胃疼胀难忍,不思饮食,勉强食后即腹胀疼。患者不能吃西药,故求中药治疗。苔薄黄燥,双关脉弦缓细。
处方:佛手12,木香10,沙参15,麦冬15,扁豆15,木瓜12,黄连10,玉竹12,大腹皮15,苏梗10,柴胡10,槐花9,川楝子12,2剂。
患者阴历十月又来诊治,上次用药后,胃病即愈,近日胃病复发,胃中灼热作痛,大便稀,脉缓细。
处方:炒黄芪18,黄连10,木香10,地榆炭12,五花龙骨20,黄芩12,甘草10,蒲公英15,党参12,干姜10,2剂。
春节后随访,胃病已愈。

胥右,42岁,兰陵县卞庄镇,2019年阴历二月初诊。患者胃胀胃酸,逆气上冲,浑身乏力,久治不愈,右关沉细滑。
处方:旱半夏18,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2,大枣5枚,陈皮10,厚朴15,苏叶10,六剂。
二诊:胃作酸减轻,身乏无力好转,胃气依然上逆,自感胃中有热,脉缓细。
处方:旱半夏18,黄连9,黄芩12,炙甘草,党参12,干姜12,木香12,苏梗10,蒲公英18,旋复花12,代赭石10,大腹皮12,蔷薇根12,大枣5枚,六剂。
其中旋复花和代赭石包在一起,令患者回家熬时用布包扎好,和其他药一起熬,若包不好,旋复花绒毛有刺,易刺激喉咙和胃。
患者三月后反馈,胃病服用上药康复,气逆,作酸皆愈。嘱其戒食韭菜、蒜,甜食,否则易复发。

于右,65岁,二庙付村,2016年阴历三月初诊。胃病,胀闷,饥时则疼,食后则减,右关脉沉滑。
处方:厚朴15,旱半夏12,生姜12,木香10,鸡内金12,麦芽18,黄芩9,香橼10,甘草6,党参10,生地榆12,砂仁5,陈皮6,枳壳9,三剂。
半年后其女儿告知,药后病愈。

戴右,33岁,二庙吴庄。胃中灼热疼痛一月余,舌苔黄厚腻,右关弦滑,左关沉弦。
处方:苍术12,厚朴18,旱半夏15,茯苓15,黄芩12,黄连10,蒲公英18,木香12,苏梗10,柴胡10,青皮10,生姜12,五剂。
患者一月后反馈,胃病已经痊愈。

徐右,64岁,芦柞乡。胃胀闷,如有物堵,胃疼,不能食。治疗十几天不愈,双关沉弦滑。
处方:旱半夏20,生姜30,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0,厚朴30,苏梗12,竹茹15,党参12,草豆蔻12,枳实15,大枣5个,三付。
患者一年后又带一患者前来看胃病,说,上次服药三剂胃病即愈。

胡右,36岁,芦柞。胃病疼胀半年余,服用各种中西药物无效,右手关脉浮中沉取皆滑而有力,左关弦滑。
此为痰饮胃疼,痰饮凝结不散,脾失健运。治宜化痰逐饮。
处方:枳实20,茯苓20,生姜60,陈皮60,竹茹18,五剂。
患者一月后带老公来治疗前列腺炎告知,服药后即痊愈。
曾有朋友见我处方,感觉里面的陈皮用量太大,其实这是小量,仲景橘枳姜汤用半斤陈皮,按汉制一两15克计算,半斤是八两,也要120克,所以这剂量比较仲圣是很小的了。
  非常感谢赵老师详尽分享胃病的各种证型及其治法和案例,老师干货,收藏学习了。
  胃胀有实痞虚痞之分;下垂也有湿滞和气陷之别;
  反酸有浓酸(湿热,三泻心汤)和稀酸(寒饮,诸理中汤)之异。
  还要注意痰瘀互结,剂量也有讲究,方小药少单味量要大仿仲景,方大药多单味量宜小,一剂药的总重量古今其实是差不多的。
 
  非常感谢赵老师详尽分享胃病的各种证型及其治法和案例,老师干货,收藏学习了。
  胃胀有实痞虚痞之分;下垂也有湿滞和气陷之别;
  反酸有浓酸(湿热,三泻心汤)和稀酸(寒饮,诸理中汤)之异。
  还要注意痰瘀互结,剂量也有讲究,方小药少单味量要大仿仲景,方大药多单味量宜小,一剂药的总重量古今其实是差不多的。
感谢支持,我会继续经常发表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感谢支持,我会继续经常发表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老师的文章含金量高,都是实用的临证经验,细读受益匪浅。
  我只是个医学爱好者,没有什么临床经验,期待老师的更多分享,学习,感谢。

  胃病常见的症候是胃疼,泛酸,胃胀,生气后加重,吃辛辣的,大蒜,韭菜,甜食等加重,但是不妨碍饮食,脉象多见弦细,这类的患者,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旱半夏15,黄连9,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0,大枣5个,地榆炭12,厚朴15,一般两三副就见效,证情减轻以后再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即可。
  老师这条经验我颇有同感。
  常在论坛上看疾病咨询帖,见过一些这种适合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的帖子,其自述的主要症状一般是胃胀、尿黄、便粘、胸闷,上传的舌照一般是没有齿痕、舌质正常或者稍偏红、舌苔厚腻而微黄,从帖主提供的文字信息和上传的处方单上看,前医摸出的脉象确实多为“弦细”。
  这些咨询者多为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喜欢烧烤、火锅、卤肉之类的肥甘厚味,长期脾胃湿热加上经常熬夜伤了阴血,所以脉象见“”;从他们的自述中感觉多数还有较敏感、思虑多的肝气郁结的证候,脉“”可以印证,我觉得这种情况宜合用[四逆散]。
  另外还发现有些这类证候的咨询者舌尖有红点,通常与胸闷、心烦的症状相伴,应该是胸部有血瘀的证候,我觉得这种情况宜考虑合用[栀子厚朴汤],或者[栀子豉汤],或者加丹参、三七、蒲公英之类的凉血化瘀散结的药。
 
胃下垂,如果没有肾阳,建中,补中汤,也是补不起来的,,然后是否先要除阳明寒湿?
 
这真是治疗胃病经验之谈也!没有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观察验证是写不出这样的医案的。我猜测医友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胃于五脏六腑之中间,居中央而把营养津液通过脾脏灌输于其他四脏,人未出生之时靠肾脏,既出生以后就靠饮食充饥胃府,所以说胃是后天之本,一日不吃则五脏无所本,七日不吃则津枯液亡,生化全绝,故死。脾胃又主全身之肌肉,胃弱则肌肉消泺,元气消亡而死。人之形在胃,人之神在心,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看胃气之有无,人无胃气,百病不治。人之胃脏属土,生来敦厚,不易患病,然而年龄渐长以后,或者所欲不遂,则生烦恼,恼怒伤肝,则肝气横逆攻克胃土,致肝胃不和,或者饮食伤饥失饱,暴饮暴食,致胃克伐过度,运转失司,或者过食辛辣香燥,损耗胃阴,津液渐亏,或者过食肥腻甘滑,致胃中火气渐旺,遂转消渴,然而看胃病先要看胃中是不是有实质性的疾病。
这段论述非常精当,也非常实用!
 
在胃病中,我的感觉,最难治的有两种:一是胃癌;二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相比之下,胃癌虽然难以治愈,但用药不难。第二种表面看来没有胃癌厉害,但用药却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因为弄不好就出血。
 
在胃病中,我的感觉,最难治的有两种:一是胃癌;二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相比之下,胃癌虽然难以治愈,但用药不难。第二种表面看来没有胃癌厉害,但用药却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因为弄不好就出血。
  有现成的经方治这种证型的胃出血:[黄芪建中汤]
 
  有现成的经方治这种证型的胃出血:[黄芪建中汤]
这个方子不行的。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的人,必然夹湿,有的湿还很重。用温补,则气滞更厉害,湿也更严重。还有,湿这个怪物,用温热药它就变成湿热,用寒凉药它就变成寒湿。另外,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 的患者,肠胃非常敏感,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等均不能接受,弄不好就出血了。对这种病特别是病程长的病,不是像想像的那么简单。一个字“难”,不容易治哦!
 
这个方子不行的。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的人,必然夹湿,有的湿还很重。用温补,则气滞更厉害,湿也更严重。还有,湿这个怪物,用温热药它就变成湿热,用寒凉药它就变成寒湿。另外,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 的患者,肠胃非常敏感,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等均不能接受,弄不好就出血了。对这种病特别是病程长的病,不是像想像的那么简单。一个字“难”,不容易治哦!
  
  [黄芪建中汤]是治这种证型的胃出血核心基础方,还要根据具体兼证合方加减的。
  黄芪建中汤就只有一个温补功效?
  对于虚寒肝郁,桂枝能疏肝,黄芪能生发肝阳;
  对于虚寒湿盛,生姜桂枝都能发散、气化寒湿。
  肝郁化风,血虚生风,肠胃就敏感,经常疼痛、弦急,黄芪建中汤中大剂量的芍药、饴糖就是柔肝养血缓急的。
  这个方子辛甘化阳、甘酸化阴,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脾胃,哪有什么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
  黄芪能益气生肌,有托毒敛疮之效,故能促进溃疡愈合,止痛止血。
  
  慢性病,尤其是身心共病,都不好治。
  难道这就是否定黄芪建中汤的理由?
  
 
  
  [黄芪建中汤]是治这种证型的胃出血核心基础方,还要根据具体兼证合方加减的。
  黄芪建中汤就只有一个温补功效?
  对于虚寒肝郁,桂枝能疏肝,黄芪能生发肝阳;
  对于虚寒湿盛,生姜桂枝都能发散、气化寒湿。
  肝郁化风,血虚生风,肠胃就敏感,经常疼痛、弦急,黄芪建中汤中大剂量的芍药、饴糖就是柔肝养血缓急的。
  这个方子辛甘化阳、甘酸化阴,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脾胃,哪有什么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
  黄芪能益气生肌,有托毒敛疮之效,故能促进溃疡愈合,止痛止血。
  
  慢性病,尤其是身心共病,都不好治。
  难道这就是否定黄芪建中汤的理由?
战友啊,怎么说呢?我跟这种病打过多次交道,知道它难整。有些病,从理论上说来容易,可以做到天衣无缝,而实际治起来却很难啊。
 
最后编辑:
战友啊,怎么说呢?我跟这种病打过多次交道,知道它难整。有些病,从理论上说来容易,可以做到天衣无缝,而实际治做起来却很难啊。
有些病 感觉用药思路很对 也前前后后想过认为合适 但用了人感觉很不好 只能归结为自己辨证不准 再辨觉得用药没有问题啊 最后归结为自己还是懂的少 见的少了 可能还是思路不够开阔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 现在每天都看书 但不再背记方子了
 
有些病 感觉用药思路很对 也前前后后想过认为合适 但用了人感觉很不好 只能归结为自己辨证不准 再辨觉得用药没有问题啊 最后归结为自己还是懂的少 见的少了 可能还是思路不够开阔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 现在每天都看书 但不再背记方子了
经验之谈,记住活的东西就对了。中医治病,我认为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诊断识病上 下功夫,二是要在组方 法则上 下功夫,三是要在药物功效上 下功夫。经方时方要不要记,要记。记住其中主要的方子就行了。全记,那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既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那个可能。把主要的记住了理解了,可以根据具体症状灵活化裁出若干个方子。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现存方子,那就自己大胆组合新方。
 
最后编辑:
  
  [黄芪建中汤]是治这种证型的胃出血核心基础方,还要根据具体兼证合方加减的。
  黄芪建中汤就只有一个温补功效?
  对于虚寒肝郁,桂枝能疏肝,黄芪能生发肝阳;
  对于虚寒湿盛,生姜桂枝都能发散、气化寒湿。
  肝郁化风,血虚生风,肠胃就敏感,经常疼痛、弦急,黄芪建中汤中大剂量的芍药、饴糖就是柔肝养血缓急的。
  这个方子辛甘化阳、甘酸化阴,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脾胃,哪有什么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
  黄芪能益气生肌,有托毒敛疮之效,故能促进溃疡愈合,止痛止血。
  
  慢性病,尤其是身心共病,都不好治。
  难道这就是否定黄芪建中汤的理由?
  
你得亲自用过才知道,自己尝尝,黄芪建中喝进去什么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用过原方原帖的小建中,然后出现小腹发热,肛门湿热,慢性病也不都是那种瘦唧唧,啥也吃不下的人,胃出血会不会有内热太盛的情况?那你建中汤吃下去有没有可能出现大出血。
关于饴糖的说法有问题,你得自己看看,那么大剂的糖下去,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用的是饴糖,不是麦芽不是甘草不是蜂蜜。
黄芪建中最多适用于胃燥到胃酸直接把胃都烧穿了的人,用这个大补中焦湿气。湿热型的胃出血你敢用,病人就敢死给你看。
 
这个方子不行的。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的人,必然夹湿,有的湿还很重。用温补,则气滞更厉害,湿也更严重。还有,湿这个怪物,用温热药它就变成湿热,用寒凉药它就变成寒湿。另外,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 的患者,肠胃非常敏感,过寒、过热、过酸、过辛、过甜等均不能接受,弄不好就出血了。对这种病特别是病程长的病,不是像想像的那么简单。一个字“难”,不容易治哦!
脾胃虚寒,基本是也是阴阳两虚了,哪一味药用多了就会过,我觉得泻心汤是个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寒热并用,寒热无非要让温度合适,燥湿无非要让湿度合适,黄连调胃的温度,干姜调脾的温度,哪个多哪个少随时调整,半夏调胃的湿度,甘草调脾的湿度,气机的升降合补中益气也行,合四逆散也行,大约都是这个思路。
最难掌握的是度,各种药该用多少,那完全是各位前辈多年的经验了。
用这四个维度,或者再加两个升降的维度,基本也能看懂别人的方子了。
 
胃病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胃病患者不知如何治疗,胃疼泛酸的时候大多是服用西药,图个方便,这一般就是临时控制,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其实中医治疗胃病效果很好的,只是很多患者忽视了中医中药。
胃于五脏六腑之中间,居中央而把营养津液通过脾脏灌输于其他四脏,人未出生之时靠肾脏,既出生以后就靠饮食充饥胃府,所以说胃是后天之本,一日不吃则五脏无所本,七日不吃则津枯液亡,生化全绝,故死。脾胃又主全身之肌肉,胃弱则肌肉消泺,元气消亡而死。人之形在胃,人之神在心,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看胃气之有无,人无胃气,百病不治。人之胃脏属土,生来敦厚,不易患病,然而年龄渐长以后,或者所欲不遂,则生烦恼,恼怒伤肝,则肝气横逆攻克胃土,致肝胃不和,或者饮食伤饥失饱,暴饮暴食,致胃克伐过度,运转失司,或者过食辛辣香燥,损耗胃阴,津液渐亏,或者过食肥腻甘滑,致胃中火气渐旺,遂转消渴,然而看胃病先要看胃中是不是有实质性的疾病,如果要是形成胃中溃疡,那就是很严重的胃病,按一般的胃病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应该按照外科疡证治疗,效果才好,常见这类胃病的表现是胃中疼痛不绝,泛酸,胃胀,脉象多见弦滑,弦数,或者是弦缓,看这病有的时候可以凭脉,有的时候凭证,这种胃病可以用以下方子,黄连9,白芷6,大黄6,乳香5,没药5,白芨12,木香9,地榆炭12,炙甘草6,乌药9,大腹皮9,方子里面的白芷、乳香、没药、白芨都是修复溃疡的,胃里的溃疡和人体皮肤上的破溃是一样的,要用疗伤生肌之类的药物治疗,地榆炭可以修补溃疡,大黄可以去淤生新,大腹皮,乌药理气,千万不要以为这方子剂量太小,不能治病,妄自加量,其实很多胃病不需要太大的剂量。胃既病后,本身运化就不灵光,如果用大剂量反而适得其反,加重刺激胃府,病反而不易治疗,以下的胃病处方都没有很大剂量就是这原因。常见初学中医者,常想扬名立万,大处方,大剂量,欲要一副药成功,反见失败,不光是治疗胃病如此,治疗内科杂症也是如此。持笔开方,首先要考虑到用药的剂量大小,千万不可伤了胃气,尤其是患者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者,更要小心,药的剂量要小,缓缓调治,这样才是王道,常观孟河医派处方皆是如此,治病不伤人,以缓和平淡之剂,反有神奇效果。
还有一种胃痛,疼胀难忍,或兼下坠,人体消瘦,脉象多缓细,西医常检为胃下垂,这类病人,千万不可用摈榔,大黄,川楝子,芒硝,代赭石等攻破重镇之品,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黄芪10,炙甘草6,白术9,陈皮5,香橼9,升麻5,黑柴胡根6,党参9,当归6,狗脊9,炒枳实10,或许大家会问,方子里面怎么加狗脊,我在临床发现,狗脊可以修复胃中的损伤,凡是胃下垂患者胃下垂时候经过牵拉都有或多或少的损伤,加狗脊可以帮助修复,效果也是很好的。有一个女患者,胃病疼痛难忍,白天夜里都疼,走坐不安,脉象缓细。在县人民医院检查为胃下垂,用药有效果,但是还是经常疼,我就处上方,喝了六副就好了。
当然,补中益气汤不是包治胃下垂的专方,我们治疗疾病也不能完全以西医的诊断作为处方依据,一听到胃下垂,就想到用升提药物。我们还是应该以症状和脉象来判断用药方向。曾经有一中年妇女胃病,腹中饱胀,大便艰涩,西医也是检查为胃下垂,双关沉弦滑,右尺沉弦,处以厚朴七物汤而愈,方用:厚朴60,甘草10,大黄15,桂枝12,生姜30,大枣5枚,炒枳实20,芒硝15(热药冲化,不煎),三付。第一次,煎好药以后,碗中加芒硝,用熬好的药冲服,若有没化干净的,下次继续用热药冲。第一次服药以后大便三次,初硬后溏,腹部胀满当即消除。第二付药熬的时候去芒硝服用,三剂服完,病即愈。患者对象略懂医道,拿药之时,看见方中厚朴量多,说道,从未见如此大量的厚朴,我说,这量是中等量,仲圣原方用厚朴半斤,合现在剂量应该最少120克,用90克应该是很少吃“ 古人之用配方都是经过反复实验,比例非常恰当,能和脉证者,最好遵循原方比例,效果比较突出。
经过数十例胃下垂患者的治疗看,补中益气汤的使用比例不是很高,还是综合判断,使用不同方剂治愈的多。半夏泻心汤,大柴胡,四逆散,厚朴温中汤,承气类皆有使用,自拟方也有不少,可见,治病还是以临床脉证表现为准,不能有先入之见。
胃病常见的症候是胃疼,泛酸,胃胀,生气后加重,吃辛辣的,大蒜,韭菜,甜食等加重,但是不妨碍饮食,脉象多见弦细,这类的患者,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旱半夏15,黄连9,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0,大枣5个,地榆炭12,厚朴15,一般两三副就见效,证情减轻以后再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即可。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广谱用药,此汤须和诸泻心汤互相参看,另外也可参看黄连汤,乌梅丸,仔细体会仲圣的用药思路,分析各方的适应症。比如黄连汤证,可见患者中脘疼痛,呕吐,大便或泻,不能吃凉食,也容易上火,属于寒热错杂证,此时可以选择黄连汤,此汤很多人怀疑非仲景原方,我们此处不做考证,只以临床疗效为准,我经过无数次使用看,效果突出。黄连汤对脏腑的定位,不应该就是胃,而是整个消化系统,脾胃已以及大小肠,整个腹部,但凡有以上症状,就可以使用。乌梅丸证,也是寒热错杂的症候,另外还有患病时间长,胃疼隐隐,生气加重,口苦,舌苔干燥,大便常稀,一般药物无效,脉弦细,此为选方标准,方内可加川楝子,理气清肝,疗效更高。
用经方治疗胃病虽然疗效突出,但是有前提,就是症候都比较契合原方使用指标才行。还有很多时候是不适合使用经方的。那就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辨证思维,独具慧眼,用自己的思想去辨证用方,经方只是临床的初步思想,如果永远都是拿经方对号入座,那可以说,你的医疗思维就固化到一方一病的阶段了,没有灵活的辨证思维是最可怕的,保证疗效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悟性,缺少了悟性,只知道按图索骥,那就不适合做中医。
有种胃病,经常干呕,或有饱胀,厌食,脉象多见缓滑,这种一般是胃中有痰水,可以用旱半夏12,不要用水半夏,生姜30,竹茹10,泽泻10,白术15,茯苓15。虽然药味不多,对症后效果很好的。
还有种胃病,平时嗳气吞酸,食欲不振,胁肋经常疼痛,生气后加重,口苦咽干,脉象弦,这是肝胃不和的证,用以下处方,黑柴胡根9,当归9,白芍药12,茯苓10,白术9,生姜12,炙甘草9,吴茱萸3,黄连6,川楝子9,大腹皮12,这方子疏肝理气和胃。
还有种胃病,证现不思饮食,尤其是肉类,蛋类,胃中饱闷,疲乏少力,头脑昏沉,脉象濡缓无力,舌苔厚腻,这一般是暑湿阻塞中焦,致胃气拥塞,运转失司,应该用厚朴12,苍术12,白豆蔻4,陈皮6,香橼10,黄芩9,石菖蒲10,千年健12,豨莶草9,路路通9,白通草6,生姜12,防风9,旱半夏10,荷叶6,其中的千年健芳香化湿,豨莶草也可以化湿,这是我自己的用药经验,效果很好。也可以用刮痧板蘸清水先刮后背足太阳膀胱经,出痧即止,然后再用药。
有种胃病,最先是胃中湿热太盛,然而迁延失治,后来热盛伤阴,津液不足,证见胃中如有火灼,口渴,小便黄,常欲饮食清淡,胃中发饱,脉象反见缓细,舌红无苔,鲜红光滑,甚至有裂纹,应用石斛12,黄连6,佛手10,沙参10,芦根15,木香6,墨旱莲9,干姜3,这种胃病,尤其要小点剂量调治,量大胃病更加难治。
有种胃病是暴饮暴食,食积不化,证见胃中饱胀疼痛,甚至干呕,脉象弦滑或者沉滑,用药厚朴15,莱菔子18,焦山楂18,炒麦芽18,鸡内金12,陈皮9,炒神曲18,槟榔15,苏梗9,大黄6。
还有的胃病,空腹时疼重,少吃点食物即可缓解,平素乏力心慌,食不可过饱,不能吃各种不易消化食物,脉象缓细无力,这种患者属于脾胃机能下降,运化不及,胃中常有溃疡,治疗一般使用小建中汤加味,处方:桂枝12,白芍18,炙甘草12,生姜12,大枣6个,蔷薇根15,香附子9,仙鹤草15,黄芪18,白芷6,饴糖20。方内蔷薇根是治疗各种口疮以及皮肤溃疡的特效药,自孙思邈创立以来,后世慢慢把这味良药淡忘了,香附子可以疏通气血,黄芪益气托邪,合白芷可以修复溃疡,仙鹤草补养气血,兼能活血疗伤,于小建中汤内加这些药味可以很好的增强疗效,快速止疼,恢复胃功能。
治疗胃病时刻要想到使胃气通畅,以降为顺,勿有郁滞,治胃之时要先安肝,肝气宁静,不使克胃,则治疗起来事半功倍,胃里有热的时候要清化,有湿须分解,气滞要通,郁则要散,积则要破,虚则要补,实则要泻,陷下的要升提,如果是胃气虚弱,不胜药饵,可以用患者自己可口的饮食缓缓调理,食补盛于药补,不能一味的用用药,反而伤胃。可以尝试每天早晨空腹吃点生花生,细嚼慢咽,对于胃疼泛酸的效果尤其突出,胜于服药。也可以每天早晨用开水冲两枚鸡蛋,倒点麻油,少放一点盐,然后服用。连续用十天,胃病就可以改善很多。
胃病疼痛严重者,也可以先予针刺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很多可以当场治愈。下面介绍下我在门诊经常使用的针刺疗法。
1,可以先予刺络拔罐。先从督脉神道、灵台至中枢用大拇指按压寻找压痛点,最痛处即是真穴,在此痛点用刺血针点刺七八下,即拔罐另出血,两分钟内即可止痛。只要找到后背有压痛点,此法用后百发百中。
2,若无敏感压痛点,可以用常规取穴,针刺中脘,足三里,公孙,内关,勿用重手法,轻刺激即可。
3,还有一种捷要针法,就是取张颖清手掌食指掌骨,单取胃穴,如果不好找的话,7可以在掌骨侧逐一按压,压痛明显处即是真穴,于此处针入,效果非凡,百发百中,曾经有一位中年女性胃病患者,胃疼胀半月多,打针吃药无效,我于此处针了一针,当即见效,我给拿了朴姜夏甘人参汤三剂也没吃就好了,可见张氏全息穴位效果也是很好的。
4,取耳穴神门,胃,皮质下,交感,肝等穴位针之,一般见效也是比较迅速,针灸的即时性效果可以很好的在门诊体验出来,可以立即取得患者的信赖,针后再配合中药汤剂,标本兼治,可以缩短疗程,使患者短期内即可体验到中医的非凡治疗效果,且不易复发,少花钱,进一步拉近患者与医生的距离,为门诊下一步业务奠定基础。
凡是见胃病多年,肌肉消瘦见骨,面黄无泽,脉象反见缓和如常人的,难治。
胃病见脉象弦硬,无丝毫柔和之气的,不治。
医案 1
赵左,长城镇一村,2016年阴历六月初诊。感冒愈后,胃疼胀难忍,不思饮食,勉强食后即腹胀疼。患者不能吃西药,故求中药治疗。苔薄黄燥,双关脉弦缓细。
处方:佛手12,木香10,沙参15,麦冬15,扁豆15,木瓜12,黄连10,玉竹12,大腹皮15,苏梗10,柴胡10,槐花9,川楝子12,2剂。
患者阴历十月又来诊治,上次用药后,胃病即愈,近日胃病复发,胃中灼热作痛,大便稀,脉缓细。
处方:炒黄芪18,黄连10,木香10,地榆炭12,五花龙骨20,黄芩12,甘草10,蒲公英15,党参12,干姜10,2剂。
春节后随访,胃病已愈。

胥右,42岁,兰陵县卞庄镇,2019年阴历二月初诊。患者胃胀胃酸,逆气上冲,浑身乏力,久治不愈,右关沉细滑。
处方:旱半夏18,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2,党参12,干姜12,大枣5枚,陈皮10,厚朴15,苏叶10,六剂。
二诊:胃作酸减轻,身乏无力好转,胃气依然上逆,自感胃中有热,脉缓细。
处方:旱半夏18,黄连9,黄芩12,炙甘草,党参12,干姜12,木香12,苏梗10,蒲公英18,旋复花12,代赭石10,大腹皮12,蔷薇根12,大枣5枚,六剂。
其中旋复花和代赭石包在一起,令患者回家熬时用布包扎好,和其他药一起熬,若包不好,旋复花绒毛有刺,易刺激喉咙和胃。
患者三月后反馈,胃病服用上药康复,气逆,作酸皆愈。嘱其戒食韭菜、蒜,甜食,否则易复发。

于右,65岁,二庙付村,2016年阴历三月初诊。胃病,胀闷,饥时则疼,食后则减,右关脉沉滑。
处方:厚朴15,旱半夏12,生姜12,木香10,鸡内金12,麦芽18,黄芩9,香橼10,甘草6,党参10,生地榆12,砂仁5,陈皮6,枳壳9,三剂。
半年后其女儿告知,药后病愈。

戴右,33岁,二庙吴庄。胃中灼热疼痛一月余,舌苔黄厚腻,右关弦滑,左关沉弦。
处方:苍术12,厚朴18,旱半夏15,茯苓15,黄芩12,黄连10,蒲公英18,木香12,苏梗10,柴胡10,青皮10,生姜12,五剂。
患者一月后反馈,胃病已经痊愈。

徐右,64岁,芦柞乡。胃胀闷,如有物堵,胃疼,不能食。治疗十几天不愈,双关沉弦滑。
处方:旱半夏20,生姜30,黄连10,黄芩12,炙甘草10,厚朴30,苏梗12,竹茹15,党参12,草豆蔻12,枳实15,大枣5个,三付。
患者一年后又带一患者前来看胃病,说,上次服药三剂胃病即愈。

胡右,36岁,芦柞。胃病疼胀半年余,服用各种中西药物无效,右手关脉浮中沉取皆滑而有力,左关弦滑。
此为痰饮胃疼,痰饮凝结不散,脾失健运。治宜化痰逐饮。
处方:枳实20,茯苓20,生姜60,陈皮60,竹茹18,五剂。
患者一月后带老公来治疗前列腺炎告知,服药后即痊愈。
曾有朋友见我处方,感觉里面的陈皮用量太大,其实这是小量,仲景橘枳姜汤用半斤陈皮,按汉制一两15克计算,半斤是八两,也要120克,所以这剂量比较仲圣是很小的了。
非常有用,保存了,也许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多谢分享。
 
战友啊,怎么说呢?我跟这种病打过多次交道,知道它难整。有些病,从理论上说来容易,可以做到天衣无缝,而实际治起来却很难啊。
经验之谈,记住活的东西就对了。中医治病,我认为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诊断识病上 下功夫,二是要在组方 法则上 下功夫,三是要在药物功效上 下功夫。经方时方要不要记,要记。记住其中主要的方子就行了。全记,那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既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那个可能。把主要的记住了理解了,可以根据具体症状灵活化裁出若干个方子。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现存方子,那就自己大胆组合新方。
  
  不得其要,便觉甚难!
  所以同样一个基础方,相似的一类病人,有人运用起来左右不爽,有人化裁起来得心应手。
  前两年你还没来的时候,论坛上有位福建的医生{陈医师},善用[黄芪建中汤]和[补中益气汤]及[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配合[金铃子散]、[乌贝散]、[逍遥散]、[枳术丸]、[痛泻要方]等几个常用的经典古方,合方加减化裁,治疗胃痞(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胃缓(胃下垂)、泻泄(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处方平淡无奇,却屡获佳效。



  前几天那帖{吃了大半年的中药,搞得吃饭都成问题了}战友回复过,还记得吧?
  虚郁之证过用升散行气疏肝之方,间或又用阿胶熟地等过于滋腻之剂,结果帖主反而掉肉十几斤、食欲食量减少、失眠加重。

  饭都吃不下了,最后那个医生还用这么多苦燥行散开破的药,肝郁能疏得开吗?甚至有人推荐按小陷胸证和胸痹证来治。
  食不甘胃而加重的肝郁,血不养心而导致的虚火心烦失眠,得投以甘缓酸柔为主之剂,脾胃得甘而喜,心情好了,肝气疏泄才能正常,阴血才不会过耗,心神才能得心颐养。



  光在方子里面、证候上面思辨求索是不全面的。
  患者的心理状态、活动量大小会影响其对药物的反应
  患者每天的饮食,与药方一起,构成一个大合方,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

  食欲好能吃的,就不要大用补药;
  久未开荤的则需考虑酌加血肉有情之品;
  吃肉多的,补益就不要用动物药而要用植物药(荤素搭配);
  ……

  烦躁多动消耗大的,就宜用甘缓清降潜镇之品,让其得到休养生息;
  而久坐死宅沉闷少动的,就宜用辛温通脉之品来兴奋其机体,促进其循环,增强其代谢,用药物帮助(替代)他实现运动的效果。



  中医治的是“得病的人”
  “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肝藏魂,肝为五脏之贼”。
  现代人绝大部分慢性病都是身心共病,都有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上的偏颇,所以辨治内伤杂病,证要辨准,人更要看透
  医生通常无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但可以在辨证用药时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开出高效的处方。



  战友喜欢讲故事,我也来讲一个老裁缝做衣服的故事:

  从前,城东有个奉化老裁缝,他裁制的件件衣服都称身合体,个个都美得“天衣无缝”,远近来找他的人很多,门庭若市的裁缝铺,俨然成了城东的一个“打卡点”。
  这天,进门一人手拿缎料,说是要给他家大老爷做衣服。老裁缝接过缎料先问他家主人的年龄、相貌、高矮、胖瘦,然后又详细问了主人的脾气、秉性,甚至连哪年中举,哪年做官等等都详细问了,但却只字未提衣服的尺寸。
  来人很纳闷,心想:做衣服就做衣服,问这些无关事干啥?老裁缝好似看出了他的心意,便笑着说道:大凡一个人年青时候中举、做官,往往少年裘马、衣履风流,走起路来都挺胸迭肚,这样裁出的衣服就要前身长,后身短;倘若老年中举,自然夕阳西下、意气消沉,弯腰弓背、双手向后。这就要前身短,后身长。胖人腰围肥,瘦人腰围细,急性人要裁得身长、袖长略短些;慢性人要裁得衣袖,下摆略长些。至于衣服的尺寸,不过是些一成不变的老规矩,烦不着去多动脑筋。
  这位奉化老裁缝无疑是高明的裁缝。他懂得“工夫在诗外”的道理,故尔裁缝手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裁制衣服的裁缝,尚且如此。治病的医生又何当不为呢?
  
 
你得亲自用过才知道,自己尝尝,黄芪建中喝进去什么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用过原方原帖的小建中,然后出现小腹发热,肛门湿热,慢性病也不都是那种瘦唧唧,啥也吃不下的人,胃出血会不会有内热太盛的情况?那你建中汤吃下去有没有可能出现大出血。
关于饴糖的说法有问题,你得自己看看,那么大剂的糖下去,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用的是饴糖,不是麦芽不是甘草不是蜂蜜。
黄芪建中最多适用于胃燥到胃酸直接把胃都烧穿了的人,用这个大补中焦湿气。湿热型的胃出血你敢用,病人就敢死给你看。
  
  你属于湿热体质,还用温里虚劳方{小建中汤类方},结果不意外。
  能吃得下饭、甚至吃得下肉,再来二三两饴糖,那不生湿热才怪了。

  真是饮食未过量而属于脾胃虚寒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而化生湿热的情况,不也得用[黄连理中汤]吗?


  〖连理汤〗《证因脉治》 温中散寒
  「分类」:温里回阳剂>>温中散寒
  「组成」:人参9 干姜9 炙甘草9 白术9 黄连9 茯苓9
  「功效」:清热除痞 温中散寒
  「主治」:呕吐酸水,脉迟弦者
  
 
最后编辑:
在胃病中,我的感觉,最难治的有两种:一是胃癌;二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相比之下,胃癌虽然难以治愈,但用药不难。第二种表面看来没有胃癌厉害,但用药却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因为弄不好就出血。
你得亲自用过才知道,自己尝尝,黄芪建中喝进去什么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用过原方原帖的小建中,然后出现小腹发热,肛门湿热,慢性病也不都是那种瘦唧唧,啥也吃不下的人,胃出血会不会有内热太盛的情况?那你建中汤吃下去有没有可能出现大出血。
关于饴糖的说法有问题,你得自己看看,那么大剂的糖下去,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用的是饴糖,不是麦芽不是甘草不是蜂蜜。
黄芪建中最多适用于胃燥到胃酸直接把胃都烧穿了的人,用这个大补中焦湿气。湿热型的胃出血你敢用,病人就敢死给你看。
  
  我上面说用[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针对的正是青山老师提出的{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兼胃出血 }这种证型的脾胃病。

  纸上得来确实浅,深知此事要躬行。
  自己无法躬行处,可观他人之实践

  《胃溃疡虚寒症的调理方法——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躬行过,不妨听他讲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2vjbf.html


=========

  我在上海各大学讲课,去年有一天,有所大学的办公室的老师向我求助,说她的母亲,胃部疼痛,四处求医无效,怎么办?当时我正好在,于是就见面帮助她分析了一下,她母亲已经胃痛两个月了,胃部阵阵作痛,不论时间。去医院,西医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自己用的中成药也没有效,当时我间她整个人都是精神不振的。当时正好是冬天,我诊脉脉弦,我觉得是压力大了,这在中医叫肝木横逆克脾土,有正逢天冷,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没有暖气的阴冷,所以胃会出现虚寒之症。

  当时我在到底是先给她疏肝,还是先温胃这犹豫了一下,因为这里面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多少比例要拿捏。最后,选择建议她服用中医的经典方子黄芪建中汤,两者兼顾。

  结果她母亲几天后胃部就不痛了,反馈效果不错。

  在我遇到虚寒性胃病的时候,黄芪建中汤是我的首选,这是我当年在东北和老中医学习抄方的时候,就有的经验,尤其对胃溃疡,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么多年,我帮助过一些胃溃疡的患者恢复身体,这里我把经验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的医圣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开首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这个方子非常简单,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这个桂枝汤,我总想给大家讲讲,但是只讲过一点,对寒性荨麻疹的效果,其实这个桂枝汤要讲起来,会讲很多很多,因为这个方子含义太深了。

  张仲景用桂枝汤,调理表虚寒证,也就是当患者正气不足,外寒来侵袭,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此时患者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我们一直把这个桂枝汤当做是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方剂,其实,我一直认为它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的通道的,《黄帝内经》认为:“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这是指的营卫之气的来源和出行口径,当患者脾胃之气不足的时候,营卫之气就会出问题,所以用桂枝汤启动脾胃功能,使得营卫之气的通道畅通,可以抵御外邪。

  桂枝汤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运行通道的,这个内容不是今天的重点,所以先不多聊。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去除邪气。

  我在实践中,只要见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动就出虚汗,而且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就要考虑是否用桂枝汤了,效果非常好。

  我之前曾经讲过,中医会在一个基础方之上盖楼,我们来看看桂枝汤上的盖楼。

  张仲景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的方子,叫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我们现在的用量,一般是: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九克、大枣十二个(掰开)、饴糖三十克。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小建中汤在补脾的同时,还能平肝胆之气,因为桂枝可以疏肝之郁,白芍可以柔肝,这就等于安抚了肝胆之气,使得脾胃不受肝胆横逆之气的烦扰,所以起名叫“建中”。

  我相信,这个小建中汤的起源应该是很早的,在《辅行诀》一书里面,有大建中补脾汤,就是小建中汤加上牛肉,《黄帝内经》里面曾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我们一直以为是泛指,其实,这是指导组方用药的法则,比如这个补脾汤,桂枝、白芍、炙甘草是药,其余的,饴糖为谷,大枣为果,牛肉为畜,生姜为菜。这是中医方剂最早的时候的某种规范,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应用。

  而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则变成了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

  此时的方子变成了:黄芪六克、饴糖三十克、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九克、大枣十二个(掰开)。

  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是我习惯用生黄芪,不会上火。

  此方治疗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熬药的方法是把这六味药,以水五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早晚各服用一杯。

  这个黄芪建中汤立方的宗旨,就是“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清代名医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说:“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渴、失精、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充虚塞空,则黄耆尤有专长也。”而《金匮要略方义》说:“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

  这个方子,对男子虚损,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效果甚佳。我曾经见过老中医用来调理男子正气不足,动辄自汗者,服用了很长时间,结果体质彻底改善,这是我在刚刚学中医的时候所见的一个病例,所以对建中汤类方,我一直留意于心。

  后来,我的心得是,此方对于脾胃虚寒之证,效果很好,尤其是西医诊断的胃溃疡,效果甚佳。按说胃溃疡的原因很多,服用一些西药也会引起,而我们所见的胃溃疡,以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节引起的多。往往是工作压力特别大的白领,吃饭又不规律,往往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会出现此类问题,特点是上腹部疼痛,而以饭后疼痛为主。西医检查会发现胃溃疡。此时如果出现虚寒之证,舌质淡白,身体怕凉,则可以考虑使用此方,因为这个方子有柔肝缓肝的作用,对于肝气不舒横逆克脾有阻止作用,同时建中补脾,将脾胃强壮以后,也会免受肝木之克。

  如果肝气不舒过于严重,当然还要先服用一些疏肝理气之药,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严重,再有肝木来克的,适合此方,立意是强壮本身,则可抗外敌。这种情况一般三五副药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各位如果有此类问题,可以请教附近医生,帮助大家判断。我相信,很多人会因此而摆脱此病的折磨的。

  这个方子应用非常多,很多名家都擅长使用此方,我这次写此方,只是因为前几天,又有一位亲属,胃痛胃酸,医院检查是胃溃疡,但是服用制酸的西药无效,我建议用此方,效果很好。昨天又见有朋友问脾胃虚寒怎么办呢?所以简单写了一下,希望大家做个了解,真的有此类问题了,或者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