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读懂了《伤寒杂病论序》了吗?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0
声望
63
年龄
62
读懂了《伤寒杂病论序》了吗?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慄;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金栋按:以上是宋本《伤寒卒病论集》序文,近代多称“张仲景原序”。若学习《伤寒论》,诸位同道是否能把这篇《序》文读懂、吃透了?疑问如下:

1.这篇序文是张仲景撰写的吗?还是张仲景、王叔和合撰?是否还有叔和之后人杂取他处之文补入?

2.序中称他的家族三分之二死于“伤寒”,明显与《伤寒论》的叙述相矛盾,不是一家之言。自序要与全书内容一致,这是一般常识,为何张仲景的自序与《伤寒论》全书不一致?

感兴趣者,可以发表相关看法。
 
张仲景自序解(节选)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

仲景氏《序论》,实是感慨愤激之所发,所谓披心腹、吐情实者,非后人自序其书以希售者比也。但其“天布五行”以下,皆是繁衍丛脞之言,全系叔和撰次之语,非仲景氏之旧也,谚所谓“貂不足,狗尾续”者已。何者?
“思过半”句,既为一篇结尾,而复别起一段议论,是徵一也;
“天布五行”以下,文理不属,体裁迥别,是徵二也;
前称越人,后称扁鹊,亦非一人之口气,是徵三也;
后段讥时医,“不求经旨”“务在口给”,是前段所悉,假令仲景耄也,亦岂如此其郑重乎?是徵四也;
仲景论中未尝说五行、经络,后段乃说之,是徵五也;
仲景论中未尝以三部九候、明堂阙庭诊之,后段乃说之,是徵六也;
此论由“感往昔之沦丧”而起之,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获麟之义可以徵矣,是徵七也。
七徵既得,奸其可掩哉!

金栋按:山田正珍(1749~1789,相当于清·乾隆时期),享年39岁,日本德川时期著名儒医。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号图南,故又称图南菅公,其书斋名杏花园,故其又号杏花园主。著有《伤寒论集成》《金匮要略集成》《伤寒考》等传世佳作。
IMG_20201012_135624.jpg
 
不是不一致,是你没有明白序言中的精华。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这就是伤寒论中的总纲,这32个字,就是张仲景的内在心法。是编写伤寒论的基本生理功能与框架思路。
 
《伤寒论序考》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

宋本《伤寒论序》始于“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止于“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而读《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孙思邈在引用“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大段文字时,没有指出这段文字出于张仲景《伤寒论序》;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引《伤寒论序》时,明确写道“张仲景曰”。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29·禁经》中说他寻求方药几乎费尽移山心力:“余早慕方技,长崇医道,偶逢一法,岂惜千金?遂使名方异术,莫能隐秘。”而在所有“名方异术”之中,孙思邈最为敬仰张仲景,他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见《千金翼方·卷九》孙思邈小序),因此,对于引用张仲景的文字,必然郑重写出“张仲景曰”、“仲景曰”诸字,这是贯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全书的体例。

假使“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段长长的文字为《伤寒论序》所原有,那么孙思邈在引用这段文字之前必标示“张仲景曰”四字(《千金要方·卷26·序论》篇引张仲景一段文字,首先标以“仲景曰”可证),而在《治病略例第三》中没有写出“张仲景曰”,那么这段文字是否是张仲景《伤寒论序》中的文字就十分可疑了。待读康平本《伤寒论序》,此疑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原来康平本不但有小注、旁注,而且对后人增入的文字,一律比原来低两格排印。日本大冢敬节说:“本书之刻,专在存古态势,故行数、字数、旁书、嵌注,一莫所改窜。”可见康平本这种格式是自古相沿、无所更易的。康平本在《伤寒论序》“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句下,有一大段长长的文字,这就是“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这一大段,比张仲景《伤寒论序》低两格排印,表明这段文字原非仲景所写,而是后人的发挥。

由于有康平本这种抄写和排印的古老格式作佐证,又有《千金要方》作证明,那么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在“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之下的一大段文字,不是仲景《伤寒论序》所原有,而是后人对《伤寒论序》的发挥或感想一类的文字,大约北宋林亿、孙奇等校定《伤寒论》的时候,把这段文字混入正文。

宋本、成无己本《伤寒论序》:“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康平本《伤寒论序》把“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作为“博采众方”一句的小字注释在此句之下。细审上下文,依据康平本把这23字作注释看,不但于《伤寒论序》文气无伤,而且更觉雅洁。但是,如果把此23字当作正文原有字句看,虽文气稍显枝蔓外,而于内容则觉充实。我个人倾向于此23字原是注释之文,后来窜入正文。

IMG_20201010_203524.jpg
 
徐灵胎说:生病的原因就是13种,即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喜、怒、忧、思、悲、恐、惊。根据这13种原因来找病因,再从伤寒论里找方子。理解每一味药的作用,先下轻药,看效果。然后再按照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