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自学太难了

等我再学一段时间,再自己开药,现在还是一无所知,特别是伤寒论的方子,不象成药,有没有风险我完全不知。
那就应该找西医输液,没啥好办法,避免病情恶化
 
不需要荆芥防风,可以加连翘、银花
用一次性放血针啊,2块钱买瓶酒精也不费啥
好的,我回头买些备着。我只读了两遍伤寒论,还没读金匮,完全是门外汉。我看黎崇裕医生的书里,有感冒治法,提到鼻塞流清涕者加荆芥和防风。所以加了荆芥和防风。
我自己小时候还是得益于中医,我记得从小我很少输液,感冒都是喝三付中药就好利索了。
而且那个方子开头基本就是荆芥防风。所以我对中医还有相信的。但是我女儿这个时代,就不同了,中药也吃了好多,几乎没有管用过。
 
不需要荆芥防风,可以加连翘、银花
用一次性放血针啊,2块钱买瓶酒精也不费啥
荆芥和防风,我理解是解表药,相当于麻黄,太阳证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
这两部分加一起是不是太少两感都管了?
 
荆芥和防风,我理解是解表药,相当于麻黄,太阳证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
这两部分加一起是不是太少两感都管了?
学生在学校里活动量大,往来寒热
用小柴胡就够了,咽干可以加上连翘银花,鼻子不通扔根葱白进去也行
 
学生在学校里活动量大,往来寒热
用小柴胡就够了,咽干可以加上连翘银花,鼻子不通扔根葱白进去也行
好。我再问一下柴胡一般用量多少?我用25G是不是太多?
 
最后,是吃了连花清瘟胶囊,完全好转了。唉…………
仔细看看连花清瘟胶囊是“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吴以岭研制的方子,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以岭药业董事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佩服!佩服!熟读医书,未必医术高明。疗效高于一切!
此论坛还真不错!学习中医的道友很多
 
好。我再问一下柴胡一般用量多少?我用25G是不是太多?
你可以把生姜多放几片,扔根葱白进去,把荆芥防风换成连翘银花就行
如果能刺少商,连翘银花不用也行
 
最后,是吃了连花清瘟胶囊,完全好转了。唉…………
仔细看看连花清瘟胶囊是“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吴以岭研制的方子,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以岭药业董事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佩服!佩服!熟读医书,未必医术高明。疗效高于一切!
此论坛还真不错!学习中医的道友很多
治好了病就是对的
 
最后,是吃了连花清瘟胶囊,完全好转了。唉…………
仔细看看连花清瘟胶囊是“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吴以岭研制的方子,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以岭药业董事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佩服!佩服!熟读医书,未必医术高明。疗效高于一切!
此论坛还真不错!学习中医的道友很多
赞!
 
楼主,我是一个西医儿科医生,自学和实践中医很多年,我也是用经方为主,效果还行,学习实践中医我是本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不要陷入无法验证出什么绝对可循的经验和认识的纯思辨思维中,那些认识和思维不是说没用,而是事倍功半,甚至很容易陷于自认为很究竟的某理论或者观点中却不知局限和错误在哪里。包括参考论坛其他老师的分析(不是说各位老师的分析是错的),中医现今就是理论分析头头是道,用于临床时,有多少医生会扪心自问:开方后心中有几成信心?疾病恢复的每一个过程表现是否在预判范围?如果出现不在预期的表现,又是否符合当初的基本辩证(有时辨证对了但是药物与剂量等、以及治疗过程中又出现先一些影响疾病恢复的变量因素,导致病情有变,但是辨证没错)?如果觉得自己的辨证根本出现错误,如何识别?
每一个新病人,对于当今的中医医生而言,无论疾病大小,诊疗决策多少都有试错的成份,说是能达到治疗中的恢复每一步完全能符合医生的预期,有几人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还不如兼收并蓄、多学习为上。儿科临床中西医实践多年,虽然有些体会,但是学然后知不足,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阴阳五行、六经辨证等思辨方面。就像发展至今的佛学研究一样,和修佛是两回事。前者只是做学问,让人听着觉得深奥有学问、有道理。后者确实个人生命的自悟与提升。学中医也类似,等真的明白那些诊疗疾病的理时,病在人体的那种状态,你或许能感受得到,用药后得失自己也能感觉得到。但是却不一定能描述的清楚,或者你用中医理论描述的字词句,未必符合普遍的认识,别人对其理解未必是你心中的那样。这是我学习实践中医多年的一点感受。对各位老师如有冒犯请海涵!
 
楼主,我是一个西医儿科医生,自学和实践中医很多年,我也是用经方为主,效果还行,学习实践中医我是本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不要陷入无法验证出什么绝对可循的经验和认识的纯思辨思维中,那些认识和思维不是说没用,而是事倍功半,甚至很容易陷于自认为很究竟的某理论或者观点中却不知局限和错误在哪里。包括参考论坛其他老师的分析(不是说各位老师的分析是错的),中医现今就是理论分析头头是道,用于临床时,有多少医生会扪心自问:开方后心中有几成信心?疾病恢复的每一个过程表现是否在预判范围?如果出现不在预期的表现,又是否符合当初的基本辩证(有时辨证对了但是药物与剂量等、以及治疗过程中又出现先一些影响疾病恢复的变量因素,导致病情有变,但是辨证没错)?如果觉得自己的辨证根本出现错误,如何识别?
每一个新病人,对于当今的中医医生而言,无论疾病大小,诊疗决策多少都有试错的成份,说是能达到治疗中的恢复每一步完全能符合医生的预期,有几人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还不如兼收并蓄、多学习为上。儿科临床中西医实践多年,虽然有些体会,但是学然后知不足,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阴阳五行、六经辨证等思辨方面。就像发展至今的佛学研究一样,和修佛是两回事。前者只是做学问,让人听着觉得深奥有学问、有道理。后者确实个人生命的自悟与提升。学中医也类似,等真的明白那些诊疗疾病的理时,病在人体的那种状态,你或许能感受得到,用药后得失自己也能感觉得到。但是却不一定能描述的清楚,或者你用中医理论描述的字词句,未必符合普遍的认识,别人对其理解未必是你心中的那样。这是我学习实践中医多年的一点感受。对各位老师如有冒犯请海涵!
两例学生感冒病案(特感谢飞花对病案整理,供大家学习讨论和参考)



一、第一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此次孩子受风后,先主诉嗓子疼,但并不红肿,舌苔薄白尖红,微咳。(在诊断上我认可罗大伦的观点,当代医家善脉诊的寥寥无几,能用脉来印证问诊判断的就算不错了,稍差点就让你做化验做B超的,四诊到今天大部失传,可靠的只有舌诊)我当时判断是受风,但里热外寒,属于寒包火,她平时爱吃肉,但当前寒症较重,当晚拿出风寒感冒颗粒(此药在风寒感冒药里效果极佳)让其服下,随后表症减轻,没有恶寒,但咳嗽加重且见黄痰,于是转服鲜竹沥和麻杏止咳片,但疗效不行,痰少减,咳嗽依旧,怀疑寒邪未尽,故增服了通宣理肺,随后鼻塞出现,而舌尖红等依旧,只是不再恶寒,嗓子不痛,只剩痰咳不停。这一段是我最困惑的。



我琢磨她开始就是外寒里热,马上就服药散寒,应该不存在寒邪入内化热,而是原先的内热就未清除,所以形成热证咳嗽,于是拿出平时最有效的连花清瘟胶囊,令其服用,果然疗效显著,已好大半,基本不再咳嗽,也未见痰,唯独舌尖红还没有完全消失,嘱她继续服药。



由此可见,辩证思路大体不错,但用药过轻,连花清瘟是采用仲景麻杏石甘汤+吴又可治疗瘟疫擅用大黄的特点,让火热毒邪尽快尽早从大便排出,再加上吴鞠通的“银翘散”。该药在此次疫情中也是功不可没,我开始采用的麻杏止咳片太轻了。



以上是我治疗孩子病的全过程。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是如李宁先教授所说,学中医不可追着书读,而是从实用入手去解读经典。毕竟疗效高于一切。熟读经典未必可以治病救人。阅素玲老师讲中医入门途径里也强调,许多人就是从实际掌握一些有效治疗方药开始逐步踏入中医大门的。



所以,我虽然读伤寒,接受经方思路,但不排斥时方,平时尽量不给孩子用汤剂。我认识那个老中医,退休返聘的,基本给患者开成药为主,需要时才开汤剂。而他的用药思路其实是伤寒六经辩证为主,结合时方。



二、第二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第一天,可能天气转冷,此孩没有穿羽绒服,可能有点着凉。自己诉说嗓子疼。我嘱咐吃药,没有吃。

第二天,还嗓子疼,其它症状貌似没有,平时大便不好,特别臭。家里也没有什么其它药,我嘱咐吃了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一天时间只吃了一顿药)

第三天,早上起来,嗓子疼+有些流鼻涕,吃了三九感冒灵+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放学后严重了。嗓子疼加剧,流鼻涕严重了。回来就睡了。

第四天,早上起来后,嗓子疼加剧,流鼻涕,脸很红,但是我不感觉发烧,有点热热的,即使发热也是低热(找不到体温计)我给吃了一代小柴胡颗粒。中午熬药,小柴胡汤+荆芥防风。柴胡25g 黄芩10g 太子参10g 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6枚,姜半夏10g,荆芥10g,防风10g。(感觉小柴胡汤有效,但是荆芥防风无效)

第五天,脸不热了,温度回复正常,但是她说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嘱咐再吃一付汤药,死活不想吃。

今天,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还没好利索呢
以上是治疗全过程,因为我必竟刚开始自学中医,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也是特别担心。如果有一个医生做指导可能用踏实多了。
 
两例学生感冒病案(特感谢飞花对病案整理,供大家学习讨论和参考)



一、第一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此次孩子受风后,先主诉嗓子疼,但并不红肿,舌苔薄白尖红,微咳。(在诊断上我认可罗大伦的观点,当代医家善脉诊的寥寥无几,能用脉来印证问诊判断的就算不错了,稍差点就让你做化验做B超的,四诊到今天大部失传,可靠的只有舌诊)我当时判断是受风,但里热外寒,属于寒包火,她平时爱吃肉,但当前寒症较重,当晚拿出风寒感冒颗粒(此药在风寒感冒药里效果极佳)让其服下,随后表症减轻,没有恶寒,但咳嗽加重且见黄痰,于是转服鲜竹沥和麻杏止咳片,但疗效不行,痰少减,咳嗽依旧,怀疑寒邪未尽,故增服了通宣理肺,随后鼻塞出现,而舌尖红等依旧,只是不再恶寒,嗓子不痛,只剩痰咳不停。这一段是我最困惑的。



我琢磨她开始就是外寒里热,马上就服药散寒,应该不存在寒邪入内化热,而是原先的内热就未清除,所以形成热证咳嗽,于是拿出平时最有效的连花清瘟胶囊,令其服用,果然疗效显著,已好大半,基本不再咳嗽,也未见痰,唯独舌尖红还没有完全消失,嘱她继续服药。



由此可见,辩证思路大体不错,但用药过轻,连花清瘟是采用仲景麻杏石甘汤+吴又可治疗瘟疫擅用大黄的特点,让火热毒邪尽快尽早从大便排出,再加上吴鞠通的“银翘散”。该药在此次疫情中也是功不可没,我开始采用的麻杏止咳片太轻了。



以上是我治疗孩子病的全过程。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是如李宁先教授所说,学中医不可追着书读,而是从实用入手去解读经典。毕竟疗效高于一切。熟读经典未必可以治病救人。阅素玲老师讲中医入门途径里也强调,许多人就是从实际掌握一些有效治疗方药开始逐步踏入中医大门的。



所以,我虽然读伤寒,接受经方思路,但不排斥时方,平时尽量不给孩子用汤剂。我认识那个老中医,退休返聘的,基本给患者开成药为主,需要时才开汤剂。而他的用药思路其实是伤寒六经辩证为主,结合时方。



二、第二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第一天,可能天气转冷,此孩没有穿羽绒服,可能有点着凉。自己诉说嗓子疼。我嘱咐吃药,没有吃。

第二天,还嗓子疼,其它症状貌似没有,平时大便不好,特别臭。家里也没有什么其它药,我嘱咐吃了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一天时间只吃了一顿药)

第三天,早上起来,嗓子疼+有些流鼻涕,吃了三九感冒灵+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放学后严重了。嗓子疼加剧,流鼻涕严重了。回来就睡了。

第四天,早上起来后,嗓子疼加剧,流鼻涕,脸很红,但是我不感觉发烧,有点热热的,即使发热也是低热(找不到体温计)我给吃了一代小柴胡颗粒。中午熬药,小柴胡汤+荆芥防风。柴胡25g 黄芩10g 太子参10g 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6枚,姜半夏10g,荆芥10g,防风10g。(感觉小柴胡汤有效,但是荆芥防风无效)

第五天,脸不热了,温度回复正常,但是她说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嘱咐再吃一付汤药,死活不想吃。

今天,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还没好利索呢
以上是治疗全过程,因为我必竟刚开始自学中医,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也是特别担心。如果有一个医生做指导可能用踏实多了。
非常好 再使用时柴胡量小点 半夏可以不用 可以配点蒲公英 嗓子就好了
 
两例学生感冒病案(特感谢飞花对病案整理,供大家学习讨论和参考)



一、第一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此次孩子受风后,先主诉嗓子疼,但并不红肿,舌苔薄白尖红,微咳。(在诊断上我认可罗大伦的观点,当代医家善脉诊的寥寥无几,能用脉来印证问诊判断的就算不错了,稍差点就让你做化验做B超的,四诊到今天大部失传,可靠的只有舌诊)我当时判断是受风,但里热外寒,属于寒包火,她平时爱吃肉,但当前寒症较重,当晚拿出风寒感冒颗粒(此药在风寒感冒药里效果极佳)让其服下,随后表症减轻,没有恶寒,但咳嗽加重且见黄痰,于是转服鲜竹沥和麻杏止咳片,但疗效不行,痰少减,咳嗽依旧,怀疑寒邪未尽,故增服了通宣理肺,随后鼻塞出现,而舌尖红等依旧,只是不再恶寒,嗓子不痛,只剩痰咳不停。这一段是我最困惑的。



我琢磨她开始就是外寒里热,马上就服药散寒,应该不存在寒邪入内化热,而是原先的内热就未清除,所以形成热证咳嗽,于是拿出平时最有效的连花清瘟胶囊,令其服用,果然疗效显著,已好大半,基本不再咳嗽,也未见痰,唯独舌尖红还没有完全消失,嘱她继续服药。



由此可见,辩证思路大体不错,但用药过轻,连花清瘟是采用仲景麻杏石甘汤+吴又可治疗瘟疫擅用大黄的特点,让火热毒邪尽快尽早从大便排出,再加上吴鞠通的“银翘散”。该药在此次疫情中也是功不可没,我开始采用的麻杏止咳片太轻了。



以上是我治疗孩子病的全过程。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是如李宁先教授所说,学中医不可追着书读,而是从实用入手去解读经典。毕竟疗效高于一切。熟读经典未必可以治病救人。阅素玲老师讲中医入门途径里也强调,许多人就是从实际掌握一些有效治疗方药开始逐步踏入中医大门的。



所以,我虽然读伤寒,接受经方思路,但不排斥时方,平时尽量不给孩子用汤剂。我认识那个老中医,退休返聘的,基本给患者开成药为主,需要时才开汤剂。而他的用药思路其实是伤寒六经辩证为主,结合时方。



二、第二个孩子病情和用药描述。
第一天,可能天气转冷,此孩没有穿羽绒服,可能有点着凉。自己诉说嗓子疼。我嘱咐吃药,没有吃。

第二天,还嗓子疼,其它症状貌似没有,平时大便不好,特别臭。家里也没有什么其它药,我嘱咐吃了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一天时间只吃了一顿药)

第三天,早上起来,嗓子疼+有些流鼻涕,吃了三九感冒灵+两瓶抗病毒口服液。放学后严重了。嗓子疼加剧,流鼻涕严重了。回来就睡了。

第四天,早上起来后,嗓子疼加剧,流鼻涕,脸很红,但是我不感觉发烧,有点热热的,即使发热也是低热(找不到体温计)我给吃了一代小柴胡颗粒。中午熬药,小柴胡汤+荆芥防风。柴胡25g 黄芩10g 太子参10g 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6枚,姜半夏10g,荆芥10g,防风10g。(感觉小柴胡汤有效,但是荆芥防风无效)

第五天,脸不热了,温度回复正常,但是她说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嘱咐再吃一付汤药,死活不想吃。

今天,嗓子还疼,稍微有点流鼻涕,鼻塞。还没好利索呢
以上是治疗全过程,因为我必竟刚开始自学中医,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也是特别担心。如果有一个医生做指导可能用踏实多了
平时大便臭,加便秘的小朋友阳明有热,阳明有热会导致身体体表津液不足,津液不足然后受寒是葛根汤症,要发汗,没有津液是发不出去的。

小朋友的感冒基本上可以通用小柴胡,只要是发烧的都行,对于不懂的或者说无法明确辨证的都可以用,太阳的抵抗力都不太够,很容易就到少阳了。 或者也可以说守住少阳,以小朋友的恢复能力,太阳也很快会没事。
 
楼主,我是一个西医儿科医生,自学和实践中医很多年,我也是用经方为主,效果还行,学习实践中医我是本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不要陷入无法验证出什么绝对可循的经验和认识的纯思辨思维中,那些认识和思维不是说没用,而是事倍功半,甚至很容易陷于自认为很究竟的某理论或者观点中却不知局限和错误在哪里。包括参考论坛其他老师的分析(不是说各位老师的分析是错的),中医现今就是理论分析头头是道,用于临床时,有多少医生会扪心自问:开方后心中有几成信心?疾病恢复的每一个过程表现是否在预判范围?如果出现不在预期的表现,又是否符合当初的基本辩证(有时辨证对了但是药物与剂量等、以及治疗过程中又出现先一些影响疾病恢复的变量因素,导致病情有变,但是辨证没错)?如果觉得自己的辨证根本出现错误,如何识别?
每一个新病人,对于当今的中医医生而言,无论疾病大小,诊疗决策多少都有试错的成份,说是能达到治疗中的恢复每一步完全能符合医生的预期,有几人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还不如兼收并蓄、多学习为上。儿科临床中西医实践多年,虽然有些体会,但是学然后知不足,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阴阳五行、六经辨证等思辨方面。就像发展至今的佛学研究一样,和修佛是两回事。前者只是做学问,让人听着觉得深奥有学问、有道理。后者确实个人生命的自悟与提升。学中医也类似,等真的明白那些诊疗疾病的理时,病在人体的那种状态,你或许能感受得到,用药后得失自己也能感觉得到。但是却不一定能描述的清楚,或者你用中医理论描述的字词句,未必符合普遍的认识,别人对其理解未必是你心中的那样。这是我学习实践中医多年的一点感受。对各位老师如有冒犯请海涵!
对的,就是道理懂了一大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还是没办法。
就跟马克思主义滚瓜烂熟,也没法解决中国问题一样。
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遇事就麻搭了
 
你可以把生姜多放几片,扔根葱白进去,把荆芥防风换成连翘银花就行
如果能刺少商,连翘银花不用也行
感冒算好点,嗓子不疼了,但是总是有一点点鼻涕(以前有鼻窦炎的病史),这个收尾怎么处理呢?
 
这是寒症鼻炎,市面上的鼻炎药都是热症鼻炎用的
我前面转过一篇帖子,就是说寒症鼻炎的,用葛根汤变化来治

太阳伤寒、中风的时候,都有表寒束表,尤其头部
一般来说,人体的水液是要汽化后上升,直到头部,凝结化成津液再由口中咽下,这种津液是人体所能受用的热津、唾液等,不是寒水,如果这里的水不是津液,而变成寒水,则立刻会堵住口鼻,就是寒性鼻炎、流清涕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有表寒
说明一方面是还有表寒未除尽,以致感冒药发散解肌提水发汗上来时没有能够透发,反而积到这里变成了寒水
另一方面也是说明头顶表还未解,阳气不足
所以用葛根汤来解正好对症
不想大动干戈的话就把生姜葱白葱杈红枣红糖再熬水喝几顿也行
 
通常早上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涕的人,也一样,都属于阳气不足
一般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气血归肝、阳散四肢,手足温热,所以睡觉状态人是有“站岗防护”的
而醒来后,就会立即阳回体内
阳一内撤,外寒就要入侵,这如果是阳气不足的人,立刻就要打喷嚏(把寒喷出去),然后表寒稍进头部,就要凝结寒水堵鼻子——流鼻涕
所以按养生保健原则上讲,人起床前最好是先缓缓,赖一下床,然后再起比较好,一口气直接翻身起来,比较容易受风邪

说到底,还是体虚
这种人一般胃口都不好,比较挑食,可以用小建中汤调一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