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验证纪实 感冒用经方治验案记

Joshon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0/08/06
帖子
5
获得点赞
1
声望
3
所在地
重庆
题记:我所言经方,实际使用的应该叫经方的加减方,并非按《伤寒论》原方应用,故,在此是否还能不能再称为经方治病,值得商榷。

本人大概情况:

男,35岁,体型偏瘦,一年中患感冒有那么一两次,身体素质一般,少有体育锻炼,无重大疾病史。

感冒时间:2020年12月x日

12月正值寒冬,因晚上睡觉着凉而感冒,自觉症状(没有脉、舌诸诊,自己也不会):喉咙、舌头微有痛感,咽喉有发干,鼻子发热、鼻孔半边堵,无鼻涕,饮食正常,小便黄,大便正常,有上火的感觉,咳清痰,每次咳痰相当的多,一大口一大口的,甚者口包不住还会流出用手接,难受至极。

处方思路:首先考虑没有像《伤寒论》中说的表证,如头痛、发热、恶寒、体痛等,鼻子不舒服不知算不算?条文中有鼻鸣和鼻息必鼾,分属伤寒和温病,但两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会,不知如何辨?解释也都是模棱两可,两者相差无几(我向来只要一患感冒,鼻子必堵和发热发烧),此处也就略过先不考虑,心想,先把咽喉、舌头部分搞定吧,因为这影响到了我吃饭了。但当细想,整部《伤寒论》中没有有关合适的舌头喉咙的条文证候和治则啊,有,也就小柴胡的“咽干口苦”,再就少阴病中有提“咽痛”,那就小柴胡作为保留方吧(即是不忙着用),先看看少阴病中的桔梗汤,还甚为合适,但又一想这桔梗汤也太过简单了,心怕没作用,还是整个万全点的(主要是熬煮中药麻烦,想一下给搞定),过后,突然想起之前看过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座》,里面有提到过治口舌疮疡的经方,但记不起是讲的哪一条,好像当时看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怎么这个经方还能治口舌疮疡呢?这个方及条文和口舌不沾一点边啊,估计是他经验之谈吧”,于是我就把书拿出来翻,原来是甘草泻心汤,这样我就姑且一试吧,用方的时候我又加入桔梗:

生甘草12g 黄芩9g 半夏15g 大枣15g 黄连3g 干姜9g 桔梗12g

注:原方是用的炙甘草,我改用为生甘草,大枣15g,配药的时候15g大枣刚好4个,原方12个。按桔梗汤,桔梗和甘草的比例是1:2,我没按照那个比例来。

按照这个方我把药抓回来,刚好就是一把,三饭碗水熬成一碗,把第一碗喝掉,又加2碗水熬成一碗,当天服用,第二天病情竟大减,不曾想那么重的痰,竟然也给好了,至此我也实在不解?接下来该治鼻子了,这下面就麻烦,这个是感冒必患的老毛病(时至今日也估计治不断根),为什么说麻烦呢,因为在治的过程中又出现一些变证,难怪古有话劝戒医生不要去治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变证,治好了别人认为是个小事,要是治不好还说你医术不行,要是反反复复的去治,又会说你医生是在乱猜用药——个人体会。

第一个变证就是身体,主要是腰背有胀痛感,这明显出现了表证,那好,还是上方再加葛根12g(因为口舌还没完全好,痰给完全治好,感觉纯属意外,故仍用上方),服用照上次,身体胀痛解,口舌解。

第二,过了两天,感觉人越来越有上火的那种意思,眼睛稍有发赤热的感觉,鼻子越来越严重,有点带喘咳,小便还是黄,晚上睡觉不安稳,因此鉴于这些表现。处方思路如下:

还是考虑没有表证,反而里热证非常明显,但这个热自己研判也没有到阳明的那种大热,如白虎汤之证,那就折中温和点,我用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再加辛夷、苍耳子、大黄。

柴胡24g 半夏15g 生姜9g 黄芩9g 炙甘草6g 大枣15g 太子参9g 麻黄12g 杏仁6g 石膏48g 辛夷12g 苍耳子12g 大黄3g

注:小柴胡原方中人参我换成太子参,这点我是借用了名医陆渊雷的用药经验,石膏量较原方大,是借鉴了经方大家胡希恕的用药经验,

为什么这么用呢?因为我考虑到身体有热无疑,小柴胡和解,比较温和(一向认为小柴胡温和),即使无效也不会殃及池鱼,合用麻杏石甘汤的原因是借鉴了之前自己给自己治病的一条经验,就是治带喘咳那点,这之间有个插曲,话说那时正当疫情比较严重,大家都知道喘咳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当时自己喘咳又比较严重,自己又怕去医院做检查,稍微有个什么的就被隔离啊,算是讳疾忌医吧,于是心想还是自己解救自己吧(确实感觉自己的病承受不住了),因为之前一直在研读《伤寒论》很多年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把握,那为什么非得到了这个地步才去着手医治呢?即使开方还得去抓药啊,简直这个我都害怕被抓药的医生给看出来,连药都不敢去抓,一度还和老婆计议用什么方法去把要给抓回来,现在想来有多么好笑又多么无奈。当时用的方,现也记如下:

麻黄 杏仁 炙甘草 石膏 全栝楼 大力子 前胡 竹叶 浙贝

注:其实这个方出自《麻症集成》,主治麻疹发热,咳嗽的,我看这个方配伍非常的好,和我自己的喘咳病情(自认为肺炎或者支气管炎吧),正好也是麻杏甘石汤的变方,所以姑且用之,服用一剂后,病情竟大减,5剂而愈,但久用比较伤胃(个人体验)。另外,本打算用这个方: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黄芩 丹皮 银花 桑皮

但考虑自己有咳吐痰重,所以用了上方。

话说回来,熬煮药的方法仍然是第一次三碗水熬成一碗,第二次2碗水熬成一碗。三剂后,鼻子、眼睛症状消失,但人体热相去减不大,从第4剂就按之前经验再加入全栝楼、大力子、前胡、竹叶、浙贝,这样方子就变得臃肿了,以期能够把喘咳给搞定,然而事与愿违,合方竟对咳喘病情毫无半寸之功,最后干脆依照上次治疗咳喘痰重的方子,最终3剂而愈。经过这一番折腾,病情虽去,但感觉胃气有伤,稍有自利2天,稀粥调养痊愈。另外,我有个体验,就是每次服药时,只要先用嘴尝一小口汤药,只要感觉这个汤药喝着舒服(不是说好喝和苦与不苦的问题),那么绝对这剂汤药与自己的病症对上了,要是喝着没什么感觉,绝对这个方子对我无用。这是不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呢?以前农村,老人讲到,狗是有灵性的,不管狗生病还是受外伤,它都会自己去山坡上找到治疗的草药,这些知识并没有谁去教,但狗天生都有这么一种本领,听老人讲某些草药就是从这方面而认识的。
 
如果你一开始就解表的话,就不用绕这么一大圈。
轻微受寒不一定就会出现明显的发热恶寒,或者说有恶寒,但是也就是比平时稍微觉得冷一点,你未必能感觉的出来,鼻子堵和有清痰都代表着太阳经水液代谢出了问题,鼻子堵就是汗孔堵,恶寒发热都不显,那么轻剂的发表是合适的,宜桂枝汤加5克的麻黄,如果微汗,那么鼻子也通了,痰也就没了,不需要专门化痰,因为这个痰是肺部需要正常舒布出去的水液,现在堵了,又生热,而生成的,疏通之后,自然就没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