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麦冬

成长逆袭吧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1/07
帖子
15
获得点赞
2
声望
3
所在地
广州
【中药名】麦冬 maidong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不死药、禹余粮。
  【英文名】Radix Ophiopogonis
  【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块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叶丛生,窄线形,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侧有薄膜。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每苞腋生1~3花;花淡紫色,偶为白色,形小,略下垂;花被6片,开展,卵圆形;雄蕊6.花丝不明显,较短于花药,花药先端尖;子房半下位,3室。浆果,球状,早期绿色,成熟时深绿色或蓝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分布于山东、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浙江于栽培后第3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反复2~3次。晒干后,除净须根杂质即可。
  【药材性状】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中部充实或略收缩,长1.5~3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软,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中柱。气微香,味微甜。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用治肺燥干咳、吐血、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
  【药理研究】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增强耐缺氧,延长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缓衰老;抑制胃肠推进作用;抗菌。麦冬为良好的养阴润肺药,近年来发现其在降低血糖的作用较好;临床应用强心作用稳定而效果佳。实验还证明,麦冬中的水溶性多糖有抗缺氧和免疫促进作用。
  【化学成分】含多种甾体皂苷,其中麦冬皂苷A含量最高,麦冬皂苷B次之;此外含多种高异黄酮类化合物。从浙麦冬中还分离鉴定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另还含麦冬黄酮A、鲁斯可皂昔元、薯蓣皂苷元、麦冬黄烷酮、α-广藿香烯、十六烷酸乙酯、齐墩果酸等。
  【使用禁忌】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禁用。
  【配伍药方】①治肺燥咳嗽: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热咳嗽: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黄芩9克,桔梗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胃酸缺少:麦冬、石斛、牡荆各6克,糯稻根9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中耳炎:鲜麦冬块根捣烂取汁,滴耳。(《广西本草选编》)
  ⑤治小便闭淋:鲜麦冬90克(干品30克)。水煎成半杯,饮前服,2~3次。(《福建民间草药》)
 
记得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厂区花坛里面到处都是麦冬(沿阶草)。
 
零售可能贵一些,一斤一斤的买就还好吧。几十块钱一斤也还行吧。
已经基本不去药店了,淘宝买划算,药店选货品质稍好,不过有些也好不到哪里去,价格要高三四倍,甚至十几倍的都有,淘宝地道药材有些效果还真好,内蒙的黑皮黄芪比普通黄芪好很多,还可以用东北的西洋参代替党参用。
 
已经基本不去药店了,淘宝买划算,药店选货品质稍好,不过有些也好不到哪里去,价格要高三四倍,甚至十几倍的都有,淘宝地道药材有些效果还真好,内蒙的黑皮黄芪比普通黄芪好很多,还可以用东北的西洋参代替党参用。
你还在用黄芪?那就难怪火气怎么清都清不掉了。
 
你还在用黄芪?那就难怪火气怎么清都清不掉了。
没有,用生地 黄柏 麦冬 茯苓白术 大黄地榆 竹叶 石膏 半夏僵蚕胆南星瓜蒌皮 丹皮,水牛角还没买到,药店居然没货,说明现在用这个的人少,不过这个方子吃着好像水漫出来了,腹股沟有湿痒的感觉,腰酸胀,特别是两侧
 
没有,用生地 黄柏 麦冬 茯苓白术 大黄地榆 竹叶 石膏 半夏僵蚕胆南星瓜蒌皮 丹皮,水牛角还没买到,药店居然没货,说明现在用这个的人少,不过这个方子吃着好像水漫出来了,腹股沟有湿痒的感觉,腰酸胀,特别是两侧
嗯,按中医说那是肝经湿热。
实际上是下腔静脉回流心脏受阻了,所以水分滞留于下部。所以水牛角是非用不可了。

1、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是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回右心房,是人体最大的一条静脉干,平第4~5腰椎高度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在腹主动脉的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窝再向上穿膈的腔静脉孔达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后下部。其入口处的左前方有一不太明显的下腔静脉瓣。
下腔静脉的前方自下而上与右髂总动脉、小肠系膜根部、右精索内动脉、十二指肠第三段、胰、门静脉和肝相邻;后方与脊柱腰段、右肾动脉、右腰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和右膈下动脉相邻;左侧下部与腹主动脉相邻而伴行,上部与肝尾叶和右膈脚相邻。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构成下腔静脉系。凡来自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都属于下腔静脉系,最后都通过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最后编辑:
嗯,按中医说那是肝经湿热。
实际上是下腔静脉回流心脏受阻了,所以水分滞留于下部。所以水牛角是非用不可了。

1、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是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回右心房,是人体最大的一条静脉干,平第4~5腰椎高度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在腹主动脉的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窝再向上穿膈的腔静脉孔达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后下部。其入口处的左前方有一不太明显的下腔静脉瓣。
下腔静脉的前方自下而上与右髂总动脉、小肠系膜根部、右精索内动脉、十二指肠第三段、胰、门静脉和肝相邻;后方与脊柱腰段、右肾动脉、右腰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和右膈下动脉相邻;左侧下部与腹主动脉相邻而伴行,上部与肝尾叶和右膈脚相邻。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构成下腔静脉系。凡来自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都属于下腔静脉系,最后都通过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我也觉得是这样,所有要用点柴胡当归芍药之类,增加点肝经能量,拉上去散发掉,这样的话心火可能会更旺了
 
我也觉得是这样,所有要用点柴胡当归芍药之类,增加点肝经能量,拉上去散发掉,这样的话心火可能会更旺了
你用柴胡当归只会越用越严重!
因为向上散不出去,只会增加心火引起其它不适或者抵消已有的效果致使病情反复!
 
你用柴胡当归只会越用越严重!
因为向上散不出去,只会增加心火引起其它不适或者抵消已有的效果致使病情反复!
那应该如何解决?
 
那应该如何解决?
这是你用的药物:生地 黄柏 麦冬 茯苓白术 大黄地榆 竹叶 石膏 半夏僵蚕胆南星瓜蒌皮 丹皮
去掉胆南星,茯苓白术,大便稀的去掉大黄;加枳实,竹茹,水牛角,栀子,黄连,龙胆草,玄参,黄柏加量或加苦参。
不能峻泻只能缓泻,峻泻也伤阴,大黄不宜多用久用。
不能升提,只能敛降。
 
这是你用的药物:生地 黄柏 麦冬 茯苓白术 大黄地榆 竹叶 石膏 半夏僵蚕胆南星瓜蒌皮 丹皮
去掉胆南星,茯苓白术,大便稀的去掉大黄;加枳实,竹茹,水牛角,栀子,黄连,龙胆草,玄参,黄柏加量或加苦参。
不能峻泻只能缓泻,峻泻也伤阴,大黄不宜多用久用。
不能升提,只能敛降。
不可升提吗,我隐隐觉得左后腰有钝痛,大约是章门穴再往背部一点,以为是左面有淤堵了,需要疏通一下
竹茹可以用丝瓜络代替吗?
 
不可升提吗,我隐隐觉得左后腰有钝痛,大约是章门穴再往背部一点,以为是左面有淤堵了,需要疏通一下
竹茹可以用丝瓜络代替吗?
左升右降,那就是水液上升冲击不通之处的感觉,本身就带有阳热的,所以是湿热不是寒湿。
补气健脾有点画蛇添足了!
枳实和竹茹是名药对,主要是入胆经的,就是温胆汤的意思,换成丝瓜络不合适。身体侧面的问题基本都是胆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降就是升,先降自然后升,用升提药物会适得其反。当然有时候比如伤寒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先升后降,升之后自然降!
这就是温病和伤寒的不同,治温病就不能有这种随时觉得气虚阳虚的顾虑,否则会判断错误导致治疗失败!最可怕的还是最后归咎于温病的清热过度!
 
左升右降,那就是水液上升冲击不通之处的感觉,本身就带有阳热的,所以是湿热不是寒湿。
补气健脾有点画蛇添足了!
枳实和竹茹是名药对,主要是入胆经的,就是温胆汤的意思,换成丝瓜络不合适。身体侧面的问题基本都是胆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降就是升,先降自然后升,用升提药物会适得其反。当然有时候比如伤寒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先升后降,升之后自然降!
这就是温病和伤寒的不同,治温病就不能有这种随时觉得气虚阳虚的顾虑,否则会判断错误导致治疗失败!最可怕的还是最后归咎于温病的清热过度!
倒是没觉得气虚阳虚,是感觉降的太多,就好像大雨倾盆,水湿泛滥了,但是因为大夏天的,虽然下了雨,热还是在,现在下焦泥泞,泄我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泄了,就用了大黄,茯苓白术,发现没多少效果,只好考虑升一下,把水再运上去,如果上焦更热的话,就再加清热剂。
竹茹是用完了,这批买的药里没有,要用就还得等三五天了。
去茯苓白术和去胆南星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倒是没觉得气虚阳虚,是感觉降的太多,就好像大雨倾盆,水湿泛滥了,但是因为大夏天的,虽然下了雨,热还是在,现在下焦泥泞,泄我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泄了,就用了大黄,茯苓白术,发现没多少效果,只好考虑升一下,把水再运上去,如果上焦更热的话,就再加清热剂。
竹茹是用完了,这批买的药里没有,要用就还得等三五天了。
去茯苓白术和去胆南星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有点想多了吧?水湿泛滥,不分寒热的?
所以你还是在伤寒的套路里面呀!所以我说要跳出伤寒的模式才能学好温病。
这是起反作用的几个药物,补气就会增热,热还没清完再增热只会消耗药力。胆南星不能久用,否则上火的。
壮火食气,壮火削减之后自然就变成阳气和阴液结合,阴阳和合才是正气!
清热不可过度,清热力度不足同样达不到效果。
清热还没完就又回到补气健脾的思路上,会前功尽弃的。
血分热用大黄泻气分?经络阻滞泻肠胃?用药不能这么没针对性吧?
 
有点想多了吧?水湿泛滥,不分寒热的?
所以你还是在伤寒的套路里面呀!所以我说要跳出伤寒的模式才能学好温病。
这是起反作用的几个药物,补气就会增热,热还没清完再增热只会消耗药力。胆南星不能久用,否则上火的。
壮火食气,壮火削减之后自然就变成阳气和阴液结合,阴阳和合才是正气!
清热不可过度,清热力度不足同样达不到效果。
清热还没完就又回到补气健脾的思路上,会前功尽弃的。
血分热用大黄泻气分?经络阻滞泻肠胃?用药不能这么没针对性吧?
好的,学习了
 
倒是没觉得气虚阳虚,是感觉降的太多,就好像大雨倾盆,水湿泛滥了,但是因为大夏天的,虽然下了雨,热还是在,现在下焦泥泞,泄我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泄了,就用了大黄,茯苓白术,发现没多少效果,只好考虑升一下,把水再运上去,如果上焦更热的话,就再加清热剂。
竹茹是用完了,这批买的药里没有,要用就还得等三五天了。
去茯苓白术和去胆南星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你要觉得升力不够,除了龙胆草和石膏的联合作用,你还可以加姜黄疏通脾,前面的建议是抑肝的,肝脾同升,得以脾为主,而木克土,抑肝就是健脾了。
 
回到本贴的主题--麦冬。
火生土,心火过旺传脾,是母病及子。抑制心火就给脾以恢复之机。所以麦冬也能健脾。
 
你要觉得升力不够,除了龙胆草和石膏的联合作用,你还可以加姜黄疏通脾,前面的建议是抑肝的,肝脾同升,得以脾为主,而木克土,抑肝就是健脾了。
我觉得我脾倒是不虚,而是吸收的太多,显得湿气重,特别是用地黄剂,体重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