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中医文化 古代中药店

成长逆袭吧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1/07
帖子
15
获得点赞
2
声望
3
所在地
广州
在古代,药材集散地的药材多为生药,未经过炮制加工。散布全国各地的药店,则为供应医家处方所需药品的最后环节。清代著名的药铺,往往直接派人到祁州、樟树等全国性药材集散地去采购所需药材,如北京同仁堂,就是祁州药市的重要主顾。小型的药铺则通过当地药材批发商购进生药。

古代的药店是固定的药物销售处所,大不同于汉代及其以前民间流动街头的卖药摊。药店供应的药品种类比较齐全,同时负责粉碎、炮制药材,使其符合医家处方、病人服药的需要。药店或药铺产生的历史很早,汉代已出现以卖药致富的药商。南北朝时民间“读曲歌”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这首诗描述一女子为思念情郎,瘦得肉消骨出。其中后两句虽然只是比喻,但同时说明当时的药店已出售龙骨。“药店飞龙”后来成为典故,经常出现在诗文之中。唐代诗人张籍家境穷困,又患严重眼疾,故有“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的诗句。可见药店很早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宋代都市的药店非常繁盛。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汴梁城有名的药肆就有20余家。汴梁城里马行街南北几十里,夹道都是药肆,相当一部分药铺是官僚或医官所经营,规模很大,经营品种繁多。生药铺出售未经炮制的药材,熟药铺经销制过的药材和中成药。药店分工日益精细,有专科药肆(如小儿药、口齿咽喉药、产药、眼药、洗面药等),也有专病(如疳药、风药、疝气药等)、专药(丹砂、乌梅药铺等)药铺。

古代药店发展到宋代,其前店后坊的格局基本定型,并一直沿袭下来。所谓“前店后坊”,就是药铺分前后两进,前面是店铺,出售药品;后面则的加工炮制药材的作坊。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赵太丞家”药铺,坐堂医正为病人诊病,门前左右分列四座广告牌,这是当时私家药店的典型门面。实力雄厚、营业量大的京城官办药局,其门市和药材加工场则各自分立,惠民局负责出卖熟药,和剂局则负责制药(包括炮制和成药制剂)。有的地方药局则分本局与子局。本局负责制药,供应下属各子局(或名子铺)门市售卖。

商业竞争使得各类具有广告作用的招、幌争奇斗艳。“招”又称“市招”,即招牌;广义的市招可以指所有形式的市场广告。招牌多为木制,又有横匾、竖招(又叫坐招)之分。《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非常典型的医药市招。如一家药铺的横匾写着“本堂法制应症煎剂”,铺外有竖招,上书“本堂发兑川广地道药材”。这些招牌将此店的经营特色简明扼要地广而告之。

《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家香蜡铺,同样是横匾、竖招。横匾上书“诚制沉速白檀安息各色名香”,竖招则上有“白琴为记”4个字,下有一大红蜡烛与烛台。宋代香药盛行,香风盈世。这家香蜡铺制造蜡烛,就用上了沉香、白檀香安息香等名香。其中“白琴为记”是该店特有商标,以防仿造。这类书写文字的招牌又可称之为文字招或字招。字招的形式在此后的商业活动中一直沿用不替。

明、清之时,随着药业分工的细化,招幌也随之产生变化。经营不同药品的店铺有不同的招幌。以商品实物或模型作为主要内容的幌子属于形象幌,最容易识别。例如膏药幌子。用木版制成膏药模型,把这些膏药模型串挂起来就成了很直观形象的膏药幌子。眼药铺幌子则在白布或者白木板上绘几只眼睛,就突出了出售眼药的主题。清代及其以前,嚼食槟榔的习俗遍及中国许多地区,清代北京也有此风。专门的槟榔铺子就用金黄色的槟榔包模型作为幌子。一般药铺,则各出新意设计自己的幌子。“滋补丸药幌子”是清代北京一家药铺的幌子,用三串珠子示意丸药,幌子底部有三对小鱼,据说含有滋补之意。以上幌子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形象幌,展示其经营的药物种类。

药铺招幌

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药店。有些名店绵延不绝,至今仍然享誉中外。北京的同仁堂始建于康熙八年(1669),在清代曾获得向宫廷供药的特权。该店历史悠久,经营有方,所制成药品质优良,现代已经发展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中药大企业。浙江杭州的胡庆余堂,在清代后期也曾盛极一时。历经百余年磨炼,该店的门面还保持昔日模样,但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杭州胡庆余制药厂。类似这样的百年或数百年老店,还有汉口的“叶开泰药室”、芜湖的“张恒春药号”、广州的“陈李济”及“敬修堂”、上海的“童涵春堂”、苏州的“雷允上诵芬堂”及“沐泰山堂”、重庆的“桐君阁”等数十家。这些老字号药店或已发展为国营大型制药厂,或仍旧经销各有特色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继续享誉中外。
 
古代药店的遗址,我们这还有例如有超过70年历史的中药店,外面的装修已经破烂不堪了,里面改为民居了
 
数百余年,老招牌药店几经易手,创立之初的人和精神还在否,其未可知也。百姓看招牌实际上就是认可这个精神,可惜现代商业金钱为重,药物这种关乎人命健康的东西,如果不能保证质量,后果可想而知。
 
解放初期,县里三个老中医组建县医院,药材从民间收购,并且自己炮制药材,制成成药,通过我叔叔我有幸获得一本〈叶天士女科秘本〉,也就是这本书的一个药方治好了老婆的早产症状,(其时老婆正在江西医学院读研究生,妇产科专业,其导师各种手段方法齐上,还是束手无策),我去到学校,翻书查看,对症找方,现学现用,(现在想,胆子挺大的)第一剂无效,那时就想,这个药都是人工种植的,后改二剂作一剂煎服,立马见效,后面再服二剂,宫缩消除,盐杜仲还是自己炒的。
还有一个老中医,专用毒,书放在瓦缸里,本来想去找他的后代,但我的叔叔过世了,线断了,至今遗憾
 
解放初期,县里三个老中医组建县医院,药材从民间收购,并且自己炮制药材,制成成药,通过我叔叔我有幸获得一本〈叶天士女科秘本〉,也就是这本书的一个药方治好了老婆的早产症状,(其时老婆正在江西医学院读研究生,妇产科专业,其导师各种手段方法齐上,还是束手无策),我去到学校,翻书查看,对症找方,现学现用,(现在想,胆子挺大的)第一剂无效,那时就想,这个药都是人工种植的,后改二剂作一剂煎服,立马见效,后面再服二剂,宫缩消除,盐杜仲还是自己炒的。
还有一个老中医,专用毒,书放在瓦缸里,本来想去找他的后代,但我的叔叔过世了,线断了,至今遗憾
可惜了,现在很多炮制的老药工师傅,几乎没有传人了,在这浮躁的年代,手艺快断代了。而医生再厉害,开出的药方再好,药不达标,效果不行,还会导致医生怀疑自己辩证失误。这不能说是一个遗憾。有的擅长用半夏胆南星治各种难症的,但除了他没人敢这么用。没有后来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太愿意从事这些行业。所以中医如果不把炮制技术保留下去,或者换成现代工艺改良,用科技实现代替人工的话,很难说未来会怎么样。
 
可惜了,现在很多炮制的老药工师傅,几乎没有传人了,在这浮躁的年代,手艺快断代了。而医生再厉害,开出的药方再好,药不达标,效果不行,还会导致医生怀疑自己辩证失误。这不能说是一个遗憾。有的擅长用半夏胆南星治各种难症的,但除了他没人敢这么用。没有后来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太愿意从事这些行业。所以中医如果不把炮制技术保留下去,或者换成现代工艺改良,用科技实现代替人工的话,很难说未来会怎么样。
非常有理,药材质量和炮制工艺缺失,中医人才奇缺,大部分半吊子,只会照搬经方。
比如妇女产后乳汁不出,肿胀难受,西医束手无策,可用生南星(制南星效果没这么好)一个,浸湿在小碗内加水磨,用这个水涂于乳房周围,注意不要涂到乳头,一般二小时到四小时即通乳,然后洗净挤出陈奶后即可喂奶。至今梅州市中医院还在生产此药水,只是内部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