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老符医话--读黄帝内经要结合现实才好理解

老符医话

会员违规,头衔屏蔽
封禁会员
注册
2020/08/27
帖子
53
获得点赞
80
声望
18
所在地
深圳
读黄帝内经要结合现实才好理解​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感兴趣,尤其对传统的医学感兴趣,只是苦于黄帝内经艰涩难懂的古文字,无法理解。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经过长时间对内经的研读发现,两千多年前的文字记载因为当时是竹简记事,难免要简洁些,不过查字典得知,那时的文字如今已有变化,很多字和现在字音字形有所不同,但字义还是相同的,若从一字一句一篇文章来理解,很难满意,但是内经讲病变的产生是“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就是说,各种难题的产生,不外时间推移,世道的改变,就是说是环境的的变化或者自身过失造成的。但有一点要肯定的是,人体的机构并未改变,社会的结构也改变的不多。主要的文字要细心推敲,以对照现实需求,才能弄明白,其中内经所涉及知识面广,我们要检需要的去学去看,对我们现实所能对上号的才去多看,去理解、去运用。至于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或者和我们理解有矛盾的地方,暂放下,以后再说。对于觉着重要的、有兴趣的才下功夫去搞清楚。有人说两千多年前太遥远,如今人类社会变革进步到什么程度,传统老旧的黄曆已经过时了,咱讨论一下内经说的问题,从而看出现实也有适应的地方。现我已年过八十,是只上过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要与年轻人相比学历,也算半文盲,斗胆说讲黄帝内经的体会,可能人们觉着可笑,实际黄帝内经就说的我们身边的事务哇!说一点学习的心得,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青年一代的兴趣。共同学习来认识目前对中华传统医疗偏见的重点,以求改进。

很多历史文献说黄帝内经只是岐伯与黄帝的对话来讲解医理,实际内经是多人在讨论的,参与者还有很多人,如:伯高、少师、少俞、鬼臾区等还有当时年轻一代的雷公。都在参与讨论,历史上医学家陈修园说:“医之初,本岐黄”实际黄帝时期,中华大地保健医疗已经很成熟了。在农耕社会初期,就已经因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医工,所以内经针对要规范的上工、下工、中工、粗工。都需要引导、管理、因此才请这师一类人来讨论、研究医疗保健。因为长期封建社会文化记载是儒、释、道、在霸占,他们认为工匠是最下等的雕虫小技,还被人忽视,但缺少也不行。

黄帝内经灵枢中“禁服”篇,摘其雷公求传授医学知识的歃血为盟的一段故事。(后附文与白话文翻译请做参考)



文中说青年的雷公请教黄帝:“浑束为一”的意思,黄帝要雷公斋宿三日,割臂歃血之盟方才传授。不由得想起《灵枢.官能》:黄帝教导对于本领“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的说法,致使现在在中医现存着使人厌恶的保守思想,文化大革命因顽固保守的中医,拒不交代秘方而丧命者时有所闻,这与传统的勤求经旨有关系,这要求斋宿起誓,比起不传方更令人毛骨悚然,故而我要深究希望明白其意义。

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其臣下多人讨论保健与管理的记载,其中管理组织中有老、中、青三种人。《灵枢.禁服》是青年的雷公请教黄帝在《外揣》篇言:“浑束为一”,不明白这词是什么意思,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束与约就是约束,约与束是同意思,约方就是治病要归纳总结前面的经验。

囊就是口袋,就是已经更有很多治病经验,这些方法一条记一个竹筒,记得多就装不下,要流失,若不把已得的多种实践认识,归纳总结出规律,就好像有很多好办法,不总结任其杂乱不好用,流失,弗就是不,输泄就是走掉、流失,神就是用的意思,医方成功了能治好病,如不整理、就会流失,成方不整理,不会有出神入画的利用。

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从这几句对话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在中华黄帝时期的保健医疗已经很普及,已经很成熟,急需约束规范的阶层,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勿满而约之的工,和已满而约之的师,口袋已满,就是全方位都很成熟的医师需要总结归纳出规律以应形势需求,还有所谓的下材,就是并没有很全面的实践经验,只能总结部分的经验叫工,并且黄帝用大量篇幅讨论医工在业务中出现的问题。如《素问.征四失》与《疏五过》《灵枢.顺逆》及《五禁》也写明对于工只要有一方面的特长,能应对自如就可以用,并不要求全责备。并指明他们在用中出现要改正的错误,这就好像现在盖高楼的建筑行业一样,有老板,也有管理组织层的工程师、会计师、设计师等必定还要有大量的电工、机工、水泥工、砖工、架子工等,才能把楼盖起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没有这些具体作业的劳动者,楼是很难盖起来的。也要研究对工匠的管理方法。

中医之长处是善于总结经验。以内径《灵枢.禁服》想到的中华的传统与现实的演变的几种情况。中医只有注重医工的经验才是出路。

“浑束为一”,浑是杂乱,束是约束,我自己理解就是现实常说的做事之后要总结经验,得出治病的规律,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就是说很多实践需要整理才能找出规律,理顺其机制,“为一”就是统一的认识,找出规律。各种工匠都有自己业务的规律

中医的尖端就在方证。

“约方与方证”约是整理,方是黄帝那时起,刚进入农耕社会初期,治病还以针、石为主来减轻人类痛苦,因此大部讲针,行针有时是一穴,有时是多穴位,就是方,以后的汤液的多种材料的配伍也叫方,所以后世的治病的丸、散、膏、丹,每个方都由不同的配伍,配合利用丸散膏丹就是医工的武器,因此中医的一切治病方法,都是以方为主,“证”就是约,就是利用,俗语叫死方活用,“证”重点在活的利用,中医的丸、散、膏、丹,配方是医工的已成,是有治理范围的,病情是千变万化的,那就需要证,证是用方者把握病情具体用药。现在法律叫取证,证是证明,证据,用药。以方为主,证是过程,对症下药,找出规律,再去实践。如果不叫医去配用丸散膏丹,那就是说不叫他用武器,不管再叫喊重视传统医学,实际上就是让他们缴械。

中医的兴衰就在医工

历史上中医的工与师之分,说的是中医这个传统保健行业的结构,现在只有师这个阶层存在,已经多年特别是青年一代已不知有医工的存在了。

医师是人群保健需求的一个行业,指导组织者阶层,这个行业中给了千万人的就业机会,也为人类解决了保健方面困扰人类的难题。医工则需要更多的人,有职业的工,也有业余的工,是实际操作者。

人类是以群居为主,都要有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生存,于是就产生了各样工种,当官的叫仕,一生参加农业劳动的叫务农,在工厂工作的叫工人,从事商业的叫从商,这就是人门常说的仕、工、农、商。也就是工作的工种,这是人类群居生存必要的分工,不论参加什么职业都是劳动者,各种职业又有主持者,管理层和工匠层和受益层之分。工匠层针对的是受益层,工匠层是为满足受益层的需求而产生的,庞大的受益者和工匠难免产生不协调的情况,需要管理层组织协调管理,受益者实际就是现在说的消费者,各行各业需要相互团结协调才能正常进行。管理层中又有主持者,这就形成人类分工的各类人群,各行业都有管理层的主持者,组织管理者就是仕,工匠层与收益阶层。就是工、农、大众,商则是相互各阶层所需的周转。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保健管理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中记载着的管理的主持者当然是当时的黄帝,此书的受益者当然是中华民族的普通百姓,主持者黄帝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对他的组织管理层的鬼臾区和在《灵枢.师传》中对其组织管理层的天师岐伯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也就是著此书的目的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这和现实习总书记政策是一致的,一切为全民着想,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是民众的需求,不是只有管理层、组织层、就能完成的。

大家都知道,师是长者的称呼,组织、教育、领导者才被称得起师长,所谓的工是实在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是工匠有技术层面的人。咱们说的工人阶层就是从事亲身为此职业的劳动者,中国医疗行业在封建社会就被儒家所把持,他们看不起真正从事医疗的医工,实际医工就是医案金鉴,说的衣食医,由于儒医的排斥,自民国以来现实社会中医这个行业中,只有医师而没有医工存在了。所以年轻人几乎不知医工是什么,所以对黄帝内经理解不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