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分享一点心得

夜视仪

声名远扬
金标会员🌹
注册
2020/10/15
帖子
4751
获得点赞
816
声望
113
所在地
昆明
纠正一些我以前的错误认识。
阴阳互根,阴阳一体,原先只觉得阳气不足会背冷,后来发现津液不足也会,金匮里刚痉柔痉,都是背部僵硬,一个是水多,一个是缺水,说明很多症状不能单纯的就认为是一个原因。

人体的五脏有个小循环,任脉督脉有个循环,八脉也有一个循环,十二经也是一个循环。

以前太关注小循环了,忽然发现大循环不通,小循环也是有问题的。

认识到下焦寒会格拒,阳虚会导致浮越,上焦的热会无法进入下焦,出现乌梅丸症的上热下寒。
那么相对的下焦热的时候同样会使得阴进不去,所以下焦湿热导致的阴虚才难处理,简单的阴虚如果只是缺水还好办,如果有痰阻呢,瘀血呢,甚至萎缩呢,不把这些因素排除,也补不进去。阳要收进阴里,需要乌梅或者其他潜阳的药,那么阴要补进去成为人体结构的一部分,看起来更复杂一点。

久坐的人或者下肢活动不够的人,腿脚部分的循环是有问题的,下焦或者说丹田这个部位也是一个枢纽,脑力活动需要大量血液支持,但是躯干部分又不需要,这就形成一种不平衡状态,也特别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我开始认为用真武汤来润五脏,水蒸腾上来了,自然会降下去,后来发现不行,六腑有问题,回流就不对,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胃和大肠,经气如果不能下降到脚部再回流回来,那么真武汤就面临无水可用的问题,然后又从外面来吸收水,导致水反而更多了,如果不存在肾阳不足情况,那么可以把附子去掉,下肢回流不畅,那么可以加大芍药,中间阳明有热,那么用点石膏,蒲公英,水不够润到下肢,那么再加点麦冬,沙参,有痰饮,再用天花粉,浙贝,这么搞下来果然是越来越接近江海老师的路子了。

身体内循环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大循环出问题的话,腿部回流就不正常,实际上津液经过阳明胃和大肠后已经被烧灼到没有多少了,严重的时候腿是会发冷的,看起来是四逆,其实不对,用寒润的药后会热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说阴阳互根的原因,津液能够到达腿部的时候,自然能量转化也就正常了,腿部卫气也恢复了就不怕冷了,而轻微症状的时候,脚是热的,自我感觉发烫,但是又没有汗,因为津液不足,津液在腿部消耗一圈再回流到下焦膀胱的时候,就是一种缺水状态,而上焦回流是正常的,甚至有可能因为汗出也不足,总的下来就还是下焦阴虚的状态,人体运行是一环扣一环的,搞不清楚,就解决不了问题。
 
慢性咽炎属于少阴病的一类里有个桔梗汤,这一类属于水不及,而急性的咽痛,称作上火的,有些是火太过,五苓散治口渴小便不利本身少阴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水的吸收,气化还正常,而少阴有问题之后,太阳是缺水状态,甚至水肿了,细胞也是缺水状态,旧水不去,新水就进不去,包围细胞的都是废水,所以真武汤用了白芍。

有个说法是桂枝作用于动脉,白芍作用于静脉,用了白芍后静脉回流变好,平滑肌会松开,血管会放松,血液会变多,还有个说法是白芍会使得细胞外的物质进入细胞内,从平滑肌松开这个来看,好像也很对,肌肉细胞收缩才做功,松开的话也得从外部吸收新的能量,才能做下一次收缩。

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种长久的上火状态,用真武汤可以解决,非常奇怪的是左边的效果非常好,而右边的用肾气丸效果更好,可以加润药进去,加寒药的话需要注意不要把肾寒到,那样水就更上不去了。

如果从细胞层面来讲水上不去这件事,其实应该是细胞接触不到新的饱含水谷精微的水和氧气,这样的图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1632133077024.png

附子的作用,相当于于细胞的兴奋剂。然后茯苓白术让新水进来,生姜让水向上向外走,白芍把旧水回收,这样的结果就是促使整个人体水循环系统变快,缺水的地方也就不缺了,在这个基础上是可以外挂消炎的金银花,透热的麻黄,滋阴的麦冬的。

如果说到滋阴,那么水是一大项,这个解决了,剩余的不过是糖类,蛋白,脂肪这些,地黄剂其实含糖非常高,蛋黄,猪肤这种东西都是滋阴剂,不过现代人只要不是太瘦的,基本都不缺这个,唯一的问题就是微循环,所以痰饮瘀血的问题才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

真武汤有点像什么,有点像泡温泉,人整个放松下来,很多堵住的地方也可以循环了,或许就是这个地方重新恢复的契机,不过有些地方堵的太严重了,已经没有循环了,或者说血流已经很少,那么再放松,这个地方的水也不够把已经生成的痰溶解带走,这个时候,或许就是需要大剂的滋阴药,而且是不含精微物质,只保水的那种,让人体处在一种富含水分的状态,再尝试溶解这些阻碍循环的痰。

JT叔叔讲过一个真武汤减肥的案例,是一开始吃真武汤反而更胖,后来慢慢的减下去了,就是这段:“但是水毒肥的人用真武湯,有一半的人都會先暴肥暴腫好幾個月,才慢慢再瘦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武汤可能真的是可以导致人体吸收进来更多的水分,而我吃真武汤的那几天体重上涨也验证了这个说法。
 
因为以前确实是有湿,所以太关注于祛湿了,平胃散也吃了不少,半夏也用了不少,主要还是学的浅,没搞懂湿也是分部位的,内里本身并不湿,却用了大剂的燥湿剂,这样表的湿不仅没去掉,内里还因为烧灼津液而生痰,中医搞不对,真是杀人不见血啊。
 
湿
1 在肺中 → 用升散 麻黄、青龙等
2 在胃肠中 → 崇刚土 作堤防 利水道 平胃散 正气散等
3 在经络 → 利水为主 生苡仁、防己等
4 在细胞 → 渗利为主 泽泻、泽兰等
5 在手厥阴 → 先开窍 再利水
6 在肌肉 → 分消法 三仁汤等
7 在体表 → 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等

湿病很难治的,主要就是定病位,要找到湿在哪里。
但很不错的是,90%的湿,都是白腻或黄腻苔。胖大齿痕往往不是湿,是阳虚或肝郁的多。这是经验。
因此没有腻苔的话,基本不要用祛湿药,否则后果自己承担了。
 
湿
1 在肺中 → 用升散 麻黄、青龙等
2 在胃肠中 → 崇刚土 作堤防 利水道 平胃散 正气散等
3 在经络 → 利水为主 生苡仁、防己等
4 在细胞 → 渗利为主 泽泻、泽兰等
5 在手厥阴 → 先开窍 再利水
6 在肌肉 → 分消法 三仁汤等
7 在体表 → 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等

湿病很难治的,主要就是定病位,要找到湿在哪里。
但很不错的是,90%的湿,都是白腻或黄腻苔。胖大齿痕往往不是湿,是阳虚或肝郁的多。这是经验。
因此没有腻苔的话,基本不要用祛湿药,否则后果自己承担了。
多谢,现在隐隐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没有总结的这么好,只分了内外。

胖大齿痕很多人还是认为是湿,我倒是觉得像淤堵,至于堵住是是湿还是痰饮也得分辨,通常看见的是两侧多,而我自己是舌尖,这是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吧,上焦心肺变成了薄弱环节,送上来的东西消耗不掉,也不能正常的回到循环系统,就瘀在那里了。

而两侧的肝胆,看做肝郁就没问题,如果是因为阳虚导致的郁,也没问题。

心肺的问题我还没想通,心肺弱倒是真的,跑步气不够用,喘得厉害,心跳很容易就160了
 
多谢,现在隐隐有了这么一个概念,没有总结的这么好,只分了内外。

胖大齿痕很多人还是认为是湿,我倒是觉得像淤堵,至于堵住是是湿还是痰饮也得分辨,通常看见的是两侧多,而我自己是舌尖,这是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吧,上焦心肺变成了薄弱环节,送上来的东西消耗不掉,也不能正常的回到循环系统,就瘀在那里了。

而两侧的肝胆,看做肝郁就没问题,如果是因为阳虚导致的郁,也没问题。

心肺的问题我还没想通,心肺弱倒是真的,跑步气不够用,喘得厉害,心跳很容易就160了
那就不要跑步。
 
感觉就是有点气机不畅,没什么大问题。
我自己也是感觉 肺金不能生成肾水,包括湿气问题也是,滞留在体表不能正常回到肾,用风药散湿也是治标,方向还是不对
 
忽然想通了一点肺金不能生肾水的原因。

肺作为沟通内外,既有宣发又有肃降的功能,在脏的功能上,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这部分出问题通常最严重的的是无法吸入氧气,过热,过寒,过湿,过燥的环境,都会影响他的功能。症状上是呼吸困难。

同样的体表皮肤这一层面也归属于肺,这部分需要的功能有一点差别就是主要是散热,因为体表环境的过热,过寒,过湿,过燥,也会影响散热功能。

热散不出去,那么自然又会循环回来,本来应该回来的是冷水的,现在回来的是热水了,这样循环就会出问题,风,是因为温度差和湿度差来决定的,心脏的运行也是靠这个来控制。

下焦的湿热极有可能是源自于此,回收的水不够冷,就像夏天的雨,只能稍解暑气,雨一停,反而更是湿热难耐。

至于金不生水,也是源自于冷交换的不足,或者说位置不对,上升的 水蒸气没法冷却成雨水,也就无法滋润到五脏。

体表过热这种情况就是,在皮肤表层内外温度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水直接就变成汗走掉了;过寒,那就是还没到皮肤,这个水就凝结了,过燥就是这个水到了皮肤这个层面就用完了,过湿是最麻烦的,凝结的水无法正常回到肾,而且通常和热和寒互结,太寒的水和太热的水都会影响肾的工作(也影响到其他脏腑),导致的结果都是肾气不足,新的水也上不去,人体以此来避免更多的堆积,形成水肿。

真武汤偏向于寒湿,有些湿热的人用可能就会出现那种暴肥,因为本身向体表的水开始恢复供给,但是回收还没那么快恢复正常,或许加量白芍和猪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因为湿的影响阻碍了热交换,那么同时应该在体表打通这个通道,要么是用麻附辛结构,用麻黄和细辛来通,要么是用石膏剂来人为的降温,使得回流的水能够恢复正常温度。

而麦冬是解决燥的,和湿是两个方向。




人体内外应该有两个循环体系,体表的这部分应该包含肌肉组织,体内的这部分应该是五脏六腑,从最表层的胃开始,胆,大小肠等等,这个系统应该和体表有同样的情况,所缺少的不过是皮肤这一层组织,直接就是黏膜,那么同样的,动脉舒布到这些器官,静脉回收,各个器官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各器官的过热,过寒,过湿,过燥,依旧会影响到回流,和前面没什么不同,区别也就是用药上的不同,原先的麻黄细辛可以改为大黄细辛,原先的麻黄石膏可能改为知母石膏,原先的麦冬可能改为生地。
 
最后编辑:
而湿或者说痰饮影响回流问题,恐怕在于渗透压,细胞和组织液之间得有压差,组织液和静脉毛细血管之间也会有压差,有两种情况导致不能正常回流,一个是血管内的水太多,已经不可能吸收进来了,这种情况会附带高血压,其实组织液里的水也不少,最严重的的情况就是肺水肿之类,合并肺动脉高压,最后就是心肺衰竭。

另外一种情况是组织液变稠,水不进入血管,这种的话会有脉细,血压偏低的问题,体表有湿导致过热,自然就会出现组织液变稠的问题,因为热迫汗出,或者说散热需要抽调体内的水分,那么最先被抽的就是皮肤和肌肉(胃大小肠恐怕也有这种问题,下利伤阴),水分被抽后,组织液浓度必然上升,在没有获得新水补充的情况下,这部分过浓的组织液是无法参与到人体循环的,既无法进入细胞补充能量,也无法进入血液,这也就是痰饮了。

其实过稀的问题,也会导致无法代谢,所以用的是燥药,使得浓度恢复正常,比如半夏。如果是过稠就不行了,既要补充水分,还得恢复水的流通,否则这个湿也散不掉,反而成为沼泽,需要掌握一个平衡。
 
从葛芩连汤想到的
如果说因为胃热,导致胃肠道吸收水分的功能受限,肠道中积存过多的水,那么会出现下利,同时又现实有表证,这个表证非常有可能是因为水无法送到体表导致的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就会导致无法出汗,也就不能散热,体表会积存一部分热,这个热可以用黄芩来平衡掉,内部肠胃的热是用黄连解决的,而葛根,只是一个把水从阳明拉倒太阳表的药。
所以说这里面没有一味药是治腹泻的,却能解决腹泻问题。


而我想的的是葛根的效果,如果单纯的用葛根把津液拉倒体表,而体内的热和新补充的津液一起作用,会有一种汗出而热不解的情况,就如同阳明病白虎汤症,经常出汗,能散掉一部分热,最后会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也就是体表的伏邪,温病的一种,每每补充上去的津液被体表的热蒸腾掉,热散掉一部分,留存一部分,除非用葛根加其他辛凉解表的药,或者清热的药,来去掉这个体表的热,打破这个平衡,否则有可能一直就处在这个状态了。

整个这个过程有点像添油战术,送一点上去打光了,再送一点上去,战线一直维持着。
 
一直清热却总也清不完的原因。

本身热是不可能清的完的,真没了,人也没了,主要是不该有多余的热才对,那么拆解的时候可能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产生的多了,一种是去路堵了,一种是散热通道不畅。
前两种应该是比较常见的,第一种比如心火过旺,肝阳过亢等等,甚至虚症应该也算在里面,过劳嘛,第二种比如郁症,或者实证,瘀血啊,承气汤啊之类。
第三种有些很明显,比如麻黄汤症之类,有些就不明显,比如因为湿或者燥导致的散热不畅,通常是低热,能感觉有热,但是不管怎么清都还是在,就是热流通的通道不畅,这个时候不解决这种燥或者湿的环境,人体内正常产生的热,就是不能顺利的流通,就是会瘀在某一处,甚至产生炎症反应,类似于温病了。
 
纠正一些我以前的错误认识。
阴阳互根,阴阳一体,原先只觉得阳气不足会背冷,后来发现津液不足也会,金匮里刚痉柔痉,都是背部僵硬,一个是水多,一个是缺水,说明很多症状不能单纯的就认为是一个原因。

人体的五脏有个小循环,任脉督脉有个循环,八脉也有一个循环,十二经也是一个循环。

以前太关注小循环了,忽然发现大循环不通,小循环也是有问题的。

认识到下焦寒会格拒,阳虚会导致浮越,上焦的热会无法进入下焦,出现乌梅丸症的上热下寒。
那么相对的下焦热的时候同样会使得阴进不去,所以下焦湿热导致的阴虚才难处理,简单的阴虚如果只是缺水还好办,如果有痰阻呢,瘀血呢,甚至萎缩呢,不把这些因素排除,也补不进去。阳要收进阴里,需要乌梅或者其他潜阳的药,那么阴要补进去成为人体结构的一部分,看起来更复杂一点。

久坐的人或者下肢活动不够的人,腿脚部分的循环是有问题的,下焦或者说丹田这个部位也是一个枢纽,脑力活动需要大量血液支持,但是躯干部分又不需要,这就形成一种不平衡状态,也特别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我开始认为用真武汤来润五脏,水蒸腾上来了,自然会降下去,后来发现不行,六腑有问题,回流就不对,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胃和大肠,经气如果不能下降到脚部再回流回来,那么真武汤就面临无水可用的问题,然后又从外面来吸收水,导致水反而更多了,如果不存在肾阳不足情况,那么可以把附子去掉,下肢回流不畅,那么可以加大芍药,中间阳明有热,那么用点石膏,蒲公英,水不够润到下肢,那么再加点麦冬,沙参,有痰饮,再用天花粉,浙贝,这么搞下来果然是越来越接近江海老师的路子了。

身体内循环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大循环出问题的话,腿部回流就不正常,实际上津液经过阳明胃和大肠后已经被烧灼到没有多少了,严重的时候腿是会发冷的,看起来是四逆,其实不对,用寒润的药后会热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说阴阳互根的原因,津液能够到达腿部的时候,自然能量转化也就正常了,腿部卫气也恢复了就不怕冷了,而轻微症状的时候,脚是热的,自我感觉发烫,但是又没有汗,因为津液不足,津液在腿部消耗一圈再回流到下焦膀胱的时候,就是一种缺水状态,而上焦回流是正常的,甚至有可能因为汗出也不足,总的下来就还是下焦阴虚的状态,人体运行是一环扣一环的,搞不清楚,就解决不了问题。
津液实际上是承载阳气的关键,好比水有比热容一样。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为啥太阳经气为寒水,感冒刚开始都是太阳病。
 
津液实际上是承载阳气的关键,好比水有比热容一样。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为啥太阳经气为寒水,感冒刚开始都是太阳病。
嗯 很关键了,水谷精微都在津液里
 
湿
1 在肺中 → 用升散 麻黄、青龙等
2 在胃肠中 → 崇刚土 作堤防 利水道 平胃散 正气散等
3 在经络 → 利水为主 生苡仁、防己等
4 在细胞 → 渗利为主 泽泻、泽兰等
5 在手厥阴 → 先开窍 再利水
6 在肌肉 → 分消法 三仁汤等
7 在体表 → 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等

湿病很难治的,主要就是定病位,要找到湿在哪里。
但很不错的是,90%的湿,都是白腻或黄腻苔。胖大齿痕往往不是湿,是阳虚或肝郁的多。这是经验。
因此没有腻苔的话,基本不要用祛湿药,否则后果自己承担了。
胖大齿痕往往不是湿,是阳虚或肝郁的多。这是经验。——个人觉得肝郁为主,阳虚多半也带有阴虚,胖大舌不是很多。
 
至于金不生水,也是源自于冷交换的不足,或者说位置不对,上升的 水蒸气没法冷却成雨水——其实这个水蒸气冷凝成雨水过程就是依靠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宣发正常,那么热就散,热散就冷,冷则凝。所以如果肺宣发不够,那肃降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肃降光是有冷凝也不够的,还得润。光干冷,那是下冰雹下雪的。
 
舌头的紧张度可以判断肝郁(反应精神和平滑肌的紧张程度)。
如见“棒棒舌、尖尖舌”一定是肝气郁结。

如果舌体不紧张,则可从舌尖边是不是偏红,有没有瘀点来推测,因为肝郁会化火,也会导致气滞血瘀。
 
舌头的紧张度可以判断肝郁(反应精神和平滑肌的紧张程度)。
如见“棒棒舌、尖尖舌”一定是肝气郁结。

如果舌体不紧张,则可从舌尖边是不是偏红,有没有瘀点来推测,因为肝郁会化火,也会导致气滞血瘀。
  
  还有一种情况,可谓“极度肝郁”的“标志性舌象”:舌中一条深长的裂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