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什么是阴气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1478
获得点赞
242
声望
6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什么是阴气

华夏古人明白宇宙有一个气称为阴气的,它的作用是把物体聚集起来。《黄帝内经》说“阴成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近几百年西方人发明的物理学证明了华夏古人的阴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并且对阴气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公式就是万有引力计算公式。

什么是阴气?阴气其实就是西方人说的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引力,这个引力称为万有引力。请注意,是任何两个物体,而不是特定的两个物体。就是说,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所以万有引力被称为“万有”引力。我们知道,两个电荷之间有一个力,要么是引力要么是斥力,它被称为库仑力。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两个核子(质子、中子)之间有一个引力,称为强作用力。强作用力不是万有引力。两个费米子之间有一个引力,称为弱作用力。弱作用力也不是万有引力。因为它们都是特定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而万有引力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的引力。
万有引力有计算公式:F=Gm1*m2/r^2。F是万有引力,G是一个常数,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就是说,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那么,当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变,它们的距离缩短一半,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就会增加四倍。两个物体,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越来越接近时,万有引力是呈指数增加的。这就好比是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下落的速度是呈指数增加的,物体离地面的距离是随着时间而呈指数缩短的。在宇宙空间中,两个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彼此之间作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呈指数缩短。随着距离呈指数缩短,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又呈指数增加,那么万有引力的增加的速度是指数的指数,也就是2的四次方的指数增加。
就是说,宇宙空间中的任何两个物体,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呈2的四次方增加,彼此之间的距离呈2的二次方缩短。这就是阴气的的本质。在阴气作用下,宇宙万物彼此靠拢,靠拢的速度呈2次方增加,距离呈2次方缩短,引力4次方增加。我们知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物体挤在一起时它们互相之间的压力等于引力。既然引力的增长速度呈四次方,那么压力的增长也是四次方。如此快速度增长的引力造成的如此快速度增长的压力,使巨大星球中心的压力非常非常快速地增加,增加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引发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逆转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变成爆炸性扩散。这就是阴气转化为阳气。

广袤的宇宙空间,它到底是真空的呢还是充实的呢?古代希腊人认为真空是真正空虚无物的,而古代华夏人一直就明白宇宙空间不是空虚无物的,而是充满着气,气是由物体发出来的,因此宇宙空间里充满着物体。不过,既然很多人相信宇宙空间是真空,固然也是不无道理的,那就是宇宙空间里的确非常非常空虚,也就是物质密度非常非常低,乃至于看上去是空虚无物的。

宇宙空间不是空的,而是充满着非常非常稀薄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按照前面说的模式聚集起来,首先形成各种费米子,然后进一步聚集而形成最原始的原子即氢原子。氢原子分布非常非常稀薄,每立方厘米不到一个氢原子,甚至每立方米可能只有几个氢原子。氢原子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里的所有角落,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越来越聚集,也就是在华夏古人说的在阴气作用下形成有形体的物体。首先形成的是星云。什么是星云?星云是氢原子聚集起来形成的非常非常巨大的有形物体,其大小以光年来计算。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光传播一年而传播的距离。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1.5亿公里,光传播需要八分多钟。在巨大的星云之中,万有引力使氢原子在某些部位形成原恒星,原恒星巨大的质量使其中心产生巨大的密度。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恒星吸附越来越多的氢原子,使原恒星的质量呈指数增大。增大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引发氢核聚变反应,原恒星就会变成真正的恒星,称为主序星。原恒星是阴性星球,而主序星则是阳性星球。

什么是阴性星球呢?阴性星球是以万有引力吸附周围物体的星球。譬如我们的地球是阴性星球,月球和其它各个大大小小的行星都是阴性星球。譬如木星这样的巨大行星也是阴性星球。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大大小小的阴性星球,不管是比较巨大的原恒星,还是比较巨大的行星譬如木星,还是不够大的行星譬如水星、火星,它们都是阴性星球。阴性星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不断地吸附周围宇宙空间里稀疏分布的氢原子,使它的质量和密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呈指数增加,中心的压力呈指数的指数增加。就是说,阴性星球的质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

拿太阳系来说。水星由于离太阳太近,强大的太阳风阻止着它的万有引力吸附周围的氢原子。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于离太阳很远,太阳风非常非常弱,而它们的质量又非常非常巨大,万有引力很大,它们对周围宇宙空间里的氢原子产生不小的万有引力作用而吸附越来越多的氢原子到星球,使星球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所以,星球的质量并非不变的,原则上阴性星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呈指数增加质量。一个巨大的行星譬如木星,当它的质量增长到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八,它就演化成了主序星,那个时候如果太阳还没有灭亡,太阳系就演化成了双星系。银河系多数恒星系都是双星系。然后太阳灭亡,又成为单星系。

宇宙中无数的行星和恒星都是这样形成的。银河系百分之七十五的物质是氢元素,百分之二十几是氦元素,只有百分之一点几是比氦元素更重的元素,称为重元素。银河系内部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宇宙空间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不到一个氢原子质量。星系与星系之间的宇宙空间的密度应该更低,可能为每立方米几个氢原子质量。在如此低密度的宇宙空间里,氢原子是“无中生有”
的。之所以无中生有,是因为宇宙万物具有万有引力,即阴气。在阴气作用下比费米子更细微的物体聚集起来形成费米子,在阴气作用下费米子聚集起来形成氢原子,在阴气作用下氢原子聚集起来形成星云,在阴气作用下星云之中但是原恒星,在阴气作用原恒星演化成为主序星,主序星中的氢原子核聚变而释放阳气并形成氦原子。然后氦原子核聚变产生碳氮氧原子,释放阳气。如果主序星足够巨大,氦原子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就非常非常快,称为氦闪。一般认为,足够巨大的主序星发生氦闪而瞬间可以产生各种重元素,包括重金属元素。这种现象称为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把大量产生的各种重元素抛撒到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它们就形成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岩石性行星。在阴气作用下岩石性行星相互聚集而扩大,产生大质量行星,譬如木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它们凭借巨大的质量而吸附宇宙空间里的氢原子,慢慢增长质量,并且质量增长呈指数增加,演化成恒星。在宇宙空间里形成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恒星。恒星之间在阴气作用下相互聚集起来,形成星系。银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里非常非常低密度的宇宙空间里,尤其是在星系之间的宇宙空间里,阴气使氢原子无中生有而不断诞生,使星云诞生,使星云之中诞生恒星。许多恒星在阴气作用下形成星系。最初形成的星系并非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和大小麦哲伦星系那样的大星系,而是比较小的星系,称为疏散星团。疏散星团里的恒星都是主序星,恒星之间的氢原子很丰富,可以继续诞生新的恒星,使星团越来越增大。顾名思义,疏散星团是恒星之间距离比较大的星团,恒星稀疏而数量不多。随着时间推移,恒星数量越来越增加,恒星分布越来越紧密,恒星之间的宇宙空间里的氢原子越来越被消耗,代之以越来越多的氦原子和大小不等的重元素组成的岩石性行星,整个星团的密度越来越增加,就演变为球状星团。球状星团吸引越来越多的恒星和行星而越来越增大,就会演化为银河系这样的巨大星系,称为漩涡星系。

我们知道,宇宙空间里的星球有两类,一类是不会自转的,譬如月球,另一类是会自转的,譬如木星和地球。星球的自转有三个因素造成,一个惯性自转,依靠惯性自转它的自转速度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减慢,因为宇宙空间不是真空,不是真空就有阻力。另一个是星球本身产生了自转动力,可以称为主动自转。地球为什么会以非常稳定的速度自转呢,因为它具有自转动力,有主动自转因素,它克服自转阻力而维持自转速度不变。第三个是被动自转,譬如太阳风以阿基米德螺线形式在宇宙空间里吹,推动太阳系内的行星自转。月球之所以没有自转,是因为它被地球锁定了,转不动而已。我们向宇宙空间里抛射一个铁树,它的质量小,不会产生自转动力,它会因为惯性而自转。而太阳是主动自转着的,因为太阳时时刻刻发生着强烈的爆炸,这种爆炸释放巨大的阳气,阳气推动星球自转。太阳自转速度在太阳的各层不同,离太阳中心越近,自转速度越快,离太阳中心越远自转速度越慢。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太阳的中心发生着的最强烈的爆炸成为整个太阳自转的动力。我们的地球有没有主动自转动力呢,有!凭什么这么说,因为地球岩浆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环绕地球中心转动着的。月球有没有自转动力呢,应该也是或多或少有的,毕竟月球有那么巨大。质量越大,自转动力就越大。我们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自转速度最快,为什么,是因为木星质量最大。
同样道理,宇宙中的星团随着质量增大密度升高,它的自转动力会越来越增大,使不会自传的疏散星团变成会自转的球形星团。球形星团的核心随着质量和密度升高而自转速度越来越加快,当演化为漩涡星系时,它的中心的自转速度就非常非常快。
其实星球自转速度直接取决于它的中心的密度和整个星球的密度。密度越大自转速度就越快。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非常高,它的自转速度非常非常快。黑洞的密度比中子星更大,自转速度比中子星更快。
 
任何一个物体,无论它是大是小,只要它向周围释放能量就会产生自转动力。能不能释放能量,与它的密度相关。小物体在宇宙空间里不会释放能量,因此它不会主动自转。大星球或其它天体会释放能量,就会产生自转动力。就好比是一盆水,本来它是静止的,当你在盆底中央打一个洞让水从洞口流出,这就是释放能量,就会产生自转动力而促使水在盆子里自转。
 
在巨大的恒星中心,它的氢原子在超高密度产生的超大压力作用下发生核聚变反应,转变为氦原子,并向周围向外释放能量。由此推动恒星自转。恒星越大,氢核聚变反应越快,恒星寿命越短,譬如有的超大恒星寿命只有几百万几千万年。恒星越小它的氢核聚变反应越慢,恒星寿命越长,譬如许多很小的恒星寿命比太阳的更长,太阳的寿命一百亿年。小的恒星,氢原子核聚变反应转变为氦原子后就结束了核聚变反应。大的恒星,氢原子核聚变反应转变为氦原子,然后氦原子核聚变反应转变为碳氮氧原子,很巨大的恒星的氦原子核聚变反应速度非常非常快,一瞬间就造成了,氦原子就都转变为了碳氮氧原子,在极短时间内释放非常非常巨大的能量,于是就发生非常非常强烈的爆炸。称为超新星爆发。我们知道,一个爆炸物发生爆炸时,其最中心必有一个区域是爆炸向外释放力量的反作用力共同指向之点,在这个点产生额外的压力(由爆炸产生的向内压力。爆炸会产生向外压力,根据牛顿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必定同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它是向内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超大的向内压力导致碳氮氧继续核聚变反应生成大量铁原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这个核聚变反应也是向外释放能量的。
 
在银河系内许多大质量恒星寿命短,从银河系外周向中心一周一周靠拢过程中结束主序阶段而遗留下巨大的由重元素组成的固体球体,它们的密度非常高,最高的成为中子星,不那么高的成为黑矮星。黑矮星、中子星又合并,可以形成密度比中子星更大的球体,黑洞。这样的黑洞继续向银河系中心靠拢,最后与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融合。
在黑洞中,其中心的密度达到极限,于是各种重金属元素也会发生核聚变反应而释放能量。但是,由于黑洞中心周围的密度非常非常非常高,非常非常非常坚固,乃至于核聚变释放能量不能向外释放,转而向内释放,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中。

一个物体,当它向外释放能量时,它是向本宇宙释放能量。然后能量又在本宇宙转化为质量。这种向内释放能量不会导致本宇宙的质量减少,“肉烂在锅里”。譬如恒星释放能量不会减少本宇宙的质量。而黑洞向内释放能量,能量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中,导致本宇宙丢失质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