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请问元气和肾气是什么关系?

softarc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5/06
帖子
91
获得点赞
3
声望
8
所在地
宁夏
元气存在哪?元气和五脏之气是什么关系?肾气和元气是什么关系?肾气存在肾中吗?
 
气一元论,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
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精的概念,首见于 《老子·二十
一章》:“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
信。”所谓道,即气,气是物质,精是气的精华。精、精气、气的内涵
基本相同。精气学说以气 (精气)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生
成的共同物质基础,形成了气一元论的雏形。《管子》《易传·系辞
上》《吕氏春秋》《淮南子》及 《论衡》也有精或精气的记叙。成书
于这一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时代,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
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
两汉时期,“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精气学说逐渐为元气学
说所同化。如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充的 “元气学说”,将化生天地万物
本原的气称之为 “元气”,认为 “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天地,合气之自
然也”(《论衡·谈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同时代的中医学著作 《难经》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第一次使用 “原
(元)气”的概念,以此为人之生命的根本。
后世关于气的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宋·张载 《正蒙》等著作,
提出 “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气的聚散变化,形
成各种事物和现象。明清之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和戴震等思想
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内经》汲取了气一元论思想,把气
看作宇宙的本原,天地万物皆以气为始基。气的聚合变化产生有形的万
物,人亦不例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
气说明生命的本质,以气的运动变化阐释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
生和诊断治疗,从而构建中医学气的理论。其后,历代医家言必称气,
如李东垣论 “胃气”,汪机论 “营卫之气”,喻昌论 “大气”,吴又可论 “戾
气”,黄元御论 “中气”等,使气的理论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础和临床实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物质
气,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物质性。充满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的基
本物质。《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天地山川、人禽草木、日月
水火都是由物质的气构成。如王充认为,宇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是
由物质性的元气所构成,“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论衡·言
毒》);人也是由元气构成,如 《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
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 “精气”为物质基
础,“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衡·论
死》)。
中医学将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皆包含在气的范畴。如
《灵枢·决气》:“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中
医学用气的物质性来说明自然、生命、健康和疾病。
(二)气是万物的本原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宇宙
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构成,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如 《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元者,
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说明元气为天
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至乐》:“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故曰 “通天下一气
耳”  (《庄子·知北游》)。气一元论经历最初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
述,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自然观,在古代哲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人与万物同源于气,但人类与宇宙中的他物不
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是由 “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
生。如 《管子·内业》:“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
人。”《淮南子·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中医学从气是宇宙
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也是生
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何
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人的生命来源于父
母之精气,谓之 “先天之气”。气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
·六节藏象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
乃自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设或人体一刻无气、七日绝
谷,则生命危殆。
(三)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
气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
未尝止息……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
烬”  (《正蒙·太和》)。天地万物生灭终始皆是气之升降聚散运动
的表现。气不断运动变化形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生生不息。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不息,流行不止,变化无穷,是气的基
本特性之一。升、降、出、入、聚、散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与降、
出与入、聚与散,既相互对立,又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如 《素问·六
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
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
无以生、长、化、收、藏。”聚与散也是气的运动形式,宋·张载说:“太
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
和》)。古人以气的聚散运动说明天地的形成。万物的变化,人的生死
也是气聚散运动的结果。
气的变化,称为气化。气的运动是宇宙产生各种变化的动力。万物
以气为本原,万物的生长衰亡、形态变化、盈亏虚实,皆是气化的结
果。张载 《正蒙·太和》云:“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
名。”太虚即气,道即气化。气化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地万物的变
化及其规律皆由气化。与 “气化”相对,有 “形化”,指气化而生万物之
后,各物种的形体遗传。《二程遗书·第五》说:“万物之始皆气化;既
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世界万物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气化的结
果,由气化产生形体,形体又可复归于气。
中医学早在 《内经》已提出 “气化”概念,说明天地之气化生万物
的过程,“在天化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
纪大论》)。对于人的生命活动而言,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
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转化,以及人的生长壮老已,也是气运动产生
的气化过程。
(四)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气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无形
之气与有形实体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成为天地万物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物质。
气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传递信息的中介。感应,指事物之间的相
互交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 “类同则召,气同
则合,声比则应”  (《吕氏春秋·应同》),相互感应的联系。如乐
器共振共鸣、磁石吸铁、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皆属于自然感应现
象。事物之间相互感应是通过气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而实现。由于形由
气化,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事物之间不论距离远近,皆
能通过信息传递而相互感应。中医学认为,天、地、生、人之间相参相
应,如 《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处
于天地气交之中,通过气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即所谓 “生气通
天”,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具有重要影
响,也正是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使人与天地息息相应。
不仅如此,人体内各脏腑、经络、官窍等组织也是通过气的传递信
息,相互感应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 “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
目”  “脾气通于口”  “肺气通于鼻”  “肾气通于耳”等。
总之,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构成万物的本原,气的运
动变化推动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医学由此构建气的理论,丰
富发展了气一元论,用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认识健康与疾病,指导诊
断与治疗,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