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母亲忽冷忽热、自汗、浑身酸痛、胃寒等百症缠身,心痛至极,求助老师指点迷津

谢谢老师指点,吃了神婆的药方3后,现在忽热的情况非常少了,一天中偶尔会有一两次轻微烘热,现在主要是发冷,浑身冷痛(酸胀为主,位置相对固定),还时常手、脚、肩、胸游走性刺痛;冷以脚最为严重,脚外侧胆经往下向泡在冰水里一样的冷痛感;最近这些天多是4、5点醒,醒后莫名其妙的胆小、心慌无力。
你妈妈现在发热的少了,这不是好现象。看神婆的方,主要是寒凉,还有鳖甲这种开破肝气的药,所以肝更虚了,以至于发不起来热。她原来因为肝肾虚,固摄的力量弱,所以当阳气升起来的时候,就会上冲外散,导致出汗,汗出的时候,毛孔开泄,又导致阳气的损失,所以马上又很冷。现在阳更虚了,所以连发热的能力都没有了。
 
你妈妈现在发热的少了,这不是好现象。看神婆的方,主要是寒凉,还有鳖甲这种开破肝气的药,所以肝更虚了,以至于发不起来热。她原来因为肝肾虚,固摄的力量弱,所以当阳气升起来的时候,就会上冲外散,导致出汗,汗出的时候,毛孔开泄,又导致阳气的损失,所以马上又很冷。现在阳更虚了,所以连发热的能力都没有了。
赞同这种说法!
 
求助帖:
我妈妈今年55岁,百症缠身,十分虚弱,各种中药吃过无数,实在投医无门,看看有无老师指点迷津,在此拜谢!
她的身体的多数不适源于2015年有一次下午降温大风在外面挺了几个小时,后来就感觉很冷,之后出现多种症状:

目前主要症状:
1、目前春夏之交时冷时热,有时候突然就觉得很热开始出汗,只要出汗了就马上发冷、浑身乏力,出汗后极其怕风(尤其冷风),并出现上述1的症状;
2、间歇性的背部及心口牵扯、沉紧感(感觉被绳子绑着一样),经常胸闷、气不足(感觉气不够用),间歇性四肢麻木(尤其脚麻),游走性疼痛(胀痛、刺痛感均有),但腰酸冷和肩膀酸冷则比较固定不会游走;


还伴随其他症状:
1、头晕、眼睛打不开(早上起床头晕最甚);
2、胃寒,一点性寒凉和冷的东西都不能吃,很容易腹痛腹泻(本身有浅表性胃炎和轻度结肠炎);但是有个重点,稍微吃点温补的就极其容易上火,变得更加容易出汗;
3、大多时候恶心想吐;
4、喉咙很冷,感觉热水都烫不热;
5、舌尖麻(感觉有点辣),有时感觉嘴巴里好像要破皮;
6、怕冷怕热,冬天比别人多穿两个毛衣都更冷,但冬天精力稍好点;夏天极其虚弱;
7、早上起来很渴,略微口苦,喝水不解渴(甚至有时候起来感觉越喝越渴),白天不会特别想喝水;
8、焦虑、失眠,偶尔睡着也多梦。

整体而言:午后至下午5点最不舒服,晚上较轻松。

附之前吃过的两个方子:
方子1:
白术10g 陈皮10g 醋香附10g
党参10g 茯苓10g 远志(炆)6g
红芪10g 姜半夏10g 姜厚补10g
未见明显效果,但没有不舒服;

方子2:
炒白芍10g 薄荷3g 百合15g 白术10g
桔子仁10g 醋北柴胡6g 炒酸枣仁15g
川芎10g 当归10g 茯苓10g 佛手10g
甘草6g 合欢皮15g 郁金10g
只吃了一付,吃完浑身无力脸色发青,未敢再吃;
后续吃过的方子和反馈会持续更新
要想治愈,必须在病机上抓 住三个字:虚,寒、瘀;在用药上抓住三个字:温、补、通。
 
对虚实夹杂的病人,用补是一大难题,掌握不好就会上火。
不仅不好补,现在连通都不敢太猛呢;两年前到广东省中医院吃了近半年药,换了好些个医生,不乏极难挂号的名医,普遍诊断是气滞血瘀,开的药10味有6、7味是疏肝理气的,极少有补气的,最开始吃完感觉挺好,胸背没那么沉紧了,心情也好些;吃了几个月后已经没有正向作用,反倒口干舌燥、手掌皮肤开裂。现在我让母亲试一下脉冲理疗的仪器,用完都十分乏力、发冷(推拿按摩也是)。
 
你妈妈现在发热的少了,这不是好现象。看神婆的方,主要是寒凉,还有鳖甲这种开破肝气的药,所以肝更虚了,以至于发不起来热。她原来因为肝肾虚,固摄的力量弱,所以当阳气升起来的时候,就会上冲外散,导致出汗,汗出的时候,毛孔开泄,又导致阳气的损失,所以马上又很冷。现在阳更虚了,所以连发热的能力都没有了。
母亲吃了这么多年中药,其实对药性已经很了解了;本不想吃神婆开的药方,但实在架不住神婆再三叮嘱,且吃完3副以后明显胃口好转、说话气力更足、头昏发胀也缓解(吃完神婆药头颈出汗多,但出汗没那么难受),于是后面又吃了几副呢
 
温经汤,桂枝新加汤,当归四逆汤,桂枝四物汤等汤头是可以选用的主方。
 
母亲吃了这么多年中药,其实对药性已经很了解了;本不想吃神婆开的药方,但实在架不住神婆再三叮嘱,且吃完3副以后明显胃口好转、说话气力更足、头昏发胀也缓解(吃完神婆药头颈出汗多,但出汗没那么难受),于是后面又吃了几副呢
你母亲现在的病的确很难用药,寒凉伤阳的肯定不能乱用了,疏肝理气的既伤阴又伤气,温补的用不好,就会浑身烘热导致汗出不止。
 
母亲吃了这么多年中药,其实对药性已经很了解了;本不想吃神婆开的药方,但实在架不住神婆再三叮嘱,且吃完3副以后明显胃口好转、说话气力更足、头昏发胀也缓解(吃完神婆药头颈出汗多,但出汗没那么难受),于是后面又吃了几副呢
神婆的药初用,可以清上焦的虚热,继续用就伤阳了,属于治标不治本。要是没说错的话,用神婆的药之前,出汗时皮肤有燥热感,用后再出汗,皮肤不燥热,所以觉得好受些。
 
感谢老师建议,吃过生脉饮呢(也注射过),党参方和红参方都试过,而且用了不少哦;党参方用了发冷,红参方用了没啥反应,三年前干咳有一次用了红参方减轻了些,后来干咳再用就没效果呢;最近母亲也总想干咳,以往只要一咳起来,起码都是一两个月打底。
干咳是肾不纳气的原因。中药不建议用注射类,发冷的话,说明体内阴虚太厉害了。峻补是不行的,这底子受不了,等功能恢复才能慢慢补。所以还是小建其中,自行运化,但应小量服用。
 
干咳是肾不纳气的原因。中药不建议用注射类,发冷的话,说明体内阴虚太厉害了。峻补是不行的,这底子受不了,等功能恢复才能慢慢补。所以还是小建其中,自行运化,但应小量服用。
吃了药发冷是因为阴虚严重吗?正常不是阳虚吗?因为理解不深,所以有些疑问
 
神婆的药初用,可以清上焦的虚热,继续用就伤阳了,属于治标不治本。要是没说错的话,用神婆的药之前,出汗时皮肤有燥热感,用后再出汗,皮肤不燥热,所以觉得好受些。
嗯嗯目前没有继续用了,也是怕继续用了伤阳;用神婆药之前,有时会突然感觉身上不知哪里来的一阵燥热,然后开始出汗,出完马上就很冷很畏风;用神婆药以后,突然莫名燥热的次数和程度都减轻,而且出完汗不会感觉那么冷了
 
嗯嗯目前没有继续用了,也是怕继续用了伤阳;用神婆药之前,有时会突然感觉身上不知哪里来的一阵燥热,然后开始出汗,出完马上就很冷很畏风;用神婆药以后,突然莫名燥热的次数和程度都减轻,而且出完汗不会感觉那么冷了
我给你讲,你母亲这种病,忽然燥热出汗,汗后又发冷,这个症状是非常典型的。这个病,张锡纯论述的最精详,你可以去看看他对山茱萸这味药的解读,他创制的方子既济汤,来复汤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山茱萸配合生龙牡敛肝固脱,交合阴阳。不这样处理,根本无法用补,一用火就上冲出汗不止,结果更糟糕。李可老中医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就是引进了山茱萸,从而使疗效大增。
 
吃了药发冷是因为阴虚严重吗?正常不是阳虚吗?因为理解不深,所以有些疑问
你没发现用温药的反应很大吗,甚至感觉粘膜刺痛或者破皮之类,这就相当于锅里没有水干烧。阳必须要有物质来承载,就好比水的比热大,才能蓄积热量。麦冬本身入胃,需要消耗阳气,所以她感到冷。这就是为啥用红参版就不怕冷,但红参(补五脏之阴,性温故没问题)是一次性的,不是长久之计,要恢复自身蓄积功能。
 
方3 白马骨15克,绣花针15克,黄栀子根15克,灯心草10克,鳖甲10克,黄荆根15克,瘦肉100克,红糖20克
 
这种症状必须全身调理,特别是脊椎和肋骨有问题。这个不调理,吃中药西药无用。
 
你没发现用温药的反应很大吗,甚至感觉粘膜刺痛或者破皮之类,这就相当于锅里没有水干烧。阳必须要有物质来承载,就好比水的比热大,才能蓄积热量。麦冬本身入胃,需要消耗阳气,所以她感到冷。这就是为啥用红参版就不怕冷,但红参(补五脏之阴,性温故没问题)是一次性的,不是长久之计,要恢复自身蓄积功能。
是的,一年一半时间口舌生疮,舌周红。我们现在回头也深知前两年过多舒肝行气药伤了阴,但又不敢贸然补阴,一没用好就全身发冷还增淤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