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中医药理论是众多古代医者慢慢发展出来的

巴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2/06/18
帖子
34
获得点赞
31
声望
18
年龄
45
所在地
内蒙古赤峰市
我们知道,古人受自然科学知识的限制,没有精确的解剖学知识,没有微观的视野(显微镜),对病理机制不清楚,对疾病过程的判断,只依赖病人外在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以说是一种“黑箱理论”。所谓的“黑箱理论”就是指那些既打不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在古代,人体就是这样一个黑箱系统,只能观察其外在表现,来推测疾病的性质、强弱、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如某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怕热、脸红、汗出很多、口渴喜冷饮、脉搏跳得快,与天气炎热,人体的表现类似,古人就推测,病人受到“热邪”的侵袭,应该用性质为“寒凉”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人怕冷、不出汗、或肚子冷痛、或关节怕冷疼痛,与天气寒冷,人体的表现类似,古人就推测病人染了“寒邪”,应该用“热”性药来治疗。再比如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症状相似、染病人数众多、而且相互传染,古人就推测感染了某种“疫疠”之气。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同样,药物的作用与功效,也大多采取同样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病人感染了”热”邪,某种药物能治疗、缓解,那么相应的就推测,这种药物具有寒凉的性质。比如病人表现为有宿食不消化、不能大便,吃了某种药物大便通畅了,疾病好转了,那么,就推测这种药物具有消积通便的作用。这些推测如果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那么就会上升为理论经验,会被记录下来,慢慢就会形成现在的中医中药理论。同样,方剂得形成,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这样的语句:“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太阳经病,经过发汗、催吐或使其腹泻、或者使用温针疗法治疗疾病仍然不缓解,……)说明以药测证,以方测证的情况很普遍,就是现今的中医临床,以方测证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辩证方法。

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笔者推测,其发展完善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即,提出理论——临床检验——修正理论——临床验证,如此反复逐步完善。中医药理论,绝不是哪一个天才人物,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需要众多医者,通过多少个时代,慢慢发展出来的。奠定了中医辩证治疗基础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在前人著作基础上写成的。在张仲景自序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据考证,《伤寒杂病论》所参考的著作可能是《汤液经法》32卷,但此书轶失,它的成书年代很早,不比《黄帝内经》晚,据《辅行决》所载:为商代伊尹所作(《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钱超尘)。而《汤液经法》所载方和法也不是由某一人所创造,应该是历代先贤慢慢积累总结出来的。

比如,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草药种类越来越多,古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到现代的《中华本草》一万余种。同时,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金元四大家(寒凉派、补土派、滋阴派、攻下派),到近代温病学派的发展,再到近些年扶阳学派的兴起,中医理论也越来越完善,丰富。由于中医理论是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之上的,而且是由众多先贤一点一点添加积累的,就难免不太系统,让人感到众说纷纭,比如《黄帝内经》大约最早成书于先秦,最晚成书于西汉时期,而非一人一时所作。书中有每个作者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解读。再就是各家中医理论对所描述的生理病理现象采用比类、隐喻的方法,受各个医家自己主观性和当时知识水平所限,其理论晦涩难懂,模糊而庞杂。

另外,各个时代,都有不少“文字之医”,就是著书立说,阐述医理,但并不从事临床医疗。中国古代儒家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传统,出现了很多“儒医”,如许叔微、王肯堂、张景岳等。他们提高了医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但是他们大多尊经崇古,阻碍了中医理论的创新。他们运用思辩玄学的方法,把人引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些理论可以解释一切,左右逢源,束缚了人们对问题深入的研究,他们重视经典文献整理编次,轻视临床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学习经典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中心,发展中医、壮大中医,使中医药能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我倒認为中医学当是[半黑箱]的理論。
因为它知道五脏六腑呀,实際上是五脏五腑或六脏六腑,於是它創造出經絡学説去辨証論治,而四气五味、气血精津液……等等,有些是实有的,有些是虚存的,但能留存至今,並行之有效的,可不是少数。

西医是对症下药,只要症能確定,老中青的西医们用药不会相差太大。
然中医是辨証論治,即使証無分別,但老中青的中医们用药可以是南轅北辙,因为他们可以不去治病,而去調理陰陽。
可以説所謂的大中医,皆有自己的一套中医药理解。

是故可以説中医易学但难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