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中医师承脉法

脉摸不准就很难断病,更谈不上用药处方了,有的病人很刁来看病什么都不说,只叫你打脉,每次诊病给考试一样

所以,一定要把脉学这一秘法传承下去,我们要接过前人的火炬,流传下去
 
怀孕的人的脉有点疾,干脆利落坚决得很.

文子医生所说的孕妇这种脉,通常是在怀胎五月左右出现的。一般在怀胎三月左右还不至于躁疾。
 
菩提老师讲的滑脉,应该是三个月左右的孕妇才可以出现的脉象,而文子老师讲怀孕五个月孕妇的脉象就应该不是滑脉而是另一种脉象了吧?
 
菩提老师讲的滑脉,应该是三个月左右的孕妇才可以出现的脉象,而文子老师讲怀孕五个月孕妇的脉象就应该不是

李月池曰:“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一般而言,在怀胎三月时最能体验滑脉真谛,而之后,滑脉中就兼有躁疾的成分,尤其是在怀胎五月。所以,要体检滑脉的真髓,尤以怀胎三月最为传神。
 
滑脉的体状不容易掌握,但有可供实验的对象。然而涩脉的体象比滑脉更难掌握。
 
本帖最后由 fubabazyg 于 2013-12-11 09:58 编辑

我们现在来看看涩脉的体状。我们打开历代脉学大师留下来的典籍,我们不难发现,涩脉,的确不一般呐!《黄帝内经》中对涩脉的描述是“三五不调”,意思就是规律性不太强。《脉经》对涩脉的描述是:“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意思是说涩脉的体象兼有细脉、迟脉、短脉、散脉的特点,脉流的来去比较艰难滞涩,而且至至似乎有歇止的形态。《脉诀》对涩脉的形态描述为“如轻刀刮竹”,以刮竹刀轻轻地刮着竹子,哪种感觉是什么?篾匠最清楚,哪种涩滞的感觉显现的比较明显。通真子(刘玄宾)说:“如雨沾沙。”这个是形容涩脉有一盘散沙之意。李时珍对涩脉的形容是“如病蚕食叶”,这可谓是比较传神的说法,把涩脉所包含的形态全都包含进去了。李延昰对涩脉的形态描述为:“迟细而短,三象俱足。”他认为涩脉具有迟脉、细脉和短脉三种脉象的形态。综合起来,涩脉的形态为五种形象的综合,所谓五种形象,即“如病蚕食叶”,“如轻刀刮竹”,“如细雨沾沙”,“如杨花散漫”,“似止非止、三五不调”。
 
楼主所说,中医脉学的两条路,很有道理。现阶段的中医,对于脉学还能比较准确的,也就民间派了。我们衷心的希望,中医脉学这样很有意义的中医特色,不要在当代失传了。
 
脈學哪有什麼民間、宮廷之分,有用才重要。
脈學須依附臨床,純粹文獻討論,幫助不大。而且須有臨床挑戰過於以往,新的創新須有所突破。
如滑數脈,於今多見高血脂之血管即將阻塞。
 
脈學哪有什麼民間、宮廷之分,有用才重要。
脈學須依附臨床,純粹文獻討論,幫助不大。而且須有臨床挑戰過

阁下认为脉学须依附临床,这一点是对的。但脉学的确在宫廷和民间最厉害。阁下所说的滑脉和数脉二脉的相兼主病,而这里目前只解析脉象。还没有到主病的这个阶段。先把二十七脉的脉象讲透彻之后,会再来讲述二十七脉的所主病症,以及更深奥的问题。
脉学的师承以及脉学的入门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谢谢阁下的关注,希望共同为脉学的发展奉献力量。
 
楼主所说,中医脉学的两条路,很有道理。现阶段的中医,对于脉学还能比较准确的,也就民间派了。我们衷心的

多谢捧场,,,,,
 
涩脉的体象可以通过观摩篾匠刮竹和病蚕食叶来体会其中真意。
 
个人感觉滑脉是一种水珠从尺到寸滑过的感觉,多从孕妇的身上感觉就行了
 
个人感觉滑脉是一种水珠从尺到寸滑过的感觉,多从孕妇的身上感觉就行了

“如珠走盘,如露贯荷”。这在女子怀胎三月时比较明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