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病案探讨之崩漏案两则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案例一:
患者姜××,女,成。崩漏下血两个多月。面色皓白无华,神疲乏力,食纳几废,经血淡而兼有血块,腹部冷痛,口苦尿黄,肢厥苔黄,脉沉细而涩。多方求医不效。某医始见其腹部冷痛,予胶艾四物汤而崩血反剧,继见其口苦口干,舌苔黄,而认为系血热妄行,予清热泻火之剂而腹痛如绞,且崩血不减;不得已,易医治之。医云:脾不统血,予归脾汤治之,不效,又以升阳举经汤加棕炭治之,仍不效。请根据案例提供的四诊资料及前医的治疗结果谈谈你对此案的看法,写出相应的病机、治法、方药。
案例二:
患者李××,女,成。突然经血大下,血块甚多,面色皓白无华,气短息微,腹胀腹痛,苔黄干,大便秘结,数日未行,脉沉滑数。经数医治疗无效。某医始以独参汤治之不效,继以收敛固涩之法治之,仍无功。乃易另一医治之,医云:血热兼有瘀血所致,急予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法治之,3剂后,诸证不减。不得已,至某院妇科诊治,查血色素5克%,输血500毫升,并配用其他西药三天仍不效。请根据案例提供的四诊资料及前医的治疗结果谈谈你对此案的看法,写出相应的病机、治法、方药。
 
欢迎诸位各抒己见,踊跃探讨。参与者都有鲜花相送。
 
此案贴出四天竟无一人发言,使我大失所望。是案例简单不屑一论还是案例复杂难以下手?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对于高手来说觉得案例简单不屑一论,况且是纸上谈兵没啥意义不愿意说。对于普通者来说觉得案例复杂无从下手,想说而不敢说恐怕自己的诊断与原案不合而被别人笑话。其实这两种人的想法都不正确。对于高手来说,这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您的演说使您的经验得到了分享,无形中在论坛增加了威望,树立了高大形象而被人拥护爱戴。对于普通者来说通过探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这个活动对论坛对自己都是有益的,这样的好事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方面我们论坛的版主、讲师及有临床经验的医生要其带头作用,为了论坛的兴盛我们每位岐友都要尽职尽责。
 
案例诊断提示:从案例提供的四诊资料来看。病机为寒热虚实夹杂证。治疗显然不能纯补虚,纯泻实要寒热虚实兼顾。但这四者孰多孰少是组方的关键,是疾病有无效果的重点。
 
呵呵!诚管激动了……
我觉得还是题目有点难吧,再加上过长假心思跑远了
我说几句,因为对妇科实在陌生,选药用方可能不着边际,献丑如下:
第一案病漏下日久达两月,揣摩案中文字,似属因实致虚,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其热属无形,其实乃瘀滞,可以考虑用黄连阿胶汤+桂枝茯苓丸;
第二案病暴崩,案中未明言但想来不过一二天事,细味原案,似指有实热蕴蓄下焦,暴崩又致气血大亏,可以考虑用当归补血汤(或圣愈汤)+桃核承气汤。
真让我遇见病人,恐怕我这方子还真是开不出手
 
我把此帖顶起来供大家继续探讨。病案探讨相当于临床演习,只有参与这种演习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
 
才发现这个帖子,随便说说吧。
第一例,个人认为非寒症,尽管有小腹冷,应该是气滞血瘀,阳气不达,也可能是冲任不固,阴损及阳。从口苦,尿黄考虑应属于肝火,肝旺疏泄太过,导致崩漏,火旺灼血为淤,随下血日久,虚证已显,表现出了虚实夹杂症。治疗当攻补兼施,用药当兼顾兼症,比如大剂量仙鹤草,血余炭能补虚止血活血,阿胶能补血止血,白芍能补血凉肝敛肝,桑叶能养阴清热止血,具体方剂基本围绕肝旺以及血热,兼顾瘀血以及脾虚,个人观点。
第二例,突然发病,必有诱因,找出诱因针对治疗为上策,从目前资料看,属于气滞血瘀热结,用独参汤容易助热,收涩容易敛邪,均不为首选,行气活血虽然对症,但对于暴崩病人实为不妥,所以比较棘手,但还是上例的那几点,选药用兼顾兼症的多可以解决矛盾,记得在我的用药心得里面提及过那几种药,仙鹤草,血余炭,乌贼骨,桑叶等,本例治疗思路以凉血止血为主,活血扶正为辅。个人观点,望斧正。
 
一病例,乏力虚弱加淤血口苦。是虚实皆有,当分治之。以虚为主,用理中类,黄土汤,小腹冷用附子,口苦用黄芩,瘀血用元胡,蒲黄。
二病简单,大便不行,先通大便,何况脉象沉而滑数??
 
谢谢诸位的参与,现在公布原案的治疗结果,如有异议欢迎继续探讨。
案例一:
患者姜××,女,成。崩漏下血两个多月。面色皓白无华,神疲乏力,食纳几废,经血淡而兼有血块,腹部冷痛,口苦尿黄,肢厥苔黄,脉沉细而涩。多方求医不效。某医始见其腹部冷痛,予胶艾四物汤而崩血反剧,继见其口苦口干,舌苔黄,而认为系血热妄行,予清热泻火之剂而腹痛如绞,且崩血不减;不得已,易医治之。医云:脾不统血,予归脾汤治之,不效,又以升阳举经汤加棕炭治之,仍不效。求治于余。审视其证,面色皓白无华,神疲乏力,食纳几废,经血淡而兼有血块,腹部冷痛,口苦尿黄,肢厥苔黄,脉沉细而涩。证脉合参,诊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脾不统血之证。因思李翰卿先生曾云:虚实、寒热夹杂证的处理最难,难的是如何处理寒、热、虚、实的比例关系和如何分辨它们的多少。他说:衡量寒热多少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症状、舌象、脉象对比法,即脉象为热者为热多寒少,脉象寒多者为寒多热少,脉象虚多者为虚多,脉象实者多为实多。余宗其意,予黄土汤加味。处方:伏龙肝30克(另煎),阿胶10克(烊化),黄芩9克,生地9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6克,炒灵脂6克。药进2剂,果然崩血大减,继服8剂,崩血停止,食纳大增,腹痛消失。
 
案例二:
患者李××,女,成。突然经血大下,血块甚多,面色皓白无华,气短息微,腹胀腹痛,苔黄干,大便秘结,数日未行,脉沉滑数。经数医治疗无效。某医始以独参汤治之不效,继以收敛固涩之法治之,仍无功。乃易另一医治之,医云:血热兼有瘀血所致,急予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法治之,3剂后,诸证不减。不得已,至某院妇科诊治,查血色素5克%,输血500毫升,并配用其他西药三天仍不效。因思其证,面色皓白,气短息微,可谓之虚,虚者当补,然前医屡用补益而不效。腹胀腹痛,舌苔黄干,大便秘结,可谓之实,实者当泻,然前医曾以寒凉而无功,余久久不能决断,偶忆李翰卿先生曾云:虚实夹杂难断其比例者,当求之于脉。思之,本病脉见沉滑而数,沉滑而数之脉为实为热,故此证乃实热所致。实热者,为什么清热凉血而不效?乃但清热凉血而未通腑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实热炽盛者,多见吐、衄、下血、崩漏,故必通腑始可有效。处方:生地9克,丹皮9克,黄芩9克,香附9克,木香6克,大黄4克。服药1剂,经血即止。
 
虚实兼顾,攻补兼施,确为高手!只是“症”与“证”之间的怎样才能做到统一合理,请不吝赐教
 
大开眼界!可惜临证之时未免手忙脚乱!
 
以下内容转贴: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胶艾汤方由阿胶、艾叶、当归、白芍、地黄、川芎、炙甘草7 味药组成, 后世医家把原方中炙甘草略去, 称为胶艾四物汤。其功效育阴补肾、调经止血。此方为治疗崩漏验方。笔者根据临床辨证, 以此方加减化裁, 灵活运用治疗崩漏, 收到良好疗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
例1、张某, 30 岁, 已婚, 农民, 1982 年3 月14日初诊。非经期大出血5 天, 量多如流, 血色紫黑,伴有大小血丝血块, 质黏稠, 无腹痛, 头晕心悸, 气短懒言, 腰膝酸痛, 纳少便干, 舌红苔薄, 脉沉细数。该患者于1981 年因子宫出血过多, 经妇产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 行刮宫后血止。之后, 正值经期劳动, 突然腹痛大出血, 又行刮宫, 服止血药后2005 年6 月第13 卷第6 期中国民间疗法— 39 —闭经5 个月。此次于3 月6 日**出血至今, 量多。辨其证属阴虚血热之崩漏。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方用胶艾四物汤化裁: 阿胶12g, 当归12g, 白芍10g,生地炭15g, 黄芩炭8g, 黄柏炭10g, 侧柏炭10g, 樗皮炭10g, 仙鹤草20g, 茯神10g。服6 剂后出血止,心悸减轻, 睡眠转佳。前方稍作调整, 再进12 剂后诸证悉平。

例2、 王某, 36 岁, 已婚, 干部, 1984 年5 月8日初诊。自然流产后12 天, **大出血不止, 初有腹痛, 血量多如流, 血色紫红有块, 近日血色淡红,质稀无块, 无腹痛, 腰膝酸软, 舌质淡红, 苔薄, 脉象浮大而芤。证属肾气亏虚, 冲任不固, 胎失所系之崩漏。治宜温经养血。方取胶艾四物汤化裁: 阿胶10g, 艾叶炭6g, 当归10g, 白芍6g, 熟地10g, 鸡血藤10g, 陈皮10g, 川断10g, 仙鹤草15g, 侧柏炭10g, 香附炭6g, 炙甘草3g。上方服3 剂后出血减少, 腰膝酸痛减轻, 继服4 剂血止, 再予八珍益母丸调养而安。

例3、 刘某, 28 岁, 已婚, 工人, 1985 年10 月20 日初诊。平日经期错后, 经量时多时少, 色淡清稀, 少腹冷痛, 已婚5 年, 未孕。近日夫妻发生口角,月经提前而至, 暴下如注。诊见面色苍白无华, 神疲体倦, 伴口干不饮, 少腹胀痛, 腰痛绵绵, 舌淡苔白,脉弦无力。证属血寒气滞之崩漏。治宜温经养血,佐以理气。方用胶艾四物汤加味: 阿胶12g, 艾叶炭12g, 当归9g, 熟地15g, 白芍12g, 川芎6g, 香附(醋制) 12g, 乌药9g, 小茴香6g。服药2 剂后, 得矢气后少腹胀痛止, 血量减少过半, 气滞已除, 但仍觉精神疲惫, 于前方去乌药、小茴香、香附, 加党参24g, 以益气养血, 温补下元。4 剂后经净, 精神好转, 复以八珍汤加补骨脂、巴戟天补气血, 益肝肾。嗣后, 月经正常, 年余后生一女婴。

例4、 李某, 37 岁, 已婚, 农民, 1989 年12 月28 日初诊。平素月经愆期, 40~ 50 日一行, 经行腹痛, 常有冷感, 经血少。时值隆冬严寒, 劳动淋雨, 入夜困倦难支。翌日, 月经来潮, 血量甚多, 色泽紫红,间夹血块, 少腹刺痛, 喜热而拒按, 面色晦暗, 畏寒肢冷, 脉象沉弦。证属寒凝血瘀之崩漏。治宜温经祛瘀, 养血固本。方用胶艾四物汤化裁: 阿胶12g,艾叶炭10g, 当归12g, 白芍10g, 川芎10g, 炮姜6g, 肉桂6g, 小茴香9g, 醋制五灵脂12g。服药2 剂后, 出血渐少, 腹痛减轻, 但仍觉畏寒肢冷。故改用胶艾四物汤加吴茱萸、炮干姜, 另拟当归生姜羊肉汤加附子炖服, 药食并进。后继前方再加黄芪、砂仁等健脾益气温阳, 以善其后而愈。

体会

胶艾四物汤用治崩漏疗效显著。方中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即为四物汤, 有补血调经之功; 阿胶补血养血止血; 艾叶调经暖宫, 炒炭后更能增强其止血作用。诸药合用, 补血而不腻滞, 活血而不妄行, 且能止血, 正中崩漏病机。故临证加减化裁, 效如桴鼓。但具体应用时, 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胶艾四物汤中的地黄、当归、艾叶要炒炭使用, 尤其是艾叶, 方能疗效显著。这是运用了“红遇黑而止”的中医五行中“水克火”之原理。②胶艾四物汤中的川芎, 因其活血作用较强应慎用之。对崩漏而言, 本已血行过激, 故使用诸如川芎一类的活血药物应酌情加减。③方中的地黄应随证酌情使用。如气虚、血虚之崩漏, 宜用熟地以补血养血; 而阴虚之崩漏, 则用生地为妙, 因生地重在滋阴养血清热。④若胶艾四物汤须配伍止血药时, 为增强其功效, 用量须大, 因为止血药用量小, 药力则不足,疗效亦较差。⑤对崩漏的治疗, 除须用固肾养血止血药外, 还可酌情使用收敛固涩性药物, 如煅龙骨、煅牡蛎、赤石脂、禹余粮、海螵蛸等, 以增强疗效。
 
两个病例,根据版主所述说的表现来看,是阳虚不摄血为根本原因。治疗当以回阳收纳为主。主方以四逆汤加减。
 
以下摘自本论坛《陈源生老中医行医体会》一文:

另有一妇人患崩证,血大下不止。察其脉证,寒热皆无明显之征,惟询得血下时阴中觉热,我根据平素审苗窍诊断疾病性质所积累的经验:血下阴中觉热,必属血热致崩。乃出方:地榆120克,米醋同煎,单刀直入,期冀速效。患者昼夜连服二剂而血止。事后,跟随我同床的西医同志问我:「老师治病,用方极其平常,且少执全方,选药亦属平淡,剂量轻重不定,为何收效同样显著?。我回答道:「遣方不以罕见邀功,用药不以量重取胜,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立法吻合病机,方药切中病情,虽四两之力,可拔千斤之重,神奇往往寓于平淡之中。」我常常对学生讲:「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孙思邈这两句话,言简意深,临证者当镂刻铭记。
 
谢谢 ,值得学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