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白术通大便,奇怪吗?名医用药汇总经验集

老虎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5/09
帖子
1783
获得点赞
152
声望
63
增水行舟借白术
白术一药,习惯用于健脾燥湿,名方四君子汤中即取其意,而《本草正义》却赞其“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万无伤阴之虑。”
我要谈的正是这一点,大家用白术一般考虑苦温燥湿的多,君不见大多数健脾燥湿止泻的方子都少不了白术,聪明点的加注用土炒白术,实际上白术的燥湿作用并不强,炒后也许好一些。健脾燥湿最好的是苍术,腹泻时用它30--50g立即起作用,白术则不一定。我认为白术生津的作用更强些,临床上我常用其治疗脾虚便秘证收效甚捷。这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其根据的。
先看《金匮要略》上的一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去桂加白术汤方:白术二两 附子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方中白术量最大,仲景此意甚明,由于汗多伤津导致脾虚便秘,就加白术生津润肠通便。可以说张仲景是第一个用白术生津通便的提出者。但是现代巳故中医大家程门雪、任应秋等人对此条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而且还质疑仲景条文是错的,完全没有从临床实践角度去考虑,而是囿于苦温燥湿,故而犯下了遗憾千秋的错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北京巳故四小名医魏龙骧在国内,首先,通过临床实践,提出白术主要作用是健脾生津。并将其用于脾虚便秘证,得到全国很多有识之士欣尝并验证,开了白术新用之先河。我也是从这里开始改变了对白术的狭窄认识,从此走上了大量用生白术的临床实践,少则30g,多则150g,并取得了屡用屡效的佳绩。
这里先引一段魏龙骧先生的医案供大家欣尝:“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处方以生白术60g为主,加肉桂3g,佐以厚朴6g,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举。”魏老先生还谈到: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克,重则120--150克,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名老中医医话---魏龙骧医话》
再谈一下我自巳运用白术的验案:2010年4月间,我的一个老病号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亲家母大便巳一周没解了,小肚子胀的要命,刚出院请我给治一治。我说行,明天叫她来。第二天,老妇如约找到我,刻诊:近70岁,中等个,人胖白,告之,有糖尿病、冠心病,刚从医院出来,已一周未大便了。住院期间主要靠开塞露和虇肠,一停就不行,这不都一星期了,还不解。望舌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濡细,饭量不多,乏困无力。一派脾虚不运之证。隨即按汤方辨证原则,直按开了附子理中丸,并不管西医的糖尿病和冠心病诊断。
处方:制附子10g 太子参30g 干姜15g 生白术100g 枳壳15g 厚朴15g 五付先吃吃看。
老太太问我现在小肚子胀得狠,吃这药来得急么?能不能明天就解大便。
我说没问题,放心吧,明天绝对能解大便。老妇听后欣然而去。
我为什么敢拍胸脯打保票,实缘于治这类病太多了,只要生白术量给够,没有不起应手起效。
一周后,老妇,再诊,说服药后,正如你所说大便通了,这几天,天天都解一次,真痛快极了。
我说现在还不要高兴太早了,你这病不是一天二天得的,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还得再吃一个月四十天的。原因是脾阳不运造成的,解决这个病机问题需要一段时间,非通一次便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该老妇前后共吃药五十余付,基本上是理中汤和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方不离生白术100g,不但解决了便秘,而且糖尿病不用吃达美康控糖药血糖也能稳定了。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健脾生津法也能治糖尿病,只要是病机吻合。
用大量生白术治便秘,说起来巳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每每得心应手,故敢放胆告之大家,勇敢的去用吧。不会出什么问题。综观临床上治便秘的大夫,好象除大黄番泻叶开塞露之类的药,再不会开别的药,真令人遗憾!在这里再强调一下:白术一定要用大量,而且必须是生的,最好打碎,以利有效成分煎出。
附:群贤见智录
1.姜春华教授常用大剂益气健脾药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认为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瘀血郁结,体质状态是气虚脾弱,其特点是病实体虚。治疗时必须病体兼顾,化瘀益气,肝脾同治,如此则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其化聚消积作用比单一组方更为妥当。尤其是肝硬化腹水严重时,中气虚惫,脾虚湿壅,黄芪、白术需用大剂量,能增加活血破瘀功能并可防止肝昏迷。基本方中活血化瘀诸药以《金匮》下瘀血汤加味,益气健脾则重用黄芪、白术,白术常用至60g,临床疗效显著。(《名中医治病绝招》)
2.茅汉平主任医师常用白术治疗脾虚泄泻、浮肿尿少、气虚自汗,尤其是水肿鼓胀(肝硬化腹水)血浆蛋白低者,重用白术,利水消肿作用甚佳,用量为6-60g。茅主任认为白术具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对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痰饮、泄泻、痞满等病证效佳。生白术燥湿利水作用较好,炒白术健脾止泻之功为胜,临证用治脾虚水肿鼓胀,则用蜜炙白术,每剂用30-60g,酌配枳壳、陈皮、大腹皮等,不仅能增强润燥健脾之功,而且利水消肿之力亦大增。(《方药心悟》)
3.孟景春教授是南京名医,常以白术治疗慢性泄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肝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凡见脾气虚证,均宜用之,用量为10~120g。(《方药心悟》)
4.徐文华教授惯以白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属肺脾两虚痰湿内蕴者,慢性肝病及脾气大伤者,慢性腹泻系脾虚失健者,糖尿病渴饮善饥属脾虚津不上润、谷精下流所致者,用量为12-100g。(《方药心悟》)
5.卢普清主任医师常以豨签草、生白术、薏苡仁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方中生白术用量为90g。[广东医学,1965,(l):20]
6.顾丕荣教授以为脾虚为肝病之本,重用白术,用量分大(60-100g)、中剂(30-60g)、小剂(15 -30g),炮制分生、炒用和制用。舌红苔少为阴虚,白术宜生用;舌淡苔薄边有痕者为脾虚,白术宜炒用;舌苔黏腻者为湿盛,白术宜制用。顾教授认为白术有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之功,重用于肝病,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化湿不伤阴,生津不碍湿,补中有滋,滋中有消。能升高白蛋白和纠正白球蛋白比例,有抗凝血和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并有抗肝癌等功用。长期临床观察,白术对改善肝功能和消退腹水等有显著之功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2): 25]
7.李克绍教授常用《近效方》术附汤加减治疗肩周炎,药用生白术、制附子、生姜、大枣,随证加减。李教授认为白术和附子合用,有走皮内、暖肌肉、逐寒湿、止疼痛之良效。临床体会,白术须生用,并重用,至少每剂30g,并可渐加至90g。经多年运用,本方在一般情况下,三五剂即可取效,重者需服至30-40剂,尤其对于常服羌、独、辛、防、乌头等药疗效不著,或随愈随发、反复发作的患者,服用本方更为理想。(《中医临床家李克绍》)
8.颜德馨教授认为白术益气健脾,固敛止血,颇有殊功。治大咯血气脱,以白术10Og,米汤急火煎服一大碗,药后2小时血止神清,未再复发。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则血渗溢于外。血家以脾胃之药收功,土厚火敛,信而有证也。(《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
9.梁贻俊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证属肝郁脾虚毒凝者,常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炒白术、厚朴、川棟子、郁金、黄芪、白花蛇舌草、龙葵、茵陈、薄荷、何首乌、鳖甲、生姜,随证加减,方中炒白术用量为20-200g。(《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
10.桑景武教授在治疗消渴时,凡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加减治之,方中白术用量为50~10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11.娄多峰教授认为对腰部痹证,应首辨虚实,实证以寒湿夹瘀多见,虚证常为肾阳虚。自拟腰痹汤,随证加减,每获良效。方药为当归、鸡血藤、透骨草、老鹳草、独活、川断、桑寄生、香附,寒湿者加用白术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
按:白术治寒湿腰痛效佳,盖以其苦甘微辛而温之性,健中利气、除寒祛湿、畅经通络故也,然此际用量宜大,方可见功。
12.生白术通便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
白术,苦甘性温,专入脾胃二经。健脾燥湿是其所长,故凡腹泻,不论脾胃虚寒之理中丸证,还是脾虚湿盛之参苓白术散证,抑或中气下陷之补中益气汤证,均伍白术为用。然白术亦能通便,有治疗便秘的作用,古代除《伤寒杂病论》有一条记述外,鲜有应用,历代本草乃至现代《中药学》等也无记载。最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白术的通便作用的确存在,从而说明白术具有通便与止泻的双向调节功能。关于止泻,历代论述详备,毫无
疑义,在此仅就白术通便的作用略述如下。
1.临床应用概况
《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4期刊登了北京医院魏龙骧先生医话四则,其中《白术通便秘》一文,介绍了重用生白术治疗便秘的经验。立即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浓厚兴趣,人们纷纷效仿使用。区区数百语,竟发千古之大秘,从此揭开了现代临床以生白术通便秘的序幕。时隔仅一年余,浙江医科大学妇女保健院在上刊发表了运用魏老方法治疗50例妇科手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所用药物由白术60g,生地黄30g,升麻3g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1~4剂。50例中有36例于服药后1~2d开始出现肠鸣转气,随后排便,7例无效,有效率为86%。据观察,服用本方后多数患者先有肠鸣矢气,随后排便。除少数患者第1天排便时可有2~3次稀便外,全部病例在服药过程中均未发生腹部绞痛及暴泻等不良反应,说明本方药性和缓持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通便方。为便于使用,将上方改制膏剂,效果亦佳。1981年,《福建中医药》首期刊登了重用生白术治疗34例便秘的临床报道,其方法是:(1)用上述复方治疗成人便秘患者13例,每例只服1剂。结果11例有效,2例无效,服药后效果与上述基本一致。(2)用单味白术治疗21例便秘患者,不进行中医辨证,每例给白术60g,1剂,水煎服。结果16例于服药后第2天排便,大便质软通畅,但无腹泻,5例无效。总有效率76.2%。对比观察说明,单味白术通便效果是肯定的.但与复方相比,药后无肠鸣、矢气、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加,说明单用力缓。故魏老强调:便干者加生地黄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其后又有个案报道陆续发表,方法都是沿用魏老验方,只是生地黄、升麻用量略有增减。单用白术除了煎服、熬膏外,也可研粉生用。有人以生白术3000g,粉碎成极细末,每次10g,每
日3次,温水送服。治疗虚证便秘20余例,均获良效。
2.作用机制浅探
欲阐明白术通便的作用机制,不妨先回顾一下最早使用此法的《伤寒杂病论》。论中第174条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历代注家对此条解释不一,矛盾重重。而分歧点恰恰在于为什么大便硬、小便自利还要去桂加白术上。为化解“大便硬”与“加白术”这一不符常理的矛盾,人们纷纷从“病理”角度论述分析,以便与白术健脾祛湿的“药理”相合。最具权威者当属伤寒名家李克绍教授和沈济苍教授所提出的相同观点:大便硬是大便不溏,是大便正常,小便自利是小便不涩不少,是小便正常。不少版本的教材也如是解释。其实,这样解释是基于大便硬不可以用白术这一“药理”常规。而现代临床和药理实验业已证实,白术具有通便的作用。反观历代之所以争论不休,除了上述原因,还在于都没有跳出《伤寒杂病论》的圈子,如果换个角度,从本草方面或许能够找到**.那么其机制何在呢?笔者认为清代周岩在其《本草思辨录)中已作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他指出:“或谓如大便硬何。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此小便自利,即小便数也。皮中之水不当留而留,水府之水当留而不留,脾不举其职,而肠胃与膀胱之传化乖矣。去桂加术,则小便节而本有之津液不随之而亡,亦脾职复而后至之津液可由是而裕;水湿外除,津液内蒸,谁谓白术之加,不足以濡大便哉?”其意思是说,脾为湿困,脾阳不运,致使肠胃与膀胱传化乖戾,去通阳利尿之桂枝,加健脾益气之白术,使之复行运化之职,外合附子除湿止痛,内则为胃行其津液,故可濡润肠道而大便自通。自古至今,之所以许多人对白术通便之效避而不用,在于认为白术性燥,以之通便岂不愈燥愈秘!此乃不明白术通便之妙理所在。东垣所谓“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源者何在?曰在脾胃。魏老认为: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其行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对于仲景大便硬反用白术之
妙也就明了无争了。
白术通便,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现代实验研究更为科学地证实了这一点。不少学者进行了白术(或炒白术)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研究,实验结果不相一致。有的认为白术小剂量时对肠管收缩幅度影响不大,而使紧张性稍升高,大剂量时则出现舒张反应;有的则认为白术对肠管抑制作用不大,只能使其紧张性稍降,不能使收缩性变弱,有时反而使收缩幅度增大。马允慰等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白术煎剂对家兔离体小肠有轻度兴奋作用,有时影响不显著,加大剂量也不能引起强直收缩;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而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呈抑制作用;而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呈兴奋作用,并皆能使肠管活动恢复至接近给药前的状态。以上说明白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不仅与肠管所处功能状态有关.而且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为白术通便与止泻的双向调节提供了实验依据。
为确保生白术通便的疗效,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和研究。①重用生白术。前述临床报道都是以生白术入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用炒白术通便秘的记载或报道。考仲景所用,凡《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含白术诸方,均以生品入药。而白术炮制品的使用,基本上是从唐宋开始的,故原方白术未注明用法,当属生用。至于剂量,魏老的经验是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五两。常用量一般为60g左右,重用可至120~200g。为何用生品,大剂量,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②辨“证”还是“症”。临床上以白术通便秘往往只强调“症”而不重视“证”,也有认为白术宜于脾气虚的便秘者。白术通便,显然与传统之攻下、润下等有所不同,姑且称之为运脾通便或曰“运下”。既如此,笔者以为还是辨证为好,即在脾虚不运或脾不为胃行其津液的情况下使用。当然,对于部分辨证用药而“久攻不下”的便秘患者,
试用生白术通便,或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道瘦马

-
白术通便秘
发表者:赵东奇 2078人已访问
便秘者,非如常人之每日应时_而下也。此症3~5日、6~7日难得一便,人便于结坚如羊屎者,窘困肛门,支挣不下,甚则非假手导之不能出;亦有便不干结,间有状如笔管之细者,虽有便意,然临厕便不出。
便秘一症,医书所载,治方不少。然有效亦有不效者,径则有效,重则无效;暂用有效,久则失效。孟浪者,但求一时之快,猛剂以攻之,以致洞泄不止,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东垣所谓“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源者何在?在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尤需重用,始克有济。然后,分辨阴阳,佐之它药可也。
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克,重则12D~150克,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里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
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处方以生白术60克为主,加肉桂3克,佐以厚朴6克,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举。
附:曾治一便秘患者,自云便秘六七年,服汤药数百剂,滋阴如麦冬、沙参、玉竹、石斛;润下如火麻仁、郁李仁;泻下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补益如党参、黄芪、肉苁蓉;丸药如牛黄解毒、更衣丸;其他如开塞露、甘油栓等。且常年蜜不离口,然便秘之苦不解。魏龙骧诊之,见心烦汗出,眠食日减,舌苔薄滑,脉细。此由便秘过久,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予以生白术90克,生地60克,升麻3克。患者半信半疑,认为仅仅3味又无一味通下药,默然持方而去,但终因大便不得自下,姑且试之。不期4小时后,一阵肠鸣,矢气频转,大便豁然而下。此后,又继服20余剂,六七年之便秘,竟获痊愈。

说明:
(1)运用白术通便的要点,一是生用,二是重用,三是辨证使用,四是因症试用。
(2)按照魏龙骧前辈“重用白术,再分辨阴阳,佐之它药”的观点,再结合其临床医案二则,据其用药拟定白术通便二方,作为常用方:
生白术(30克—150克)、生地(30克—90克)、升麻(3克—9克),用于阴液不足,便秘,心烦汗出,眠食日减,舌苔薄滑,脉细。
生白术(30克—150克)、肉桂(3克—9克)、厚朴(6克—12克),用于阳虚阴结之便秘,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
(3)若用成方则以枳术汤为基本方,阳虚合用大黄附子汤,阴虚合用增液汤。又肺与大肠相表里,佐用杏仁、厚朴,降肺气,通肠气。
生白术120克、枳壳30克、附子30克、细辛6克、大黄9克、厚朴15克、杏仁10克。
生白术120克、枳壳30克、生地90克、厚朴15克、杏仁10克。
(4)灵活运用:
一结肠炎患者,便秘、努挣难解,便下干结,裹带黏液,小腹坠胀。余以枳术汤合大黄木香汤投之,一剂而便畅。药用:生白术120克、枳壳30克、大黄15克、当归15克、木香10克、厚朴15克、杏仁10克。
-
看白术如何轻松治疗便秘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4-07 00:00:00 来源:大众养生网
我要分享
文章导读

导语:“便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事,人们也是在不断探寻治疗便秘的方法,到底如何治疗便秘最有效呢?其实这都没有一个特定的方法,同一付方子都不一定适合任何一个人。今天要带大家了解一些白术是如何治疗便秘的。

白术始载于《本经》,被列为上品。汉·张仲景《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以说,这是运用白术治疗大便坚硬(便秘)的最早记载。从经文所见,“大便硬(坚)”是使用白术的重要临床指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白术生肠胃之津液。”以上说明大便坚硬是由津亏肠燥所致,白术之用在于生津液而润肠燥,具有润下通便之功。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强调云:“谁谓白术之加,不足以濡大便哉?”然而,关于白术的这一功用在现行《中药学》教材中则鲜有记载。

看白术如何轻松治疗便秘——大众养生网

白术为苦温燥湿的代表性药物。虽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提出了“大便(坚)硬”加用白术,但后世仍因其性燥而用治便秘者甚少。20世纪70年代末期,著名老中医魏龙骧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医话四则”一文,明确提出“白术通便秘”,并以亲诊案例予以示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后,关于白术通便作用的本草挖掘、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从本草文献看,白术有“燥”与“润”的两面性
如《本草崇原》云:“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本草经读》云:“以白术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本草正义》云白术“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以其丰于脂膏,故宜于煎剂”,“万无伤阴之虑”。可见,白术虽为苦燥之品,但富含脂膏,能滋液润燥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从实验研究看,白术对胃肠蠕动有“抑制”与“增强”的双向性
白术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调节剂。白术生品挥发油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白术炮制品白术内醋含量高,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当肠管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便秘)时,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排便;反之,当肠管活动处在兴奋状态(泄泻)时,白术能抑制胃肠蠕动,有助止泻。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解释白术既能止泻,又能通便之效用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从临床应用看,白术可用于多种便秘,以老年人、虚证便秘为主
白术是一种健脾润下剂,其通而不温燥,润而不滋腻,又可顾护中州,可用于各型便秘,尤其适于老年人。有人对近30年来临床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要点:①白术必须用生品;②剂量宜大,常用量为30~60克;③以水煎服为主,也可泡水代茶饮;④对长期使用果导、开塞露、大黄、番泻叶等泻药无效,或停药复秘者均有较肯定的疗效;⑤无腹痛、腹泻及其他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总之,白术虽“燥”犹“润”,在生用、大剂量(30~60克)、煎服的情况下,确有润下通便之功,可用于多种便秘的病症,且疗效卓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其实药物治疗便秘外我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多喝水,特别是早上那杯水是最有必要的。养成好的习惯上厕所。

-
魏龙骧:白术通便秘
龙骧先生,京华名医,尤擅治老年病。 便秘者,非如常人之每日应时而下也。此症3~5日、6~7日难得一便,大便干结坚如羊屎者,窘困肛门,支挣不下,甚则非假手导之不能出;亦有便不干结,间有状如笔管之细者,虽有便间,然临厕便不出。
便秘一症,医书所载,治方不少。然有效亦有不效者,轻则有效,重则无效;暂用有效,久则失效。孟浪者,但求一时之快,猛剂以攻之,以致洞泄不止,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东垣所谓“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源者何在?在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尤需重用,始克有济,然后,分辨阴阳,佐之它药可也。
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之图。故魏公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克,重则120~150克,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 高龄患者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处方以生白术60克为主,加肉桂3克,佐以厚朴6克,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列举。现摘于此,望君子临床斟酌。
我用过 一般用30克就可以通便了 但是量大了喝了有点呕吐。

---
中医分型辨治便秘未必通里攻下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秘”、“大便秘涩”、“大便难”、“大便结燥”、“大便结”、“大便闭结”、“大便燥结”、“阴结”、“阳结”、“大便不通”、“脾约”、“后不利”、“寒积”等等。

在《内经》中有“大便不利”、“后不利”、“不便”之症状描述。《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自《伤寒论》后开始将便秘作为单独的病症进行论述,而有“阴结”、“阳结”、“脾约”、“津竭”等不同的称谓。《诸病源候论》将便秘称为“大便不通”,此后的历代方书中也多用“大便不通”之名称。此后的著作中,便秘的多种名称并存的情况很普遍。《万病回春•大便闭》将便秘称为“便闭”,谓“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久病人虚,大便不通者,是虚闭也;因汗出多大便不通者,精液枯竭而闭也;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也;老人大便不通者,是血气枯燥而闭也;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多食辛热之物,大便不通者,实热也”。在《杂病心法要诀•卷五》中更提出了“直肠燥”之病名,谓“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与现代医学的粪嵌塞相似。

医案一

谭某,女,26岁。

2013年3月12日初诊:习惯性便秘,手足冰凉,脱发,四肢关节晨起偶有疼痛,纳可,小便调,梦多,舌淡红、苔后部微白、脉细缓,月经量可,有痛经,周期调。

处方:桂枝,赤芍,通草,吴茱萸,益母草。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2013年3月16日二诊:服药后大便通,四肢冰凉好转,眠安,脱发减。上方加鸡内金,生白术。7剂,服后诸证消失,痛经未再发。

按: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1 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因血虚寒厥而致的四肢冰凉并无异议。然患者却又有便秘一症,不禁让医者有些胆怯,便秘多为热邪所伤,损伤津液而发病。殊不知阳气亏损,温煦无权,运化不及,阴寒凝结,腑浊不行,亦大便难解。该患者平素经来手足冰冷、怕冷,为素体阳虚。寒凝则血瘀,故四肢偶尔疼;脱发乃气血亏虚不达所致。故选用当归四逆减有碍血运的当归和甘草,加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益母草活血调经。

医案二

沈某,女,67岁。

2013年1月1日初诊:主因“大便带鲜血3天”入院,肠镜:肠息肉。曾服用济川煎和增液汤未效。现患者大便5日未行,平时便干,纳可,小便调,偶觉心前区不适,口苦,皮肤干燥,耳鸣,咽部有痰,色白质黏,眠安。

处方:生白术,鸡内金,黄芩,姜半夏,柴胡,炙甘草。

3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2013年1月4日二诊:服后大便下,自觉身轻气爽,诸症减。继服7剂。

按:重用白术通大便,实乃仲师所训。《伤寒论》174条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而后世医家多疑其文为错简,颇感费解而难释其义。《别录》曰白术“益津液”,张元素也提到:“除胃中热”、“和胃生津液”,《本草求真》指出:“能缓脾生津”。受此启发,白术通便之理,在于其有运脾、健脾之功,脾健则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得行,则肠枯便燥之势得缓,大便必通也。遇到便秘,常法而不效者,多重用白术,疗效尚可。

医案三

陈某,男,4岁。

2013年4月5日初诊:平时自觉大便干结,排便痛苦不堪,常常需用开塞露,偶尔大便后有血,体瘦,小便调,喜动,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处方:生白术,鸡内金,焦山楂,麻子仁,蝉蜕。

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2013年4月12日二诊:服药后大便畅,饮食佳。故守方14剂。

按:临证中很多医生只识脾虚泄泻,而不识脾虚便秘;诸医善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而不知何药能治脾虚便秘。原因是治疗上若苦寒泻下,取效一时,徒伤脾胃;仁类润下,收效也暂,日久困脾碍运,便秘反甚;参芪补脾,助湿助热,热反伤气,脾运更弱。此病案患者体瘦而纳呆,故取生白术配鸡内金的基础上加麻子仁润燥。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故加小量蝉蜕入肝以治风。

临证实践中,对于慢性便秘一症,多阳明燥化,胃热伤津,宜苦寒攻下,方选承气类;血虚津亏,无水舟停者,宜养血润燥,多选增液汤、麻子仁丸、五仁丸等方;中阳衰微,冷积阻肠间,正衰邪实者,常温脾汤加味攻补兼施,温通寒积。
 
呵呵,这么卖力气不回复一下有失礼仪。不过这些都是常识。先生总结的挺全的。
 
本帖最后由 老虎猫 于 2016-1-27 12:42 编辑

e]

屠呦呦把中药提升到一定高度,但是却把传统中医害苦了。只能也学她,侧重专注于中医药来忽悠人了
 
好帖,现代中医非常需要这样的总结来完善,突破
 
对白术药性的再认识是魏龙骧先生从实践中得来,值得重视!
 
这是余国俊中医在2014年《我的中医之路》一书的内容

当实践与书本“冲突”之时——“白术通大便”的启示
我们在临床遇便秘患者,常运用魏龙骧老中医“白术通大便”的经验,取效甚佳。如:患者赵某(病历号:46487),教师。素有陈旧性肺结核,服抗痨药物时,常伴见大便干结如羊粪,或有便意感而虚坐努责。曾用大黄、芒硝之类泻下;麻仁、当归之类润下,但始终排便困难。来诊时辨证改用:白术60g,生地20g,升麻5g,二剂便通。
回忆《伤寒论》174条桂枝附子汤证:“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诸家对此解释不一:有说白术祛湿,湿去津还;亦有改原文为:“大便溏,小便不利”以图自圆其说者。看来,这可能是仅从书本上求答案的结果。魏老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道出了“白术通大便”的机理。他说:“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但临床传统也常用白术于泄泻患者,其理又何在?是否可以推测:白术少量则健脾止泻,大量则运脾阳而通大便?是否可以从白术用量多少的“双相调节”作用来探讨这一问题。
《中医杂志》鼓励各地老中医把自己的“绝招”献出来。通过“白术通大便”的启示,使我们体会到:老中医经验,只要是临床有效真实记录的“绝招”,都应实事求是地整理。尽管某些经验用现代科学一时还不能解释,甚至运用中医理论还暂时解释不清楚;但只要在临床上确实治好了病,即应整理刊出,让广大读者来验证。不应以解释不通而视为糟粕,或者为了自圆其说而使其案例失真。
 
这是余国俊中医在2016年《我在美国讲中医》一书的内容(更详细的内容请参看该书相关内容)

当年就有人问我,当代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经验有的是,例如魏龙骧重用白术通大便,为什么我不借鉴?我回答说,白术通大便这一独特经验,我的同事杜光华和我是最早的借鉴者之一。那是魏龙骧老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的,在全国中医界引起过不小的轰动。我们立即就开展验证工作,验证的结果就是《中医杂志》1982年11期的文章,“白术通大便的启示”。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假说,即白术轻用可健脾止泻,重用则运脾通便,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现在我要对这种说法做一点修正,事前没有征求老同事杜光华的意见。我的修正意见是,所谓“白术通大便”,这是一种不严谨的提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白术,我这里说的是重用60g以上,通过健运脾阳、升清降浊来排出大便。这种平时难解的大便,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有黏腻的,但是就是没有干结的,或干硬的,没有干硬如羊屎的。一言以蔽之,这种“便秘”不是脾阴亏虚、肠燥津乏;应该是脾气亏虚、升降失调,属于气虚的范畴。拙著中曾说过,对于这种气虚所致的大便不通畅,我在书写病历时从来不使用“便秘”的病名,而是写得很具体,如“大便不爽”“大便不畅”或“排便困难”,还要加“不干燥”的字样。这样实在啰嗦,但是避免了鲁鱼亥豕之讥。
孔夫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我建议为“便秘”正名。何谓便秘?便秘者,大便干燥难解也。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可以看到对白术通便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人觉得应该保持怀疑态度,亲自尝试看看是否有效,余国俊老师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自己孩子小时候也是便秘,用了魏龙骧的经验,但是效果不显,所以就有所怀疑,后来看了余国俊老师的书才有所了解。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经历和想法,也不能排除白术真有通便的作用,可能辩证不得法或者所用白术质量欠佳,也可能其他地方做的不对,希望大家亲自尝试反馈结果,推进大剂量白术治便秘的说法是否真正有效。
 
转(我只是发上来大家参考,大家自行判断是否真实。没有实验就没有发言权):
地址: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d=602a21050000000001004506&apptime=1680831339
一位小红书网友(橘代蒜瓣儿):试药记录~白术

1680831715451.png
1680831733144.png
1680831746394.png




白术,我应该不会再试第二次了,跟木香一样,不适合我,副作用大。在搞清楚它的药理、适用范围以前,不再试。
我也曾被一个本地名医开了17味的药,里面有白术和木香,吃的我差点抓狂。逢人开白术这是个陋习。
试药记录:
第一次: 试它是因为据传可以治便秘煮了80g,味道还可以,像锅巴汤。上午喝至晚上,肚子咕噜噜,屁多。但是感觉破气,稍微有点虚脱感。所传利尿功能没发现。80g白术,喝完剩下的放在杯子里,两天蒸发完。剩下许多白色沉淀物
第二次: 头一天80g除了矢气,余无效;故将白术粉30g、面粉、糖和面,空气炸锅140℃烤20min。难吃,嚼的舌头疼。狠心吃下,4h后未观测到明显反应。
如此五天后:白术剂量蛮大的,基本50~80g,甚至30g直接打粉服。关于白术的一些记载的显性疗效是一个没看见,比如: 通便、增强血液循环。感觉腹部粘腻不爽,肚脐以下胀满,总感觉大便排不出去、里急后重。中医对此药的记载: 健脾第一。我的舌齿痕还在,舌头还是有胖大感。
停试,此药在我身上表现出来的效果,与中医的使用记载不符,原理搞不清楚,再试下去可能伤身。
存疑:查资料看到白术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想来大剂量治便秘于此有关。但是问题是,每个人的菌群不一样,而我极有可能就是不能让这两个菌群增殖的。
传统中医,见脾虚、便秘就开白术,是不是太草率了?彻底停试,希望有专业的、有经验的伙伴能来答疑解惑。
 
白术通大便,现在的使用中确实不像书中讲的那样神效,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的:过去白术多是地里挖出来后,切片,生晒,通常需要一月以上才能晒干,这样的白术目前市场中几乎找不到;现在用的白术加工方法是烘干,为提高效率常常烘干温度会比较高,这样的白术药效接近于炒白术了,不是原方要求的生白术;还有一个原因,断面颜色白市场上能买上好价格,许多用硫磺熏了,白是白了但药效降低很多。
 

附件

  • 1.jpg
    1.jpg
    1 MB · 查看: 56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