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妇儿医案 月经不调验案

苑培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2/12
帖子
103
获得点赞
72
声望
28
年龄
58
所在地
山西省朔州市
月经不调验案

杨某,女,46岁,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2010年3月21日初诊。

病史:月经不调(经期错乱),已经一年余,或提前或推后,或多或少,心烦不眠,自感难受。

诊查:诉20岁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现在大学读书。在44岁时月经尚正常,惟近一年余月经不规律,现已错乱无定期,或多或少,或逾期不止,夜热,手掌心热,足膝发冷,腹冷隐痛喜温,口唇干燥。舌暗红少津干燥,脉缓沉涩。

辩证:冲任虚寒,瘀阻胞脉。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阿胶9g(烊化冲服),川芎9g,桂枝9g,吴茱萸9g,丹皮6g,麦冬15g,法半夏6g,生姜9g,甘草3g,人参12g,三七参5g(研细冲服),紫石英24g(先煎),花蕊石15g(先煎),鹿角霜6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9日二诊:夜热、手掌心热、下腹冷痛已除,口唇干燥、足膝发冷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

半年后,患者带邻居一妇人前来就诊,诉当时月经不调(月经错乱)服上方得愈,故介绍邻居妇人就诊。

【按】:本案月经不调(月经错乱),冲任虚寒,瘀阻胞脉,取温经汤(《金匱要略》)合鹿角霜、紫石英、花蕊石、三七参化裁而成。温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古今都把此方作为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的祖方。《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从上述《金匮》原文中得知:妇人年五十岁左右,冲任虚衰,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此时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推究病因,属于曾经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所致。“此病属带下”,“带下”指广义的妇科疾病。因瘀血停留于少腹,故有腹满里急,营阴伤,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不能上濡,故见唇口干燥。总而言之,温经汤证既有瘀,又有虚;既有虚寒,又有虚热,属于虚实兼夹、寒热错杂的证候,其主要病机还是虚寒血瘀。

本案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桂枝辛甘温,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花蕊石、三七参养血祛瘀;鹿角霜、紫石英温养冲任;阿胶、麦冬、丹皮养血润燥以退虚热;人参、甘草益气补中;法半夏、生姜温中和胃。总之本案以温为主,温中寓养,温中寓通,又有补气健中和滋阴养血,寒热并用,但重点旨意在于“血得温则行,血行经自调”,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通利,诸症自愈。(苑丕吉医案)
 
月经不调验案

杨某,女,46岁,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2010年3月21日初诊。

病史:月经不调(经期错乱),已经一年余,或提前或推后,或多或少,心烦不眠,自感难受。

诊查:诉20岁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现在大学读书。在44岁时月经尚正常,惟近一年余月经不规律,现已错乱无定期,或多或少,或逾期不止,夜热,手掌心热,足膝发冷,腹冷隐痛喜温,口唇干燥。舌暗红少津干燥,脉缓沉涩。

辩证:冲任虚寒,瘀阻胞脉。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阿胶9g(烊化冲服),川芎9g,桂枝9g,吴茱萸9g,丹皮6g,麦冬15g,法半夏6g,生姜9g,甘草3g,人参12g,三七参5g(研细冲服),紫石英24g(先煎),花蕊石15g(先煎),鹿角霜6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9日二诊:夜热、手掌心热、下腹冷痛已除,口唇干燥、足膝发冷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

半年后,患者带邻居一妇人前来就诊,诉当时月经不调(月经错乱)服上方得愈,故介绍邻居妇人就诊。

【按】:本案月经不调(月经错乱),冲任虚寒,瘀阻胞脉,取温经汤(《金匱要略》)合鹿角霜、紫石英、花蕊石、三七参化裁而成。温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古今都把此方作为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的祖方。《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从上述《金匮》原文中得知:妇人年五十岁左右,冲任虚衰,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此时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推究病因,属于曾经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所致。“此病属带下”,“带下”指广义的妇科疾病。因瘀血停留于少腹,故有腹满里急,营阴伤,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不能上濡,故见唇口干燥。总而言之,温经汤证既有瘀,又有虚;既有虚寒,又有虚热,属于虚实兼夹、寒热错杂的证候,其主要病机还是虚寒血瘀。

本案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桂枝辛甘温,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花蕊石、三七参养血祛瘀;鹿角霜、紫石英温养冲任;阿胶、麦冬、丹皮养血润燥以退虚热;人参、甘草益气补中;法半夏、生姜温中和胃。总之本案以温为主,温中寓养,温中寓通,又有补气健中和滋阴养血,寒热并用,但重点旨意在于“血得温则行,血行经自调”,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通利,诸症自愈。(苑丕吉医案)

血得温则行,血行经自调,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通利,诸症自愈:080:
 
月经不调验案
:080:
杨某,女,46岁,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2010年3月21日初诊。

病史:月经不调(经期错乱),已经一年余,或提前或推后,或多或少,心烦不眠,自感难受。

诊查:诉20岁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现在大学读书。在44岁时月经尚正常,惟近一年余月经不规律,现已错乱无定期,或多或少,或逾期不止,夜热,手掌心热,足膝发冷,腹冷隐痛喜温,口唇干燥。舌暗红少津干燥,脉缓沉涩。

辩证:冲任虚寒,瘀阻胞脉。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处方:当归15g,白芍15g,阿胶9g(烊化冲服),川芎9g,桂枝9g,吴茱萸9g,丹皮6g,麦冬15g,法半夏6g,生姜9g,甘草3g,人参12g,三七参5g(研细冲服),紫石英24g(先煎),花蕊石15g(先煎),鹿角霜6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9日二诊:夜热、手掌心热、下腹冷痛已除,口唇干燥、足膝发冷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

半年后,患者带邻居一妇人前来就诊,诉当时月经不调(月经错乱)服上方得愈,故介绍邻居妇人就诊。

【按】:本案月经不调(月经错乱),冲任虚寒,瘀阻胞脉,取温经汤(《金匱要略》)合鹿角霜、紫石英、花蕊石、三七参化裁而成。温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古今都把此方作为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的祖方。《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从上述《金匮》原文中得知:妇人年五十岁左右,冲任虚衰,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此时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推究病因,属于曾经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所致。“此病属带下”,“带下”指广义的妇科疾病。因瘀血停留于少腹,故有腹满里急,营阴伤,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不能上濡,故见唇口干燥。总而言之,温经汤证既有瘀,又有虚;既有虚寒,又有虚热,属于虚实兼夹、寒热错杂的证候,其主要病机还是虚寒血瘀。

本案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桂枝辛甘温,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花蕊石、三七参养血祛瘀;鹿角霜、紫石英温养冲任;阿胶、麦冬、丹皮养血润燥以退虚热;人参、甘草益气补中;法半夏、生姜温中和胃。总之本案以温为主,温中寓养,温中寓通,又有补气健中和滋阴养血,寒热并用,但重点旨意在于“血得温则行,血行经自调”,使瘀血去,新血生,血脉通利,诸症自愈。(苑丕吉医案)
血得温则行,血行经自调,好案:080::08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