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江油正宗生附子

吴佩衡(1888~1971年

浏览附件112570
  
  同时期还有孟河医派的蒲辅周(1888年1月12日-1975年4月)
  也有燥热证瘟疫,比如1954年河北石家庄的流行性乙脑
  以及1918年的全球流感(风温,银翘散为当时主治方)

  连抗生素都治不好的脑炎,一剂中药汤剂便扭转了乾坤!
  1954年夏天,石家庄地区爆发了流行性乙型脑炎。起初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均不奏效,死亡率很高。后来老中医郭可明提出用白虎汤来治,并亲自治疗了31个病人,无一死亡。随后,各医院纷纷效仿,使用白虎汤治疗乙脑,病人死亡率也降到了百分之十。
  两年后,北京流行乙脑。当时医院按照石家庄治疗乙脑的经验,又用白虎汤来治,发现毫无效果。一些反中医的势力便随机兴起,称中医只是骗局,并以此来反驳中医中药!
  此时,名老中医蒲辅周顶住各方压力,对北京此次兴起的乙脑患者进行详细辨证,结合当时的时气,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用了一味芳香透窍的药物—苍术。小小苍术的加入,瞬间扭转乾坤,治疗疗效振奋人心,蒲辅周老先生的神来之笔又将北京乙脑的死亡率降了下来。
 
  
  我还有个想法,
  为什么1954年石家庄的脑炎患儿证候不夹湿,只需用白虎汤原方,
  而2年后北京同种疫情的患儿证候就夹湿了,需要用白虎加苍术汤了。
  
  原因或许有:
  解放前石家庄保屡遭战火,经济遭到的破坏较大,而北平是和平解放的而且经济底子也比石家庄好。
  很可能跟石家庄的患儿及其母亲饮食条件比北京差很多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饮食越好营养越过剩湿气越重。
  
 
  
  我还有个想法,
  为什么1954年石家庄的脑炎患儿证候不夹湿,只需用白虎汤原方,
  而2年后北京同种疫情的患儿证候就夹湿了,需要用白虎加苍术汤了。
  
  原因或许有:
  解放前石家庄保屡遭战火,经济遭到的破坏较大,而北平是和平解放的而且经济底子也比石家庄好。
  很可能跟石家庄的患儿及其母亲饮食条件比北京差很多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饮食越好营养越过剩湿气越重。
  
时疫,和当时短气内的气候或气候积累关系较大,和我发的六气大司天关系不大。
 
时疫,和当时短气内的气候或气候积累关系较大,和我发的六气大司天关系不大。

和大气候和季节气候确实有关,但跟不同地域的气候及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同样相关。

新冠虽以湿邪为核心,但是2020年首波疫情时,相同的季节,在武汉偏寒湿,在广东和甘肃则偏湿热。
这与武汉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比例较高、广东海鲜消费量占肉类比例较高、甘肃牛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比例较高,可能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猪肉高脂肪性凉易生痰,鱼羊高蛋白性温易生火)。
  
只要人还活着,三餐就一日不可绝,人之阳气阴形均赖饮食滋养,
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对于患者体质及证候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编辑:
没有用胆巴水泡过的附子,我用三十克生附片单独煎煮:煮二十几分钟时,尝了点很麻;煮一小时后,微麻;煮两小时后完全不麻。
麻与不麻,是判断附子煎剂毒性大小的最简便的方法。
用生附子,除非少阴重症急救必须用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之类的方子外,其他情况下还是建议先煮一小时以上。
用炮附子,如果炮制到位,用量少可以直接打粉用作散丸剂。如果用量大,还是建议先煮半小时以上。
 
没有用胆巴水泡过的附子,我用三十克生附片单独煎煮:煮二十几分钟时,尝了点很麻;煮一小时后,微麻;煮两小时后完全不麻。
麻与不麻,是判断附子煎剂毒性大小的最简便的方法。
用生附子,除非少阴重症急救必须用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之类的方子外,其他情况下还是建议先煮一小时以上。
用炮附子,如果炮制到位,用量少可以直接打粉用作散丸剂。如果用量大,还是建议先煮半小时以上。
在蒸之前是不是要用水把干的附片泡胀?
不用,直接用清水洗两三次即可。
确实有干蒸干炮的做法:
何氏中医诊所:江油生附子应用心得.jpg


何氏中医诊所:江油生附子炮制品图.jpg
 
医圣在四逆汤中用生附子,为什么没有先煮久煮呢?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急救需要抢时间。
现在有冷藏保鲜技术了,李可老先生晚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及南方医院带弟子,他们将四逆汤先煎好冷藏保存,急用的时候拿出来热一热就可以了。
 
医圣在四逆汤中用生附子,为什么没有先煮久煮呢?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急救需要抢时间。
这样做是与死神抢时间,如果煮上一两小时可能人都死了。
也许正是因为煮的时间短,有一定毒性,所以这种汤剂一般都是吃 一次或两次就收手。
 
干姜附子汤里用的也是生附子,没有要求先煮久煎,但医圣只要求吃一次。
 
所以,只要是久服或者服用时间比较长一点的,还是要用经过充分炮制过的毒性较小的附子。
但是,充分炮制不提倡用胆巴水或其它什么水久泡,应该大力提倡把从地里挖出来的附子直接洗净切片进行炮制。
 
药书上说,附子辛甘热。我把煮了两小时的生附片捞起来吃,面面的,像土豆片,没有一点麻辣味,也没有甜味,剩下的就只有苦味。麻辣味经过久煮后消失的,甜味应该不会因为久煮而消失吧。药汤里也没有甜味。
 
药书上说,附子辛甘热。我把煮了两小时的生附片捞起来吃,面面的,像土豆片,没有一点麻辣味,也没有甜味,剩下的就只有苦味。麻辣味经过久煮后消失的,甜味应该不会因为久煮而消失吧。药汤里也没有甜味。
药性的“甘”不一定就是甜,古人认为补药味“甘”,附子的“甘”多半与此相关。
 
药性的“甘”不一定就是甜,古人认为补药味“甘”,附子的“甘”多半与此相关。
可能确实如你所说,说附子有甘味应该是根据“甘补”硬按上去的。
《神农本草经》:天雄乌头附子皆是,“味辛,温,有大毒”。
《名医别录》:天雄乌头附子(此附子实为八月采的主根,并非今人说的附子)皆是,“味甘、大热,有毒”;但是,却说“侧子,味辛,大热,有大毒。”《名医别录》里所说的侧子,即为我们今天说的附子。
以上两本古籍,都说附子“味辛,温,有大毒”。看来,说附子味甘,是后人是根据“辛开苦降甘补酸收”的成规硬加上去的。
我觉得,应该客观反映药味,是什么味就说什么味,不能根据成规去硬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