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阴阳是相对的,
这么说的话,我们北半球的人到了南半球,心就要变成阴的。
内经这部书虽然引用了阴阳五行,但核心内容还是气血经脉,阴阳五行这一套只是用来更好的说明这一点。古人的大部分知识都套用阴阳。到了今天,科学占知的主导。同样科学也能来说明气血经脉。
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而不能把阴阳或太极当成主角了。
 
至于经脉的的划分:三阳为经,二阳为纬,一阳为游部。
手经为阳,手少阴,太阴,厥阴者,阳中之阴.足经为阴,足阳明,太阳,少阳者,阴中之阳也。
 
最后编辑: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 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读内经重在理解,像上面这句话,首先你得明白,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作者的一种比喻。否则就死于句下。虽然字面翻译过来是因为…所以
 
阴阳是相对的,
这么说的话,我们北半球的人到了南半球,心就要变成阴的。
内经这部书虽然引用了阴阳五行,但核心内容还是气血经脉,阴阳五行这一套只是用来更好的说明这一点。古人的大部分知识都套用阴阳。到了今天,科学占知的主导。同样科学也能来说明气血经脉。
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而不能把阴阳或太极当成主角了。
我的认为正相反。
阴阳五行是物理学现象,其理论符合矢量分析原则,虽然抽象,却是科学的;反倒是气血、经脉、脏腑,基于古人的观测手段和检验手段而欠缺科学!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气血、经脉,其实都是抽象概念;而脏腑,貌似具体,实则也是虚拟的“逻辑脏器”而已。只因阴阳五行存在它才有其科学性,如若抛弃阴阳,则完全不能确认其“实体”的内涵和外延!
所以,内经这本书,完全不能把阴阳看成“虚”的而把其它看成“实”的。因为内经所说的一切貌似实体的东西,细较起来全是抽象概念。而反过来说,阴阳所指示的物理矢量方向,四象五行所指示的热对流圆运动,却是实事求是,方向明确、颠扑不破的。至少,中医诊断学正是依靠这些物理矢量指标来做出的“辨证”!
温度、速度、颜色、弹性、能量密度与物质密度、升、降、出、入的方向与强度,这一切,有哪一个不与阴阳所归纳的物理学指标相关?
究竟谁为主,谁为次,所有中医人都该好好想一下了!
目前西医已有多种先进的检测工具,几乎什么都可以看到,唯独“气血经脉”看不到!这就使得处于现代化社会的中医完全无法使用这些仪器帮助自己诊断。这种格局很有趣吗?三指不知亡医恨,隔脉尤唱后庭花!
说起来,仪器检测不到“气血经脉”,但能否检测到阴阳?完全可以!阴阳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矢量,怎会检测不到?为什么没人去做呢?“肉食者鄙”,不知道阴阳为何物,才不去检测它!
中医的现状,真是积重难返……
 
太极,《内经》有吗?
 
我的认为正相反。
阴阳五行是物理学现象,其理论符合矢量分析原则,虽然抽象,却是科学的;反倒是气血、经脉、脏腑,基于古人的观测手段和检验手段而欠缺科学!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气血、经脉,其实都是抽象概念;而脏腑,貌似具体,实则也是虚拟的“逻辑脏器”而已。只因阴阳五行存在它才有其科学性,如若抛弃阴阳,则完全不能确认其“实体”的内涵和外延!
所以,内经这本书,完全不能把阴阳看成“虚”的而把其它看成“实”的。因为内经所说的一切貌似实体的东西,细较起来全是抽象概念。而反过来说,阴阳所指示的物理矢量方向,四象五行所指示的热对流圆运动,却是实事求是,方向明确、颠扑不破的。至少,中医诊断学正是依靠这些物理矢量指标来做出的“辨证”!
温度、速度、颜色、弹性、能量密度与物质密度、升、降、出、入的方向与强度,这一切,有哪一个不与阴阳所归纳的物理学指标相关?
究竟谁为主,谁为次,所有中医人都该好好想一下了!
目前西医已有多种先进的检测工具,几乎什么都可以看到,唯独“气血经脉”看不到!这就使得处于现代化社会的中医完全无法使用这些仪器帮助自己诊断。这种格局很有趣吗?三指不知亡医恨,隔脉尤唱后庭花!
说起来,仪器检测不到“气血经脉”,但能否检测到阴阳?完全可以!阴阳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矢量,怎会检测不到?为什么没人去做呢?“肉食者鄙”,不知道阴阳为何物,才不去检测它!
中医的现状,真是积重难返……
真理都是相通,
 
我的认为正相反。
阴阳五行是物理学现象,其理论符合矢量分析原则,虽然抽象,却是科学的;反倒是气血、经脉、脏腑,基于古人的观测手段和检验手段而欠缺科学!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气血、经脉,其实都是抽象概念;而脏腑,貌似具体,实则也是虚拟的“逻辑脏器”而已。只因阴阳五行存在它才有其科学性,如若抛弃阴阳,则完全不能确认其“实体”的内涵和外延!
所以,内经这本书,完全不能把阴阳看成“虚”的而把其它看成“实”的。因为内经所说的一切貌似实体的东西,细较起来全是抽象概念。而反过来说,阴阳所指示的物理矢量方向,四象五行所指示的热对流圆运动,却是实事求是,方向明确、颠扑不破的。至少,中医诊断学正是依靠这些物理矢量指标来做出的“辨证”!
温度、速度、颜色、弹性、能量密度与物质密度、升、降、出、入的方向与强度,这一切,有哪一个不与阴阳所归纳的物理学指标相关?
究竟谁为主,谁为次,所有中医人都该好好想一下了!
目前西医已有多种先进的检测工具,几乎什么都可以看到,唯独“气血经脉”看不到!这就使得处于现代化社会的中医完全无法使用这些仪器帮助自己诊断。这种格局很有趣吗?三指不知亡医恨,隔脉尤唱后庭花!
说起来,仪器检测不到“气血经脉”,但能否检测到阴阳?完全可以!阴阳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矢量,怎会检测不到?为什么没人去做呢?“肉食者鄙”,不知道阴阳为何物,才不去检测它!
中医的现状,真是积重难返……
气血经脉并非虚幻抽象之物,相反它是最真实的东西。只是现在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气血者,人身之血。经络者,血管也。
 
虽然现代西医对于血和血管的了解比中医更深。但是西医缺少血液对于人身整体的认识。这一点中医认识比西医高。
心肺向全身输出的血须静脉回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回收的能力渐渐减少。阴气渐衰。
所以上医治病,首先是平气,减去血液中多余的压力。气血即是人体之本,同时也是邪气的来源。压力高就会对正常的人体组织产生伤害。
 
气血经脉并非虚幻抽象之物,相反它是最真实的东西。只是现在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气血者,人身之血。经络者,血管也。
我不否认中医概念中含有一定的真实成份,然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原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气血者,人身之血;经络者,血管也”这两个判断句犯了连古中国人都不会违反的逻辑错误!我前面说过,一般说来,在古文的判断句中,“者”前概念必须比“者”后概念小。
然而,“人身之血”的概念却小于“气血”外延,古人说“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敢问现代的“人身之血”能行于脉外吗?
同理,“血管”的概念也小于“经络”,针刺穴位的时候,高明的医师是不会刺出血来的,因为“穴位”多半位于“骨肉”或“分肉”的空隙之间,所以才叫“穴”。
试想,完全不讲逻辑的解释,现代人怎能相信?只能越来越怀疑!
其实什么叫“气血”,我早有现代语言的定义,今天就拿出来给大家参考:
“气”,就是一切能够跟随阴阳运动的游离态时空内容,具有高度的多样性、运动性、变化性、信息性。所谓“时空内容”,包括一切已知的微观物质和未知的微观物质。不能跟随阴阳运动的,不叫气而叫“形”。
“血”,就是一切既经整合的新陈代谢前体物质总合,具有相对的容纳性、稳定性、达远性。所谓“容纳性”,是指血可以自行容纳游离的微观物质,例如血经过肺就吸收氧气,经过末梢就吸收二氧化碳;所谓“稳定性”是指进入血中的大部分化学物质都能保持原态而不立即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血中有氧也有糖、蛋白、脂肪等等,却不会自行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释能;所谓“达远性”,是指由于绝大部分进入血中的微观物质都能稳定地保持原态,所以就能原样输送到末梢,不致于中途变质或耗损;“气”就不是这样,它一旦出现,立即发生作用,所以血至末梢再释放出来的东西,那就是“气”了。而什么叫“整合”?就是“神”的功能,它能使生命所需物质的比例恰 到好处。“血”是既经整合的,所以有正常值可以化验,所以“血者,神气也”。诸位想想看,是否合乎逻辑?
至于经脉,也有现代解释,但非三言两语。欲知其详者请看拙作《中医方法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我不否认中医概念中含有一定的真实成份,然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原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气血者,人身之血;经络者,血管也”这两个判断句犯了连古中国人都不会违反的逻辑错误!我前面说过,一般说来,在古文的判断句中,“者”前概念必须比“者”后概念小。
然而,“人身之血”的概念却小于“气血”外延,古人说“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敢问现代的“人身之血”能行于脉外吗?
同理,“血管”的概念也小于“经络”,针刺穴位的时候,高明的医师是不会刺出血来的,因为“穴位”多半位于“骨肉”或“分肉”的空隙之间,所以才叫“穴”。
试想,完全不讲逻辑的解释,现代人怎能相信?只能越来越怀疑!
其实什么叫“气血”,我早有现代语言的定义,今天就拿出来给大家参考:
“气”,就是一切能够跟随阴阳运动的游离态时空内容,具有高度的多样性、运动性、变化性、信息性。所谓“时空内容”,包括一切已知的微观物质和未知的微观物质。不能跟随阴阳运动的,不叫气而叫“形”。
“血”,就是一切既经整合的新陈代谢前体物质总合,具有相对的容纳性、稳定性、达远性。所谓“容纳性”,是指血可以自行容纳游离的微观物质,例如血经过肺就吸收氧气,经过末梢就吸收二氧化碳;所谓“稳定性”是指进入血中的大部分化学物质都能保持原态而不立即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血中有氧也有糖、蛋白、脂肪等等,却不会自行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释能;所谓“达远性”,是指由于绝大部分进入血中的微观物质都能稳定地保持原态,所以就能原样输送到末梢,不致于中途变质或耗损;“气”就不是这样,它一旦出现,立即发生作用,所以血至末梢再释放出来的东西,那就是“气”了。而什么叫“整合”?就是“神”的功能,它能使生命所需物质的比例恰 到好处。“血”是既经整合的,所以有正常值可以化验,所以“血者,神气也”。诸位想想看,是否合乎逻辑?
至于经脉,也有现代解释,但非三言两语。欲知其详者请看拙作《中医方法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古人技术有限,以肉眼看得到的为准。卫气行于脉外,实际上还是在血管组织,毛细血管人眼是无法看到的,而那些解剖可以看到的血管就是荣。
 
经脉的事实本就是如此。如果以现代思路硬要去寻找那些虚幻抽象的东西。将永远进入死胡同。
心脏出的大动脉通上下者为冲脉。全身静脉网络再分成十二经。
 
如果你对于经脉气血就是血和血管有质疑。可以另开一贴一点一点讨论。本人可以以自已所知道的来解答你。因为要说全面內容太多了。
 
太极,《内经》有吗?
太极,主要见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内经》只有“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却没提这个“极”是什么极。至于为什么不提,显然易经理论比内经要早,要说《内经》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呢?并非我们这些些人,而是秦汉时期的知识份子。秦汉时期的知识份子看没看过《易经》,知不知道“太极阴阳”?显然是的。对于这些基本原理,他们个门儿清,内经作者无须赘述 。所要说明的,只是作者自行生造的一些理念。比如:《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这就是内经“临场发挥”的概念,易经不曾解释,诸士不知所以,才要特殊讲解。而《素问·五运行大论》“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也是这种情况:作者于阴阳正常原理之外别出心裁的“左右“,易经从未有过,一般知识份子自是无可理解。换言之,连秦汉时期通晓阴阳的知识份子都不懂,何况今人?自然诸说纷纭,莫衷一是……
而从这里就可看出,内经的阴阳骨架,是从易经移裁过来的, 有的时候移植得正确,也有的时候就比较牵强……
可以找个比方,如果把阴阳理论比作一辆汽车,易经作者就好比是造汽车的;内经作者就好比是开汽车的。开汽车的写书,当然就不会着重于汽车怎么制造,只说有了汽车怎么驾驶就行了。因此内经自然也就没有解释“太极”问题。
然而千百年来的实践,早已让武术界群体和不少医家悟到,太极对于生命健康是何等重要!那么,对于正宗的中医传人来说,“太极”不值得认真研究吗?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 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读内经重在理解,像上面这句话,首先你得明白,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作者的一种比喻。否则就死于句下。虽然字面翻译过来是因为…所以
古人虽然有“宣夜说”,但并未明确知道地球是转动的,其转动之力又是怎样传给生命。而现代物理学却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圣人南面而立”,在中原才有“左东南右西北”。如果不南面而立呢?随便站立,或者爬在地下会怎样?真正的科学原理是,生命受地球转动的“科里奥利力”影响,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定向的螺旋结构,不管它是站着还是爬着,都一样。比如树木,其木质纤维会有由根至梢的顺时针螺旋;而动物则是消化器官由头腹端至背尾端的顺时针螺旋。螺蛳就是这样旋转的,人的胃和大肠也是这样旋转的。
这是“科里奥利力”的北半球特征。而一切生物一旦长成这样的螺旋特征之后,既使移到南半球生活也不会改变方向,可见最初是物理给予的力量,随后却是基因顽固的记忆。并且由此可见,最早的生命是发源于北半球的,否则生命所展现的螺旋方向就会反过来。
那么最早的生命为什么发源于北半球?因为当初的北半球比南半球要热一些,即使现在,北极也比南极热。最初的生物必然趋向于热能方向,换言之,当初固然没有“圣人”,但一切“圣物”却都是“面北而立”的,这才有了左右构形的不同。
如果《内经》想说明的是这个,那么对不起,说反了!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肝在右边,其门静脉是上升的;胃在左边,其内容物是下降的;腔静脉在右边,其血液是上升的;主动脉在左边,其血液是下降的!整个生命的动态结构并非“左升右降”,反而是“右升左降”!
……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也可以此推论。由于地球旋转,造成人的心血管结构是这样的:主动脉先由右侧发出,然后主动脉弓由右向上再向左,弯了一个圆弧,再由左而下,供应整个躯干和下肢。而在主动脉弓,第一个分支是右头臂干动脉,供应右上肢和右头部;第二个分支是左颈总动脉,供应左头部;第三个分支是左上肢动脉,供应左上肢。以这样的分支结构,大家用膝盖想想就明白了,右上肢最先供血,得到的血压也就最高,所以右手才才会比左手强一些;而右头臂干动脉既供应右臂,又供应右头,当右臂发力活动的时候,右头部血液供应必然不稳;而需要稳定供血的耳朵眼睛,自然就会“右耳目不如左明也”;至于足,则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在同侧扩散造成的:由于右臂与右头的血压偏高,要求右侧血管的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的结构是泛化的,所以同侧扩散的强度比对侧扩散要高些,也就影响到右足。也因此,右足对于左足的优势,绝对要比右手对于左手的优势小得多!事实不正是这样的吗?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地球转动的科里奥利力造成生命体螺旋方向和左右结构的原始差异,而左右结构的差异又造成左右手足耳目的功能略有差异,这是被古中国人发现了的因果关系,但“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则是极其片面的,甚至在生命起源的螺旋结构上恰恰说反了!
对于古中医的经典著作,我们依然要实事求是,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才有助于真正的继承和提高!
 
最后编辑:
阴阳是相对的,左右也是相对的,南北也是相对的。赤道最温暖,所以以南半球的视角,他们的“南面而立”,其实就是北面而立。只不过为了交流方便,现在大家默认一套南北定义,才会出现这种区别。但本质上太阳东升西落是不会变的,这才是实质。而科里奥利力的方向,也跟地球自转方向有关。假若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太阳就变成西升东落,那么阴阳左右就会相反;同样,科里奥利力方向也会相反。

不按照共同约定的现象也有存在,比如很多西方国家交通规则是以靠左行驶(香港曾被应该租借,所以还保留着这种规则),中国大陆则是靠右行驶。
 
古人虽然有“宣夜说”,但并未明确知道地球是转动的,其转动之力又是怎样传给生命。而现代物理学却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圣人南面而立”,在中原才有“左东南右西北”。如果不南面而立呢?随便站立,或者爬在地下会怎样?真正的科学原理是,生命受地球转动的“科里奥利力”影响,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定向的螺旋结构,不管它是站着还是爬着,都一样。比如树木,其木质纤维会有由根至梢的顺时针螺旋;而动物则是消化器官由头腹端至背尾端的顺时针螺旋。螺蛳就是这样旋转的,人的胃和大肠也是这样旋转的。
这是“科里奥利力”的北半球特征。而一切生物一旦长成这样的螺旋特征之后,既使移到南半球生活也不会改变方向,可见最初是物理给予的力量,随后却是基因顽固的记忆。并且由此可见,最早的生命是发源于北半球的,否则生命所展现的螺旋方向就会反过来。
那么最早的生命为什么发源于北半球?因为当初的北半球比南半球要热一些,即使现在,北极也比南极热。最初的生物必然趋向于热能方向,换言之,当初固然没有“圣人”,但一切“圣物”却都是“面北而立”的,这才有了左右构形的不同。
如果《内经》想说明的是这个,那么对不起,说反了!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肝在右边,其门静脉是上升的;胃在左边,其内容物是下降的;腔静脉在右边,其血液是上升的;主动脉在左边,其血液是下降的!整个生命的动态结构并非“左升右降”,反而是“右升左降”!
……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也可以此推论。由于地球旋转,造成人的心血管结构是这样的:主动脉先由右侧发出,然后主动脉弓由右向上再向左,弯了一个圆弧,再由左而下,供应整个躯干和下肢。而在主动脉弓,第一个分支是右头臂干动脉,供应右上肢和右头部;第二个分支是左颈总动脉,供应左头部;第三个分支是左上肢动脉,供应左上肢。以这样的分支结构,大家用膝盖想想就明白了,右上肢最先供血,得到的血压也就最高,所以右手才才会比左手强一些;而右头臂干动脉既供应右臂,又供应右头,当右臂发力活动的时候,右头部血液供应必然不稳;而需要稳定供血的耳朵眼睛,自然就会“右耳目不如左明也”;至于足,则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在同侧扩散造成的:由于右臂与右头的血压偏高,要求右侧血管的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的结构是泛化的,所以同侧扩散的强度比对侧扩散要高些,也就影响到右足。也因此,右足对于左足的优势,绝对要比右手对于左手的优势小得多!事实不正是这样的吗?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地球转动的科里奥利力造成生命体螺旋方向和左右结构的原始差异,而左右结构的差异又造成左右手足耳目的功能略有差异,这是被古中国人发现了的因果关系,但“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则是极其片面的,甚至在生命起源的螺旋结构上恰恰说反了!
对于古中医的经典著作,我们依然要实事求是,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才有助于真正的继承和提高!
从内记载的内容来看,某些天文知识可以与现代相当,古人早就知道了地球是在转地,
内经记载的只是你们没仔细看而已。
周天二十八星宿周而复始的循环就已经说说地球在转。还有内经中记载一年是365.25天,与当今精确程度相当。又,月一日行13度而有奇也是何等的准确。
真理都是相通的。只不过古人以阴阳五行的形式表达而已。
 
最后编辑:
心脏的博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供血的能力不是取诀于其博动能力或动脉。而是取诀于人体组织和静脉是否通畅,空有动力,没有空间释放同样造成拥堵。
而心脏和其所属的动脉系统由于压力在。极少发生故障。纵观整个人体脉网,静脉系统是远大于动脉网的。目的就是保障回流的通畅
 
太极,主要见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内经》只有“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却没提这个“极”是什么极。至于为什么不提,显然易经理论比内经要早,要说《内经》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呢?并非我们这些些人,而是秦汉时期的知识份子。秦汉时期的知识份子看没看过《易经》,知不知道“太极阴阳”?显然是的。对于这些基本原理,他们个门儿清,内经作者无须赘述 。所要说明的,只是作者自行生造的一些理念。比如:《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这就是内经“临场发挥”的概念,易经不曾解释,诸士不知所以,才要特殊讲解。而《素问·五运行大论》“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也是这种情况:作者于阴阳正常原理之外别出心裁的“左右“,易经从未有过,一般知识份子自是无可理解。换言之,连秦汉时期通晓阴阳的知识份子都不懂,何况今人?自然诸说纷纭,莫衷一是……
而从这里就可看出,内经的阴阳骨架,是从易经移裁过来的, 有的时候移植得正确,也有的时候就比较牵强……
可以找个比方,如果把阴阳理论比作一辆汽车,易经作者就好比是造汽车的;内经作者就好比是开汽车的。开汽车的写书,当然就不会着重于汽车怎么制造,只说有了汽车怎么驾驶就行了。因此内经自然也就没有解释“太极”问题。
然而千百年来的实践,早已让武术界群体和不少医家悟到,太极对于生命健康是何等重要!那么,对于正宗的中医传人来说,“太极”不值得认真研究吗?
请问这位先生,《易经》有阴阳二字(连用)吗?
 
最后编辑:
切脉也是这个原理,脉的强弱不是心脏诀定的,而人体组织和静脉网络诀定,其通畅程度反过来影响心脏的博动。
一般大病之人都有一特点,脉硬,也是说脉管始络是充盈状态,内经讲脉去当衰,博动的时候脉鼓起,不博的时候脉管应瘪掉,瘪掉说明阳气充分被阴气吸收,大气己平。内经又脉软者,病将下。这说明动脉中多余的压力已经除去的症兆。
 
最后编辑:
切脉也是这个原理,脉的强弱不是心脏诀定的,而人体组织和静脉网络诀定,其通畅程度反过来影响心脏的博动。
一般大病之人都有一特点,脉硬,也是说脉管始络是充盈状态,内经讲脉去当衰,博动的时候脉鼓起,不博的时候脉管应瘪掉,瘪掉说明阳气充分被阴气吸收,大气己平。内经又脉软者,病将下。这说明动脉中多余的压已经除去的症兆。
我的理解是,心脏决定节律,肝脾肺肾决定脉的强弱。不知对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