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寸脉到底在哪

保杰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13
帖子
1231
获得点赞
43
声望
48
常见老中医把脉,食指放在挠动脉处,我觉得不对,中指应放在此处,食指放在腕横纹处才对,如果关位在腕后高骨处,那寸位理应在腕横纹处
 
难经总应该看过吧.其曰关之前九分.
内经本输曰,经渠,寸口之中也.

有以上之述,应该能明白了。
 
掌后高骨号为关,关后为阴前为阳。
 
腕后高骨的定位:桡侧腕长伸肌沟和拇长伸肌沟之间的结节,个人不赞成桡骨茎突,那样寸就在腕横纹之外了。而且茎突的范围太大。
 
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啊 这样提问说明入门就很有难度
 
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啊 这样提问说明入门就很有难度

书上说的,诊所见得,不一致,因为没见过中医大家。
 
这是门实践的学问, 第一次把脉,左右手就搭错了,
结果当时我们的老主任给我一顿 不拉不拉 , 赧的我当时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打那以后, 这些位置,手法,举按寻的就如刀刻在脑海中。 虽然当时很羞愧,若干年后我要谢谢曾经的老师们的教导。
 
寸口脉候阴,决生死也。阴气多则脉大,阴气少则沉细。阴气的多少是关生死。
 
就是因为不统一 才让今天世人对在医持怀疑态度
 
的确很可悲

不是寸脉在哪里?关键理解啥叫存,关,尺?寸尺是度量衡单位。关就不是了,为啥如此安排?

其他脉诊部位如何定位寸关尺?等等问题一问,就成大问题了!
 
常见老中医把脉,食指放在挠动脉处,我觉得不对,中指应放在此处,食指放在腕横纹处才对,如果关位在腕后高骨处,那寸位理应在腕横纹处

是的。

难经总应该看过吧.其曰关之前九分.
内经本输曰,经渠,寸口之中也.

有以上之述,应该能明白了。

难经 -> 经脉诊候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至尺是尺内,之所治也;从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曰:脉有大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之前者,阳之动,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大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大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脉度
故邪在府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本输
歧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终始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馀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写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写之,则五藏气坏矣。

黄帝内经 ->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内两傍,则季胁也,外以候肾,里以候腹中。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黄帝内经 -> 素问 -> 五藏别论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黄帝内经 -> 素问 -> 经脉别论
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椎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小针解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写之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经脉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四时气
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五阅五使
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

气口=寸口=脉口

附,汉语一级字 [10] ,读作附(fù),本义指小土丘。

附=关=寸口中=桡骨茎突

腕后高骨的定位:桡侧腕长伸肌沟和拇长伸肌沟之间的结节,个人不赞成桡骨茎突,那样寸就在腕横纹之外了。而且茎突的范围太大。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官能
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

你手太粗了,粗工,不适合用脉,找点儿其他活干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