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自学中医点滴记实(连载)

注意,本方并不是能包治所有口腔溃疡的,对于热象明显的,可以去掉桂枝、干姜,酌加酸收之品;对于寒象明显

此言不差。。赞
 
脉诊验孕中判断男孩和女孩
2012年的下半年,我在某公司打工。听说我在自学中医,有两个女同事让我给她

医者,意也。。
 
新陈代谢谢障碍
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一个名词?因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是由此而生。我们

独特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表述
 
就上述“炙甘草汤”主治的两方面看,前者主要针对的是阳虚或阴阳两虚症,就是在父亲生前见到过这种脉象(结

同感,同意。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7-6 17:45 编辑

山上亲自挖的药材——苍术

苍术叶子的边缘呈锯齿状,有针刺,根糸相当发达,在同一区域,土壤下面的根糸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根茎在土壤下面窜长,然后又生出茎叶出土,就象“知母”一样,但比起知母来它的根糸要发达很多,而且经常与其它杂草的根糸缠脚在一起。我一直纳闷:苍术的根茎不大,为什么会需要那么多的根糸呢?它在土壤中吸水能力很强但其“自身”又不“臃肿”,是不是也意味着“燥湿能力”和“瘦身”能力也很强?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通过发达的根糸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营养,向上运输,用来长出同样发达的茎叶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在根茎里储备更多的能量,这可能就是它具有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又有发汗作用的原因吧。
 

附件

  • 苍术1.jpg
    苍术1.jpg
    3.8 MB · 查看: 134
  • 苍术2.jpg
    苍术2.jpg
    2.7 MB · 查看: 133
  • 苍术3.jpg
    苍术3.jpg
    4.3 MB · 查看: 95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7-6 15:59 编辑

自己亲自挖的药材——黄芩



黄芩给我带来思考的主要是它的“色”,根据三基色原理,白色光可以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它之所以表现为“黄色”,那是因为吸收了太阳光中的“蓝色”,而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和“绿色”。由于“蓝色”光的“波长”很短,频率很高,能够吸收“蓝色”光的物质它的振动频率也很高,所以它的“利水”作用只对“质轻”的“低密度”人体物质有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在人体中质轻和低密度物质只有存在于“上焦”(包括头部),所以我想对于头部的“水湿”成热,是不是使用黄芩来清热比较好?在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当中,是不是也应该多吃些黄色的食品,这样也许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附件

  • 黄芩2.jpg
    黄芩2.jpg
    4.8 MB · 查看: 113
  • 黄芩1.jpg
    黄芩1.jpg
    5.4 MB · 查看: 119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7-19 15:52 编辑

自己亲自挖的药材——知母


知母生长在向阳、土石相间的地表土壤中,根向下伸入吸取水分和营养,有些知母的“身体”被雨水冲刷,几乎裸露在外面;块根和茎叶严重不成比例(根大叶小)而且生活在非常“贫瘠”的土壤条件下。在它的周围环境很少有其它植物,原因就是因为其它植物在那样的环境中很难生存,而知母却可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第一、茎叶小,对水分的吸收需求相对较小;第二、也是知母在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最为独特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它能把水分储存在块茎中,以备干旱时使用。所以,在遇到干旱时其它植物相继死去,而知母依靠身体内的水分还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下一场雨水的来临。我们利用它的第二个特点,可以为身体保存水分和营养,所以它的滋阴和增水能力很强,从而达到以水制火和清热的作用。在我的“生命燃烧”理论中,知母是一种很好的“增液燃料”,既能增水,又能为各个运动组织或器官提供“润滑”,所以它还兼有“止痛”的功效。
 

附件

  • IMG_20150717_100503.jpg
    IMG_20150717_100503.jpg
    4 MB · 查看: 88
  • IMG_20150711_110851.jpg
    IMG_20150711_110851.jpg
    3 MB · 查看: 80
  • IMG_20150711_111021.jpg
    IMG_20150711_111021.jpg
    2.9 MB · 查看: 75
  • IMG_20150711_142910.jpg
    IMG_20150711_142910.jpg
    2.1 MB · 查看: 70
  • IMG_20150717_101305.jpg
    IMG_20150717_101305.jpg
    2.9 MB · 查看: 88
  • IMG_20150711_110918.jpg
    IMG_20150711_110918.jpg
    2.1 MB · 查看: 79
  • IMG_20150711_142747.jpg
    IMG_20150711_142747.jpg
    1.1 MB · 查看: 92
  • IMG_20150717_094415.jpg
    IMG_20150717_094415.jpg
    4 MB · 查看: 95
几点疑问:一、知母为什么“喜欢”石头,总要在石缝间生长?二、类似的能存储水分和营养的根茎类植物很多,为什么知母的根茎却位于地表,而不是深入土壤中?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这一方面跟“气”有关糸,因为位于地表时跟空气接触最多,知母的“肉质”呈“海棉”状,失水后内部会被气体填充;另一方面我觉得在位于地表时更容易“得水”,哪怕只有一点小雨,或者是空气中的水汽也能被知母吸收。那在用药时,当知母进入人体后它的作用是不是也位于体表,是不是既能够摄水又能够敛气呢?
 
几点疑问:一、知母为什么“喜欢”石头,总要在石缝间生长?二、类似的能存储水分和营养的根茎类植物很多,

石缝在夜间或天气阴冷等一定气候时更能凝聚水份,比个物理现象:在一定温度的空调出气口,你拿一块表面粗糙的木头跟一块滑面的金属,很快在金属表面凝结出许多小水珠。石块在空气中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它比周围的泥土容易凝结出水气,而这种水气属阴水,比泥土里的水份更特殊,大凡石缝生长的植物,有类似的药性,如石斛,它同样吸收阴水生长,这类植物容易出现阴寒特征的药性。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7-20 08:23 编辑

知母是植物界的用水高手
经过几天的思考,知母喜欢在石缝间生长的原因,我想终于找到了答案:石头几乎是不吸收水分的,雨后在带有石头的土壤中,单位土壤会含有更多的水分,这样知母的根糸就会得到更多的水分被吸收利用,知母根茎这个“蓄水池”也会很快被水分填充。
 
多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多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现在也想自学中医知识,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籍。多谢了
我也是在求医过程中,实属无奈才有自学的想法。
 
xingfukl; 说:
xingfukl 发表于 2015-7-24 22:50
现在也想自学中医知识,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籍。多谢了
我也是在求医过程中,实属无奈才有自学的想法。

你先看《本经》了解中药吧,别的书不怎么样。
 
自吹自擂…中医有那么好学?忽悠外行还差不多
 
很好啊,楼主可以随手开出方,羡慕!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8-12 08:56 编辑

也谈“中医思维”
刚刚回复了一个帖子“什么是中医思维?”我觉得我的观点很重要,这关糸到一个中医对于治疗的“大政方针”和比较科学的治疗理念,所以就把它贴出来。
在一篇“什么是中医思维”的帖子里,楼主说一位中医大家治疗治愈了100多例乙脑,换了90多个方子。说中医治病不应该有标准、有理念。相继有很多中医跟贴,说“中医不应该讲科学,不应该讲‘唯物主义’,因为中医治病靠的是‘阴阳五行’、‘望闻问切’和治病没有固定成方的逻辑”。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来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只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没有理法的治病,治好了也不过是“巧合”,是碰对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医没有理论。对于同一种病,虽然使用的方剂不同而能治愈,但他的治疗思路基本上是一样的;只要医理是一样的,虽然使用了不同的中药,但都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治病的最终决定权在于人,人本身是治疗疾病的主体,也可以这样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人的“生命力”搞上去,能把人的“免疫力”搞上去,疾病就会在人体自身的“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这就是治病理念,只要按照这一理念去用药,这就是标准。如果不懂这一点去谈什么“中医思维”,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家有中医,连狗都跟着受益
女儿在天津一家幼儿园打工,幼儿家长见她特别喜欢狗,就送给她一只“金毛”(她家有好几只),在她宿舍养了一个月,太不方便了又拖累人,她就把它送回老家了,还花了几百元的打车钱。由于嫌它往屋里尿,就刻意限制它饮水,刚一来的那些天我就发现这只狗有便干、便白还特别能喝水的毛病。没想到近日掉毛厉害,仔细一看却发现身上起了很多红疹,脱皮,有的地方还成片成片地出现红斑,大有形成疥癣的样子。这下可把我妻子急坏了,上街找宠物医院求治,按照门诊门上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却说可能是“过敏”引起的,让买点“地塞米松”口服药。我一听就感觉这个诊断不对头,因为有前期的表现,绝对不是“过敏”造成的,使用“激素”药怎么能治得了这病呢?我就跟她说,还是回去我给它治吧;妻子有些不相信,她认为还是专业的比较可靠,我一个自学的中医,给人治病还行,要说给狗治病这不是“隔行如隔山”吗?其实我心里有数,但是她不懂。回来后我就给它煎药,考虑到狗不给你喝,就给它往身上涂抹,没想到第二天我发现那些小红疹变淡了,紧接着就想给它混在食里边,渗在水里边让它喝,效果不好就再给它强行“灌服”,经过几天的治疗,身上的那些小红点渐渐变淡,皮肤逐渐接近正常。想到这些,自己感到很欣慰,心想:有我在,家里人能受益,没想到连狗都能受益。
 
人体内似有一张“内存卡”
通过治疗多例“睡眠障碍”(睡不着)的患者,我在常常分析发现引起两种失眠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阴虚阳亢性失眠还是阳虚郁闭性失眠,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都会造成机体的“缺养”,在用药上针对不同的体质只要通过各种方法补足人体所需,那么睡眠问题也就自然被解决了。人的睡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向人体特定部位存储营养和能量或者说是一个向不同能量转化的过程。在一次电脑上操作使用“内存卡”后,我发现人体的睡眠过程与“内存卡”的工作过程很相似。你要想往“内存卡”里存放东西,首先要确定“内存卡”里有足够的空间(位置),往里面复制的过程(时间)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要存放“文件”的大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内存卡”的容量大小。如果文件太少(或太小),复制过程很快结束;如果“内存卡”的剩余空间不足,复制过程也会中途中断,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将它“格式化”,将内存卡“清空”。可见,那个“复制”过程越长,向“内存卡”里面存放的东西就会越多。当然这一“复制”过程一定是“高效”的,如果电脑有故障、太老旧、速度太慢另当别论。
人体的生命活动其实也一样,健康的年轻人的睡眠时间要比老年人要长,因为他们经过一晚上的“复制”,要存储转化很多东西,以备第二天的生命活动所需。对于“阴虚”之人,因为要存放的物质不足,“文件”太小,“复制”的过程就很短暂;相反,对于“阳虚”之人,因为体内的“郁闭”,“内存卡”的空间不足,这一“复制”过程也会很短,因“交通”不畅,“复制”的效率也不会很高。所以,在治疗方面,对于前者(阴虚型)主要找到并解决的是“文件”小、东西少的原因;对于后者(阳虚型),主要找到并需要解决的是造成“内存卡”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以及有效疏导“交通”的方法。
 
今天谈谈《四圣心源》的“升降”论和“圆圈论”
作为一个中医,凭经验,在用药上往往要用到在功能或性味上相对或相反的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药”中的大多数。古代的中医(以黄元御为代表)就把这一现象理解为“升降”,并把“升降”用在了人体的肮脏上,比如“升脾”或“降肺”等等。我就是想不明白,这个“升降”是怎么来的?所谓“升降”是相对于有“高低”之分而来的,是建立在以地球作参照物的前提下人们自行定义的一种物理现象。人是站立行走的,动物是爬行的、水里游的或是天上飞的,各种资式都有,在它们身体里哪个方向是“升”?哪个方向又是“降”呢?而人的本质也是动物。而黄老的理论中又提到的“左升”、“右降”,我觉得更是自己的一种臆想,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无处不在,哪还分什么“左右”,就象处在宇宙中的地球没有左右一样。
再说那个“圆圈论”。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很多个循环,就象地球的大气层一样,有大循环还有小循环。只有这样,地球各处的温度、气压、水分等等,才能达到相对平衡,地球本身也才能保持相对“健康”;人体也一样,人体内的气血是以心脏为动力,在血液这个大循环糸统下,依靠经络带动和调节,又形成很多小循环。可见,《四圣心源》里的“圆圈论”好看、好听,但如果用于实践,用它去指导临床用药,简直就象“花拳绣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