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与友闲聊_畅谈神精病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33
获得点赞
851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辽宁大连
江海兄提到的我回帖中的升降散,降胃降心,以及关于肾的去路等问题。大略谈谈我的想法。
升降散虽然是痰热剂,但它与降胃不同。降胃法多用温燥法,因阳明多气血,可任燥,心包用不了。心包的只能用升降散这样的。为何?寒暑易气。重点,神与形(精)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寒热的本质。
关于肾的问题。肾到底是啥?只有弄懂了这个,临床上才可能把补精用得得心应手。我们来找找看,给人提供能量支持的组织,蛋白质,糖,脂肪。经云,肝为罴极之本,说明肝决定了人的耐力和力量强度。肝疏肾藏,疏的是啥藏的是啥?
代谢中决定反应速度的是酶,这是肝产生的,排入肠中,又被肠内循环系统吸收进入肠系膜汇入门静脉。
如果酶不入肠道,那就是一个胆病,如果肝因为缺少足够血液而酶量减少,这就是一肝病,久而久之,没有肝糖元的储存,而形成了身体内部和下部缺血样症状,就成为了所谓的肾虚。
肾气丸组成,地黄的除血痹,茱萸的酸收,山药茯苓泽泻的促进驱动和水的排除,丹皮的通肠血,等等都是为了给肝增加供血,以促进酶的生成,从而使血中大分子营养尽快代谢。形成生理性相火。
 
如题,同感。
最近几年一直在思索中西医的区别与关联,侥幸有点心得,既然得遇良友,就畅谈一番吧!
咱慢慢说啊,打字比较慢的。
 
我认为五脏对于人体来说就是处理血液的器官,血液由于五脏的处理,满足各器官组织的需求,因为个器官组织需求很不一样,所以保持血液成分和流速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就很重要。
一旦血液的成分长期偏向一端,在人体的个组织器官中流动,那么必然的就会影响一些相对来说对此成分偏高或低较敏感的器官的功能,久而久之就成了疾病。
 
我认为五脏对于人体来说就是处理血液的器官,血液由于五脏的处理,满足各器官组织的需求,因为个器官组织需求很不一样,所以保持血液成分和流速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就很重要。
一旦血液的成分长期偏向一端,在人体的个组织器官中流动,那么必然的就会影响一些相对来说对此成分偏高或低较敏感的器官的功能,久而久之就成了疾病。
有时实体脏器会充血,其实这就是内经的神脏模型。脉沉滑,于是患者体倦乏力。但神却不疲,不困倦。
 
在人体中个器官组织对于血液的成分要求是很细微的差别的,比如脑细胞,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脏,能给脑细胞提供能量的绝大部分要靠葡萄糖,再例如由于肾脏的滤过排出尿液,肾静脉的血液将会变得很粘稠,而四肢和身体的皮下则正好相反,动脉血带来足够的能量物质(葡萄糖,蛋白质,脂肪),被氧气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供能,而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输送回心,于是四肢的静脉血中含有较多的水分,血液变得比较清稀,而大部分的静脉血是在肝脏交汇混合的。
 
有时实体脏器会充血,其实这就是内经的神脏模型。脉沉滑,于是患者体倦乏力。但神却不疲,不困倦。
嗯,这个要涉及到我的基本原理,呵呵,可能这个帖子会很长。
 
先生的中西医学皆通,咱也有所涉猎,呵呵,不如也来个“中西汇通”吧?
 
先生的中西医学皆通,咱也有所涉猎,呵呵,不如也来个“中西汇通”吧?
但我不同意你说的肾实的说法,所谓泄肾是通过降胃,心,膀胱腑或经来完成的。而这些病也同样是它实我虚的肾本虚证。
 
对于其一脏器来说,血液中带来了适合它的成分,并带走它所产生的废物,就会状态很好,如果带来的物质不能满足它的需求,就会形成虚证;如果血液带来的某一物质持续偏多,久之就会形成各种实证,实证就包含气滞(所产生的气体不能被带走形成的),水湿/饮(是产生的水滞留产生的),痰凝(有热而又没有足够的疏散途径,只能煎灼津液,凝聚而成痰),淤血(外力或痰凝日久)。这是我对虚实的理解。
当然,虚实只是相对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但我不同意你说的肾实的说法,所谓泄肾是通过降胃,心,膀胱腑或经来完成的。而这些病也同样是它实我虚的肾本虚证。
呵呵,没关系啊,各人的见解不一样是因为经历的不一样。我是在临床观察中得来的。
现在很多医生一门心思的想补,这补那补的结果病没治好,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呵呵
 
要说到先生所说的精神病,可能还要一点时间,呵呵。
 
我有点跟不上先生的思维,能解释一下,一楼中的一些观点么?
咱一个一个探讨,ok?
 
理解不同可以自然总是存在的,这也是中医的问题,特色,魅力吧。实际操作总要找点,以点来带动身体自原。
 
我记得你比我大,别老是用敬称,不适应啊。
 
我想先生可能是受了西医学的影响比较多,把酶看的比较重。我也不认同的,酶也是有机体产生的,酶的多少也反应出身体的状态。如果,我们舍弃了多的物质而去研究少的物质,很有可能会钻进死胡同,当然也有可能成功,不过现实中又有几个成功的案例呢?只怕还是失败的多吧。诚然,酶就是个催化剂,它多一些少一些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成功案例真的就是成功的吗?如果是成功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疾病成了疑难杂症?
 
我记得你比我大,别老是用敬称,不适应啊。
我试图寻求一个中西医学的交汇点,并且自认为有些收获了,很想找人聊聊,呵呵,难得你也有谈兴啊!
 
我想先生可能是受了西医学的影响比较多,把酶看的比较重。我也不认同的,酶也是有机体产生的,酶的多少也反应出身体的状态。如果,我们舍弃了多的物质而去研究少的物质,很有可能会钻进死胡同,当然也有可能成功,不过现实中又有几个成功的案例呢?只怕还是失败的多吧。诚然,酶就是个催化剂,它多一些少一些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成功案例真的就是成功的吗?如果是成功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疾病成了疑难杂症?
这是思路,不是解决方法。我用地黄剂给现代人的乏力进行治疗,而用酶来说明问题。不能说直接用酶。
疑难病的疑难,是因为表里不一。也就是病本质与病的外在表现不一致。
 
我总觉得结构决定功能,情志作为五脏功能的一种,也必然有其物质基础,呵呵,也一定有解决之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妇人脏躁,悲伤欲哭的了吧?
 
这是思路,不是解决方法。我用地黄剂给现代人的乏力进行治疗,而用酶来说明问题。不能说直接用酶。
疑难病的疑难,是因为表里不一。也就是病本质与病的外在表现不一致。
也不一定,也有一些是机理没有探明的。当然你说的也有道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