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

期待,老师辛苦了!学习,参考,交流。前些天一疱疹患者发作长泡,先是痛了三五天,疼痛,神经痛,晚上都睡不着他还以为是别的伤病,长泡了几天来看才知道是疱疹。长泡后四天用新鲜的罗裙带碎敷,当晚就不那么痛了,用药一周就好了。
我长的疱疹,用的叶下珠新鲜的外敷,2天好了。供参考。
 
听说药用的肉桂和调味品桂皮不是一样的东西,至今没有弄明白。:002::002:
我认为是一样的,至少我到目前为止还是一样用的。不过我感觉常是药用的质量常较次于调味品桂皮,当然在不同的店会有不同的情况。
每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看法的人,咱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求同,当然如果真是咱错了,咱就必须无条件改正,不应固执。
 
我认为是一样的,至少我到目前为止还是一样用的。不过我感觉常是药用的质量常较次于调味品桂皮,当然在不同的店会有不同的情况。
每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看法的人,咱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求同,当然如果真是咱错了,咱就必须无条件改正,不应固执。
我也觉得是。可是有的资料说药用肉桂好于调味品桂皮。。。没有发现他们的不同。是不是故弄玄虚啊。。。:033::033:
 
很有同感。谢谢。觉得有人故弄玄虚。:014:
我想可能是等级上、品质上有所微小的差别,入药的肉桂品质要求稍高一些(比如挥发油含量要达到多少之类的指标)。
 
我想可能是等级上、品质上有所微小的差别,入药的肉桂品质要求稍高一些(比如挥发油含量要达到多少之类的指标)。
也有可能。谢谢点赞。:084::084: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昨日停电,今日说白芍,附赤芍。
白芍:酸甘益阴、平肝、脉弦者宜。
群方之祖桂枝汤不能没有白芍,古今名方四物汤少不了白芍,芍药甘草汤也为临床常用,也就是说白芍是临床常用之品,大路货。前20年左右,咱也是常用,用之补血活血,收涩滋阴,常配以柴胡、枳壳、当归、香附等疏肝理气解郁。
随着咱临床观点儿的改变,用药习惯的变迁,如今在咱的“启上、畅中、夯下”的总的治疗原则方法内,很少有白芍的用武之地了,惟见肝郁气滞脉弦者,方能想到用它。至于说到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用于腹痛的治疗,我觉得不如用元胡、金铃子散等,当然这也是须要辨证的。其他治疗四肢、头颈等处的疼痛,唯有辨证治疗,一般我也不会用到白芍。
我没有用大量白芍治腹痛或其他疼痛的经验,因为我一向不喜欢不提倡大量或过量用药。
四物汤中白芍主要用来补血养血的,但我认为血虚之人体质多偏寒,即使有热也是一种虚热,不能以清热为主,而白芍性偏寒,且补血活血力弱,故补血或养血活血治腹痛、妇女痛经(妇女痛经也以寒性居多)时,我一般不会想到用它。
虽说白芍益阴,但其育阴滋阴之力也不足为用,故单使育阴滋阴之时,也一般不用。
附,赤芍:活血、凉血、热证多用。
都说古时白芍、赤芍不分,这个咱只是耳闻,不能明辨。咱临床用赤芍主要用于一些热入营血、营热化斑之症。其他很少用,亦或几乎不用。就归经而言,白芍入肝、赤芍走血。
先出去一趟,回头想起什么再补充,望各位老师多斧正。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桂枝。
桂枝:温阳,通络,透水气,走肌肉之表而解肌。
各位看官记住了,我说的是“走肌肉之表”,而不是走肌表。
咱临床用桂枝最多的时候是桂枝汤了,估计大多数医者也都是这样的。起初咱也和大多数医者一样,认为麻黄用于表实证,桂枝用于表虚证,表实证与表虚证的区别就是有汗与无汗。后来咱逐渐体会到,表实证表实就是肌肤密实,外邪不易透过而深入于里,本已表面肌肤密实,再加外邪的束缚,故内阳不易外出而见汗,故表实证常无汗。表虚证的表虚是肌肤腠理不甚致密,外邪易于入里,侵袭肌肤之里肌肉之表。由于肌肤腠理不甚致密,内阳容易外透外泄,故常见汗出。桂枝色红似肌肉之色,温阳而易透于表,故,桂枝汤宜用于表虚证。桂枝通络通透的是肌肉之表之络,多用于肌肉痠痛之症,而关节痠痛,内脏内部疼痛须通络者,用之常效果不佳。
桂枝透水气,可能各位看官在别处没有听到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真知道,听说过,那我就太孤陋寡闻了。桂枝透水气我是看过河北郭志辰的《空间医学用药》后发挥想象想到的。
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人体70%是水液。细胞有内液、外液,当细胞内液大量渗出细胞外,机体就会表现为湿邪、湿气、湿阻等症状,此时医者治疗多是化湿祛湿,而忽略了细胞内液的亏少。细胞外液大量渗入细胞内,人体就会有阴虚津亏的表现,此时医者多会大量补充水液或滋阴等,岂不知,此时正是独处藏奸,水湿之邪,深深藏入了机体内部。此时需要把深藏内部的水气湿邪透发出来,而不仅仅是滋阴养液。这时候就用到了桂枝,但用量要小。用量小的目的,一是防止它继续伤阴,一是量小气淡容易透过细胞壁而发挥作用。桂枝透水气就是这个意思,桂枝可以透过细胞壁,使细胞内液容易渗出,也使外液容易渗入。不过我最近几日改用猪苓来发挥这样的作用了,认为猪苓不温不燥更易护阴也可利湿。
有事要做,暂说这些,待会儿附说一些肉桂。明日说白芍。
有新意,有启发,中西结合分析,易懂。其实,细胞内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阴亏,常见于慢性亏损性疾病,而细胞外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津液亏乏,常见于腹泻和发汗太过。所以,津亏补液恢复快,阴亏养阴康复慢。
 
有新意,有启发,中西结合分析,易懂。其实,细胞内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阴亏,常见于慢性亏损性疾病,而细胞外液的亏乏,相当于中医的津液亏乏,常见于腹泻和发汗太过。所以,津亏补液恢复快,阴亏养阴康复慢。
多谢陈老师的参与、指教。吾将在不断地实践中充实、修正自己,请老师多帮助。谢谢了。
 
《伤寒论》中芍药59方次,
仅次于甘草(124)、桂枝(78)、生姜(70)、大枣(63)
没有了芍药,仲师可真不好开方,呵呵。

芍药补血而不滋腻、养阴而不寒凉、
配桂枝可畅通循环促进代谢;配柴胡能疏肝开郁调节情志;
配甘草擅缓急柔筋解痉止痛;配桃仁长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愚以为芍药是一把能够开合“脑-平滑肌轴”的重要钥匙,俺非常喜欢她。
 
《伤寒论》中芍药59方次,
仅次于甘草(124)、桂枝(78)、生姜(70)、大枣(63)
没有了芍药,仲师可真不好开方,呵呵。

芍药补血而不滋腻、养阴而不寒凉、
配桂枝可畅通循环促进代谢;配柴胡能疏肝开郁调节情志;
配甘草擅缓急柔筋解痉止痛;配桃仁长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愚以为芍药是一把能够开合“脑-平滑肌轴”的重要钥匙,俺非常喜欢她。
多谢,受益。
 
多谢陈老师的参与、指教。吾将在不断地实践中充实、修正自己,请老师多帮助。谢谢了。
我很喜欢李老师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医学来不得虚假的东西。好的经验是救人与积福,知则知之,不知则不知,这才是有仁德之举。
 
我很喜欢李老师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医学来不得虚假的东西。好的经验是救人与积福,知则知之,不知则不知,这才是有仁德之举。
呵呵。做人以诚为本,待人接物以诚为本。这是咱的宗旨。祝陈(诚)老师健康长寿。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当归。
当归:辛温,养血、活血,走内脏,妇科调经之要药。
当归,养血、活血,功能以养血为主,可用于乏力、心悸、头痛、头晕、便秘、纳少、失眠、经少、肤痒、痛经等血虚诸症。
当归味重,入血,走于内,偏于下行。
妇女以血为用,以血为本,经带胎产不能没有血的参与,经带胎产又数伤其血,即妇女多血病,易血虚、血瘀。当归可养血,可行瘀,辛可散,温可行,养血不留瘀,行血不伤正,无温燥伤阴伤津之虞,因此成为众多妇科医生的惯用必用之品。当然,咱也未能脱其臼。
临床当归不但用于妇科诸疾,同时治疗其他疾病时,咱也常常离不开当归。因为余认为药物在体内运行发挥作用,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载,机体血少则载药量少,血瘀则药物在体内运行不畅,难以发挥作用。用当归养血、活血,可以通血路载药运行,使药物随着血液的运行,根据自己的归经,到达身体各处发挥必要的作用。即当归有载药行药之能。
当归入血,行于内,功能以养血为主,活血为辅,血虚诸症可用,内之脏腑血瘀可用,外周躯干四肢之血瘀诸症可用但不能为主。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41318/
有些东西还真的一时想不开,不能全备。明天拟说川芎。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川芎。
川芎:理气,入血,理血中之气。
川芎,味重,入血,可理血中之气。看官要问了“川芎不是活血药吗?怎么到你这里成了理气药了呢?”
不错,川芎是理气药,只不过它味重入血,理的是血中之气,可以通过理血中之气,达到活血的目的,故川芎有“血中之气药”之称。
常言川芎活血治头痛,世有名方川芎茶调散。记得咱上卫校时,中药老师讲川芎时说,川芎活血理气治头痛,在治疗感冒时加点儿川芎可以减轻头痛的症状,加速感冒的痊愈。上大学时又听一位老师说川芎治头痛量要大,至少在30克以上。老父亲临床治头痛也常会用到川芎。起初几年,咱听老师的话,治头痛经常用川芎,从小量到大量不等,当然老师说治头痛川芎可用到60克,咱最多也没有超过40克的。经过几年的临床验证,咱认为川芎味重,偏下行,很难像古书上说的那样达巅顶治头痛。咱认为川芎治头痛效果不佳,不如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蜈蚣、全虫等活血通络效果好。或许咱对川芎的认识还不深,辨证用药还不当,还有待学习。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再有,咱认为,川芎本已味重,轻装才可便行,行气需要清新,故临床川芎用于理气活血时,特别是需要它上行时,用量不宜过重,重则下趋。胃气虚损之人不宜用,用之,量必须小。
血虚者慎用或不用。
下次拟说红花。
 
李荣伟一日说一药,一句话儿的事,今日说川芎。
川芎:理气,入血,理血中之气。
川芎,味重,入血,可理血中之气。看官要问了“川芎不是活血药吗?怎么到你这里成了理气药了呢?”
不错,川芎是理气药,只不过它味重入血,理的是血中之气,可以通过理血中之气,达到活血的目的,故川芎有“血中之气药”之称。
常言川芎活血治头痛,世有名方川芎茶调散。记得咱上卫校时,中药老师讲川芎时说,川芎活血理气治头痛,在治疗感冒时加点儿川芎可以减轻头痛的症状,加速感冒的痊愈。上大学时又听一位老师说川芎治头痛量要大,至少在30克以上。老父亲临床治头痛也常会用到川芎。起初几年,咱听老师的话,治头痛经常用川芎,从小量到大量不等,当然老师说治头痛川芎可用到60克,咱最多也没有超过40克的。经过几年的临床验证,咱认为川芎味重,偏下行,很难像古书上说的那样达巅顶治头痛。咱认为川芎治头痛效果不佳,不如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蜈蚣、全虫等活血通络效果好。或许咱对川芎的认识还不深,辨证用药还不当,还有待学习。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再有,咱认为,川芎本已味重,轻装才可便行,行气需要清新,故临床川芎用于理气活血时,特别是需要它上行时,用量不宜过重,重则下趋。胃气虚损之人不宜用,用之,量必须小。
血虚者慎用或不用。
下次拟说红花。
很有同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中。:080::08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