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外感医案 记录一下我差点没治好的感冒医案:寒包火

  在网上看到很多学经方派的人,批评温病派医生治感冒不敢用温热药,而重用清热寒凉药,效果不好或者虽有效果但损伤了患者阳气,降低了患者的体质。
  但奇怪的的是〈炙麻黄〉却是例外,温病派医生在儿科临床中经常会使用此药
不管是网上的、专家的还是前人的,在实际临床上都只能做参考。对小孩子来说,还是越保险越好。
 
至于[通宣理肺丸], 如果咳喘明显当然可用。我的意思是,小孩子,不是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选含有麻黄的药。
  
  虽然我现在常用[九味羌活丸]了,但前些年感冒了喜欢用[通宣理肺丸],这个药里面〈紫苏〉是绝对的主药,麻黄剂量比较小,又是丸剂,不会引起心慌失眠等不良反应。
[通宣理肺丸]《中国药典》
  【处方】紫苏叶144g 前胡96g 桔梗96g 苦杏仁72g 麻黄96g 甘草72g 陈皮96g 半夏(制)72g 茯苓96g 枳壳(炒)96g 黄芩96g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就怕遇到隐性心衰、隐匿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用了麻黄就危险了。
是的,的确如此。
  北方人冬天用麻黄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是越是靠北用量越大。比如黑龙江一带,小孩子都用十克或十五克以上,成人一般都是二十五克以上。这对于江南区域的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南方就算是冬天,能用麻黄的机会也不多。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是的,的确如此。
  北方人冬天用麻黄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是越是靠北用量越大。比如黑龙江一带,小孩子都用十克或十五克以上,成人一般都是二十五克以上。这对于江南区域的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南方就算是冬天,能用麻黄的机会也不多。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以前,人们对麻黄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偶感风寒动辄就用麻黄。现代药性研究,已经对麻黄的毒性有充分认识,对麻黄管理也比较严格。你到药店去抓药,麻黄是不能随便抓的。超过了一定量,药店不敢卖给你。
 
千万不要小看感冒,很多怪病都是由外感误治而成。凡感冒,治之必须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不然,稍有不慎就会治成坏病。一旦整成坏病,那就麻烦很大!
 
千万不要小看感冒,很多怪病都是由外感误治而成。凡感冒,治之必须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不然,稍有不慎就会治成坏病。一旦整成坏病,那就麻烦很大!
中医的两大经典著作,一个是《伤寒论》,一个是《温病条辨》,是中医入门的必读之书。然而,这两部书都是从治外感开始谈起的。为什么要从外感开始谈起呢?因为人的很多毛病,都是由于外感后而没有及时治疗或者误治等原因而造成的。在《伤寒论》中常用“误治”一词就可见一斑。
 
是的,的确如此。
  北方人冬天用麻黄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是越是靠北用量越大。比如黑龙江一带,小孩子都用十克或十五克以上,成人一般都是二十五克以上。这对于江南区域的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南方就算是冬天,能用麻黄的机会也不多。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谁说江南的冬天很少用麻黄,用也不过钱?
  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以什么证候为主,用的什么方剂,战友忘记了吗?:寒湿证-清肺排毒汤-麻黄3钱。
  别说只有新冠肺炎这样的突发疫病在江南一带才表现为寒湿证哈,你上面就说过这个季节江南地区普通感冒都以寒湿多见。


  老版《中药学》教材(豆豉)【按语】
  1.豆豉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豉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
  2.豆豉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代《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发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豉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豉的用法。
  
  “吴人畏服重药”,医者尚用精诚的谎言}暗渡陈仓,战友可别畏惧麻黄啊 :014:
  

  
清肺排毒汤(对清肺排毒汤的一点思考).jpg
 
最后编辑:
  
  谁说江南的冬天很少用麻黄,用也不过钱?
  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以什么证候为主,用的什么方剂,战友忘记了吗?:寒湿证-清肺排毒汤-麻黄3钱。
  别说只有新冠肺炎这样的突发疫病在江南一带才表现为寒湿证哈,你上面就说过这个季节江南地区普通感冒都以寒湿多见。


  老版《中药学》教材(豆豉)【按语】
“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我这话只是想说明“南方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也用得不多”的观点。当然,新冠流行那是一个例外。我这里举了河南的例子,并引用了门老的话。至于门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也纳闷。你去问他吧:014:
山外青山976 说:
五味子先生是河南人,请教几个问题:1,距离张仲景那个地方有多远?2,你们那里产麻黄吗?3,你们那里麻黄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五味子87

这儿离张仲景有150公里,这儿不出麻黄。麻黄不过钱。相当于现在3克左右。不能多用,散气。喝多了大汗淋漓。虚脱了。
 
“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我这话只是想说明“南方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也用得不多”的观点。当然,新冠流行那是一个例外。我这里举了河南的例子,并引用了门老的话。至于门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也纳闷。你去问他吧:014:
山外青山976 说:
五味子先生是河南人,请教几个问题:1,距离张仲景那个地方有多远?2,你们那里产麻黄吗?3,你们那里麻黄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五味子87

这儿离张仲景有150公里,这儿不出麻黄。麻黄不过钱。相当于现在3克左右。不能多用,散气。喝多了大汗淋漓。虚脱了。
门老曾发表个这个医案《 鸡蛋壳造成阴道出血 》(点击蓝色标题可去)。我就是在这个医案里向他提的问。
 
门老今年88岁,从解放前就开始行医,如今行医已达七十来年,可算是民间高手。别人的话,我们可以不当回事,他的话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
 
“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我这话只是想说明“南方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也用得不多”的观点。当然,新冠流行那是一个例外。我这里举了河南的例子,并引用了门老的话。至于门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也纳闷。你去问他吧:014:
山外青山976 说:
五味子先生是河南人,请教几个问题:1,距离张仲景那个地方有多远?2,你们那里产麻黄吗?3,你们那里麻黄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五味子87

这儿离张仲景有150公里,这儿不出麻黄。麻黄不过钱。相当于现在3克左右。不能多用,散气。喝多了大汗淋漓。虚脱了。
五味子先生的话,至少说明一个事实:连靠北边的河南都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之也不过钱。当然,他说的是平常情况,不包括新冠流行这种特殊情况。
 
“就算是靠北一点河南,也很少用麻黄。我曾经问过“五味子87”门老先生,他说他那里也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一般不过钱。” 我这话只是想说明“南方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也用得不多”的观点。当然,新冠流行那是一个例外。我这里举了河南的例子,并引用了门老的话。至于门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也纳闷。你去问他吧:014:
山外青山976 说:
五味子先生是河南人,请教几个问题:1,距离张仲景那个地方有多远?2,你们那里产麻黄吗?3,你们那里麻黄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五味子87

这儿离张仲景有150公里,这儿不出麻黄。麻黄不过钱。相当于现在3克左右。不能多用,散气。喝多了大汗淋漓。虚脱了。
  对河南“麻黄不过钱”的说法,我也深感纳闷:五味子先生离医圣仲景并不远,为什么仲景当年用麻黄那么多?大青龙汤居然用到六两,换算成现在剂量约为94克。就按90克算,再除以2(因为只煮一次),那也是45克。今天用45克麻黄(煮两次),可能只有黑龙江人敢这么干。据有关专家研究, 东汉末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度左右 。今天的温度只比东汉末年低2度,就算低5度,也不至于在麻黄的用量上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对河南“麻黄不过钱”的说法,我也深感纳闷:五味子先生离医圣仲景并不远,为什么仲景当年用麻黄那么多?大青龙汤居然用到六两,换算成现在剂量约为94克。就按90克算,再除以2(因为只煮一次),那也是45克。今天用45克麻黄(煮两次),可能只有黑龙江人敢这么干。据有关专家研究, 东汉末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度左右 。今天的温度只比东汉末年低2度,就算低5度,也不至于在麻黄的用量上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到底谁错呢?我觉得,五味子先生是实话实说,没有错,现在河南仲景故乡附近地区就是这样。出错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古今计量折算有误,二是温度推算有错。可能错得最为离谱的,还是古今温差推算。
 
  以前,人们对麻黄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偶感风寒动辄就用麻黄。现代药性研究,已经对麻黄的毒性有充分认识,对麻黄管理也比较严格。你到药店去抓药,麻黄是不能随便抓的。超过了一定量,药店不敢卖给你。
  
  随着民众对经方认知度的提高,经方在临床上逐渐普及,现在麻黄反而用得越来越多了。

  麻黄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透邪,止咳平喘,温经通阳,活血化瘀}六大功效。
  在一个处方中,麻黄究竟发挥哪些作用,以及安全性如何,主要取决于它的配伍和剂量

  麻黄配伍桂枝等解表药可以发汗配伍生石膏等清热药可以清里热利小便,反可治汗出
  比如[麻黄汤]麻桂相配发汗解表,而[麻杏石甘汤] 中麻黄配生石膏,用于汗出而喘。

  麻黄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产生心慌失眠等不良反应。
  而温通心阳、平冲定悸的桂枝恰恰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脑供血,拮抗麻黄的这些副作用
  所以经方中的发汗剂大都有{麻黄+桂枝}的配伍,比如麻黄汤、葛根汤、大小青龙汤。

  麻黄的发汗力也很强,为避免过汗亡阳,可用甘寒清热养阴药来制约,如生石膏、芦根。
  当甘寒清热药的剂量大于麻黄剂量时,麻黄的主要功效就由发汗解表,变成宣肺利水了
  比如[麻杏石甘汤] 生石膏剂量2倍于麻黄,[越婢汤]也以利尿为主,麻膏比6:8。

  所以网上不少号称{大青龙汤治验}的医案,其方中药物剂量比例已远远偏离经典原方:
  桂枝剂量盖过麻黄,生石膏剂量又数倍于桂枝,这种所谓的大青龙汤用起来是很安全的
  
  但{心源性哮喘}以及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忌用麻黄,如果又需要用麻黄类经典方剂。
  这种情况下可用{荆芥+防风+浮萍}三药组合来替代麻黄。一般荆9防6浮6换麻6
  
 
最后编辑:
门老今年88岁,从解放前就开始行医,如今行医已达七十来年,可算是民间高手。别人的话,我们可以不当回事,他的话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
五味子先生的话,至少说明一个事实:连靠北边的河南都很少用麻黄,即使用之也不过钱。当然,他说的是平常情况,不包括新冠流行这种特殊情况。
  到底谁错呢?我觉得,五味子先生是实话实说,没有错,现在河南仲景故乡附近地区就是这样。出错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古今计量折算有误,二是温度推算有错。可能错得最为离谱的,还是古今温差推算。
  
  不是经方人,不遵经方法,隔派如隔山也! :029:
  
 
风寒感冒初起如果没有表去寒气,第二天肯定会内热外寒,我的经验是选用麻杏石甘汤,如果发高烧鼻子出气热重,加大石膏用量,后下酒大黄,可迅速解决问题
  
  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是[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合方加减组成的:麻黄、苦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
  
 
  
  含有麻黄的中成药还有不少,比如:
  一、[急支糖浆](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二、[消炎止咳片]云南白药集团(胡颓子叶、桔梗、太子参、百部、黄荆子、麻黄罂粟壳、南沙参、穿心莲)。
  
 
  
  含有麻黄的中成药还有不少,比如:
  一、[急支糖浆](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二、[消炎止咳片]云南白药集团(胡颓子叶、桔梗、太子参、百部、黄荆子、麻黄罂粟壳、南沙参、穿心莲)。
  
战友,现在含麻黄的中成药确实很多。麻黄,用量只要不大,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至少有两点要明确:
  一、麻黄的毒性也是公认的。麻黄是可以用来制造冰毒的。
  二、短期服用含有麻黄的药,只要不过量对身体没有多大危害,但是长期小剂量服用麻黄,是不是对身体有害值得研究。

  我的意思是:麻黄毕竟是明显有毒的东西,能不用麻黄尽量不用麻黄,特别是小孩子。从地域上来说,南方非用麻黄不可的机会不多。不是非常严重的风寒感冒,完全可以用其它药代替麻黄。如果确实需要,该用则用之。例如,万一不幸染上新冠病毒,那是肯定要用的。
 
  不是经方人,不遵经方法,隔派如隔山也! :029:
这话不敢苟同。门老是仲景故乡的人,岂有不用经方的?他用经方的时候,我等晚辈还不知道在哪儿玩呢 :01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