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案赏析 大篷车议案讲习活动分享9苓桂术甘汤

燕翼小先生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7/01
帖子
89
获得点赞
26
声望
8
所在地
江苏徐州
医案九
徐某,男,53 岁,1983 年 4 月 21 日初诊。自诉近两月来口咽干燥,需频频饮水,迟则燥
渴难忍,饮至腹胀仍觉口渴,昼夜饮水约七八暖瓶,小便清长,舌微红,苔白腻,脉濡数。
查:空腹血糖 108mg%,尿糖阴性。曾服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中药 50 余剂不效。笔者认为
该证当属湿热为患,应燥、化同施,方选平胃散和三仁汤化裁。服 3 剂后来诊,口渴干燥益
甚,要求更法治之。
若您诊治,拟更何法?
医案解析时间到:
本案为陈培建医案
【处方】拟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 30 克,桂枝 9 克,白术 9 克,甘草 3 克。嘱先服 1 剂,
观察病情。翌日来诉,口渴似有减轻,继服 4 剂证除。
【按语】本案初治辨证有误,后经细询病情,知渴饮不止反而腹胀,是水湿不化;口渴咽干
而舌苔不黄,亦非有热。当属中焦阳微,不能化气行水,津不上承于口所致。然因无小便不
利,故不用五苓散渗利膀胱,而以苓桂术甘汤辅助中阳,温化水湿,土健湿化,津液四布,
则燥渴渐除。
名家医案注解
 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若过发汗,则有心下悸,叉手冒心,脐下悸,欲作奔豚等证。今误吐下,
则胸虚邪陷,故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也。若脉浮紧,表仍不解,无汗当用麻黄汤,
有汗当用桂枝汤,一汗而胸满气冲可平矣。今脉沉紧,是其人必素有寒饮相挟而
成。若不头眩,以瓜蒂散吐之,亦自可除。今乃起则头眩,是又为胸中阳气已虚,
不惟不可吐,亦不可汗也。如但以脉之沉紧为实,不顾头眩之虚,而误发其汗,
则是无故而动经表,更致卫外之阳亦虚,一身失其所倚,故必振振而摇也。主之
以苓桂术甘汤者,涤饮与扶阳并施,调卫与和荣共治也。
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初起,正宜发表,吐下非法也。然吐下后不转属太阴,而心下逆满,气
上冲胸,阳气内扰也;起则头眩,表阳虚也。若脉浮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今
脉沉紧,是为在里,反发汗以攻表,经络更虚,故一身振摇也。夫诸紧为寒,而
指下须当深辨。浮沉俱紧者,伤寒初起之本脉也;浮紧而沉不紧者,中风脉也。
若下后,结胸热实而脉沉紧,便不得谓之里寒。此吐下后而气上冲者,更非里寒
之脉矣。盖紧者弦之别名,弦如弓弦,言紧之体,紧如转索,谓弦之用,故弦紧
二字可以并称,亦可互见。浮而紧者名弦,是风邪外伤。此沉紧之弦,是木邪内
发。观厥阴为病气上撞心,正可为此症发明也。吐下后胃中空虚,木邪为患,故
君茯苓以清胸中之肺气,而治节出;用桂枝散心下之逆满,而君主安。白术培既
伤之胃土,而元气复;佐甘草以调和气血,而营卫以行,头自不眩,身自不摇矣。
若遇粗工,鲜不认为真武病。
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吐伤胃阳,则病上逆,浊气冲塞,故心下逆满。阳气浮升而无根,故起则头
眩。下泻脾阳,则病下陷,风木抑郁,故脉沉紧。木愈郁而愈升,升发太过,而
不得平,故气上冲胸。又复发汗,以亡经中之阳,温气脱泻,木枯风动,于是身
体振摇,势如悬旌。此缘于水旺土湿而风木郁动也,苓桂术甘汤,苓、术泻水,
桂枝疏木,而甘草补中也。
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主之。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真武汤主之。(此条订正)苓桂术
甘为痰饮主方,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为水气凌心,此与痰饮篇“胸
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者,其病正同。惟“发汗动经,身瞷动,振振
欲擗地”者,即后文真武汤证。盖发汗阳气外泄,水气乘虚而上,则为头眩。阳
气散亡,气血两虚,故气微力弱,不能自持,而振振动摇,若欲倾仆者然。然则
本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当在“头眩”之下,“发汗动经身为振振摇
者”下,当是脱去“真武汤主之”五字。盖汗出阳亡,正须附子以收之也,况脉
之沉紧,正为肾气虚寒乎。此与后两条用附子同例。张隐庵乃谓“振振摇为中胃
虚微,振振欲擗地为心肾两虚”,不知何所依据而强分二也。
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水气上冲的证治。太阳伤寒,本应汗解而反用吐下,使中上焦阳
气受伤,形成心脾阳气虚而水气上冲的证候。心下逆满,指胃脘部因气上逆而感
觉胀满,同时还有气上冲胸的感觉。关于气上冲这个证候,临床上还可以见到冲
至咽喉部而有憋气、窒息感觉者。我在京西城子煤矿带学生实习时,一位学生接
诊了一个老妇人,主诉咽中似有一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根据病情开了
四七汤,连服几剂没效。我一看,舌苔水滑,六脉俱弦,还有气上冲的感觉,等
到这个气冲到咽喉部时,就觉得堵闷特别严重,而且有心慌、心跳等症。我诊断
为水气上冲,换了苓桂术甘汤,只吃了一剂就有效。临床上类似病例并不少见,
只不过这一例较为典型而已。起则头眩,是指病人头晕很厉害,只能静卧而不敢
起床活动。造成眩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脾阳虚,清阳之气不足以上养清窍;
一是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清阳被水寒之气所蒙蔽。脉沉紧,就是沉弦之意。沉
主里,又主水病,弦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以上脉证提示,伤寒经
过吐下后,病已经离表,当然也不能再用汗法解表。如果再用解表发汗,就可能
伤动经脉之气,即发汗则动经,使阳气更虚,不能荣养筋脉,身为振振摇,就是
肢体战振摇动,甚则站立不稳而欲仆。治疗当用温阳健脾,降冲利水之法,轻者
用苓桂术甘汤,阳虚重者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长治水气
上冲,又能治痰饮内留等证。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
同时,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临床如果对苓桂术甘汤灵活加减,效果十分好:痰
湿特盛者,可与二陈汤合方使用;眩晕重者,可加泽泻;兼见面热、心烦者,是
阳气与水气相搏而有虚热的表现,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
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
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等。苓桂术甘汤温
中降逆,治疗以气上冲逆为主。有的注家认为,水邪属阴,其性沉降,本来不应
该冲逆上乘,如果见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等上冲之症,多是与夹
肝气上逆有关。桂枝辛温芳香,既可温通心阳,又可疏肝降气,治疗水气上冲必
用。第 28 条也是水饮之证,但它只有心下满,而且并不是心下逆满,也没有上
冲的证候,因此用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可见,都是水饮为患,治疗有用桂与去桂
的不同,关键在于有没有上冲之证。苓桂术甘汤的治病范围很广泛,加减化裁也
很灵活,但减药味时通常都是去白术,而保持茯苓、桂枝、甘草不动。这就是所
谓的苓桂剂,再加杏仁就是苓桂杏甘汤,再加生姜就是苓桂姜甘汤,再加五味子
就是苓桂味甘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