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桑菊饮

福淼

惊鸿一瞥
金标会员🌹
注册
2022/06/07
帖子
81
获得点赞
9
声望
8
所在地
广东省东莞市
咳嗽、痰黄、脉浮,身热等症状,吃了一副桑菊饮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后:出现心痒如(虫子在爬)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这个季节并不太热,像你那些症状吃桑菊饮就足够,不应该加后面那些药。
用药过寒凉,会伤肺气,使热邪陷里。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上焦病初起尤其如此。
 
这个季节并不太热,像你那些症状吃桑菊饮就足够,不应该加后面那些药。
用药过寒凉,会伤肺气,使热邪陷里。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上焦病初起尤其如此。
谢谢老师;这个症状不用吃其它药物吧?现在的季节是不是不用过多的寒凉的药物。
 

附件

  •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850.jpg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850.jpg
    859.5 KB · 查看: 58
  •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850.jpg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850.jpg
    859.5 KB · 查看: 48
  •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905.jpg
    微信图片_20221110124905.jpg
    761.3 KB · 查看: 57
自然光下看舌苔微厚白,大便成型,小便如茶水色:睡眠较差易惊醒,多梦
 
起因?
病了多久?
口干口苦口渴不?
是恶寒还是恶热?
喜欢冷饮还是热饮?
出汗是否正常?
每分钟脉跳多少次?
身热是白天重还是晚上重?
血压是否正常?

其他……
 
咳嗽、痰黄、脉浮,身热等症状,吃了一副桑菊饮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后:出现心痒如(虫子在爬)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自然光下看舌苔微厚白,大便成型,小便如茶水色:睡眠较差易惊醒,多梦
  
  舌苔厚腻微黄,舌体细长有齿痕,舌尖和舌边和紫斑。
  明显属于{湿热血瘀+气阴两虚}的证候,而且{湿重于热/虚重于瘀},治疗用药宜{宣散和渗利湿热/同时活血化瘀}。
  而[桑菊饮]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对你来说偏寒凉了,呈现收引之效,郁闭湿热于心中,外寒内热相激而发生心痒如虫蚁爬。

  分享一种跟你相似的亲身体验:
  我小时候经常到河里面或者游泳池去游泳,在水里面倒腾一下午后,跟跑步一样心率呼吸会加速,身体尤其是胸中也会发热,这时上岸突然冷风一吹,整个手掌奇痒像虫蚊在爬,正如你心中的感觉。
  为什么手心最痒呢?因为心包经过手掌正中间,心包有湿热需由此散;手心又为劳宫穴,对应胃,《伤寒论》{阳明病篇}多次提到“手足濈然汗出”,都是胃肠中有湿热的表现。


  另外,小便如茶色,要警惕血尿。
  或可试试[清暑益气汤]去黄芪,加桃仁,薏苡仁,藿香。
  
 
起因?
病了多久?
口干口苦口渴不?
是恶寒还是恶热?
喜欢冷饮还是热饮?
出汗是否正常?
每分钟脉跳多少次?
身热是白天重还是晚上重?
血压是否正常?

其他……
服桑菊饮已经过去十天了,现在早上咳嗽厉害痰黄,下午以后会有清嗓子,晚上咳嗽没有早上多、没有痰;有点口干、口不苦、口不渴。现不畏寒热冷热饮都行,不出汗体温正常,每分钟脉跳70次、血压正常。
 
基本赞同杏林老师的诊断:湿热兼虚瘀。
注意:清暑益气汤有两个。他说的清暑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的清暑益气汤。
 
  
  舌苔厚腻微黄,舌体细长有齿痕,舌尖和舌边和紫斑。
  明显属于{湿热血瘀+气阴两虚}的证候,而且{湿重于热/虚重于瘀},治疗用药宜{宣散和渗利湿热/同时活血化瘀}。
  而[桑菊饮]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对你来说偏寒凉了,呈现收引之效,郁闭湿热于心中,外寒内热相激而发生心痒如虫蚁爬。


  分享一种跟你相似的亲身体验:
  我小时候经常到河里面或者游泳池去游泳,在水里面倒腾一下午后,跟跑步一样心率呼吸会加速,身体尤其是胸中也会发热,这时上岸突然冷风一吹,整个手掌奇痒像虫蚊在爬,正如你心中的感觉。
  为什么手心最痒呢?因为心包经过手掌正中间,心包有湿热需由此散;手心又为劳宫穴,对应胃,《伤寒论》{阳明病篇}多次提到“手足濈然汗出”,都是胃肠中有湿热的表现。


  另外,小便如茶色,要警惕血尿。
  或可试试[清暑益气汤]去黄芪,加桃仁,薏苡仁,藿香。
谢谢老师,清暑益气汤加活血祛瘀、发表解暑。但服桑菊饮已经过去十天了,现在早上咳嗽厉害痰黄,下午以后会有清嗓子,晚上咳嗽没有早上多、没有痰;有点口干、口不苦、口不渴。现不畏寒热冷热饮都行,不出汗体温正常,每分钟脉跳70次、血压正常。
 
  
  舌苔厚腻微黄,舌体细长有齿痕,舌尖和舌边和紫斑。
  明显属于{湿热血瘀+气阴两虚}的证候,而且{湿重于热/虚重于瘀},治疗用药宜{宣散和渗利湿热/同时活血化瘀}。
  而[桑菊饮]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对你来说偏寒凉了,呈现收引之效,郁闭湿热于心中,外寒内热相激而发生心痒如虫蚁爬。


  分享一种跟你相似的亲身体验:
  我小时候经常到河里面或者游泳池去游泳,在水里面倒腾一下午后,跟跑步一样心率呼吸会加速,身体尤其是胸中也会发热,这时上岸突然冷风一吹,整个手掌奇痒像虫蚊在爬,正如你心中的感觉。
  为什么手心最痒呢?因为心包经过手掌正中间,心包有湿热需由此散;手心又为劳宫穴,对应胃,《伤寒论》{阳明病篇}多次提到“手足濈然汗出”,都是胃肠中有湿热的表现。


  另外,小便如茶色,要警惕血尿。
  或可试试[清暑益气汤]去黄芪,加桃仁,薏苡仁,藿香。
  

根据楼主目前的症状来看,诊断为湿热应该没有错,但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可能有些药也还需要斟酌。

清暑益气汤:黄芪、苍术、升麻各、人参、炒神曲、橘皮、白术各、麦冬、当归身、炙甘草各、青皮、黄柏。

我觉得:这个汤头除开黄芪肯定不能用外,还有升麻、当归可能也不太合适,因为升麻不适合降浊,当归有可能把热邪内引。另外,人参(或党参)、麦冬太腻,不利于祛湿,建议换上不腻的药。

楼主的湿热目前主要在上焦肺部,可能还是要加些入肺化痰的药。
目前还有身热、心如虫行、小便赤黄等症,说明内热不轻,可考虑选加竹叶、川木通、滑石之类,甚至还可以考虑把黄柏换成栀子。
 
根据楼主目前的症状来看,诊断为湿热应该没有错,但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可能有些药也还需要斟酌。

清暑益气汤:黄芪、苍术、升麻各、人参、炒神曲、橘皮、白术各、麦冬、当归身、炙甘草各、青皮、黄柏

我觉得:这个汤头除开黄芪肯定不能用外,还有升麻、当归可能也不太合适,因为升麻不适合降浊,当归有可能把热邪内引。另外,人参(或党参)、麦冬太腻,不利于祛湿,建议换上不腻的药。

楼主的湿热目前主要在上焦肺部,可能还是要加些入肺化痰的药。
目前还有身热、心如虫行、小便赤黄等症,说明内热不轻,可考虑选加竹叶、川木通、滑石之类,甚至还可以考虑把黄柏换成栀子。
  
  有道理,人参(党参)可换成太子参。
  黄痰不得不稀释,如果麦冬滋腻了,换成芦根如何?加上苡仁、桃仁,有[千金苇茎汤]之义,芦根比麦冬偏寒一点,剂量要适当。
  如果加上竹叶、木通,滑石,那就相当于合上[导赤散]了,但从舌质和舌尖的红的程度来看,好像没有到这个级别,还是湿重于热的,所以我觉得还是用点黄柏清燥下焦,因为根苔是黄腻的,小便也如茶色,用黄柏配合[清暑益气汤]中泽泻和加味的苡仁渗利湿热。
  桃仁除了活血还跟杏仁一样有宣肺降气的功效,{桃仁+藿香+薏苡仁},有点仿[三仁汤]宣通上中下三焦湿气之意。
  升麻是解表药,会引热邪内陷吗,这味药的药性我真不熟悉,烦请老师详解指教。


======
  另外[清暑益气汤]的组方,网上资料居然不尽相同,
  我以前也拷贝到一个列药不全的版本,少了两味很重要的药:泽泻(利尿)和葛根(升清):

另外[清暑益气汤]的组方,网上资料居然不尽相同,我以前也拷贝到一个列药不全的版本,少了两味很重要的药:泽泻(利尿)和葛根(升清):.jpg

  而完整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李东垣《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中医世家版)中的[清暑益气汤]组成及方解:

李东垣《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中医世家版)中的[清暑益气汤]组成及方解:.jpg

======
从舌象上看,我觉得舌尖红的程度还没有到[导赤散]的级别,
而根苔比舌中前部更黄厚腻,湿热似已主要注于下焦,胸胁部似以血瘀为主:

从舌象上看,我觉得舌尖红的程度还没有到[导赤散]的级别,而根苔比舌中前部更黄厚腻,湿热似已主要在下焦。.jpg
  
 

附件

  • mobi《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医世家版_HTML_全文检索_字幕诵读_方药点查.rar
    496.5 KB · 查看: 5
不是湿热,是燥热,用的药物发散太过了,本身风温就有缺水的情况,,后面出现的心痒就是心烦的意思了,发散太过伤到内里的津液了,类似于栀子豉汤症,这个的关键在于豆豉,要把水运上来,但是整个舌苔都是燥的,说明体内缺水严重,水的吸收也是有问题的,小便色黄,易惊,缺血,先补水吧。

湿燥的错杂是最麻烦的,说湿其实未必有多严重,最多是体表不缺水,不口渴,燥的问题主要是内部脏腑,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肺,湿热的判断,证据不足
 
  
  我觉得{痒}也分{实痒}和{虚痒}两种:
  楼主的唇舌的色质略偏淡且舌体瘦长,可能兼而有之(阴血亏虚+三焦湿热)。

  一、实痒(上面分析的):内有湿热,外遇寒激造成的。
    典型的疾病如:多数初发的〈银屑病(牛皮癣)〉和〈节结性痒疹〉
    以前在一个纪录片上看到一个饱受几十年节结性痒疹折磨的女性患者,那体形真是壮实,虎背熊腰,嘴唇酱红,这类患者要用[桃核承气汤]和[防风通圣散]之类方药。

  二、虚痒{血虚生风}所致。
    1、偏燥类:比如〈老年性皮肤瘙痒〉,治疗代表方[当归饮子]
    2、偏湿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另也。(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名叫蠡沟。它在足之上方、距离内踝五寸的部位从本经分出,由此而别行并走向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它有一条别行的支脉,经过胫部而上行至睾丸,并聚结于阴茎。如果它的脉气上逆,就会导致睾丸肿大,突发疝气。如果它的经脉发生病变,其属于实证的,就会导致阴茎勃起而不能回复;其属于虚证的,就会出现阴部奇痒难忍等症状。对于以上这些病证,都可以取用足厥阴肝经的络脉从其本经所别出之处的络穴--蠡沟穴来进行治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