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中医对前列腺炎的认识与论治

伏氏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7/02
帖子
914
获得点赞
24
声望
18
前列腺炎属于常见、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尿分叉、小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前列腺炎初起易于治疗,西医静点抗生素、或口服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会很快痊愈。一旦转成慢性,治疗比较棘手,病势缠绵。
 
慢性前列腺炎基本上可纳入祖国医学的“精浊”、“劳淋”、“白淫”的范畴, 中医认为主要与肾气虚弱,下元阳气不足密切相关。肾中的阴阳化合产生肾气,肾气亏乏,肾元亏虚,则膀胱气化无力,痰浊瘀血内生,加之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以致气滞,血瘀,湿热,痰浊交互为患,阻滞不化。本病主要责之于肾,肾元虚弱为病之本,湿浊阻滞为病之标,本虚标实。

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临床表现,往往为肾虚于湿浊并见,如腰膝酸软,倦态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性欲减退,梦遗早泄或阳强易举,五心烦热等症状,同时伴有会阴坠胀及下腹不适,尿急、尿频、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淋漓不畅,点滴而出,甚则尿闭。
 
中医在治疗上,不能单纯强调利尿通淋,不仅不能改善排尿状况,反而更伤肾中元阳,犯虚虚之戒,出现腰膝酸软,倦态乏力,梦遗早泄,头晕耳鸣等症状加重;相反片面着眼于腰膝酸软,梦遗早泄等肾虚症状,强调补益肾气,则使阻滞之湿热瘀血痰浊更甚,犯实实之戒,导致小便不利症状进一步恶化。扶正与祛瘀并重,补益肾气助膀胱气化以扶正,清热利湿活血软坚以祛瘀,才是本病的正治之法。
 
肾司二便 。。。。。。

黄帝内经 -> 素问 -> 金匮真言论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歧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歧伯对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脉度
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合则留为痈。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五阅五使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
鼻者,肺之官也;
目者,肝之官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

舌者,心之官也;
耳者,肾之官也。

金匮真言论,是错的,肾司二便也是错的。

如果非要有个藏,主司二便,也应该是肺。
 
金匮真言论,是错的,肾司二便也是错的。

如果非要有个藏,主司二便,也应该是肺。
尿的形成是肾的气化作用的结果,其贮藏和排泄虽在膀胱,但有赖于肾的气化。大便的排泄虽属于大肠的传化功能,但其调控也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肾气充足,气化正常,二便通利,开合有度;肾虚气化失常,则可出现尿频、遗尿、失禁、尿闭,以及大便不通或滑落不禁等症。故说肾司二便
 
前列腺的经脉是肾经后线。可用水泉、大钟、复溜穴治疗。前列腺肥大是虚证,用补法。
 
肾经后线起于小趾外侧远端趾甲角旁,沿足掌外侧赤白肉际线下缘向后,在足跟前缘至足掌内侧缘,经过下照海穴、水泉穴、大钟穴、后太溪穴、复溜穴、后筑宾穴、外阴谷穴,在大腿内侧后缘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上行。在肛门外侧进入直肠,有分支到前列腺或子宫颈部,主干在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进入脊髓,此处有分支到第五腰椎棘突下。主干沿脊髓旁上行到脑干,再到内耳。
 
最后编辑:
如果第五腰椎有错位,肾经后线就会有淤血。此症复位后再针刺或服药方可治愈。否则就会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肾经后线起于小趾外侧远端趾甲角旁,沿足掌外侧赤白肉际线下缘向后,在足跟前缘至足掌内侧缘,经过下照海穴、水泉穴、大钟穴、后太溪穴、复溜穴、后筑宾穴、外阴谷穴,在大腿内侧后缘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上行。在肛门外侧进入直肠,有分支到前列腺或子宫颈部,主干在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进入脊髓,此处有分支到第五腰椎棘突下。主干沿脊髓旁上行到脑干,再到内耳。
神奇的经络、、、、、、:经络通百病无、、、、、、
 
久病入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经主气,络主血”,并用于解释“久病入络"的机理。同时代的医家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中亦多次指出“经主气,络主血”,而用来阐释“久痛入络”的机理。由此说明,“经主气,络主血”即是“久病入络”的主要理论依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