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中药抗癌出事了

严重虚劳早衰的患者,
如果进一步发展,
可形成更为严重的{恶液质/舟状腹}:

严重虚劳早衰的患者,如果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更为严重的{恶液质/舟状腹}01.jpg



严重虚劳早衰的患者,如果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更为严重的{恶液质/舟状腹}02.jpg
 
那个医生肯定有误诊误判,否则不会把患者治死。如果患者没有脾胃阳虚或脾胃肾阳虚,患者服用那个方子是死不了人的。如果患者服后出现不适,医者不误判并止后服,患者也死不了。
  
  现在很多年长的慢性代谢病患者,肝肾功能往往已经严重受损,对毒性的承受能力大大下降,
  西医开药时也要检查肝肾功能,对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很多抗生素及化学药品都是不能用或者必须减量的。

  所以中医如果要在处方中使用有肝肾毒性的中药,一定要清楚患者的肝肾功能。
  即便是使用有神经毒性的中药,也要清楚患者的神经损害情况,要对患者的药物承受能力有准确判断。
  因为代谢病第一步伤是血管,而微血管损伤日久必然导致神经系统病变,比如:糖尿病脚踩棉花、糖尿病胃轻瘫……

  
  50年前,肾功能衰竭患者中,60%以上都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这类疾病在当时又是因为过度劳累反复感染感冒所致,即客观生产生活条件赞成的)。
  而现在,国内需要进行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其病因组成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一致: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25%左右;
  高血压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25%左右;
  痛风性肾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10%左右;
  肾积水和肾盂肾炎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10%左右;

  不当用药外伤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10%左右;
  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仅占20%左右;

  即现在的肾功能衰竭70%都是与饮食不节高度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造成的
  
 
如果只是根据一味药,就认定药方有问题,然后就说中药抗癌出事?
至少四味药都是有毒的,而且用量不小::黄药子10 山豆根10 山慈菇5 白英30
 
  
胃癌的形成条件与食道癌完全相反:

胃癌形成过程:
  浅表性胃炎(胃酸浓度增高)-〉萎缩性胃炎(胃酸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无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形增生-〉胃癌

食道癌形成过程:
  食道反复损伤(过烫、过硬、霉变、高浓度胃酸返流)-〉反复修复形成斑痕-〉食道癌(包括贲门癌)


胃癌的形成需要胃酸浓度
食道癌(贲门癌/十二指肠癌)的形成需要胃酸浓度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
  胃是个容器,一天24小时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空的,没有胃酸意味着胃中的食物会持续异常发酵从而产生致癌毒素。

  而食管只是一个通道,每天工作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平时是空的,所以只有短时间产生高强度的刺激才会导致损伤。
  过汤、过硬、霉变,这三个因素已经是贫穷年代的过去式了,所以如果造成食管贲门癌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浓度的胃酸长期返流。

  能多年保持产生高浓度胃酸能力的人,几乎不可能是胃阳虚
  
 
  
胃癌的形成条件与食道癌完全相反:

胃癌形成过程:
  浅表性胃炎(胃酸浓度增高)-〉萎缩性胃炎(胃酸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无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形增生-〉胃癌

食道癌形成过程:
  食道反复损伤(过烫、过硬、霉变、高浓度胃酸返流)-〉反复修复形成斑痕-〉食道癌(包括贲门癌)


胃癌的形成需要胃酸浓度
食道癌(贲门癌/十二指肠癌)的形成需要胃酸浓度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
  胃是个容器,一天24小时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空的,没有胃酸意味着胃中的食物会持续异常发酵从而产生致癌毒素。

  而食管只是一个通道,每天工作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平时是空的,所以只有短时间产生高强度的刺激才会导致损伤。
  过汤、过硬、霉变,这三个因素已经是贫穷年代的过去式了,所以如果造成食管贲门癌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浓度的胃酸长期返流。

  能多年保持产生高浓度胃酸能力的人,几乎不可能是胃阳虚
  
从中医的角度讲,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人体五脏功能系统的整体平衡失调的结果。至于癌症形成的过程与机制,《黄帝内经》也作了说明,“积之所以成,得寒乃生,“又说,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胃肠恶,恶则邪气留上,积聚乃伤…,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痈疸》指出,营卫䆌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会从之而不通,壅遏不行,故热盛而肉腐,肉腐而为脓。这才实际临床中表现化热,亦即癌瘤的热毒,热毒又伤阴,最后造成人体的气阴两虚,所以从中医角度讲,癌症的形成首先是气虚,然后是邪之所凑,然后是邪凑留滞化热伤阴,进一步造成气阴两虚的所谓全身元气亏虚。那么梦回兄的所谓这里不存胃阳虚,显然是难以成立,另外,从中医理论出发,灵枢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落实到治疗上来讲,那么健运脾胃是治疗一切肿瘤的根本大法,从这个方子来显然相处甚远,一大堆寒凉的所谓的抗癌药物。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最后把锅单扣在山豆根上。山豆根背锅事小,当前中医的如此现状只能说是一种悲哀。
 
从中医的角度讲,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人体五脏功能系统的整体平衡失调的结果。至于癌症形成的过程与机制,《黄帝内经》也作了说明,“积之所以成,得寒乃生,“又说,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胃肠恶,恶则邪气留上,积聚乃伤…,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痈疸》指出,营卫䆌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会从之而不通,壅遏不行,故热盛而肉腐,肉腐而为脓。这才实际临床中表现化热,亦即癌瘤的热毒,热毒又伤阴,最后造成人体的气阴两虚,所以从中医角度讲,癌症的形成首先是气虚,然后是邪之所凑,然后是邪凑留滞化热伤阴,进一步造成气阴两虚的所谓全身元气亏虚。那么梦回兄的所谓这里不存胃阳虚,显然是难以成立,另外,从中医理论出发,灵枢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落实到治疗上来讲,那么健运脾胃是治疗一切肿瘤的根本大法,从这个方子来显然相处甚远,一大堆寒凉的所谓的抗癌药物。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最后把锅单扣在山豆根上。山豆根背锅事小,当前中医的如此现状只能说是一种悲哀。
  
  我认为古今医家常把{脾}和{胃}混为一谈是不合理的。

  在饮食条件充裕的情况下:
  主要是因为肝胃气强引起嗜食,造成了脾肾过用而虚衰。

  疾病除了来源于整体阴阳的失衡,还来自于气血分配的不平衡:
  气血强盛之处致实、气血不足之处致虚。

  肝胃强是局部的强,局限于胸胁和心下,气血郁滞于此处所致。
  而脾主肌肉四肢、肾主一身阴阳,脾肾虚衰是全局的虚衰
  
  全局整体的虚衰,不代表全身每一处局部都是虚衰的
  这也正是脏腑辨证的必要性所在,不然只辨明{表里的虚实寒热}就可以处方治疗了。
  
=====
  
  至于此事件中,这个处方是怎么会出问题,我的分析也是全面的:

  从整体药性的过于寒凉(是偏性上的过度,非寒热上的辨反)且扶正力弱

  到方中数味有毒药物加于一个心、肝、肾功能可能已经有严重损伤的患者,

  这两个方面都是导致出事的可能的主要原因。
  
  
  这个处方:
  一、苦寒程度重,扶正之力轻。
  二、有几味药都有毒:黄药子 山豆根 山慈菇 白英。
  
 
最后编辑:
不是量大就有效,有时反而增毒,这是有诀窍的,不仅此病。
看电视以前觉得好笑的地方:高师立马传几十年功力给徒弟。后来各类学习与临床后才知确实如此!古今良书不是在传功力吗?带教老师不是在传功力吗?
医学绪余一书老师责学生;中国通史老和尚捧打小和尚;也就是责学生不思之过,所谓的悟性,或是天生乎?有的要捉着手教还总是教不会,有的就是在一旁瞟一眼就懂诀窍所在,这不就是天生吗?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有的成一代名医,有的默老终身呢?同样的方有的学生就是治不好病,而有的确能灵活运用治大病危病,这不是天生的吗?
 
最后编辑:
不是量大就有效,有时反而增毒,这是有诀窍的,不仅此病。

剂量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口服药,要经过患者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肺的输布,要匹配脾胃肺之气的能力。
二、患者的心肝肾是否有严重的功能受损,是否能将吸收入血的药物及其中的有毒成分及时有效的代谢排泄排。

也就是:
入口是否能承受,出口是否通畅,
既不能胀坏了入口,也不能让毒邪滞留。
  
 
  
  大部分胃癌的形成走的是{萎缩性胃炎-〉低胃酸/无胃酸-〉食物腐毒促变}的通道。

  但也有少部分胃癌跟{食道癌/十二指肠癌}一样,走的是{浅表性胃炎-〉高胃酸-〉反复溃疡及修复促变这条通道。
  这类患者:多半{年纪较轻/证候偏实},往往经得起8次化疗,还能提高5年生存率。
  
 
是药三分毒!医者要设法降低患者毒副反应。
一是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毒性必会放大。
二是对药物炮制。适当的炮制可以减毒增效。
三是剂量要合适。过大的剂量会增药物毒性。
四是考虑承受力。药毒大小与患者体质相关。
五是煎煮要得法。煎煮方法不对会增毒减效。
六是服药有禁忌。患者不知服药禁忌很危险。
 
是药三分毒!医者要设法降低患者毒副反应。
一是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毒性必会放大。
二是对药物炮制。适当的炮制可以减毒增效。
三是剂量要合适。过大的剂量会增药物毒性。
四是考虑承受力。药毒大小与患者体质相关。
五是煎煮要得法。煎煮方法不对会增毒减效。
六是服药有禁忌。患者不知服药禁忌很危险。
处方者应知,给兄台大的赞!!!
 
是药三分毒!医者要设法降低患者毒副反应。
一是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毒性必会放大。
二是对药物炮制。适当的炮制可以减毒增效。
三是剂量要合适。过大的剂量会增药物毒性。
四是考虑承受力。药毒大小与患者体质相关。
五是煎煮要得法。煎煮方法不对会增毒减效。
六是服药有禁忌。患者不知服药禁忌很危险。
哦,还要加一条:
七是配伍要合理。合理的配伍自会减毒增效。
 
重新排序:
是药三分毒!医者要设法降低患者毒副反应。
一是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毒性必会放大。
二是配伍要合理。合理的配伍自会减毒增效。
三是对药物炮制。适当的炮制可以减毒增效。
四是剂量要合适。过大的剂量会增药物毒性。
五是考虑承受力。药毒大小与患者体质相关。
六是煎煮要得法。煎煮方法不对会增毒减效。
七是服药有禁忌。患者不知服药禁忌很危险。
 
是药三分毒!医者要设法降低患者毒副反应。
一是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毒性必会放大。
二是对药物炮制。适当的炮制可以减毒增效。
三是剂量要合适。过大的剂量会增药物毒性。
四是考虑承受力。药毒大小与患者体质相关。
五是煎煮要得法。煎煮方法不对会增毒减效。
六是服药有禁忌。患者不知服药禁忌很危险。
哦,还要加一条:
七是配伍要合理。合理的配伍自会减毒增效。
  
  这七条总结得非常全面。

  中医的用药事故,不全是{辨证不准,剂量不当}造成的
  中药的{偏性}可以伤人,中药的{毒性}同样可以伤人

  所有中药都是有{偏性}的,没有偏性就没有治疗功效。但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有{毒性}。
  早期中医将所有药物都称为{毒药},但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开始,就逐渐将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区分开了。


  一部分有毒中药,主要是靠其毒性来治病的,
  性就是它的,比如附子(乌头碱家族)、麻黄(麻黄碱)……
  只有这类中药,才是{对证使用且剂量准确就无毒,用不对证或剂量不当就有毒}

  还有一部分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是分开的,
  比如:细辛(有毒成分:黄樟醚|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甲基丁香酚),
  又如:朱砂(有毒成分:可溶性汞盐,及其它重金属杂质|有效成分:硫化汞[金属硫化物中溶解度最小])

  所以这类药物需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或者煎服方法来减毒同时增效(减毒之后使用剂量可以增加,因此有效成分也得以增加)
  比如:细辛宜入汤剂久煎半小时至1小时
  又如:朱砂用水飞法炮制以去除其中的可溶性汞盐,及其它重金属杂质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神农本草经》上经(上品)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神农本草经》上经(中品)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神农本草经》上经(下品)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这七条总结得非常全面。

  中医的用药事故,不全是{辨证不准,剂量不当}造成的
  中药的{偏性}可以伤人,中药的{毒性}同样可以伤人

  所有中药都是有{偏性}的,没有偏性就没有治疗功效。但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有{毒性}。
  早期中医将所有药物都称为{毒药},但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开始,就逐渐将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区分开了。


  一部分有毒中药,主要是靠其毒性来治病的,
  其毒性就是它的偏性,比如附子(乌头碱家族)、麻黄(麻黄碱)……
  只有这类中药,才是{对证使用且剂量准确就无毒,用不对证或剂量不当就有毒}

  还有一部分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是分开的,
  比如:细辛(有毒成分:黄樟醚|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甲基丁香酚),
  又如:朱砂(有毒成分:可溶性汞盐,及其它重金属杂质|有效成分:硫化汞[金属硫化物中溶解度最小])

  所以这类药物需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或者煎服方法来减毒同时增效(减毒之后使用剂量可以增加,因此有效成分也得以增加)
  比如:细辛宜入汤剂久煎半小时至1小时
  又如:朱砂用水飞法炮制以去除其中的可溶性汞盐,及其它重金属杂质
用药方法、用药途径也重要
 
最后编辑:
看视频应该也是有一些年头的中医馆了。
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没有考虑到该患者体质再加上医师没有引起重视造成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