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漫漫自学中医路

作了个图说明伤寒论六经病发生、传变、欲解时规律

IMG_7005.jpeg

仓促之作,不算完整。主要是在疾病传变方面有缺。
 
最后编辑:
读刘文澄的《民间师承中医学》,很合我的中医观,准备详读。


第一章 太极阴阳元气论(本原论)
————民间中医 刘文澄

我们生活的时空仅是浩瀚宇宙时空(无极)的一个极小部分。我们用肉眼年看得见的叫阳,看不见的叫阴。宇为空间四方上下,宙为时间,也就是古往今来。人顶天立地,得天地之中气而生,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一个小宇宙,周围有大气包裹,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这个时空,同时这个时空也会制约人类的行为,有人叫自然现象,其实是因果轮回,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研究人体就不能离开对自然现象的研究。 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小宇宙,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息息相通,合于天地阴阳则长久,悖于阴阳则病。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者须臾不可离也。阳化气,阴成形。阴为物质,阳为功能,阴为寒,阳为热。阳为生长,阴为收藏。阴为水,阳为火,阴为内,阳为外,阴阳合则气化成。
 
最后编辑:
血脉与经脉,一直困惑着。
先捋一下血液之循环。
血液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运行由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承载运行,动脉血管运送的是有氧血液(水谷精微物质溶于其中血浆),静脉血管运送无氧血液(含有身体各组织排放的垃圾),动静脉血管基本并行,一阴一阳。
一、两种血液交换在身体各组织进行,动脉毛细血管输布氧气和营养给组织,静脉毛细血管从组织中带走二氧化碳和一些垃圾元素。这是有氧血和无氧血的第一次交换。
二、第二次交换在肺中,一呼一吸,使肺中产生不同的气压值,二氧化碳脱离血液成废气呼出体外,氧气溶于血液中变成有氧血回到心脏开启新一轮循环。
三、肾精生髓,髓生血,生成的是血液中的血细胞。水谷精微所化之血是指溶于血液中之血浆及溶于血浆中的血气,包括各种有机弱酸和弱碱及一些身体所需元素离子。
以上是血液的生成,组成和循环规律。
把脉与心脏跳动以及血液多寡有关,毋庸置疑。针刺从浅入深,皮肉筋骨,必须避开大动脉(血管)。在我了解穴位结构是由疏松的肉组成,是不是里面附着只是些毛细血管,是交换有氧血和无氧血的地方。
了解人体的血管分布和经脉循行图有些差距。但大方向一致。血液也是循环往复,一息之间走得也并不远。
可不可以这么认为,经脉范围大,内含血管。血行管中,卫行管外,都同行于经脉中。
喝药所产生的水谷精微由血液输布全身,当运行到病患处时相应的药物参与治疗。而针灸是调集身体内营卫之气以治疗病患处。
 
最后编辑:
血管和经络,其实是人体的两套系统。血管是物资运输系统。经络是信息传输、控制调度系统。
喝药和针灸的治病机理,确实如楼主所言。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相互配合,最为圆满。
 
看古书,琢磨出一炼丹大法。
1、艾灸关元,调和阴阳;
2、制作肉桂附子丸,附子肉桂等分,附子先蒸后烤,两药破碎炼蜜为丸。一粒3-6克,灸完服一粒;
3、修炼孙思邈的固精大法,以免跑了。
灸药练同步,停灸即停药,每年一次。此方案只适合40岁以上聚气缓慢之欲修道者,未经实践,勿乱用之。准备好先自己练。
 
《骨度》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
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𩩲骬,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𩩲骬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附属,长一尺六寸。附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背(别本作膂)骨,长二(别本作三)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脉度》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孙络之)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
岐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
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
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五十营》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气)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最后编辑:
读《灵枢》—《骨度》、《脉度》、《五十营》。

1、骨、脉、人气是各篇之主旨。
2、以同身尺寸为度,而不是汉或者现代的单位。之前读这几篇章节脑中所想的是汉尺,觉得篇内文字错漏百出,以为古人不如今,殊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汗颜不已。比如“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气足者长,气短者短。小儿生长未完成,头占比大,不在此列。
3、经脉之长短以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定,测定总长为十六丈二尺。
4、人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不能理解为血气,因为血气只有离心和向心两个方向。这里理解为元气最为确切。
5、人气循经行只有一个方向,而不是对称双经并行,否则距离会少将近一半,那这三篇文章将无任何意义,又是错漏百出。在我们没有能科学解释经络之前,不能按现代思维来否定千百年的传承。有人说越久远的医理越正确,我信。留下传承的个个是人中龙凤,吾不如多矣。
解决这几个问题,此三篇文章一贯而通,不再瞎质疑。
 
《关于睡觉的思考》

手机满格电,运行大程序时耗电量极快,休眠时耗电少;剩余20%电量时会提示我们该充电了,剩余10%再提示一次,耗光了电,直接黑屏关机。使用手机过程中中也可以同时充电,那手机可用时间会延长。对于手机,即使黑屏自动关机,也可以充上电继续使用。手机充电池是有使用寿命的,用得频繁电池寿命就断,即使不用,到了年限,电池也会咔嚓,停摆了。
对于我们人类,和手机也差不多,休息就是充电,睡觉就是充电,吃饭是持续 充电。先天元气是多寡体现在人类寿命上,吃饭补充气血产生后天元气。当后天元气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人身会敲响警钟,该睡觉休息了,强撑就要动用先天元气,致使先天元气透支耗损,每天我们身体耗损的先天元气是有定量的,透支了先天元气就透支了生命。
一天的定量元气用完了,就需要睡觉补充元气,睡眠足了才能充满电,满面春风的迎接第二天的到来,周而复始。平时我们耗电有两种,耗神和耗力。耗神就是脑力活动,耗力就是体力活动。搬砖耗力多余耗神,吃饭补气血才能补力;研究员耗神多余耗力,饭吃得不多但要 吃营养品补脑。身疲神乏,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睡足觉补足精力,才能继续干活,否则就透支元气透支了生命。不注意节制的科学家和拳击手没有几个是长寿的。稍微长寿一点的都是后期注意养身保健的。

睡眠分为深度睡眠和浅睡多梦,浅睡多梦身睡神不睡,有效果但质量不好,第二天起来还是很疲乏,就想充电线有问题,充了足够时间,但电还没充满;只有深度睡眠效果大,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下,先天元神主管身体,呼吸缓慢均匀冗长,身体各部运转趋缓,有点象练气功之入静,天人合一。醒来以后后天识神接管,开启了一天的活动。
《黄帝内经》—卫气行篇描述,当我们睁开眼睛酝酿了一夜的卫阳,从双目中散出,白昼循行于3阳一阴分。我理解一阴分为活动持续充电,晚上闭目卫阳收敛行于体内算是完全充电。这是我们人身的自我调节。
 
最后编辑:
脉度之阴阳脉比例:测算阴阳平衡。
先上一绘画标准人体图

IMG_7035.jpg
上图人体7格半,相当于《脉度》里的七尺五的标准人体。《脉度》记载经脉总长度为16丈2尺。其中阳脉总长为9丈,阴脉总长7丈2尺。阳脉占比55.56%,阴脉占比44.44%。一天之中,人气循于表13小时20分钟,循于里10小时40分钟。人气匀速循行如上计算结果。
但人气行有快慢,循于表时比较活跃,行于里则迟缓。因此可以模糊证明人气行于阴阳经脉时间各半,各12个时,阴阳平衡。
另外,从一个正常人的生物钟看,一天之中睡8个小时。即睁眼16个小时,按《卫气行》三阳一阴分循行,一阴分占4个小时,即为人体的白天充电时间,卫阳循行总时长=16-4=12小时,所以活动和充电时间各半为12个小时,阴阳平衡。
这才是遵循自然养生之道理。
 
最后编辑:
第五周的小蝌蚪

小蝌蚪,它现在由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这三个胚层将来会形成宝宝的器官及组织。细胞正在分化形成胎儿的主要器官(如肾脏、肝脏),神经管也开始发育。神经管是由胚胎的上层即外胚层分化而来,将来会发育成宝宝的大脑、脊髓、神经和脊椎等。外胚层还将形成宝宝的皮肤、头发、指甲、乳腺、汗腺及牙珐琅质等。胎儿的心脏及循环系统开始由中胚层分化形成(事实上,在这一周,宝宝的小心脏已经开始分成心室,开始跳动,并能泵血了)。中胚层还将分化形成宝宝的肌肉、软骨、骨骼和皮下组织等。而第三层即内胚层将形成宝宝的肺、肠道、早期泌尿系统,以及甲状腺、肝脏和胰腺等
 
最后编辑:
摘六节藏象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五脏生成


论五脏之生成,而推展五脏之外合外荣也。

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在内,气行周身,诸脉者,周身血气循行之脉道也。五脏精华,上注于目,故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髓者皆属于脑。诸髓者,周身血气凝聚之精髓也,脑为髓海,故诸髓者,皆属于脑。
诸筋者皆属于节。诸筋者,周身血气贯通之筋路也。筋连于节,能屈能伸,故诸筋者,皆属于节。
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血者,周身经络内外之血也。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诸气者,周身荣卫外内之气也,肺为脏长,受朝百脉,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最后编辑:
重读中概藏象

一、心主血脉,主神志;
二、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
三、肺主气,主呼吸,司宣发肃降,通調水道,主皮毛;
四、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五、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意思是说,肾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中医认为,髓又分为骨髓、脊髓、脑髓三部分。其中,骨髓藏于全身骨骼之中,起到营养骨头的作用,最终汇聚到脊髓;同时,脊髓又和脑髓相通,皆由肾精所化生。也就是说,大脑的营养来源于肾精。因此,肾功能的好坏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有两个不同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的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由一个大的神经胞体和两种神经纤维构成。
  • 轴突: 长而纤细的神经纤维,从神经细胞伸出,可以电脉冲形式发送信息到其他神经细胞和肌肉
  • 树突: 接收电脉冲的神经细胞分支

通常,神经在一个方向上传输电脉冲,从一个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的脉冲发送轴突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脉冲接收树突。在神经细胞的连接点(突触),轴突分泌少量化学信使(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触发下一个神经细胞树突上的受体产生新的电流。不同类型的神经通过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号。一些冲动刺激下一个神经细胞,而另一些则抑制它。

脑和脊髓还含有一部分支持细胞,称为胶质细胞。这些细胞与神经细胞不同,不会产生电脉冲。有如下几种类型:
  • 星形胶质细胞: 这些细胞为神经细胞提供营养,并控制神经细胞周围液体的化学成分,并保证它们生长。它们可以调节神经细胞周围的神经递质和外部化学环境,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发送脉冲的频率,进而调节神经细胞群的活性。
  • 室管膜细胞: 这些细胞沿脑和脊髓的开放区域形成,旨在产生并释放浸泡神经系统细胞的脑脊液。
  • 胶质祖细胞: 生成新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替代那些因损伤或疾病而被破坏的细胞。胶质祖细胞遍布成人的脑部。
  • 小胶质细胞: 这些细胞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损伤,并帮助清除死亡细胞的碎片。这些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中四处移动,并能在损伤期间增殖以保护大脑。
  • 少突胶质细胞: 这些细胞在神经细胞轴突周围形成一层包覆,并构成一种被称为髓鞘的专门膜,其中髓鞘是一种可以隔离神经轴突并加快脉冲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脂肪物质。

施旺细胞也属于胶质细胞。但这些细胞位于 周围神经系统而不是脑和脊髓中。这些细胞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并使髓鞘隔离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轴突。

脑和脊髓由灰质白质构成。

灰质由神经胞体、树突和轴突、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人体最小的血管)构成。

白质包含相对较少的神经元,主要由包裹着许多层髓鞘的轴突和构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组成。髓鞘使白质呈白色。(覆盖在轴突周围的髓鞘可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见 神经。)

神经细胞可以增加或减少它们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连接的数量。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人类进行学习、适应以及记忆的过程。但脑和脊髓都极少生成新的神经细胞。海马是一个例外,海马是参与记忆形成的脑区。

神经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通讯系统,它可以同时发出或接收大量的信号。不过,神经系统对疾病以及外伤的抵抗力却很脆弱,例如:
  • 神经细胞可发生退化,导致 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
  • 少突胶质细胞可能出现发炎和丢失,导致 多发性硬化。
  • 细菌或病毒可感染脑或脊髓,导致 脑炎和脑膜炎。
  • 脑部血液供应梗塞可导致 中风。
  • 损伤和肿瘤可导致脑或脊髓结构损伤。
 
石学敏院士首创中风病“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而提出的治则和针刺方法。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


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副穴:

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

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3~0. 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 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二:小醒脑

主穴:


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一。

1、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2、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3、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4、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5、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6、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7、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 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8、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

9、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10、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后遗症处理

1、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 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 5~1. 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 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 3~0. 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刺络拔罐,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用闪火法拔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

2、失语:风池、上星、百会、金津、玉液、廉泉、通里。风池刺法同前,上星平刺0.5~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廉泉直刺1~1. 5寸,施合谷刺法,以胀感达舌根及喉咽部为度;通里直刺0. 5寸,施捻转泻法。

3、手指握固:合谷、八邪、曲池、外关、肩髃。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曲池、肩髃刺法同前;外关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

4、上肢不遂:风池、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合谷、八邪、外关。风池、极泉、尺泽刺法同前;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到达示指为度;肩髃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肘关节为度;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

5、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委中、三阴交,针刺方法同前;环跳直刺2~3寸,以触电感传至足底为度;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昆仑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

6、足内翻:解溪、丘墟、照海、筑宾、昆仑。解溪直刺0. 5寸,施捻转泻法;丘墟透照海,直刺2. 5~3寸,施捻转泻法;筑宾、昆仑,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

并发症处理

1、假球麻痹::针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向喉结方向,深刺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或咽后壁点刺。

2、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吞咽困难:翳风、天柱、风池。针翳风,用2~3寸毫针刺向咽喉方向,用捻转补法施术1~3分钟;天柱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风池手法同前。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3、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先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1. 5寸,施捻转泻法;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水道外开1. 5寸)、左外归来(左归来外开1. 5寸)均直刺1. 5~3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

4、小便异常:癃闭(尿潴留),针中极、秩边、水道。中极直刺1. 5~2寸,施提插泻法,令胀感传至会阴;秩边直刺2. 5~3寸,针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泻法,令胀感达前阴。小便淋漓:取关元、气海、太溪。关元、气海直刺1~1. 5寸,施呼吸补泻之补法,而后,置1寸艾炷于针柄上,施温针灸,每次2~3壮;太溪直刺0. 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尿失禁或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三阴交。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5、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6、失明或复视:失明取风池、天柱。风池,针尖方向与双目系对角相交,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天柱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复视,上穴加睛明、球后。

7、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内关、风池。

8、肩关节痛或肩周炎,肩关节痛:天鼎、肩髃、肩内陵、肩外陵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天鼎,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直达肩肘或手指;肩髃、肩内陵、肩外陵、肩贞直刺1~1. 5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肩中俞、肩外俞均横刺1~1. 5寸,施捻转泻法;阿是穴刺络拔罐方法同前。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9、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⑩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2禁忌症

(一)急性脑出血

(二)高血压

3注意事项

(一)“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

“大醒脑”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

1、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替使用。

2、在中风急性期者,患者亦可用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法操作,病情轻浅者,亦可用“小醒脑”针刺法操作。

3、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按照“小醒脑”针刺法操作,但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大醒脑”针刺法,亦可交替使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三)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四)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

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要求患肢抽动次数可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一3者可使之抽动三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五)留针情况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立即活动患肢。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补出针。三阴交要求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入得气深度。

临床案例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天”.患者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晨起发现穿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

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查体】

心肺(-)。公众号:疼痛指南

【专科情况】

神志清楚,构音欠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两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约4级,左侧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未见异常,浅反射正常,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和右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辩证分析】

患者年近五旬,肥胖体弱,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则瘀血内生,肝风挟痰挟瘀上扰,痹阻脑脉,脑髓受损,发为缺血中风。病因为肥胖体弱,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治疗】

石院士为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内关(双)、人中、委中(右)、三阴交(右)、极泉(右)、尺泽(右)、合谷(右)、丘墟透照海(右)、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当针刺委中、三阴交穴时,患者觉右下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下肢分别猛烈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抬右下肢,患者即觉得右下肢比前轻松,抬举比前有力,右下肢肌力3+级。针刺极泉(右)、尺泽(右),患者觉右上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上肢出现不自主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活动右上肢,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3-级,右手指可稍活动。

续用醒脑开窍法为患者治疗约40天,每次针刺患者都可出现明显针感,每次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都可有所改善,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对指良好。

随诊至今,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手写字尚端正,生活自理。该患者恢复效果之好,超出我们的预期。
 
庖丁解牛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骨肉分离

骨和肉虽然连接紧密,但毕竟是两个部分,只要寻到纹路,还是可以分开的。渔民杀鱼去骨就非常娴熟。


抽筋剥皮

虽然现今形容的是很残酷,但原意就是那么回事。
把筋抽出来,把皮剥了。说明皮与筋也是两个部分,寻到纹路,也能轻而易举的做到。



之所以引用这几个成语,是想说明皮、肉、筋、骨是人体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连接处是有缝隙有纹路的。切过肉,熬过骨头汤斩过骨头的人都知道,它们之间还有一层膜,很薄很薄,还有点粘呼呼的,而且特别有韧性,不容易撕开或切断。也许在活着的生命里,这个膜表现的不同,就如人体的穴位一样。
我想这脉呢?
山东某研究团体解剖发现,穴位基本都位于肌门和骨门,因为这里正好有路通向他处。
周楣声灸感三相里提到,灸感有线性前行和平面前行,有时在胸腹部跨空前行,只要有通过的缝隙,才能传向他处。
气血营卫随脉循行的载体就是脉,人气行于缝隙之间,薄膜之旁,濡养全身,护卫人体。脉的字解也是行于肉旁,血旁。
有时针刺要至筋,至骨;有时刺至皮,至肉亦可。
所以我再次刷新自己认识,脉就是皮肉筋骨的缝隙。
至于它为什么会有一定的循行路线,这可能和12经脉的不同共振谐波相关。
有路,有气,有谐波,再加上心的动力和神经的传导,组成了人身体内外完美的濡养通道和护卫气墙。
 
最后编辑:
理解经脉循行

1713567223477.jpeg



把手举起来,顶起脚尖,阴经由脚趾上行至手指,阳经由手指下行绕头至脚趾。
从小蝌蚪五周的过程看,神经管属胚胎三层之外层生成,将来大脑、脊髓、神经和脊椎由其生成,所以大脑在表层,由阳经联络。阴经联络内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