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漫漫自学中医路

寻得一方,治干、湿脚气的。
生地、归尾、白芍、陈皮、炒苍术、牛膝各30克,吴茱萸、条黄岑、桂枝各15克,大腹子3克。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0丸,空心煎白术、木通汤下。
方便了就做来试试,看药性是不是也能把小肚腩一起干掉呢?
不知道大腹子现在还有没有卖?
 
思考中医:

发展中医,必须树立起大中医学的理念,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理论来研究发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中西医结合,或者局限性很大的中医师承。
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中医理论,就包含了上述的多学科内容。
比如:
哲学—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易学原理,星象学说,道家导引术。
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说,气的运行规律,热胀冷缩原理,地球引力原理,压力大小原理。
化学—药物的配比,药物的化学反应。
生物—人体解剖,动植物的试验,药材的培植与制作,中成药的提取。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时代变了。大量经方、典籍的遗失,各种动植物的濒危灭绝,有经方也用不了。
药治法,濒危药材的逐渐消亡,中医师受材料限制,治法也会越来越受限。需要发现新药材,创出新经方,走出中国,走向非洲,走向全世界(可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保护自然法规更完善,动不动被抓,判刑),第二就是培育药材了,起码保住原有阵地。君不见仙侠小说里的各大门派的药园吗?小说家都想到了。
针灸法,没有药材的限制,发展会更快。连美国都接受了,何其怕推广不了。
导引法,古称祝由术,受于门规和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徒弟在找师傅,师傅也在找徒弟,没有慧根及机缘,根本遇到不了。限制太大,普通民众难以受惠。加上高手限于不敢过多泄露天机,此法推广不了,也将会渐渐地断了传承。
诸多因素,迫使我们中医界树立起大医学理念,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知识,仔细观察体悟自然规律,了解人体结构和运行机制(中医视角和西医视角),培育多品种、多年份的稀有药材,以人类的视角推广大中医学,让中华医学瑰宝传承于全世界。
 
最后编辑:
练武的人,有倡导刀剑结合的么。。。

刀就是刀,剑就是剑。精通其中一门就已经很厉害了。


术业有专攻。

中医不可能征服所有疾病,西医不可能征服所有疾病,中医加西医也不可能征服所有疾病。

完美无缺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

倡导中西医结合的业界专家,我怎么觉得大多未得中医大成呢(不排除有个别高手)


个人看法。
 
寻得一方,治干、湿脚气的。
生地、归尾、白芍、陈皮、炒苍术、牛膝各30克,吴茱萸、条黄岑、桂枝各15克,大腹子3克。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0丸,空心煎白术、木通汤下。
方便了就做来试试,看药性是不是也能把小肚腩一起干掉呢?
不知道大腹子现在还有没有卖?
解读:1、生地,归尾,白芍滋阴补阳,活血调经;2、炒苍术、牛膝、条黄岑清火燥湿健脾,活血祛瘀,治湿热下注;3、炒苍术、牛膝、吴茱萸温中下气,治寒湿下注;4、白术、桂枝补中益气,强化脾的运化功能;5、木通、大腹子利水,排毒。
解成了四物汤,三妙丸的调味结合而成。
 
最后编辑:
学经方,用经方,先辩病,次辨脉,再辩证,最后辨治。—读张庆军《经方讲习录》有感。
最近有点急躁了,连脉诊都没学会,就想开始针灸学习了。
 
寻得一方,治干、湿脚气的。
生地、归尾、白芍、陈皮、炒苍术、牛膝各30克,吴茱萸、条黄岑、桂枝各15克,大腹子3克。
不知道大腹子现在还有没有卖?
大腹子就是槟榔哦
 
大腹子就是槟榔哦
我知道呀,只是前段时间时间槟榔致癌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国家都禁了,所以有此一问。就我自己以为只是个案而已,千百年来人们这么用都没多大问题。
 
视网模糊,牙松发白,恶寒,腰酸腿软,加上长期工作生活于室内,不见阳光。诊断为肾阳虚。冬日养肾,一瓶maxmen进补,一瓶90粒胶囊,两日服三粒。
效果:四日后,视力基本恢复,牙松发白老毛病看不出变化,腰酸腿软好转。

出现新症状:清晨勃起,口干口苦,牙龈肿痛,但白天好转,傍晚到睡前显正常,牙也不疼了。

我想这应了四时阴阳之法则。清晨对应春天,阳气回升,万物生长,发春了,男人晨勃也就这么回事。加上maxmen的作用,阳已满,肾阴虚。
停药观察。多喝水抑一下阳。
 
最后编辑:
精血素亏,阳难平满。
猛药燃精,速生瞬阳。
阴不制阳,孤阳独亢。

阴阳互根,损重及彼。
补阳之道,阴中求阳。
兴阳虽速,不能长久。
 
有道理。我看了maxmen的成分说明,具有提高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与质量的功能,应该属于补益方面的。它并不是伟哥那种立杆见影的药。我法国一个朋友的十三岁双胞胎小孩服用几次半粒可治尿裤子的毛病。弃之不用可惜了,因此决定中西药合壁,用熟地山药煮水送服,以达到滋阴补阳的目的而不会上火。
 
最后编辑:
寻得一方,治干、湿脚气的。
生地、归尾、白芍、陈皮、炒苍术、牛膝各30克,吴茱萸、条黄岑、桂枝各15克,大腹子3克。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0丸,空心煎白术、木通汤下。
方便了就做来试试,看药性是不是也能把小肚腩一起干掉呢?
不知道大腹子现在还有没有卖?
不得不说,这个方子寒热均有,估计混合起来想要包治湿热脚气或寒湿脚气。
如果是寒湿脚气,估计生地白芍用了,可能会大便变稀,可换为马齿苋和生薏米。这里大腹子就是槟榔,换成桑白皮也可也的。

这个方子比起传统治疗脚气多用防风、木通、蝉蜕、苦参之类大队祛风凉血、燥湿利湿药物,思路更好。
 
悟道

随着接触到中医越来越多,医海浩瀚,在有限时间里根本掌握不了那么多内容,之前学得杂乱无章,得反思一下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刚开始是为了寻找一良方以医治我那痴儿(脑部孕期先天受损,从出生起一直在最顶级的皇家医学院接受康复治疗)。从药方到针灸方,翻遍了无数古籍无一所获,但是有了一点点方向感。
我学习中医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医治万人的医生,仅仅是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而学习,最多偶尔帮帮周围熟悉之人。小病小疼自己解决,大病一个电话,五分钟就到,由专业人士解决,反正医疗保险覆盖。没必要学得太全太好。
研读中医古籍的时候,了解的中医的基础思想与道家的基本理论十分相似。中医有阴阳道家也有,中医讲五行道家也讲,中医归经讲时辰道家修炼也讲,中医有环境论道家亦也有,也许中医道家同源,都是源于几千年的中华古文化,医中有道,道中亦有医。中医和道家也有不同之处,中医是医,医治病人是其主要目的,平衡性是中医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生老病死是基本规律,老百姓说是天定的,都一样,寿命长短基本是一样的,有的人一生没灾没病活到120岁,有的人出生就死,有的人出生后遇到生几次大病透支了大部分生命也很早就死,有的人大病没有,小病不断,也能活个8-9十岁,有病的被医生把病治好了就不用早死。所以医生的职责就是治好病,尽量保持病人的平衡,让患病的人晚点走向终点。
而道家,其修炼的目的主要是长生不老,是突破生命极限的修炼,内丹练己,外丹治己治人。历史上很多失败了,成功的也有吧,但我们平民百姓不知道,就是有一个传说道医孙思邈活了146岁。
从小看武当少林寺电影,之后读金庸古龙小说,玩了仙侠游戏,一直有一个大侠梦。那今后研读方向就改为以道医为主了,保持住学中医的兴趣。黄帝内经继续,孙思邈等道医典籍为主要内容。
以医入道,再以道辅医。
成不成看机缘,做不做看自己。
 
最近在听医考前针灸学张老师的直播辅导课,很上头,讲得很好,听着听着一不小心就掌握了很多经脉知识,很多烦人的穴位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了解到皮肉经腑脏的病变层次递进规律,给他点个赞。
同时每天睡醒后起床前自己给自己把脉10分钟,左右各5分钟,非常安静的10分钟,先训练脉感,补足不能实操的短板。
 
不得不说,这个方子寒热均有,估计混合起来想要包治湿热脚气或寒湿脚气。
如果是寒湿脚气,估计生地白芍用了,可能会大便变稀,可换为马齿苋和生薏米。这里大腹子就是槟榔,换成桑白皮也可也的。

这个方子比起传统治疗脚气多用防风、木通、蝉蜕、苦参之类大队祛风凉血、燥湿利湿药物,思路更好。
我还找到一奇效良方,治远年近日干湿脚气,不过里面有好几位动物药,估计如今难以找到,就没选它。
 
我还找到一奇效良方,治远年近日干湿脚气,不过里面有好几位动物药,估计如今难以找到,就没选它。
动物药一般治疗不太好治疗的病,陈疾旧疴大多需要动物药峻效。
 
超市没找到熟地,看看能不能就地取材,在家里找到了淮山,还有一袋黑枸杞和海参。灵机一动,做一个海参黑枸杞汤吧。
我这海参是深海海参,黑色,与肾契合,应该是补肾的,生活在深海中的海产品黑色,应该是滋阴的。现代生长于中国以外的中药来了。
海参,淮山,黑枸杞一起煮汤,滋阴补肾,固齿明眸,延缓衰老,好东西啊。煲了两个多小时,颜色黑黑的,刚喝完一碗,配上一粒原来顺下的西药补品(经测试属补阳的),味道不怎么样。
中药,国外海产品,西药,这真是一锅大杂烩。
想想我们中药不也是古代一个个先贤们一步步试出来的嘛。
 
功法锻炼过程中的逆腹式呼吸

在功法锻炼过程中,建议练习者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
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收肚子,把肚脐往后背贴,呼气的时候再放松还原。
逆腹式呼吸的时候要用鼻子,不要用嘴。按照中国传统的锻炼习惯,唇舌要轻闭,舌尖要轻轻抵在上牙齿根部。鼻子吸气、呼气,尽量让吸入和呼出的气息均匀、深长。
535500.jpg


逆腹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首先,人的呼吸并不能把肺里的气体一次性全部排出来,总有些气体沉淀在肺的底部,而逆腹式呼吸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气体和外界得到交换,增强人体“吐故纳新”的能力。
另外,中医上讲,肺是保护人体的屏障;现代医学也证明,70%以上的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肺衰竭。所以锻炼肺的机能就非常重要。肺的运动形式很简单,就是“开”和“合”。可是现代的人们,特别是办公室里的白领,越来越少从事体力活动,导致肺的这个机能逐渐衰落,使这个屏障护卫人体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所以,逆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这个护卫能力。
再次,人活一天,五脏六腑就要工作一天,每日工作,却从没人去给它们放松、按摩、嘘寒问暖,日子久了,能不闹意见?它们闹意见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你生病、不舒服。其实,给脏腑按摩很简单,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就够了。
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
535501.jpg

如果想效果更好点,还可以在吸气之末和呼气结束的时候,保持一下“屏息”的状态,也就是不呼不吸。这就相当于肌肉按摩的时候,捏住了,还要停一会才松开,使力道更充分、透彻。
逆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促进胃肠的蠕动,使人体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强,既可以减肥,可以治疗便秘;既可以强体,还可以帮助人们平静心情、调节心理。
道教的经典著作《黄庭经》中把脾称为“黄庭”,是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道教有一句名言,叫做“气满不思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气足的话就不会觉得饿。
道教的典籍数不胜数,但是古人大浪淘沙,总结出养生锻炼的“十六字真传”: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意思是说意念要集中在呼吸上面,要求呼吸要缓慢、均匀、深长,要用腹式呼吸,特别是逆腹式呼吸,来代替平常的胸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吸气收腹、呼气还原,一吸一呼之间自然停顿,古人认为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气落黄庭”,就是气落到了脾中,俗一点说就是“把气吃到肚子里”,这在古代叫做“服气”或者“食气”。古人还有很多相关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拿乌龟来说事,说乌龟整年甚至很多年不吃食物还可以生存,就是因为采用特殊的呼吸方式,是在“吃气”,所以才有能量供应。
龟是仁寿的象征,“龟咽日气而长寿”,它的寿命很长,人们对龟非常崇拜,希望托龟之庇护,同龟之寿。在故事当中,龟的特别之处是它的呼吸“绵绵若存”,呼吸很深很长,频率很低。
缓慢深长的呼吸有助于集中精神,减少妄念,这样能量消耗就少,妄念越少,能量消耗就越低,佛教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有95%的能量是消耗在妄念上面。所以佛教有一句常用语,叫做“禅悦为食”,排除杂念进入禅定,心生喜悦可以代食。
怎样进入禅定呢?还是要从调整呼吸入手,这叫做“调息”,具体要求就是“调息绵绵”,然后达到“心息相依”的境地。佛、道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同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一旦心情不好就喜欢暴饮暴食,这就属于典型的情绪影响到脾胃的功能了。
气落黄庭,就是气落脾中,脾中气满,不思饮食,自然也就不会肥胖了。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部帛书《却谷食气篇》,内容讲的是“辟谷”,“谷”指的是五谷,“却”指的是“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不吃五谷,但不吃五谷的同时要“食气”,进行呼吸锻炼。
逆腹式呼吸的理论根源在于《易经》。
按照《易经》的说法,肾水的卦象为坎卦。水的特征是往下流,可是火在上方,如果要灭火,水一定要往上流,逆流而上,怎样才能做到“逆”呢?
中国道教中有专练“内丹”的一派,称为“丹道”,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陈抟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也有人把这句话叫做: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不管怎么说,都是提倡“逆”的状态,“逆生长”,越活越年轻,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推崇的婴儿状态一样,永远不会老去。
丹道修炼有十六字要诀,每一个字都像金子一样珍贵,所以也被尊崇为“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说的就是“逆腹式呼吸”的状态。
吸气的时候要上提会阴、内收肚脐,意念从会阴提一口气到肚脐;同时鼻子吸气,意念把吸入之气落到肚脐;两气交汇于肚脐,这就叫做“气气归脐”。
上提的是“肾水”、下落的是“心火”,一吸一呼,这就叫做“水火相见”,也叫做“心肾相交”。火性炎上是离卦、水曰润下是坎卦,火在上水在下,火往上走、水往下流,是分离相,是“未济卦”,代表着不和谐;水在上火在下,水往下流、火往上走,是交合相,是“既济卦”,代表着和谐。经常熬夜的人,睡眠不足,不能充分的滋养肾水,水和火不能保持平衡,水少了,火就冒出来了,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肾在五色属黑,年纪越大,肾水越少,黑发也就慢慢变白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水少了,牙齿也容易松动脱落;合起来就叫做“齿摇发坠”,与年龄有关,更与肾水的减少有关。
与“心肾相交”相反的一个状态是“心肾不交”,这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是: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多梦,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及心口)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对这一类病人,就可以采用逆腹式呼吸方式进行锻炼,行、走、坐、卧的姿势都可以,总的要求是身体要放松、自然,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呼鼻吸上面,用心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如此反复,促使心肾相交。
 
练健身气功有秘诀,拿健身气功中最基本的一个动作——站桩来说吧。

很多人都知道站桩,武打电影里常有练功夫的人先从练站桩开始,不少人也跟着做过,结果站一小会儿就腰酸背痛腿抽筋,哪儿都不舒服,而锻炼的效果呢?似乎也没有什么精进。

为什么?很简单,不懂秘诀地瞎站,不疼才怪!

那么,站桩的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呢?——八虚。

何谓八虚?

八虚是指人体的八个部位要放松,这八个部位是两肘、两腋、两胯和两委中(腘窝处)。所以站桩时一定要做到沉肩、坠肘、松胯、膝盖微微弯曲。

八虚就是两肘、两腋、两胯、两腘窝处都要放松。

中医里有“真气之所过,周身三百六十五节”,就是全身上下这么多关节,都是气血行走的地方。相对来说,关节处都是人体比较虚弱的地方,也是人最应该放松的地方,要把它们虚下来。

《黄帝内经》指出:此八虚为真气之所过。即是说,八虚是一身之气所经过的八个最大关节处。这八个地方至关重要,既是邪气最容易停留的地方,也是气血最容易壅堵的地方。

站桩时放松这八处有什么作用呢?

先说两肘。中医讲,心、肺有病,病在两肘。人的肘部有一个穴位叫少海穴。当我们拨动它时,如果感到特别疼的话,多是心肺有问题了。所以站桩的时候沉肩坠肘,就是对心肺最好的锻炼。

肝胆有病,病在两腋。两腋走的是肝经和胆经。肝有病,其气在两腋。而胆主全身的生发之机,所以把两腋这个地方松开了,对我们的肝胆乃至全身都有好处。从按摩上讲,好的按摩师做按摩,也是先从按摩放松两腋开始。

脾有病的话,病在两髀,就是人体的胯骨轴处。这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处。站桩时一定要放松这里,胯骨轴能够轮转松弛,就是运化得力的表现,对我们的脾十分有好处。

肾有病的话,其气会留于腘窝处。人的腘窝处有两个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委中穴也是人体最容易产生病灶之所。这个地方很容易产生“筋结”,就是经脉不通,会导致腰背疼,甚至是头疼(因为膀胱经走头)。所以,中医里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该多揉一揉委中穴,会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委中穴很容易产生“筋结”,会导致腰背疼,甚至是头疼。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该多揉一揉委中穴。

站桩几乎是所有功法的起势,也是练功的基础。了解了八虚的秘诀,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锻炼要领,我们的站桩才会有模有样,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老母亲的身体慢慢恢复了正常。从不能自理到如今能自己吃饭,做饭,洗碗,还可以帮扫扫地,搞搞卫生,也能接触一些冷水了。怕冷慢慢改善。除了正餐吃的好,薯蓣丸当零食吃,抵饿,现在也不再找乱七八糟的零食吃了。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仲景就是牛。感恩!
 
最近,读到郭志辰的人体空间医学,在中医三焦理论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外焦,变成四焦。他提出能量的走向遵循一个规律:下焦—中焦—上焦—外焦—下焦,完成一个公转循环。
这是一个新的医学研究方向,如果成功必将解决很多医学难题。我从接触中医以来,一直坚信人的身体存在一个小宇宙的说法,也一直在收集关于脑方面的资料,人体解剖,气血津的走向,道家对于炁的资料,为解决先天脑瘫问题做准备,所以很感兴趣。
对于此理论,目前我存在两个疑惑:1、该理论提出多年,没见临床有多少反馈;
2、关于外焦能量经命门返回下焦,那相当于经过督脉下行,但督脉之气是由会阴出发向上行的,能量与气逆行,不科学。道家修炼小周天在督脉也是顺行,到任脉才逆行向下。
但空间医学这个提法还是有开创性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