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语的质疑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条明文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千百年来这一理论一直作为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指导着临床。但是大家都知道痰和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为阴邪用温药和之无可非议。痰分寒痰、热痰、燥痰,是不是热痰、燥痰也要用温药和之呢?各位老师不知对此理论有何高见?
 
怎么没人帮我解惑呢?:funkfunkfunk:
 
此处之痰饮,乃概而言之,即大致而言也。《伤寒杂病论》中多有类似之文,不宜割裂而理解了,鸡蛋里面挑骨头。
 
这个痰,有的书称为淡,也就说是清稀的水液为饮,所以张仲景的金匮的“痰,悬。支,溢”均是这个道理,而你说的痰是肺的吐痰,不是一路。
 
呵呵,当初岳美中解释痰饮的时候,我还想,可能没有人会把痰饮误会为痰的。
谁知道,楼主还真误会了 ,痰饮这个词不是分开的,而是连在一起,就是表示中医的一个病。不是象咳嗽那样,咳是咳,嗽是嗽,也不象哮喘,哮是哮,喘是喘
 
岳美中文:

痰饮沿革史

祖国医学关丁痰饮的记载,始见于最早的医藉《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太阴所致,为积饮痞隔。《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云:岁土太过…民病腹痛,…甚则…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类似记载,该书中还有多处。

《金匮要略》刚有专篇论述,有证,有方。此后关于痰饮之阐述证治日多,所述更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称痰饮有四:“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其人索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留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渭之支饮。”“痰饮”应作淡饮,《金匮要略》四饮曰悬,曰溢,曰支,皆就饮之情状而命其名,皆是虚字,则痰饮不应特用实字应是淡饮淡与澹通,《说 文解字》说:“澹,水摇也”可证。《金匮要略》中所称“浊唾、“涎沫”、“涎唾”等即系后人所谓的痰。

《诸病源候论》有痰与饮之别。痰分热痰、冷痰、鬲痰、痰结等,饮分六饮,曰:悬饮、溢饮、支饮、癖饮、留饮、流饮。《千金方》有五饮 :一曰留饮,停止在心下 ;二曰辟饮,水僻在两胁间;三曰淡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

今人,以稠粘者为痰,稀薄者为饮。今之痰,古人为涕、唾、涎沫。
 
回复 7# 花香丁 的帖子

现代【中基】教材明确指出痰和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浊者为痰,清者为饮。
 
呵呵,学徒先生再仔细看上面岳老的解释就懂了
 
“痰饮”应作淡饮,《金匮要略》四饮曰悬,曰溢,曰支,皆就饮之情状而命其名,皆是虚字,则痰饮不应特用实字应是淡饮淡与澹通,《说 文解字》说:“澹,水摇也”可证。《金匮要略》中所称“浊唾、“涎沫”、“涎唾”等即系后人所谓的痰。
 
回复 11# 花香丁 的帖子

花版辛苦了,谢谢您的指教。学徒明白了。
 
回复 12# 中医学徒 的帖子

能说说你明白什么了吗?
 
回复 13# liujianli0371 的帖子

痰饮不是指痰和饮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说“痰饮”泛指四饮。从狭义来说“痰饮”是四饮之一。刘老师我的理解对不对?
 
回复 14# 中医学徒 的帖子

<金匮要略>里的痰饮,是互文,但指饮.
 
其实如果按岳老的解释,痰为淡,而淡与澹又通,那把痰饮改为澹饮应该就不会有分不清了。
这个和伤寒论里的“中风”两个字类似,我记得好象以前汪莲石注解伤寒时,首先是解释这个“中风”两字,怕后学把伤寒里的中风当成了后世类似心脑血管疾病的那个中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