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养生是道是人生大智慧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9
获得点赞
62
声望
10
年龄
53
刘逢军,曾任北京光明中医学院养生教研室主任、养生学教授。现任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等职。



近年来,他在国内做过多场大型养生报告,提出“化繁为简,以简制繁”、“人与自然和谐”及“向科学的起居饮食要健康”的理念。正式出版的光盘有《调理平衡,和谐人生》、《善待癌症,中庸养生》、《传统科学,优生优育》、《起居饮食话养生》、《以人为本,科学养生》、《向养生文化要健康》等。

老子讲,圣人是顺其自然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人的身心保持和谐;人与人保持和谐。如果人能够保持这三种和谐,他的一生才是真正快乐的、健康的、长寿的。”

善是养生之本。上善若水,善的习性虽然柔如水,但是力大无穷。善良的心态似柔和的水,养育着人的脏腑,使之平衡畅通。” ——— 刘逢军

刘逢军先生是知名的养生专家,他独到的养生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重视身心健康的人们所认识和实践。我们总认为,养生不过是吃喝拉撒睡这些实用性的知识,而刘逢军先生则把养生上升到道的层面。他说———

智者会养生 言行不离善

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

何谓道呢?《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规律。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天地如此,人类作为天地间的微尘,得道则生,失道早亡。“自然”指宇宙的大规律。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谁离天地越近,谁就能更多地获得天地的滋养。

学习天地的宽阔和松静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的身体带有自然给我们的一切特征。当我们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健康的、长寿的,而违反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衰病的,或者导致过早死亡的。自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自然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天高地阔、轻松宁静,我们能够学习天地的这种宽阔和松静,少一点私心,少一点欲望,自然的就长寿了。老子讲,天长地久、天之所以长,地之所以久,就是因为它无私无欲,无爱无恨。对万物一视同仁,平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心里很宽,深居简出的人,身心都是健康的。往往斤斤计较的人是多病的。要想身体好,就得顺应自然,把心放宽,把心放静。

善良和美德可以与天地共振

中国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谛,言行不敢离善。善良和美德可以与天地共振。只有怀有善良的心地,才会保持松静的心理,身心松静才会接受宇宙间良好的资讯,才能与天地整体运动和谐,得到照应。“善”是伟大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最具生命力的。善是养生的阶梯,没有善就难以升华。“悟”是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知。这种感知在人心中清净之后,才能获得。如果你不清净,心中就没有容真知的地方。而人一旦得到这种真知,养生也会获得巨大的潜能。人与人之间应以德报怨,不要以怨报怨。心积旧怨,何谈养生?

人善心静,养血益气。甘愿助人为乐,他们乐在其中,是一种天性的需要,也只有他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悦和奥妙。善待他人不仅可以延寿、气血畅通,还可以令面容秀美。古话曰:“相随心变。善能使鬼变成人,恶能使人变成鬼”。此话千真万确。

刘逢军先生说,养生即养护人之生命。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符合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使人健康长寿。人力不及天力,药力不及天力。

对于养生的内涵,刘逢军先生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中国的养生学讲的就是和谐

三大和谐的比例是7:2:1

中医养生较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现有的资料看,来自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它确定了养生的概念:“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蕴涵着对养护生命的科学解释,也就是三大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心态和谐,人的身体和谐。

世上的长寿老人无论有什么差别,共同的习惯包括了三方面:一是每天日冬前睡觉,惊蛰前起床(21点至凌晨5点);二是饮食清淡而不过量;三是心态平和随遇而安。

养生三大和谐的比例为7:2:1,其中顺其自然属于三分调七分养中的养,占养生十分之七;三分调中的三分之二是自己调心,即“心态的和谐。”剩下三分之一的“身体的和谐。”

大部分人往往把养生与中医治病看成一回事。二者是有区别的。中医养生不治病,只调阴阳平衡,潜能自愈百病。养生不针对病,而是把握人在气候中的位置,促进人和谐自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一举多得,标本兼治。

《黄帝内经》讲“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处方。而对于养生来说,它更加注重的是因时,其次考虑因地、因人。

反视内心 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每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独特之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因此,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人要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反映。儿童喜欢在土地上滚爬,因为这样可以向大地释放“静电”。儿童都喜欢在草地上翻滚,是去躁本能的反映,是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表现在方方面面,靠人们去体验。例如想吃什么,往往正是体内需要的物质;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特别喜欢一个锻炼场所,往往是这个地方的磁场适合于你,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就是养生顺其自然的一种方法。

人只有跟着太阳走,才能够找到内在的力量

在天地之间最大的阳气是太阳,太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阳气的变化。为什么人在太阳底下走一圈,就会感觉到浑身的气非常足呢?这就牵扯到人的本质和位置。对于人的本质,从自然层面上来讲,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既然属于自然,在自然里面必定有其位置。这个位置即是微尘。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自然的状态对人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我们常讲,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跟着太阳走的人太少太少了。首先讲睡觉,太阳醒了,我们就该醒;太阳睡了,我们就该睡。只有和太阳保持了和谐,人的阳气才能充足。但现在普遍不是这样的,人们住的房子里面有空调,上班的时候许多人坐车,好不容易见了太阳,还得打一把伞把阳光给遮住。这样人获得太阳的能量太少太少。

人的起源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我们必须要和太阳保持着相应的节律。一年12个月,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一天24个小时,12个时辰,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跟太阳发生着关系。人有12条正经,就是有12条主要的经脉,经脉的兴衰,都是和地球在自转时哪个位置对着太阳有关的。人只有跟着太阳走,才能够找到内在的力量。

现代人身体所出现的问题中,抑郁占了相当比重。为何会抑郁呢?是阳气不足的结果,是人们睡觉太晚的原因。世界上的百岁老人,无论各自有什么绝妙的方法,晚上9点钟睡觉的做法是一致的。一些人对此非常地惊讶:啊?!好像21点睡觉是不正常一样。实际上21点睡觉是正常的,再晚别超过22点半。21点是亥时,是少阳之时,太阳已经睡了,你也必须睡,你不睡就没有第二天的能量。

一年有四季,一天亦有四季

借天力还人力

四季是阳气变化的一个轮回。四季有各自的主旋律,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受到四季主旋律的影响。在变化的四季中,把人体内部环境调平衡,人与天地间阳气变化相和谐,借天力还人力,可以长出健康的细胞,取代自然消亡的病态细胞。新机制更替旧机制。

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黄昏是秋天,深夜是冬天。晚上9点钟已经是初冬了,11点是寒冬腊月,如果晚上不睡觉就相当于穿了很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站着一样。我们应该和天时相对应。否则,我们就离自然太远,离病就很近了。

不烦累 不发火亦不压火

人阳气足的时候,皮贴肉,肉贴骨。如果不能贴的时候,必然是阳气不足,四肢交替浮肿。人要干工作、要干事,不能够太烦累。如果太烦累就会形成虚阳外越。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忙一件事时,忙着忙着头就晕了,这种晕就是阳气被泻掉了,所以人要逐渐养成一种定力。

除了我们保护阳气,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记住:不能生气!人如果心里很烦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两种选择,发火和压火。当你发火的时候,会使形与气相脱离。如果压火,会形成肝郁,就会使肝郁郁不乐。我们要保住阳气,不能生气,这是我们人生要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在具体的养生行为中,记者对于刘逢军先生关于睡眠养生的理论最感兴趣。他说,睡眠如此重要,应和了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基于对睡眠重要性的充分肯定,他对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认为———

睡觉是第一大补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1)睡觉的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冬主闭藏。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以补人在天地之间渺小的不足。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硬挺不睡,是观念出现偏差,懂得日冬的道理就要符合这一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取决于胆。” 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表现为:惕惕不安,似有人捕之,气短,多疑,洁癖,严重者视父母如路人。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这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我们处在阴面,“阴气盛目瞑。”所以,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2)起床的时间

故宫史料记载:清朝的大臣凌晨3点上朝,皇太子3点起来读书。这是科学的做法。3点至5点是寅时,也叫“鸡鸣之时”。有个词汇叫“闻鸡起舞”。清朝的太监也会在3点冲着皇帝的房间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春主动,立春时风吹树动如同压水井把营养灌到树梢,待春分后暖气到来,嫩芽一夜之间发出来。人与植物同属于生物,对自然界的感应有相同之处。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候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现代“星期天病”就是如此。周日不上班,有人睡到上午10点。3点立春,6点春分,9点立夏。立夏之前没起床,相当于没有经历春天的动,无动无生。《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夏是阳气大放,没有阳气大放就没有精神。因此,早上起床应在3点至5点之间。3点至5点起床天没亮,可以在家里干家务,也可以看书写文章,也可以看电视,待天亮时外出散步。但是,冬天三个月不要轻易外出,必须有太阳才可外出锻炼。晚上睡得过晚或早上起得过晚都会封杀了阳气。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本报记者 刘芳)
 
上善若水
呵呵俺驳一下老子,把他老人家气死也没有关系,反正他老人家不在了。他老人家说这句话时,还没遇上特大山洪爆发的自然灾害,水也并一定就柔,当洪水夺走上千人之命时,老子也许会改“最恶若水”了

此养生之道与我以前看到这则有冲突吗??

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

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

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八、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我有刘老师在中山堂讲养生的资料,但不知道怎样上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