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两个脉象的脉位是否是一个道理

柴桂方应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10/20
帖子
1254
获得点赞
191
声望
63
年龄
50
在太阳病篇中有麻黄汤的条文“脉阴阳俱紧”,与“阳脉涩,阴脉弦,发当腹中痛,”的两个条文中,皆有脉阴阳,这个脉阴阳是浮沉分阴阳,还是寸尺分阴阳,还是左右手分阴阳,不知大家有何认识?
 
第一个问题我肯定赞成尺寸分阴阳。
第二个倾向于也是这个分法。
 
我赞成刘版的观点,大概仲景时代还不是现在的寸口诊脉吧。所以应该是阴阳分浮沉。
 
谢谢诸位的参与,白天没有时间上,现在才来回复,三位说的都有道理,至于确切的说是什么脉位,很难下结论,这可能与每个人的理解有关系,希望有更多的参与者来探讨此问题。
 
两个字虚实分阴阳
 
张仲景时代肯定有寸口诊脉,而且他肯定也用寸口诊脉,当然不能说他不用其它诊脉法,这个是有证据的。
liu版这样讲,我相信他有临床体验,但是就本文来说,两者皆通。
 
引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00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为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006)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094)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3)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辨脉法第一)
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辨脉法第一)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辨脉法第一)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辨脉法第一)

总体来说,我还是主张寸尺分阴阳。
 
谢谢gqdxk版主的整理,在此谢谢过了
对于这个脉阴阳,我是这么看的,不如先把左右手分阴阳,左脉心肝肾,与血有关,为阴,右手肺胃命门,与气有关,为阳。当然还有左为阳,右手为阴的说法(可能与方位有关)。对于“脉阴阳俱XX”,能否认为是左右手的脉都是一个脉象来确定脉位。希望大家指点
其次,再在每一个部位上再分阴阳,就是尺寸分阴阳,更进一步就是浮沉分阴阳,这是由大到小的三层分法,不知道大家有何意见,可以共同来探讨。
 
从gqdxk版主的整理来看,
脉阴阳俱紧分有汗与无汗,有汗为亡阳,无汗为表证。
脉阴阳俱浮分虚实,汗出为实,无汗出为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这里面分别有阳脉与阴脉,这个阴阳脉是否是一个脉位,我认为还是以左右手来分为脉阴阳为好,希望大家指正。
 
这个不对,阳浮阴弱,是指卫强营弱,乃相对而言,即营卫不和,与血虚无关.
 
这个“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这是引自gqdxk版主的整理,这是辨脉法中的条文,这个是血虚气浮的脉象,与中风表证的脉象是相同的,从而可以看出二者的病机所在。
 
先把浮脉的定义弄明白了,"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这便是浮脉,所谓"阳脉浮"即轻取可得,"阴脉弱"即重按稍减<相对于轻取来说相对较弱>,这也是我说"浮沉"分阴阳的原因,另外经常见到感冒的病人大多没有血虚的症状.
 
谢谢LIU版,又学习了一点脉学。
其实我说的血虚脉浮是杂病的,不是感冒的。不知道我说的对否,不对的还请多多指点
 
这话说得,浮于不浮,是表里问题,迟与不迟,是寒热问题,微与不微是虚实问题.
 
乱了,复杂了,胡涂了,清晰了……,端个小方凳,慢慢聆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