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太阳当属“寒”,少阴当属“火”

什么叫阴阳三分?
啊,有三男人分餅,但却要切成六份,然後说要再分给这三人的[配偶],这是三分吗?

如果上面之说成立,那么阴阳五分是否也要同样处理?

所谓的医易同源,同源在那?
就在那个阴阳切分上面,即是历法。
很明显是历法出现在先,经脉出现在後。

而後天八卦对应廿四節气,内经六節也同样的对应廿四節气,这裡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而拉先天八卦落水的理由又何在呢?
阴阳各三分为六,而六者的性质属性为五,对应五脏,六对应经脉。
医以经脉脏腑气血为根本,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去说明这点。
别扯什么易医同源之类的笑话了,其于治病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
春脉者肝,东方木,万物之所以始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春脉和少阳脉,
一个是万物初生的气,而且春在易经中也属于少阳。
一个是阳气较弱时候的气。
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应该怎么理解春脉和少阳脉,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
 
你全列出来,其他的显然不在这种逻辑的类推中
《至真要大论》
……
帝曰:善。六氣之勝,何以候之?
歧伯曰:乘其至也。
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
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
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
所謂感邪而生病也。
~~~~~
今问六氣,却只答五氣,何以故?
不若改为只问四氣,如何?
是故以上乃被魔改之版本,现更正如下:

燥氣大來,金之勝也,風木(少陽)受邪,肝病生焉。
風氣大來,木之勝也,燥金(太陽)受邪,肺病生焉。
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熱火(陽明)受邪,心病生焉。
熱氣大來,火之勝也,寒水(太陰)受邪,腎病生焉。

所謂感邪而生病也。

PS:燥氣=秋、清涼,風氣=春、溫暖。
寒氣=冬、寒冷,熱氣=夏、暑熱。
~~~~~

三阳必然对应三阴,然而实数却只得四。
据此则可知,四时本来就等於六節,但之後的六節却不再等於四时矣!

这就是《内经》裡的三阴三阳。
而邪之来路即邪之去路。
这等於是[六经欲解]的另一面之说法。
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
春脉者肝,东方木,万物之所以始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春脉和少阳脉,
一个是万物初生的气,而且春在易经中也属于少阳。
一个是阳气较弱时候的气。
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应该怎么理解春脉和少阳脉,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
所以我们可以说沒有区別。
即春脉=少阳脉,秋脉=太阳脉,夏脉=阳明脉,冬脉=太阴脉。

那么《内经》之六经,与《伤寒论》之六经,就肯定是不同派别之两套六经了。
那为何两套六经应用起来,却似並无冲突的呢?
 
个人看法,六经像是对三焦水火升降运动的概括
少阳为阳气初生,阳气化火,
阳明为阳气会聚,火聚生燥
太阳为阳气散表,火散寒生
少阴为阴气初生,阴气化水
(上焦之水,是为热气)
太阴为阴气会聚,水聚生湿
厥阴为阴气散里,水散风生
 
个人看法,六经像是对三焦水火升降运动的概括
少阳为阳气初生,阳气化火,
阳明为阳气会聚,火聚生燥
太阳为阳气散表,火散寒生
少阴为阴气初生,阴气化水
(上焦之水,是为热气)
太阴为阴气会聚,水聚生湿
厥阴为阴气散里,水散风生
先生之版本(木火金水火土)
。。阳明。。。 。。。燥金。。。。
少阳。。太阳。。相火。。寒水。。
。。。。。。。。。。。。。。。。
厥阴。。少阴。。风木。。君火。。
。。太阴。。。。。。湿土。。。。

黃元御之版本(木火火土金水)
。。少阳。。。。。。相火。。。。
少阴。。太阴。。君火。。湿土。。
。。。。。。。。。。。。。。。
厥阴。。阳明。。风木。。燥金。。
。。太阳。。。。。。寒水。。。。

两说皆有不是之处。
 
应是因为“雷风相薄”。

您好,八卦不代表每一卦象代表的一经,只是方位不同。天地定位为最初的,所以他实际上就主了六个经,包括手阳明、足太阳、手少阳为天,手太阴、足少阴,手厥阴为地。黄帝内经里面辩阴阳说三阴三阳的时候其实就隐含了手和足,分为12经。否则会发现皇帝内经前后就会有描述矛盾的地方,如果通过先天八卦去理解这12经的话,我个人认为前后没有逻辑矛盾,而且对我来说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或许是每个人学习和理解不同吧,对我来说任何东西如果是光靠记忆去学习的话,我就没有兴趣和动力了。目前来说先天八卦的易经或与中医(我也没学习多长时间中医)对我来说能够比较通畅的逻辑推导衍化,才让我更容易去记住中医的这套理论性的东西。
看前几遍皇帝内经的时候,我一直怀疑这个感觉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当时始终从六经,也就是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至少目前市面上的有注释的书都这样解释,比如我贴一段“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这段话,至少目前市面上我看过的有注释的都是在胡说八道,对易经八卦理解不透彻,这段话根本就不可能理解得了,而这段话恰好是理解后面部分的基础之一。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这段话我也非常不解,网上那些解释看着着实憋屈,请老师明示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这段话我也非常不解,网上那些解释看着着实憋屈,请老师明示
人的经脉阴阳划分是以距离阳气发源地远近来分的,这不难理解吧,所以手经为阳,足经为阳。经中大致的定义以脐为划分,半身而上手经也,广明泛指手六经的总称,足六经皆为阴也,以太阴最大,故广明之阳大部分为太阴所承接,太阴之前阳明也,阴中之阳,为太阴之表里,辅助承接广明。
 
老师好,我想问一下你这里说的脉,是指手还是足还是另有他义?谢谢
脉指把脉(脉诊)之脉,亦指血行之脉。
而手足十二经,本为体表之坐标,类似地球的经緯度。
是故经为虚存,而脉为实有。

原先只有四脉,即四时(春夏秋冬)对应四脏(肝心肺腎)之四脉,亦谓之四经,亦即《内经》裡的四经十二从。

据此则可知,此四经与十二正经之经,乃同名而異谓者也,之後的子午流注,乃是将两者统合为一的前提假设。

而出土古文獻亦证明了在十二经之前,有一段时期,是只有手足十一经而已。

当四经对应四时,那么六经自应对应六節,然而六節是什么呢?而六節又会对应那六脏呢?
 
最后编辑:
脉指把脉(脉诊)之脉,亦指血行之脉。
而手足十二经,本为体表之坐标,类似地球的经緯度。
是故经为虚存,而脉为实有。

原先只有四脉,即四时(春夏秋冬)对应四脏(肝心肺腎)之四脉,亦谓之四经,亦即《内经》裡的四经十二从。

据此则可知,此四经与十二正经之经,乃同名而異谓者也,之後的子午流注,乃是将两者统合为一的前提假设。

而出土古文獻亦证明了在十二经之前,有一段时期,是只有手足十一经而已。

当四经对应四时,那么六经自应对应六節,然而六節是什么呢?而六節又会对应那六脏呢?
我感觉我需要再回去读内经:006:
 
人的经脉阴阳划分是以距离阳气发源地远近来分的,这不难理解吧,所以手经为阳,足经为阳。经中大致的定义以脐为划分,半身而上手经也,广明泛指手六经的总称,足六经皆为阴也,以太阴最大,故广明之阳大部分为太阴所承接,太阴之前阳明也,阴中之阳,为太阴之表里,辅助承接广明。
懂了,谢谢老师
 
阴阳各三分为六,而六者的性质属性为五,对应五脏,六对应经脉。
医以经脉脏腑气血为根本,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去说明这点。
别扯什么易医同源之类的笑话了,其于治病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阴阳各二分为四,是为四时,对应四脏。
而阴阳各三分为六,是为六節(六气),为何却可以对应五脏+经脉?
況且脉实经虚,一節(一气)可以对应二物?

四时有廿四節气,六節还是有相同的廿四節气,凭什么将三阴三阳,四散各处?

若二三四气为三阳,则剩下的必为三阴,对否?

。。阳明。。。。。。三气。。。。
少阳。。太阳。。二气。。四气。。
。↑。。。↓。。。↑。。。↓。。
乜阴。。乜阴。。初气。。五气。。
。。乜阴。。。。。。终气。。。。

六節与四时一样,乃为相等之面积,如上图所示,可有異议?
以一日分為四時,日出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日中。。。。。。三气。。。。
。↑。。。↓。。。↑。。。↓。。
日出。。日入。。二气。。四气。。
。↑。。。↓。。。↑。。。↓。。
。。夜半。。。。。。初终。。。。

三阳为昼,三阴为夜。
中医学的圆运动,同样不支持将三阴三阳,随意安放。

是故[太阳当属寒,少阴当属火],必误!
而有一節对应经脉云云,亦必误,審矣!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