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1
声望
63
年龄
62
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说:

四种人(神)的说法见于现《素问》第一篇末端。这种系统说法不见于道家之外。儒家的最尊称呼叫“圣人”,在《内经》中屈居三等,一等人是“真人”。后来,这个名号成为高明道士的尊称。如孙思邈被称为“孙真人”,他身兼道、医两家,都可以当此尊号。下面把战国秦汉论真人、至人等较系统者摘如下。读者与《内经》对看,自能体会各家源流。
 
【补注】

⑴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是道家构设的神仙系统四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在《素问》中的反应。各家说法不一,等级层次不同。《庄子》是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及贤人,《淮南子》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及构设出传说中的具体的人物(如伏羲、神农、冯夷、大丙等),《太平经》是神人、真人、圣人、贤人。
 
四种人(神)的说法见于现《素问》第一篇末端: 《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一。’《太素》同,杨上善云‘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故云宗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王冰注:“真人,谓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现莫测。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也,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迹顺至真,以表道成之证。凡如此者,故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也。真人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故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体同于道,寿与道同,故能无有终时,而寿尽天地也。”

《类经一卷•摄生类三》:“真,天真也,不假修为,故曰真人。”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金栋按:据王冰注,真人者,修炼(真)得道而成仙,与道同体之神仙也,《庄子》谓之神人。《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真人,《汉典》云:“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

《素问•六微旨大论》:“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楚辞•九思•哀岁》:“随真人兮翱翔。”王逸注:“真,仙人也。”

《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文子•九守•守朴》:“老子曰:所谓真人者,性合乎道也。”

《淮南子•精神训》:“所谓真人者,性合于道也。”高诱注:“真人者,伏羲、黄帝、老聃是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王冰注:“全其至道,故曰至人”,与真人“同归于道也”。

《类经一卷•摄生类三》:“至极之人,其德厚,其道全也。”

《素问考注》:“案:至人,谓全道之人也。至,即至极之义。”

《素问•方盛衰论》:“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
 
金栋按:至人,《汉典》云:“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天下》篇:“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淮南子•原道训》:“是故至人之治也。”高诱注:“至道之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文不属。”),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榆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王冰注:“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圣人。”

《类经一卷•摄生类三》:“次真人、至人者,谓之圣人。圣,大而化也。”

《素问考注》:“案:圣人,谓顺道者也。”

金栋按:圣人,《汉典》云:“⑴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圣人一词,道家典籍如《老子》、《庄子》、《文子》、《列子》、《淮南子》等多次提及。《庄子•天下》篇:“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与儒家圣人之义不同。见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圣人,故有《汉典》所谓“有时也专指孔子”之说。孔子被誉为圣人,或始于西汉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顺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王冰注:“次圣人者,谓之贤人。”

《类经一卷•摄生类三》:“次圣人者,谓之贤人。贤,善也,才德之称。”

《素问考注》:“盖求道者也。”

金栋按:贤人,《汉典》云:“德才兼备的人。”

傅景华说:“此节则论摄生的不同层次,并揭示了‘道生’的最高境界。真人独立守神,宗一于道;至人积精全神,通达于道;圣人调摄精神,顺从于道;贤人保养精神,符合于道。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神的守全和对道的同化层次不同。”(《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又《文子•卷第七•微明》:“昔者,中黄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间有二十五人也。

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唐•默希子-徐灵府注:变化不测曰神,纯素不杂曰真,通达无碍曰道,心洞玄微曰至,智周万物曰圣。)

次五有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辩人。(默希子-徐灵府注:含蓄曰德,仁爱曰贤,明慧曰智,柔和曰善,能知曰辩。)”
 
⑵孙真人:真人孙思邈,其“真人”者,或受封于唐太宗李世民之赐,或自号也。后宋徽宗追封“妙应真人”。

金栋按:张岱年说:“真人,……唐代以后,少数道教人士有被帝王赠号为真人的。”(《中国道教大辞典•道教哲学》)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有元代道士李济道复刻金代之《唐太宗赐真人颂碑》,而有受封之赐,但《新•旧唐书》未载,不知出于何处。

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孙思邈医学学术思想研究•一、生平》说:“孙思邈(541-682年),自号孙真人。”此“自号”亦不知出于何处,然《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篇首有“真人曰”三字,不知是否为孙思邈之自号也?

林亿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云:“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孙真人善述之功也。”

《道藏•太平部》有“《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附《目录》二卷)”。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二•子部三》:“《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嘉锡案:……《千金方》有北宋本,不著年月,只存二十卷,题曰《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其书为孙思邈原本,未经林亿等校正者。……其林亿等所校正者,名《千金备急要方》,或作《备急千金要方》,或简称《千金要方》,凡三十卷,目录一卷。有宋治平三年刻本。”

盖建民《道教医学•第二章道医辈出-道教医学流派的发展与兴盛•第二节隋唐道教医学之勃兴》在“隋唐道教医家考略”中说:“孙思邈,陕西京光华原人。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兼通佛典。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善谈《庄》、《老》’且‘自注《老子》、《庄子》’,隐于终南、太白等山林,精于医药,悬壶济世,广泛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和唐以前的医学理论,著有《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二部医书……宋徽宗时,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原文】《道德经•五十章》:“盖闻善摄生⑴者,路行不遇兕虎⑵,入军不被甲兵⑶。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⑷。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⑸也。
《老子》中还没有这种人的专门称号。①

【自注】①《老子》中“圣人”约28见⑹。如何解释其中圣人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呢?“善摄生者”是否属于圣人呢?我看这是《道德经》或《老子》成书时(按:我同意《道德经》或《老子》成书于西汉初⑺)圣人已经不是儒家的专利⑻,而且这时真人、至人之说,也不再是道家的专利。不过,今本《老子》第一次出现的圣人,还是道家本色。
即:圣人处无为之事⑼,行不言之教⑽,万物作而弗始⑾,生而弗有⑿,为而弗持⒀,功成而不居⒁。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⒂。
遍查《老子》中其他圣人说,均与无为思想不矛盾。
据此,圣人也是善摄生的。
 
⑹《老子》中“圣人”约28见:不确,当为31见。

金栋按:据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十九章》转引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说:“通观《老子》全书,‘圣人‘一词共三十二见。”然笔者仅查到31见。
 
⑺我同意《道德经》或《老子》成书于西汉初:不当。

金栋按:据郭店竹简本《老子》一书成书于春秋末。
 
⑻圣人已经不是儒家的专利: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圣人,老子以得道者为‘圣人’,即能够任体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的人。儒家的圣人指古代有徳之君,如五帝三王。但在老子书中也多次提出‘圣人之治’。钱钟书云:老子所谓圣人者,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管锥篇》第二册,第421页)”

金栋按:圣人,是老子理想中“与道同体”的人物,若以治国而言则为得道之国君,若以治身而言则为得道之“善摄生者”。与儒家的圣人所指不同,与《内经》之圣人同。

圣人,《内经》全书共见36次。《内经词典》:“圣人,36次。1.能通晓天地之理、先知先觉、精通养生、且次于真人、至人而高于贤人者称为圣人。……2.指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生。”

“儒家的圣人指古代有徳之君,如五帝三王”,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云:“儒者以汤、武为至圣大贤,以为全道、究义、尽美者,故列之尧、舜,谓之圣王。”即尧、舜二帝,(夏)禹、(商)汤、(周)武王三代之王,当是古代儒家之圣人。
 
【原文】《庄子•大宗师⑴》:“至人无己⑵,神人无功⑶,圣人无名⑷”“古之真人,不逆寡⑸、不雄成⑹……入水不濡,入火不热⑺……不以心损道⑻,不以人助天⑼,是之谓真人⑽。”
 
⑵至人无己:至人,庄子理想中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无己,忘掉自己。

无己,陈鼓应说:“意指没有偏执的我见,即去除自我中心;亦即扬弃为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臻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徐复观先生说:‘庄子的无己,与慎到的去己,是有分别的。总说一句,慎到的去己,是一去百去;而庄子的无己,让自己的精神,从形骸中突破出来,而上升到自己与万物相通的根源之地。’(《中国人性论史》三九五页)。”(《庄子今注今译•上册》)
 
⑶神人无功:神人,庄子理想中次于“至人”的人,得道而超于常人。无功,不追求功名。
 
⑷圣人无名:圣人,庄子理想中次于“神人”的人,品德高尚。无名,不求有名。

郭象注:“圣人者,物得性之名耳,未足以名其所以得也。”

成玄英《疏》:“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诣于灵极,故谓之至;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正名百物,故谓之圣也。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三人之别。”

金栋按:以上三句见于《逍遥游》,并非《大宗师》。
 
⑽是之谓真人:这就是真人了。

郭象注:“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逐欲无节,则天理灭矣。真人知用心则背道,助天则伤生,故不为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