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经痿论讲的就是甲亢!

你研究人体能量体系,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这样子建立对应关系,并不符合一般事物探索原则。
就算是对的,也需要临床验证,所以现在说什么就是,一定是还为时尚早!
再说了一种新生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一定有其独立性,不用去靠拢另一种古老的理论体系。如果想将两种体系相对照,这两种应该都是成熟的体系,否则就只能是在一种成熟的体系指导下,完善另一种。但是你又不承认,还说中医不完善,就算不完善一般人也很难找到缺口。所以需要先完善的是你的新理论体系。
中医不是不想进步,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再谈发扬,当然找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是可行的,但一定是保留原有的中医框架而不是被改的面目全非。张锡纯的思想就很符合,医学衷中参西,可以借鉴!
还有在中医论坛攻击中医是很不好的行为!
这套理论还是站得住脚跟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患者,根据的也是这种思路治的,大多时候采用五苓散治疗,有时候也会用到黄芩汤,前期经历过很多无效的手段,真正接触到五苓散用验的时间也就那么两个多月就把心率、腹泻给稳定下来了,体重也恢复到患甲亢之前的状态,唯一不足的就是每次有点外感病会眼睑会出现浮肿,过后就没事了
 
你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简单的等号关系也有例外的情形呢!中医的一个治疗方案之前往往有很多限定条件,只看人认识不认识,会不会用。
伤寒论张仲景还不厌其烦的说什么时候发汗,什么时候不可发汗,什么时候小发其汗,什么时候发汗兼通下......
激素系统确实是人体的一大调节系统,激素系统还远没有到认识清楚的时候,各种激素的功能都还在探索中,还有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也还没有完全清楚。而且人体调节系统还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有宏观调控,也有微观调控。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过分夸大一个调节系统,而不是各个系统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临床的时候就行不通了。
做大事不拘小节,抓住主流,不要求面面俱到,一来不好理解,关于发汗的问题很容易理解的,已经有很准确的判断,
 
这套理论还是站得住脚跟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患者,根据的也是这种思路治的,大多时候采用五苓散治疗,有时候也会用到黄芩汤,前期经历过很多无效的手段,真正接触到五苓散用验的时间也就那么两个多月就把心率、腹泻给稳定下来了,体重也恢复到患甲亢之前的状态,唯一不足的就是每次有点外感病会眼睑会出现浮肿,过后就没事了
那你得等等看,有短期疗效还有长期疗效,要评价一种理论还需要很多数据!
 
做大事不拘小节,抓住主流,不要求面面俱到,一来不好理解,关于发汗的问题很容易理解的,已经有很准确的判断,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可能在很多地方适用,但在医学方面就不一定了。医学除了有严谨的逻辑,还需要胆大心细,面面俱到当然更好!
你是刚开始可以不要求面面俱到,等你的理论连成片,成为一种立体的体系的时候,你自己的要求就会提高了。
所以你现在说这些话只能说明你自己还做不到。
 
这套理论还是站得住脚跟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患者,根据的也是这种思路治的,大多时候采用五苓散治疗,有时候也会用到黄芩汤,前期经历过很多无效的手段,真正接触到五苓散用验的时间也就那么两个多月就把心率、腹泻给稳定下来了,体重也恢复到患甲亢之前的状态,唯一不足的就是每次有点外感病会眼睑会出现浮肿,过后就没事了
五苓散是利水的,还可以加白术,甲状腺素受体是疏水分子,与黏蛋白关系密切,
那你得等等看,有短期疗效还有长期疗效,要评价一种理论还需要很多数据!
对于病症,大家都是谨慎的,但是有些时候就得大胆探索,确定这个不是随便定的,甲状腺素是疏水分子,甲低导致组织间黏蛋白聚集正离子和水分。
 
探讨问题我欢迎啊!
你说的甲亢的多饮多食消瘦,这就是中医阴阳的问题,用现代医学的话说就是血液粘稠度的问题。血液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稠度和成分比例才能营养全身的,当血液中某一成分长期偏高(哪怕是正常值范围内偏高)的时候就会出问题,糖尿病是持续的血糖偏高,甲亢也有可能是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偏高,一般的是糖分(淀粉),脂肪酸(脂肪)),氨基酸(蛋白质)这些。当某一个或多个成分持续一段时间偏高之后,就会有一些脏器或组织因为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表现为缺血性的功能低下,实际上是过多的热量将局部的体液浓缩再浓缩,变成了难以流动的流体,有的甚至干结成半固体状,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通。这个在中医里就是痰或瘀,就是这些病理产物导致经络淤阻,又变成致病因素。而身体在某一营养物质,哪怕是水分缺少的时候反馈给中枢神经的信息就是要进食,进食的成分还也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提示,比如口干提示缺水,无力提示缺营养物质(这是一般情况,有时痰瘀体质的人又是相反的),胃胀说明要减少进食等等。而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却是“饥饿”,所以导致人体错误的进食一些能量物质,于是人体内就变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体在消化一些难以消化道的事物的时候是会消耗一些能量的,所以进食还能缓解体内的热势过大,但也只是局部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对于其他地方的疾病不一定有好处。
痰瘀堵塞不同的经络,症状就不一样。阳虚的病人体内可以形成局部的痰瘀堵塞,阴虚的病人体内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痰瘀堵塞,阳病及阴,阴病及阳,最后症状的复杂远超一般医者的认识,就成了疑难症。当痰瘀堵塞到一定程度,一般的改变饮食习惯也难以恢复也就表现出症状成了疾病。
你最后提到的那句话也对也不对。降低基础代谢是对的,收缩血管不一定对,你看西医临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采用的是扩张血管,有时候是能起到一些治疗作用的。你和临床治疗方案想参照,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实验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还有就是你说的这一点,跟我有五苓散的治疗还是很一致的
 
已经过去两年了,很是平稳
或许吧!现代人关注时间不会很长,两年也不算短。
以后你的五脏出问题的时候你会联想到是五苓散的问题吗?据我所知的,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联想的。
 
或许吧!现代人关注时间不会很长,两年也不算短。
以后你的五脏出问题的时候你会联想到是五苓散的问题吗?据我所知的,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联想的。
这是一个好药,白术用的好,提高α受体作用,收缩血管,对于水肿有很好疗效,伤寒对于白术使用很谨慎,脐下悸动不能用。还有肉桂就是提高甲状腺功能的,其余利水,对抗垂体抗利尿激素的。
 
还有就是你说的这一点,跟我有五苓散的治疗还是很一致的
但是要是我来治,我是不会用五苓散的。五苓散利水,消除的是局部的水湿,温病大家叶天士说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你体内的阴阳达到了一个较弱的平衡,一不注意就会被打破。而阴虚的人利水更伤阴液,所以一切都还是不确定。
当然如果你有其它方式,比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变数很多的。
也许是我的要求高了吧。
 
但是要是我来治,我是不会用五苓散的。五苓散利水,消除的是局部的水湿,温病大家叶天士说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你体内的阴阳达到了一个较弱的平衡,一不注意就会被打破。而阴虚的人利水更伤阴液,所以一切都还是不确定。
当然如果你有其它方式,比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变数很多的。
也许是我的要求高了吧。
白术是治脾湿第一药,但是伤阴的,过于燥,所以一般不用。
 
这是一个好药,白术用的好,提高α受体作用,收缩血管,对于水肿有很好疗效,伤寒对于白术使用很谨慎,脐下悸动不能用。还有肉桂就是提高甲状腺功能的,其余利水,对抗垂体抗利尿激素的。
所以你在治疗方面得出的结论就是温阳利水方面的?
还真是可惜啊!
 
但是要是我来治,我是不会用五苓散的。五苓散利水,消除的是局部的水湿,温病大家叶天士说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你体内的阴阳达到了一个较弱的平衡,一不注意就会被打破。而阴虚的人利水更伤阴液,所以一切都还是不确定。
当然如果你有其它方式,比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变数很多的。
也许是我的要求高了吧。
你说的很正确,也确实是一个很弱的平衡,要不然不可能每一次因为一点外感都会出眼睑浮肿,我也在寻求如何提搞这种平衡,但使终找不到突破口
 
白术是治脾湿第一药,但是伤阴的,过于燥,所以一般不用。
嗯,我记得那位说过“在阳虚之体,脾湿恒多;在阴虚之体,胃湿也不少”,但一个是虚寒,一个是湿热。所以白术只是适用于阳虚气虚之体。
 
你说的很正确,也确实是一个很弱的平衡,要不然不可能每一次因为一点外感都会出眼睑浮肿,我也在寻求如何提搞这种平衡,但使终找不到突破口
我只是一种推理,没见过真实的案例。
多谢支持!
不过估计大多数的医者会以为你的这是阳虚,而采用温阳的办法治疗。
可是我会明确的告诉你你这个不是阳虚而是阴虚痰阻,而且是中焦肝胆脾胃的阻隔,上中二焦有火或热势不显,下焦表现为虚寒象;一般的病人都会有胃部不适,很多这种情形的人都是当做脾肾阳虚来治疗的。
 
嗯,我记得那位说过“在阳虚之体,脾湿恒多;在阴虚之体,胃湿也不少”,但一个是虚寒,一个是湿热。所以白术只是适用于阳虚气虚之体。
不知道出自哪里?不做评论。α受体一个特色就是,皮肤、毛细血管、粘膜排水,胃部蓄水。可以参考。
 
不知道出自哪里?不做评论。α受体一个特色就是,皮肤、毛细血管、粘膜排水,胃部蓄水。可以参考。
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原文如下: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原文如下: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上面这个又被人加了几个字,唉!原文是这样的: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上面这个又被人加了几个字,唉!原文是这样的: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这个真没研究,甲状腺素与太阴病关系密切,脱水缩合反应要考虑。利小便不是在于利小便,而是提高醛固酮水平,所有的利尿药大多有替代醛固酮作用,利小便是中医说法,治湿两种方法,一种提高甲状腺素,就是所谓的温,人参桂枝等。一种是提高肾上腺素能,也就是提高α受体作用,紧缩毛细血管,白术茯苓等。这些除白术外,均有利尿作用。
在人体中肾上腺素能与甲状腺热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另一种就是胆碱能类,规则又不相同,这是中医归纳出三阴三阳的原因。区别不同能量形式的构成及作用就是我的学说
 

附件

  • 六经与神经受体对照表.docx
    174.3 KB · 查看: 8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