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为什么我的胃越来越怕热,有没有高人了解这种病

灸关元不会引起胃痛,胃痛是因为喝水多尤其是喝了凉水或吃了冷食后,胃里面食水不分,造成的,胃本就不舒服
灸关元后小肠和脾会动起来,胃也会被带动,食水不分的胃动起来人更不舒服

但不是把解决方法已经告诉你了?
可以先灸中脘,再灸关元,痛的话可以灸腹哀、梁丘
中脘、关元一组,灸起来应该是止胃痛而不是致胃痛
多谢老师!!我可以按老师的指导先艾灸中脘,然后关元。
再请教,什么是“食水不分”?
 
多谢青山老师老朋友关心,夜尿不是很多,不黄,舌苔还是厚,近几天大便不干,食欲有点差。不过艾灸关元,食欲就会好,睡眠也会好,但因为胃怕热,艾灸关元容易引起胃痛。
肝胃有热,消化不良。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问题要先解决。先用丹栀逍遥丸+保和丸试试。注意:早晨不吃药,只在午饭和晚饭后吃药。两种药都先吃说明量的半量。如果吃几次不舒服或无效果就停用。购药要购大品牌,如同仁堂、桐君阁、九芝堂等都可以。
 
我有时干呕,有时胃里食物上涌,有时胃里胀呼呼的不舒服,我以为有点胃气不降。我不太明白升提的补中益气只是升提脾气还是脾胃气一起升提。
首先,脾胃为表里关系,一个拉着一个就像压跷跷板,跷跷板动了,人身体才能吸收养份
脾生来就比较沉(先天之本嘛),脾又统全身水,一不小心,脾虚寒湿之后下沉,就把胃顶上去了,人就感觉胃往上涌,晚上都睡不好
把脾虚寒湿去掉,这跷跷板就回归平衡了

当然,如果脾正常、胃出问题了,那么跷跷板还是要把胃顶上去!
因为胃属阳,阳出问题就不会下潜,而是上越,脱阳 ,阳自己会往上顶
所以,治脾胃的时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把脾胃一块往上提,而是治脾则胃自降,治胃,胃还是自己降!
其次,补中益气丸去下焦寒、湿的能力比较强,与你对症
补中益气丸突出治疗内脏下垂,就是因为去下焦湿能力强,才能把内脏归位(内脏下垂,就是因为湿久了肌肉组织松驰内脏才下沉,下焦湿去了内脏自然归位)
 
肝胃有热,消化不良。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问题要先解决。先用丹栀逍遥丸+保和丸试试。注意:早晨不吃药,只在午饭和晚饭后吃药。两种药都先吃说明量的半量。如果吃几次不舒服或无效果就停用。购药要购大品牌,如同仁堂、桐君阁、九芝堂等都可以。
如果吃 这两种丸药,一定要先把丸药放在嘴里慢慢嚼烂后再喝水吞下。
 
多谢老师!!我可以按老师的指导先艾灸中脘,然后关元。
再请教,什么是“食水不分”?
一般来说,食物与胃液的混合物才能进小肠被身体接收,纯液态水不行,所以喝的水不能直接进小肠
食水不分,就是因为脾胃虚寒,喝的水未能汽化,停在了胃里,滋菌生毒,胃发炎、肚子不舒服,体内未能被汽化的水,都被称为“寒水”
胃里面的这些“寒水”,会将食物与胃液混合打散,导致整个让小肠吸收困难,这就被称为“食水不分”
这些水进不了大小肠,就只能从肌肉、皮肤出去,就被称为“湿”
(喝的进胃后未能汽化的水,小肠接收不了的,想想人如果一天喝八杯水,要是全进大小肠,再加上一天三顿食物,那人人都得上多少次厕所才行?)
 
  我,一个老头,64岁,前些年的胃一直怕寒凉饮食,容易腹胀,大便稀。近几年胃越来越怕热的饮食,吃了稍微高于体温的饮食,胃里就烫得不舒服。大便平时成条状,有时比较干或稀。有时胃痛,吃寒凉药物就会缓解。

  夏天出汗多,其他季节出汗比较少,冬天基本上出汗很少,但是,如果冬天待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会比他人容易出汗。早晨眼皮有轻微浮肿,下午偶尔脚踝附近有浮肿。

  近几年吃的东西还是有变化,比如,原来早晨玉米粥,晚上小米粥。
  现在早晨晚上均为五谷豆浆,五谷豆浆并不只有五样食材,包括:鹰嘴豆、黄豆、豇豆、绿豆、苦荞、还有一种说不上名的豆、花生,核桃,薏仁,黑芝麻,小米,黑米,大麦、燕麦,玉米面、高粱米...
  但是,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食物改变后,胃开始热的。

我确实是湿热型体质,比如身上、头上、脸上长油多,年轻时可脸痘,舌苔一直比较厚。

夜尿还多不黄不?舌苔还厚不黄不?大便还干结不?食欲还好不?

  前段时间在他上一帖中就建议不要再喝那种{五谷豆浆},他说没喝了,结果现在又喝上了。

  {高蛋白、高脂肪、稠糊状}的食物直接喝下去是很难消化的(未经咀嚼和唾液拌匀则更甚),导致胃排空速度减慢(过高的膳食纤维也会减慢胃排空),胃酸大量分泌烧灼胃壁,气血和水谷精微长时间停留于心下,积聚而化生湿热之邪。
  
 
别吃什么四君子、补中益气或参苓白术类补药了,可能会越吃会越严重。你的情况应是胃不降导致。我能想到的是越鞠丸枳实消痞丸以及伤寒论中的五种泻心汤中的一种(适用情况不同,需谨慎辩证选用)。逍遥丸类也可以,但估计效果会很有限。

本来40岁之后,脾胃就开始虚弱了,老年人别乱吃东西。
 
  前段时间在他上一帖中就建议不要再喝那种{五谷豆浆},他说没喝了,结果现在又喝上了。

  {高蛋白、高脂肪、稠糊状}的食物直接喝下去是很难消化的(未经咀嚼和唾液拌匀则更甚),导致胃排空速度减慢(过高的膳食纤维也会减慢胃排空),胃酸大量分泌烧灼胃壁,气血和水谷精微长时间停留于心下,积聚而化生湿热之
现在胃好些了,就开始摄入营养了,多种粮食,营养丰富一点啊。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
 
别吃什么四君子、补中益气或参苓白术类补药了,可能会越吃会越严重。你的情况应是胃不降导致。我能想到的是越鞠丸枳实消痞丸以及伤寒论中的五种泻心汤中的一种(适用情况不同,需谨慎辩证选用)。逍遥丸类也可以,但估计效果会很有限。

本来40岁之后,脾胃就开始虚弱了,老年人别乱吃东西。
多谢!我觉得也是胃气不降。前两天因为胃痛吃了生地、沙参、甘草、半夏、党参、黄芩、黄柏方子,一开始党参量小,胃痛马上缓解,后来觉得胃下坠,加大了党参的量,胃痛有所反复。现在胃痛基本上好了,就是食欲有点差。你推荐的药都很好。
 
一般来说,食物与胃液的混合物才能进小肠被身体接收,纯液态水不行,所以喝的水不能直接进小肠
食水不分,就是因为脾胃虚寒,喝的水未能汽化,停在了胃里,滋菌生毒,胃发炎、肚子不舒服,体内未能被汽化的水,都被称为“寒水”
胃里面的这些“寒水”,会将食物与胃液混合打散,导致整个让小肠吸收困难,这就被称为“食水不分”
这些水进不了大小肠,就只能从肌肉、皮肤出去,就被称为“湿”
(喝的进胃后未能汽化的水,小肠接收不了的,想想人如果一天喝八杯水,要是全进大小肠,再加上一天三顿食物,那人人都得上多少次厕所才行?)
多谢!我有体会,喝了水不一会就小便。
 
现在胃好些了,就开始摄入营养了,多种粮食,营养丰富一点啊。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
  
  首先,越多越好吗,有个度没有?
  《伤寒论》398.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第二、这些粗杂粮不咀嚼,不用唾液搅拌,如何利于消化呢?
    你牙齿没问题吧?
    如果牙齿没有问题为什么要用搅拌机代替自己身体的进食功能?
    生命在于运动,进食过程中的咀嚼也是一种运动它不仅能增加唾液分泌,磨碎和搅拌食物,还能刺激大脑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和满足感、促进调节代谢的激素的分泌,调动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而且这样做必然导致摄入量过大,因为喝流质食物太轻松容易了,打个比方,一个大苹果如果直接啃,要几分钟才能吃完,而且嚼到腮帮子酸,如果它足够大,能够吃到你没兴趣继续吃,但如果是把它榨成苹果汁来喝,只要半分钟就喝完了。
  
 
最后编辑:
现在胃好些了,就开始摄入营养了,多种粮食,营养丰富一点啊。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
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这句话是错的。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中医治疗就不会那么难,反正寒就用热药,热就用寒药,虚就用补药,实就用泻药,为什么数千年来那么多医生殚精竭虑,才只是出现屈指可数的几个名医?难道其他人都不明白这么简单的用药道理?不是的,而是人体不是像你想得那么简单。这个道理就好比,把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买给你家孙子,难道他全部看了,就能成为科学家?同样,你虚弱了,就要营养丰富一些,你的身体就一定好嘛?
 
首先,脾胃为表里关系,一个拉着一个就像压跷跷板,跷跷板动了,人身体才能吸收养份
脾生来就比较沉(先天之本嘛),脾又统全身水,一不小心,脾虚寒湿之后下沉,就把胃顶上去了,人就感觉胃往上涌,晚上都睡不好
把脾虚寒湿去掉,这跷跷板就回归平衡了

当然,如果脾正常、胃出问题了,那么跷跷板还是要把胃顶上去!
因为胃属阳,阳出问题就不会下潜,而是上越,脱阳 ,阳自己会往上顶
所以,治脾胃的时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把脾胃一块往上提,而是治脾则胃自降,治胃,胃还是自己降!
其次,补中益气丸去下焦寒、湿的能力比较强,与你对症
补中益气丸突出治疗内脏下垂,就是因为去下焦湿能力强,才能把内脏归位(内脏下垂,就是因为湿久了肌肉组织松驰内脏才下沉,下焦湿去了内脏自然归位)
多谢 !!
 
  
  孙思邈活到百岁高龄,他谈老年人的饮食宜忌时专门提到
黄米(黏性太大)和小豆(杂豆难以消化)非老人所食(宜)}


孙思邈活到百岁高龄,他谈老年人的饮食宜忌时专门提到{黄米(黏性太大)和小豆(杂豆难以消化)非老人所食(宜)}(勾注).jpg
 
虚弱的人应该多吃才对啊——这句话是错的。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中医治疗就不会那么难,反正寒就用热药,热就用寒药,虚就用补药,实就用泻药,为什么数千年来那么多医生殚精竭虑,才只是出现屈指可数的几个名医?难道其他人都不明白这么简单的用药道理?不是的,而是人体不是像你想得那么简单。这个道理就好比,把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买给你家孙子,难道他全部看了,就能成为科学家?同样,你虚弱了,就要营养丰富一些,你的身体就一定好嘛?
我说的营养丰富,是指各种营养成分丰富,不是仅仅蛋白质丰富,我的五谷豆浆里有10种以上食材。
 
我说的营养丰富,是指各种营养成分丰富,不是仅仅蛋白质丰富,我的五谷豆浆里有10种以上食材。
  
  你这些观点和吃法背离了老年人{食勿过杂}的饮食养生原则:
  
  
孙思邈提出老年人{食勿过杂}的饮食养生原则(勾注).jpg

  
 
最后编辑:
我说的营养丰富,是指各种营养成分丰富,不是仅仅蛋白质丰富,我的五谷豆浆里有10种以上食材。
虚弱的人多补营养是对的,但补的方法不是多吃,反而要少吃!
此时多吃,一是体弱吸收不及,反成累赘,和胃中食水不分营养不能吸收反而滋菌生毒伤身,是一个道理
二是吃得少,吸收率高,肠中多空,本就是长生之法,体弱之人更该学习
(道家有言:要想不死,肠中无屎,所以道家的辟谷,不是不吃谷,是要“谷道无谷”)
 
这个非常有意思,大约下焦的虚寒导致的虚火浮越,乌梅丸症可能也是从这里来的,三阴的寒迫使五脏的阳不能入阴,相同情况的还有三阴的阴虚导致阳气的浮越,都会导致三阳的热像,出现里寒外热之症。
乌梅丸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挺好,不过已经用了灸关元,我觉得干姜 附子这些应该用不着了,用引火归元法,加一些调气机的药,再加点黄连 石膏之类应该就行。
其实用八味地黄汤也是可以把胃火收下来的,胃热的情况应该不是那么厉害才对,或许就是因为下焦太寒,相火无法收纳入肾,才卡在阳明胃的。
 
这个非常有意思,大约下焦的虚寒导致的虚火浮越,乌梅丸症可能也是从这里来的,三阴的寒迫使五脏的阳不能入阴,相同情况的还有三阴的阴虚导致阳气的浮越,都会导致三阳的热像,出现里寒外热之症。
乌梅丸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挺好,不过已经用了灸关元,我觉得干姜 附子这些应该用不着了,用引火归元法,加一些调气机的药,再加点黄连 石膏之类应该就行。
其实用八味地黄汤也是可以把胃火收下来的,胃热的情况应该不是那么厉害才对,或许就是因为下焦太寒,相火无法收纳入肾,才卡在阳明胃的。
多谢赐教!!今天总算说出了一个原因。
我听说乌梅丸是治厥阴病的,而厥阴病好像说是上热下寒。我的胃热,胃不是在上啊?另外,您是根据哪些症状判断我下焦虚寒?虚寒导致阳不入阴是何机理?
还有,引火归元多为引心火归命门,采用黄连+肉桂,但我的火在胃,我觉得应该引胃火归命门,采用黄芩+肉桂或石膏+肉桂是不是一个堪用之法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