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难治的阴虚夹湿证

我去开个贴专门收集舌苔照片。
如果舌苔上的大概寒热分不清楚的话,那也不要玩了。
 
  
  个人看法:

  血为气母,他母亲的内热是因为{肝络瘀血(肝硬化)}所产生的{肝胃郁热}导致的,胃热则消谷喜饮,所以去年看到饭就想吃。
  
  治病当求其本,重点要放在{凉血化瘀/养阴散结}上,可考虑重用制大黄和虫类血肉有情之类的药,配合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更快的解除产生内热的根源,清了大半年的热还没清完,说明肝络瘀血这个病根还没有彻底清除。

  用药也要对上证,清解{郁热}当以{宣通疏散为主/清解燥利为辅},而不宜重用{生石膏(50克)+龙胆草(10克)+黄柏(10克)+栀子(20克)}等{泻气分实火}的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可能损伤脾胃阳气的药。
  
  从他母亲的舌象上看,苔是白润的,看不出有{气分实热}之象,当然,这有可能是服药之后的结果。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page-9#post-1508574

  
母亲感冒严重,余用药10日多症状消失,但仍有疑惑,望求批评指点20201130(猎户射手)1508574[0].jpg



  赵绍琴[糖尿病]医案:

  阳明经腑同病-实热燥结之证:[白虎承气汤]合[增液汤]化裁
  一共治疗了两个半月,只有前一个月重用了生石膏(平均剂量70克),五诊以后改用养阴生津之法。


======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00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个人看法:

  血为气母,他母亲的内热是因为{肝络瘀血(肝硬化)}所产生的{肝胃郁热}导致的,胃热则消谷喜饮,所以去年看到饭就想吃。
  
  治病当求其本,重点要放在{凉血化瘀/养阴散结}上,可考虑重用制大黄和虫类血肉有情之类的药,配合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更快的解除产生内热的根源,清了大半年的热还没清完,说明肝络瘀血这个病根还没有彻底清除。

  用药也要对上证,清解{郁热}当以{宣通疏散为主/清解燥利为辅},而不宜重用{生石膏(50克)+龙胆草(10克)+黄柏(10克)+栀子(20克)}等{泻气分实火}的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可能损伤脾胃阳气的药。
  
  从他母亲的舌象上看,苔是白润的,看不出有{气分实热}之象,当然,这有可能是服药之后的结果。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page-9#post-1508574

  浏览附件105287


  赵绍琴[糖尿病]医案:

  阳明经腑同病-实热燥结之证:[白虎承气汤]合[增液汤]化裁
  一共治疗了两个半月,只有前一个月重用了生石膏(平均剂量70克),五诊以后改用养阴生津之法。


======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00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个人看法请保留!你觉得得没内热是你诊断学的太差!没别的原因!
你看不懂就别纠结了!
有偏执狂倾向的话,建议你看心理科!
都说了你要补的是温病基础,所以你看不懂,只看到了清热药就急急忙忙出来喷,还喷这么多次!真是无语了!
人家医案的诸症悉平你看得见,患者的主治医生也说诸症悉平,患者自己也觉得免疫力提升你是都视而不见反而还自以为是的觉得是错的吧?
你连别人的诊断和用药思路都不懂,乱喷个什么劲啊?
 
最后编辑:
  
  在治疗{虚证、郁证}的时候,如果采用{削强就弱}的方式来达到阴阳平衡,
  无疑是牺牲患者远期的健康和寿命的长度,来换取当前的暂安和表面上的治愈。

  比如一个90岁的健康老人,虽然阴阳都很弱,但能够自和,所以也没有病痛。
  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光景恐怕不长,弱阴弱阳的状态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像新冠肺炎这样的外邪入侵,就难以扛得过去。

  有谁愿意提前几十年被治成一个90岁的{健康老人}呢?
  除非是在绝症面前,两害相权取其轻!
  
 
  
  个人看法:

  血为气母,他母亲的内热是因为{肝络瘀血(肝硬化)}所产生的{肝胃郁热}导致的,胃热则消谷喜饮,所以去年看到饭就想吃。
  
  治病当求其本,重点要放在{凉血化瘀/养阴散结}上,可考虑重用制大黄和虫类血肉有情之类的药,配合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更快的解除产生内热的根源,清了大半年的热还没清完,说明肝络瘀血这个病根还没有彻底清除。

  用药也要对上证,清解{郁热}当以{宣通疏散为主/清解燥利为辅},而不宜重用{生石膏(50克)+龙胆草(10克)+黄柏(10克)+栀子(20克)}等{泻气分实火}的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可能损伤脾胃阳气的药。
  
  从他母亲的舌象上看,苔是白润的,看不出有{气分实热}之象,当然,这有可能是服药之后的结果。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page-9#post-1508574

  浏览附件105287


  赵绍琴[糖尿病]医案:

  阳明经腑同病-实热燥结之证:[白虎承气汤]合[增液汤]化裁
  一共治疗了两个半月,只有前一个月重用了生石膏(平均剂量70克),五诊以后改用养阴生津之法。


======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00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这个舌苔上热象不明显,只是有些裂。最多是轻度津亏。

但下面这种用药法,寒冰大火锅,败胃伤正,极其可怕。

1624412505254.png
 
寒冰大火锅,败胃伤正,极其可怕。

这方子是我借鉴江海老师的思路(有老师的关键性指导,也偶尔有我自已的把握),根据我妈当时的情况,在几个月前开的方子,

如果是一年以前,我也会感觉“寒冰大火锅,败胃伤正,极其可怕”,
一年以前,我会认为这个方子,我妈服下去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怕冷,食欲差,头晕......”,反正得准备好马上送医院抢救吧,


实际上,各方面感觉均有显著的改善(当然方子并没有孤注一掷,中间有随症变方的,后来清热药力有减少,前面已有描述),
就说其中一两个变化趋势:
1.胃口变好,但过了饭点不会饥饿得头晕难受,(这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中最厉害的一招:亢龙有悔。那股气打得出来,但关键是又能收得住)(我说的是趋势显著变好,但不是完全达到极正常人的状态,所以还需要调理嘛);
2.睡眠相对变好,彻夜辗转难眠的情况大有改善(是睡好的概率显著变好,不是100%能沉睡,所以还需要调理嘛,我的说法非常的谨慎,没有夸大);
在原贴中,和本贴前面,均有更多描述,这里就简略了,
实际结果和预想结果,存在相反的情况。


认同江海老师的思路,我也是琢磨了一年多,终于敢下定了决心,
我的理解也许还没完全到位,也许还有偏差,


我是大概这么想的,
阴有邪阴,正阴,阳有邪阳,正阳,
然后表里分有卫气营血,
病有轻重缓急,
人体内部有升有降,
以上还有互相转化,
各位老师之所以存在一些分歧,应该就在如何分辨“正邪、表里、缓急、升降”上面,存在争议,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长期的问题,治疗可以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下面有战役、战斗,各有论述,容易造成混淆或争辩。

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也许会失败,可能因为某场小小的战斗扭转了局势,难以逆转,
从战斗级别上考虑,也许会连续小胜,但也可能对总的战略局势不利,
(公立医院可能更偏爱后种方式,但也偶尔会考虑前种方式,)
但应该都不容易,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战略性的调理(除了汤药,也要有饮食和运动的配合)。
 
最后编辑:
这方子是我借鉴江海老师的思路(有老师的关键性指导,也偶尔有我自已的把握),根据我妈当时的情况,在几个月前开的方子,

如果是一年以前,我也会感觉“寒冰大火锅,败胃伤正,极其可怕”,
一年以前,我会认为这个方子,我妈服下去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怕冷,食欲差,头晕......”,反正得准备好马上送医院抢救吧,


实际上,各方面感觉均有显著的改善(当然方子并没有孤注一掷,中间有随症变方的,后来清热药力有减少,前面已有描述),
就说其中一两个变化趋势:
1.胃口变好,但过了饭点不会饥饿得头晕难受,(这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中最厉害的一招:亢龙有悔。那股气打得出来,但关键是又能收得住)(我说的是趋势显著变好,但不是完全达到极正常人的状态,所以还需要调理嘛);
2.睡眠相对变好,彻夜辗转难眠的情况大有改善(是睡好的概率显著变好,不是100%能沉睡,所以还需要调理嘛,我的说法非常的谨慎,没有夸大);
在原贴中,和本贴前面,均有更多描述,这里就简略了,
实际结果和预想结果,存在相反的情况。


认同江海老师的思路,我也是琢磨了一年多,终于敢下定了决心,
我的理解也许还没完全到位,也许还有偏差,


我是大概这么想的,
阴有邪阴,正阴,阳有邪阳,正阳,
然后表里分有卫气营血,
病有轻重缓急,
人体内部有升有降,
以上还有互相转化,
各位老师之所以存在一些分歧,应该就在如何分辨“正邪、表里、缓急、升降”上面,存在争议,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长期的问题,治疗可以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下面有战役、战斗,各有论述,容易造成混淆或争辩。

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也许会失败,可能因为某场小小的战斗扭转了局势,难以逆转,
从战斗级别上考虑,也许会连续小胜,但也可能对总的战略局势不利,
(公立医院可能更偏爱后种方式,但也偶尔会考虑前种方式,)
但应该都不容易,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战略性的调理(除了汤药,也要有饮食和运动的配合)。
  
  这是你主题帖首页1楼中第一次上传的,
  你母亲用药之前或者刚开始用药时的舌照(2020年11月30号)
  (可以看到舌质红厚、上唇红而肿胀、均有暗斑,而舌苔是白薄的,明显是血分瘀热而气分无热)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

  
用药之前或者刚开始用药时的舌照(2020年11月30号)舌底:.jpg
 
用药之前或者刚开始用药时的舌照(2020年11月30号)舌面:.jpg



  这是你在帖子第2页第二次38楼上传的,
  你母亲服你开的药2个月之后的舌照(2021年2月4号)
  (可以看到舌质已不是很红、瘀斑晦暗明显,而舌苔更加薄白、裂纹暴露,舌面已开始变得水滑)
  
https://www.tcmbe.com/threads/434119/page-2#post-1503133

  
服你开的药2个月之后的舌照(2021年2月4号)舌面侧视:.jpg
 
服你开的药2个月之后的舌照(2021年2月4号)舌面正视:.jpg



  个人认为,气为血之帅,清理血结需要气的推动,大剂量使用生石膏等清气分的寒凉药,气血两清,过度消耗阳气,影响了活血化瘀软坚消瘕的速度,同时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对肝病的治疗不利。

  肝硬化属于络病,吴以岭《络病学》中提出了七个络病治法用药的方向:
  流气畅络(辛温理气药)、化瘀通络(活血搜剔药)、软坚散结通络(滋阴养血药)、祛痰通络(化痰药)、祛风通络(风药)、解毒通络(清热解毒药)、荣养络脉(益气补阳药)。

  之所以你觉得不用这么多味寒凉药组成一个大方来{气血两清}热就压不下去。
  我觉得是:凉血化瘀药和搜刮剔络的虫类药用量不到位的原因,并非{应该加清气分实热的石膏等药},这个思路是不合证候的,舌象和疾病性质都不支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之说:{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60克),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用至两许(30-60克)。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现代研究也发现“肝损伤模型动物对大黄的耐受性约为正常动物的4倍”。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张景岳注:“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如下文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气亦无殒也,殒,伤也。”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熟大黄对肝脏量-毒/效关系研究 - 百度学术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k640ga0j83j06s0416c0gn0r1497198&site=xueshu_se
  结论:熟大黄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作用,但用于肝损伤动物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有故无殒"之说和辨证用药减毒的科学性."有故无殒"思想对正确认识与研究中药量-效/毒关系,指导辨证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PLoS ONE:肖小河等证实中医辨证用药可降低大黄毒性-MedSci.cn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05c438842
  研究表明,长时间(>12周)超大剂量(折算人用剂量>150克/日)使用生大黄,会对正常动物造成一定的肝损伤,但停药后毒性反应是可逆熟大黄的肝损伤作用不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肝损伤模型动物对大黄的耐受性约为正常动物的4倍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机制是肝损伤动物对大黄中所含蒽醌类重要成分的组织分布和代谢特征与正常动物不同:一方面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肝、肾组织中的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动物,另一方面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肝组织将其他蒽醌成分转化代谢为肝肾毒性相对较大的大黄酸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动物肝组织,因此肝损伤模型动物反而不易发生肝肾毒性。
  这一发现印证了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之说,也证实了《黄帝内经·素问》“有故无殒,亦无殒”之论断。上述研究提示了中医通过辩证(病)用药,合理制订用药剂量和使用周期,是可以达到减(避)毒增(存)效的。)

  以上个人看法及所附资料,仅作探讨。
  
 
我是大概这么想的,
阴有邪阴,正阴,阳有邪阳,正阳,
然后表里分有卫气营血,
病有轻重缓急,
人体内部有升有降,
以上还有互相转化,
各位老师之所以存在一些分歧,应该就在如何分辨“正邪、表里、缓急、升降”上面,存在争议,
  
  在{舌质暗红有瘀斑}而{舌苔薄白}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持续{气血两清}甚至{生石膏用至50克并加龙胆黄柏}的治疗“思路”,从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理论认识上看,似乎都不支持。重用生石膏治肝硬化的案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


  王士雄,字孟英,清代人,著述颇丰,如《温热经纬》《随息居饮食谱》等。
  王氏治学主张博采众长,重视临床,善治温病,还精于治疗内科与妇科疾病,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沿袭旧说、空发议论者迥然有别。
  
《温热经纬》集温病学之大成,并对暑邪、伏气温病、顺传逆传及霍乱病等均做了深入阐发。书中系统总结了辨治暑病的理法方药,认为暑为阳邪,易夹湿邪,伤气耗津,治疗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创制新的清暑益气汤清暑热、益元气。
  书中还探讨了伏气温病的传变方式、临床表现,主张治疗先治血分后治气分;初起宜投清解营阴之药,迨邪从气分而化,舌苔开始渐布,再清气分热邪;伏邪较重,亟宜大清阴分伏邪,待厚腻黄浊之苔渐生后,再解气分。
  另外,王氏还重视饮食疗法,并详论食物药效,采摭食疗验方。


=========

尤松鑫教授从伏暑温病辨治HBV相关慢性肝病思路浅析_01.jpg

尤松鑫教授从伏暑温病辨治HBV相关慢性肝病思路浅析_02(勾注).jpg

尤松鑫教授从伏暑温病辨治HBV相关慢性肝病思路浅析_03(勾注).jpg


=========


络病学说指导肝纤维化辨治的文献研究(敖铁锋)(勾注).jpg


  
 
这方子是我借鉴江海老师的思路(有老师的关键性指导,也偶尔有我自已的把握),根据我妈当时的情况,在几个月前开的方子,

如果是一年以前,我也会感觉“寒冰大火锅,败胃伤正,极其可怕”,
一年以前,我会认为这个方子,我妈服下去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怕冷,食欲差,头晕......”,反正得准备好马上送医院抢救吧,


实际上,各方面感觉均有显著的改善(当然方子并没有孤注一掷,中间有随症变方的,后来清热药力有减少,前面已有描述),
就说其中一两个变化趋势:
1.胃口变好,但过了饭点不会饥饿得头晕难受,(这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中最厉害的一招:亢龙有悔。那股气打得出来,但关键是又能收得住)(我说的是趋势显著变好,但不是完全达到极正常人的状态,所以还需要调理嘛);
2.睡眠相对变好,彻夜辗转难眠的情况大有改善(是睡好的概率显著变好,不是100%能沉睡,所以还需要调理嘛,我的说法非常的谨慎,没有夸大);
在原贴中,和本贴前面,均有更多描述,这里就简略了,
实际结果和预想结果,存在相反的情况。


认同江海老师的思路,我也是琢磨了一年多,终于敢下定了决心,
我的理解也许还没完全到位,也许还有偏差,


我是大概这么想的,
阴有邪阴,正阴,阳有邪阳,正阳,
然后表里分有卫气营血,
病有轻重缓急,
人体内部有升有降,
以上还有互相转化,
各位老师之所以存在一些分歧,应该就在如何分辨“正邪、表里、缓急、升降”上面,存在争议,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长期的问题,治疗可以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下面有战役、战斗,各有论述,容易造成混淆或争辩。

从战略级别上考虑,也许会失败,可能因为某场小小的战斗扭转了局势,难以逆转,
从战斗级别上考虑,也许会连续小胜,但也可能对总的战略局势不利,
(公立医院可能更偏爱后种方式,但也偶尔会考虑前种方式,)
但应该都不容易,


我认为自家养生,时间和资源充足,可以考虑战略性的调理(除了汤药,也要有饮食和运动的配合)。
现在你母亲的病好转了吗?关注这篇讨论细节!
 
最近也在研究这个,我就是最好的病例,阴虚夹湿,下焦热,寒药用多一点就寒到了,燥药多一点又伤阴了,滋阴过了一点,下焦更湿了,兜兜转转的不见好。

赵绍琴的风药用法,的确除湿效果很好,阴囊潮湿好了,就是会生热,整个身体的气都往上往外走,真是动辄汗出,上焦会热,牙龈又发炎,只好往里面加滋阴清热药,结果不多一点的剂量就把胃寒到了,打嗝,这正好验证了表热会导致里寒,热迫汗出,口渴,喝了水又在胃里咣当咣当的不吸收,经验还是很重要的,用了风药寒凉药真的不能用多了,怪不得赵绍琴说石膏剂量不能大,我原先都是用50,这次都只用了15,右关直接沉下去了。
我看过一个张锡纯慢惊风的医案,是因为中土虚寒太过,导致的嘴唇出血,发热,惊风,一片热像,用药就是滋阴药与辛燥药齐用,齐用的效果是辛燥药可以使滋腻药补而不腻脾胃
 
现在你母亲的病好转了吗?关注这篇讨论细节!
她本人对今年的调理大加赞赏,从各种现象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用药十余年,自身是有对比的。

当然,老年人的养生调理要用一句“好没好”来判定和结束调理,我认为还不合适,只能讲相对感觉,是有明显好转的。

然后呢,调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我认为还有对生活的态度,对健康状态的认知广度、深度,讨论起来就多了,继续探索和学习吧,我还有很多要想向江海老师请教,然后自己也要领悟和学习
 
她本人对今年的调理大加赞赏,从各种现象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用药十余年,自身是有对比的。

当然,老年人的养生调理要用一句“好没好”来判定和结束调理,我认为还不合适,只能讲相对感觉,是有明显好转的。

然后呢,调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我认为还有对生活的态度,对健康状态的认知广度、深度,讨论起来就多了,继续探索和学习吧,我还有很多要想向江海老师请教,然后自己也要领悟和学习
:084: :084: :084:
不敢当啊,我只是先学了几年而已!有人问,我一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至于信不信用不用就全靠你自己啦!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什么感觉也是最清楚的!
所以看别人的建议真的得好好鉴别下!
这也是我学中医二十多年的体会之一。
中医是最不能搞什么少数服从多数的学科。
 
那你真的就是错过了真相了!
痰本来就是直接排出来的好,一段时间之后自然痰就少了不用加建中的药物,这也是我的经验。
有的人一开始吐出来的是黄绿色或棉絮样的老痰,后面慢慢变成白色甚至透明色的,再才是逐渐减少的。
你用建中的药物反而阻碍了痰的排出。
也就是说把体内无形之痰变成有形之痰排出体外了。
而且,赵老这个地方也搞错了,阴虚的人少食才是对的,建中增强食欲反而对病情不利!大约也是赵老所处的解放初期时代特点还是伤寒的多,温病少而且也是向寒湿方向转化吧。
今天有朋友用西洋参一段时间,排出了肺里的老痰,可能你说的这个是对的。扶正后身体自动排老痰、陈痰。
我倒是用滋阴药的时候发现这个情况多,但我很难判断到底是药腻生痰还是正复排痰,这里很关键。
如果是正复排痰,那么药可以放心大胆用了,麦冬、生地、北沙参、生白芍。
如果是化不开而生的痰,那就麻烦了。
 
今天有朋友用西洋参一段时间,排出了肺里的老痰,可能你说的这个是对的。扶正后身体自动排老痰、陈痰。
我倒是用滋阴药的时候发现这个情况多,但我很难判断到底是药腻生痰还是正复排痰,这里很关键。
如果是正复排痰,那么药可以放心大胆用了,麦冬、生地、北沙参、生白芍。
如果是化不开而生的痰,那就麻烦了。
关于经方排痰用石膏,芒硝,牡蛎如何看
 
关于经方排痰用石膏,芒硝,牡蛎如何看
石膏没这效果,芒硝我没用过,牡蛎能使身上的痰结、痰块变下,但不排出。
我目前知道的是滋阴补水药和补气阴的药有这种正向的排痰作用。
 
今天有朋友用西洋参一段时间,排出了肺里的老痰,可能你说的这个是对的。扶正后身体自动排老痰、陈痰。
我倒是用滋阴药的时候发现这个情况多,但我很难判断到底是药腻生痰还是正复排痰,这里很关键。
如果是正复排痰,那么药可以放心大胆用了,麦冬、生地、北沙参、生白芍。
如果是化不开而生的痰,那就麻烦了。
这没什么好怀疑的,润肺化痰药和清热化痰药的基本用法。
你所需要的是验证,用自己的用药实践去证实。
不过确实判断比较难。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