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求宋兴的《岐黄求真集》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这个病案确实很像太少两感。大家讨论一下,宋兴“尊师”,谁的诊断更准确、治法更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宋兴一副药就把病治好了,说明他的诊断和用药是正确的。“尊师”的诊断和治法是不是更加正确和科学呢?
 
4岁女感冒发烧,用了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之类的药物,发热不退,越服药越咽痛不能吞咽,逐渐发展到水米难进。
入院治疗症状仍然没改善,不饮不食,并且神智迷糊,表情淡漠。
刻下:小女孩神识昏沉,呼之能应,脉数、肤烫、无汗,唇不干裂,便溏、尿清而少,用棉签撬开小嘴,看到的是舌尖绛红,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就开了个楂曲平胃散,加羌活、独活、防风、川藿香、生姜。结果一服汗出,大便畅解,体温一下子就降到正常了,第二天就出了院。
 
如果按伤寒分,确实是太少两感,但脉数、肤烫说明还有郁热,按伤寒的用药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但显然,这个环境,还是小孩,求安全的话,显然不能用,麻附细上手,那郁热就很难控制,有可能一下从皮肤散出去了,也有可能被热迫去心包经,会神昏。
所以宋老采取轻量温中+风药的手法,比较稳妥,安全系数高很多,即使治不好,也不会出事,这就是谨慎,这就是经验。
 
一定要用伤寒六病来分析 ,发热、无汗,涉太阳;便溏,尿清 无里热 涉太阴,神智迷糊,表情淡漠 是但欲寐?少阴证? 脉数 没说微细之类,那可能不是。。可取桂枝人参汤法,不太适合用桂枝人参汤药。如果按李东垣的那个套路解释或许更顺畅点
 
  刻下:小女孩神识昏沉,呼之能应,脉数、肤烫、无汗,唇不干裂,便溏、尿清而少,用棉签撬开小嘴,看到的是舌尖绛红,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就开了个楂曲平胃散,加羌活、独活、防风、川藿香、生姜。结果一服汗出,大便畅解,体温一下子就降到正常了,第二天就出了院。
  分析此案:
  1.高热神昏为什么还给这样的药?是不是要用至宝丹、安宫牛黄、紫雪,至少也要上清营汤和犀角地黄吧?错!这个小孩发烧一周多,不吃不喝,精神状态下降,既呼之能应,就不是真正的神识昏迷,而是沉困萎靡。
  虽脉数肤烫,却唇不干裂,便不燥,尿不黄热,哪里有什么真热!
  无汗苔白且厚,不是寒郁表闭是什么?舌中部苔厚还说明中焦有饮食积滞,可能是大量吃瓜果油腻类食物造成的,本病的辨证,就是外感风寒又兼胃肠寒湿积滞!
  前期小孩的父亲用银翘大青叶板蓝根已经错到没谱了,哪里还经得起西医又施以抗菌消炎补液呢?这是典型的一错再错,怎不越治越严重?
  好在没有攻下,孩子身体素质也还可以,所以还没有造成邪气内陷的重大影响。表症还在,正气尚能支撑,所以还留下了表里同治的机会。
  
  湿郁发热核心是湿,而湿来自于感冒初起又用凉药引起的食滞不消,哪里是什么太少两感。
  麻附辛是治寒邪太强直入少阴的,回阳救逆兼发表散寒的急症经方,重在治寒,温里散寒。
  
  化湿则需要相对和缓的风药而不是麻黄,如果发汗太过,则风去而湿不去,积滞也消不掉。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脉数、肤烫、无汗,唇不干裂,便溏、尿清而少,用棉签撬开小嘴,看到的是舌尖绛红,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
  我觉得这样的刻证符合李东垣[升阳散火汤]和[曲枳术丸]的方证,宋师的处方与此异曲同工。
  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人参、甘草、柴胡、 防风,生姜、大枣;枳实、大麦、神曲、白术。

升阳散火汤.jpg


曲枳术丸.jpg
 
一定要用伤寒六病来分析 ,发热、无汗,涉太阳;便溏,尿清 无里热 涉太阴,神智迷糊,表情淡漠 是但欲寐?少阴证? 脉数 没说微细之类,那可能不是。。可取桂枝人参汤法,不太适合用桂枝人参汤药。如果按李东垣的那个套路解释或许更顺畅点

我觉得经方可用[桂枝人参汤]合[半夏厚朴汤]: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甘草、人参、苍术;半夏、厚朴、茯苓、苏叶。
 
说起来这位4岁小女孩的父亲,自己也是一位中医工作者,办了一个诊所行医,同时也在学习宋兴教授的中医临床。他4岁女儿整个发烧的病史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感冒发烧了。或许是病魔故意要让这位做中医的父亲难堪,反正用了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之类的药物,几天后非但体温没有控制住,而且越服药越咽痛不能吞咽,逐渐发展到水米难进。

这位父亲有点慌了手脚,将女儿送到附近一所高级西医医院去治疗,医院也比较重视,收治住院。但治疗了四五天,每天花费上千元,体温还是下不来,症状仍然没改善,不饮不食,并且神智迷糊,表情淡漠,不断哼哼的症状依旧毫无改善。

刻下:小女孩神识昏沉,呼之能应,脉数、肤烫、无汗,唇不干裂,便溏、尿清而少,用棉签撬开小嘴,看到的是舌尖绛红,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就开了个楂曲平胃散,加羌活、独活、防风、川藿香、生姜。结果一服汗出,大便畅解,体温一下子就降到正常了,第二天就出了院。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这个病案确实很像太少两感。大家讨论一下,宋兴“尊师”,谁的诊断更准确、治法更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宋兴一副药就把病治好了,说明他的诊断和用药是正确的。“尊师”的诊断和治法是不是更加正确和科学呢?

这个病案虽然很像伤寒的太少两感,但像不等于是,像和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只是像而不是呢?
其一,脉象就不符啊。案中只说了脉数,没有说尺脉沉数。
其二,案中没说有严重畏寒或手脚冰凉等症状。
其三,便溏尿清只能说明脾有寒湿,还不足以说明足少阴肾经有寒。“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也佐证了脾土有寒 湿。
其四,呼之能应,但要用棉签撬开小嘴,这说明是半昏迷状态,而不是但欲寐。不然为何要用棉签撬开小嘴呢?多日高烧不退,热扰心神,痰湿蒙心,必然神昏。

此案小孩的父亲是医生,为什么会犯下用药大错?其实,这也不能怪其父亲,因为此病容易误诊。
寒湿,畏寒 不明显,体温有点高,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春温。于是就用了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清凉药。寒 病用寒 药必然加重病情!
 
最后编辑:
宋老师比较稳重,我的老师擅长用经方治疗小儿疾病,只是他经方用药量很小,但是效果很好
如果按伤寒分,确实是太少两感,但脉数、肤烫说明还有郁热,按伤寒的用药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但显然,这个环境,还是小孩,求安全的话,显然不能用,麻附细上手,那郁热就很难控制,有可能一下从皮肤散出去了,也有可能被热迫去心包经,会神昏。
所以宋老采取轻量温中+风药的手法,比较稳妥,安全系数高很多,即使治不好,也不会出事,这就是谨慎,这就是经验。
 
160元这种价格就说明了是作者团队承销全部书籍。卖200本,出书成本就回来了。
 
一定要用伤寒六病来分析 ,发热、无汗,涉太阳;便溏,尿清 无里热 涉太阴,神智迷糊,表情淡漠 是但欲寐?少阴证? 脉数 没说微细之类,那可能不是。。可取桂枝人参汤法,不太适合用桂枝人参汤药。如果按李东垣的那个套路解释或许更顺畅点
用棉签撬开小嘴,看到的是舌尖绛红,舌苔雪白且厚润,中部尤甚,就开了个楂曲平胃散,加羌活、独活、防风、川藿香、生姜。结果一服汗出,大便畅解,体温一下子就降到正常了,第二天就出了院。就此论述来看,明显的一个食积高热症,没必要上纲上线。什么太阴太少的,如果硬往《伤寒》套,他也就是一个阳明证,胃家实是也
 
凑单时无意间发现天猫、淘宝上可以搜到 岐黄求真集 这套书了,一套书115元左右。
 
现在淘宝有卖的,便宜了,两本120
 
超星也扫描了,估计放出来已经是几年以后了。

《岐黄求真集 下痴斋医稿》 DX号000019629728
作者:宋兴作 页数:435 出版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5
简介:本书为《岐黄求真集》下册,以《内经求真》《伤寒论求真》《金匮要略求真》《温病求真》等八个专题,阐明中医经典中的学术疑点、难点、要点,有助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各个专题都结合真实临床案例进行入微分析,既有深刻说理性,又有生动的启示性。

《岐黄求真集 上痴斋医稿》 DX号000019627524
作者:宋兴作 页数:405 出版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5
简介:本书为《岐黄求真集》上册,包含《如何看待中医学科性质》《如何学好中医学》《如何看待中医教材》《如何看待中医病因学成就》《如何看待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等八个专题,阐明中医科学性原理,阐明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本质,阐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工作灵魂的所以然之理,阐明中医疗效当从明理中求取,而不是从盲目放大药量中求取,以期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学习、运用指明方向。各个专题都结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