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求指导《四圣心源》问题

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
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

上面刚刚说完四季之生长收藏,接下来又说土寄旺于四个季月,各十八日?
之後又再说土之司令时间,在六月之间,即後文的四之气。
司令与旺,不是同义的吗?

这基础可打得真好啊!
内经是这样,四圣心源也是这样,这医书难读也。

人体之地图至少有两幅,该如何选择?
黄师治乾隆开了三服药,头两服系扭正被医坏了的人气,第三服才是治病,这些有写下来吗?
未见得!
 
最后编辑:
《四圣心源》整本书并未提及“六节”名词。而四象,五行,六气在原文都能找到出处。单独拿出一句扣意义不大。
六节一词,本于内经,然而整本内经,却只有三见:

1,《六節藏象論》
2,《六微旨大論》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歧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帝曰:何也。歧伯曰:亢則害,承迺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3,《至真要大論》
帝曰:厥陰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風化之行也何如。歧伯曰:風行于地,所謂本也,餘氣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帝曰:其主病何如。歧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帝曰:先歲物何也。歧伯曰:天地之專精也。帝曰:司氣者何如。歧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歧伯曰:散也,故質同而異等也,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帝曰:歲主藏害何謂。歧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帝曰:治之柰何。歧伯曰:上淫于下,所勝平之,外淫于內,所勝治之。帝曰:善。平氣何如。歧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

上面三见里,只有六微旨大论,有对六节名目作出记录,但它记录的乃是地理之应,那天道之应呢?
啊,原来在前面(换言之,它本有四见,但有一见被污了) :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歧伯曰:
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
少陽之右,陽明治之。
陽明之右,太陽治之。
太陽之右,厥陰治之。
厥陰之右,少陰治之。
少陰之右,太陰治之。
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六节者] 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此六氣者]所謂[氣之]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
[中]見之下,氣之標也。
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

前面为何删去一大段?
春之右,夏治之,夏之右,秋治之,秋之右,冬治之。
请问这种说法,有何认知上的意义?
还有一直向右,能成一个圈吗?
不是还有左及上下的吗?
再者气之标在那?(啊!原来六节,变成标气之出处就在于此!但它若为标气,则与下段中见之下气之标,不相冲突吗?
它是神煞之气吗?它以什么治之?)
据此之故,删之。

此下一段经文本身就有问题,而後学解者却径直以[本标中气] 来解释此段经文,穿凿附会,十分复杂利害。

以阳明为例,其上的本气为燥,中见太阴,而太阴之上的本气为湿。
于是阳明之本气为燥,标气则为湿,而太阴则反之,即本气为湿,标气为燥(此即司天与在泉之别也)。
可见古中医学的治本以标,治标以本,皆本于此,如权衡也。
可见原始之五行学说(土分己戊) 与四象学说是兼容的,而流传至今之五行学说(火有君相) 与四象学说是水火不容的。
能想象当系统升级之後,之前一直很好用的工作流程,都相继失效的情况吗?
这不是系统升级,而是系统之更换吧?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是故本标两气皆是天之气;然而今却从无中生多一个标气(六节之一)及中气(由中见六节,而导出六气之一或之二)出来,只能写一个服字矣!

PS:天气与地气之间,中气是有,它就是人气,即肝心肺肾脾之气。所以它们不是[标本中气学说] 中的中气。
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天气) ,[三阴三阳] 为标(?),本标之中为[中气] (?)。
《类经图翼·经络》
六节本为容器之名目,但它更多时候,却是以[三阴三阳] 之名目出现,而此时的它,则已经升格为标之气(是六经之气丫?还是中气呢?)矣。

夫六节这个名目,从内经时代开始,就已经是魔朮师之重要道具矣。

黄师看破却不说破乎?
 
最后编辑:
太阴少阳从乎本,即少阳从火,太阴从湿。
原因是标本同气者从乎本。
厥阴阳明从乎中,即阳明从湿,厥阴从火。
原因是例外,木从少阳火,金从太阴湿。
少阴太阳从本标,即太阳从寒从热,少阴从热从寒。
原因是标本异气者从本从标。

那么燥与风两气呢?怎么会不见了呢?
难道标本中气此学说之立,就是为了消灭[风燥] 二气乎?

无怪乎病情分析到最後,几乎总是一句[水寒土湿] 就完了。

土分己戊者,标本皆有六气。
火有君相者,本有六气,而标则仅存四气,仅以此四气,就能权衡六气了吗?
这不是自废武功了吗?

六气标本,治病之枢。

此王冰之语也,但枢在那呢?

帝曰:願聞其道也。歧伯曰:
厥陰司天,其化以,(少阳之✔️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阴之湿)❌
少陽司天,其化以寒,(相火)❌
少陰司天,其化以,(热✔️
太陰司天,其化以,,(湿土)✔️
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
《至真要大論》
~~~~~

若恢复本来之次序,则可以见到,它们俩者皆是以[热火燥寒风湿] 为序,不过一个左旋一个右转而已。
可见作伪者,乃是见过真本之人也。

将《唐诗剑法》改成《躺尸剑法》者,师父也。
 
最后编辑:
太阴少阳从乎本,即少阳从火,太阴从湿。
原因是标本同气者从乎本。
厥阴阳明从乎中,即阳明从湿,厥阴从火。
原因是例外,木从少阳火,金从太阴湿。
少阴太阳从本标,即太阳从寒从热,少阴从热从寒。
原因是标本异气者从本从标。

那么燥与风两气呢?怎么会不见了呢?
难道标本中气此学说之立,就是为了消灭[风燥] 二气乎?

无怪乎病情分析到最後,几乎总是一句[水寒土湿] 就完了。

土分己戊者,标本皆有六气。
火有君相者,本有六气,而标则仅存四气,仅以此四气,就能权衡六气了吗?
这不是自废武功了吗?

六气标本,治病之枢。

此王冰之语也,但枢在那呢?

帝曰:願聞其道也。歧伯曰:
厥陰司天,其化以,(少阳之✔️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阴之湿)❌
少陽司天,其化以寒,(相火)❌
少陰司天,其化以,(热✔️
太陰司天,其化以,,(湿土)✔️
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
《至真要大論》
~~~~~

若恢复本来之次序,则可以见到,它们俩者皆是以[热火燥寒风湿] 为序,不过一个左旋一个右转而已。
可见作伪者,乃是见过真本之人也。

将《唐诗剑法》改成《躺尸剑法》者,师父也。
标本怎和六气混在一起,你的理解真奇特。
应理解为,太阴少阳发病多见本症,阳明厥阴发病多见里症,少阴太阳发病或见标症或见本症。
 
标本怎和六气混在一起,你的理解真奇特。
应理解为,太阴少阳发病多见本症,阳明厥阴发病多见里症,少阴太阳发病或见标症或见本症。
从乎中变成了多见里症,先生把中气吃进了肚子里面了吗?
气之标、气之本与中气,什么时候变成了症?请问出处?
 
从乎中变成了多见里症,先生把中气吃进了肚子里面了吗?
气之标、气之本与中气,什么时候变成了症?请问出处?
此处是从中,没有说中气!阳明厥阴从中,是因为阳明厥阴是气血的终始,它的特点是大部分气血集中在内。
那中气是什么?内经中的中气不就是两种意思,一,是节气。二,是里气。
 
最后编辑:
从标从本从中。这里对应的是内经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从标从本从中。这里对应的是内经标本病传论。
强词夺理。
标本病传论里,从未提及过[从中]此两字。
标本怎和六气混在一起,你的理解真奇特。
《至真要大论》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柰何?
歧伯曰: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
故從本者,化生於本,
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
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

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
歧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摽者,有生於中氣者。
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摽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
有取摽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順也。若順,逆也。故曰:知摽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此之謂也。
~~~~~

还有最重要一点,若先生有看我前面的帖子,则当知我是反对,这套[标本中气学说] 的。
先生真要我为此套学说作辩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