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其他 看了一篇文章关于古儒家的没落

儒家就是“民主“

可能有的人不理解,因为“民主“是一个近代才有的词语。其实这不难理解。
民主在当代含义就是受老百姓支持率高的意思。

在古代,儒家王天下,什么叫王天下呢?就是众望所归,被推举为首领。支持率不高能做首领吗。老百姓拥护你做首领。这就是民选首领。

但是有一点不同,历史上的王天下者,民意支持率高,往往是“后验“王天下。也就是说对方通过一些事迹做出了很大功劳,德行配位,功德是显露出来了。比如大禹治水有功,有能力,在百姓中威望高,舜让位给大禹。

现在的民主是“前验“民主,就是候选人往往并没有提前表现出功德能力。所以,要靠提出各种政见。可能原因没有机会显现出来。老百姓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个可能专业人士比较了解。只是猜测。
 
对民主了解不深,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经常听到说支持率高,谁支持率高。
那么,很明显民主就是谁支持率高,那就是众望所归,就是在人们中威望高,被众多人推举。
对比下,这不就是“王天下“的意思吗。

例如:
《韩非子·五蠹》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者,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象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班固在《白虎通德论》:“民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覆后,卧之去去,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于是,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曰伏羲也。”

《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前面那个“从“是人们积极跟从,后面那个“从“是被迫顺从,反而最后不从。
 
最后编辑:
先天道德

先天道德,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就是人类基本良知或者良心。
但是很弱,很容易受干扰,特别是因为个人欲望被不合乎情理的后天规矩占据而丧失,形成不合情理行为。

所以,圣人效法天地自然,在先天道德基础上道德设教,教化人们,纠正人们行为达到“致中和“,也就是不能过度,不能弱,过犹不及,适合就行,合情合理就可以,合乎情理。所以,能保持人们的良知。

这种先天道德,就是来源于人的羞恶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
 
最后编辑:
王天下是“验后民主“?
看起来,貌似“王天下“是一种“验(证)后民主“。
如同我们买商品一样,先用过再买。买瓜先尝尝再买,试尝后,很甜,不错,好瓜,买了,再来五斤。
王天下,就是有功绩德行,就上,有的上了感觉不行,还推位。古代就有的上位不久就下位了,换更适合的人上。据说舜禅让位大禹前,还有一个过渡人选很短,很快就下位了,貌似能力还是什么不行。大禹脱颖而出,功绩很大,众望很高,顺理成章被诸多部族推举上位。国外的比如法国戴高乐也是威望高,法国人认同他,顺利上位。

“验前民主“,就是老百姓不是很了解,但是必须要选择一个。就好像卖瓜的,又不能让顾客尝,只能打广告,自卖自夸。我的好,我的甜,我比他的瓜甜,买我的。所以,花了很多钱打广告,推荐自己。不然没人认识你,又不知道你的瓜行不行。只能选一个比较顺眼的,这个瓜看起来不错。买对了皆大欢喜,买错了拿回去开瓜一尝,不甜,只能认栽。
 
娃子种姓制度的宗教教化

彝,分五个种姓等级:兹、诺、曲诺、阿加和嘎西。兹和诺是上等种姓。
兹是土司,即历代中央政府任命的高等种姓彝担任的地方官员。诺没有政府的任命,但拥有强大的家族,他们也许是古代的外来征服者。曲诺是平民,是自由民。他们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某一家族的诺,但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财产,有的本身有一些更下等的奴隶。阿加和嘎西是纯粹的奴隶,没有任何财产和人身自由。




郭沫若对娃子种姓制度的研究有很高造诣,并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以下是郭沫若先生的研究摘录:

“倮罗之视汉人犹汉人之视牛马,为家中财产之一部,可以鞭挞之,而不愿杀毙之。总以不能逃逸,日就驯服为度。·...··掳得之汉人若有过剩,或系同一家族,同一里居,即须转卖远方。....其索价之标准亦如汉人之卖牛马。身强力壮者可得钱百数十两,次者数十两,老者最贱,仅值数两。小儿极易死亡,价值由数两以至数钱,盖与一鸡之值相差无几。

汉人入凉山后,即称为娃子,备受异族之贱视,极易死亡。

此等汉人在一二年后自知出山绝望,日就驯服,谨慎执役,亦可自由行动,可免缧绁之苦,且可与倮彝同等起居,仅衣服粮食稍为粗劣耳。凡倮罗家中之一切操作,如耕田、打柴、牧羊、煮饭,均由此等人任之。黑彝唯袖手而食,督饬一切而已。

在凉山中苟延残喘之汉人,历年既久,事事将顺倮罗之意,'或能先意承志为其忠仆,则可得倮罗之欢心,特加赏识,配以异性汉人,使成夫妇,另组家庭。唯此奴隶夫妻双方均为其忠仆。成婚后,即自建小屋一所,由倮罗分与田土若干,便自耕种,自谋衣食。唯须时时应候差遣,不得违误。遇有战事及劫掠等事,皆须躬临阵地,为倮罗效死力。且在年终献猪一头,杂酒一桶,即尽厥职。此外则无一捐税,各方皆非常自由,其主人对之并负有极端保护之义务。··.··凡白彝之姓皆从其主人,其原来之汉姓名不可考。

白彝世代相传仍为白彝,仍为“娃子',仍为黑彝之奴隶。即能生财有道,子孙蕃衍,蔚成大族,然仍须恭顺主人,绝不能逾越一步,绝不能与黑彝通婚姻。唯若其主人特加青睐,可令其照料家务,助理管辖田地房屋,较其它“娃子”地位高升一级,称为“管家娃子'气宇自属不凡。“管家娃子'之婚姻则仍择“管家娃子'为亲家,又绝对不与一般白彝为偶矣。

白彝亦可买汉人为奴隶,或掳汉人为奴隶,用倮罗驯服其祖先之法虐待其苦同胞。此等被驯服之汉人即成为白彝之“娃子”。同为白彝,然此则称之为“三滩娃子”。“滩'者土语等级之意。“三滩”者,“管家娃子”为头滩,普通“娃子”为二滩,“娃子之娃子'为三滩。三滩之婚姻对象亦为三滩,地位最低。

倮罗之家私,通常以“娃子'之多少定贫富之等级。所蓄之“娃子'多者至三四百,可以随意买卖。遣嫁均媵以“娃子'。“娃子'之姓名随主人而更改,黑白彝之界线极严,白彝有过失,可以任被杀生予夺。命令须绝对服从。迁徙婚嫁,均唯黑彝之命是听。

彝人聚族而居,自成村落。黑彝为之领袖,白彝则出力以奉养黑彝。大都务农,其耕种法与汉人相似。有犁有锄,皆自汉地购来。··..·木工石工皆自汉地掳来,铁工亦有,然至多只能作刀锄而已。此外之能自制者为纺羊毛以制毪子,压羊毛以制毡衫,挖木为碗,削竹为琴,编竹为笠而已。又能向汉地买漆以髹器具,成各种简单花纹,其图案皆为倮罗所画。土产有余时方始出卖,.多以易蓝布或生银。贸易仍属以有易无,无一定之市场,常跋涉数十里,费时若干日,而交易仍未成。”
 
最后编辑:
继续以上分享:

凉山彝族社会有黑彝、白彝之分。黑彝不事生产,多居彝区中心,为父系的氏族集团。氏族称家,共有若干家。家有若于大支,每支各有头人。家与家之上并无共同组织,各家有大事则由本家头人们集合商议。中有一有威望者居重要地位,但非正式领袖。巳采行一夫一妻制,但在婚前姑舅的表兄弟姊妹之间,关系不很严肃。家与家之间遇有纠纷,极易引起冲突,即所谓打冤家。家内大支之间也易发生冲突。甲支黑彝无权处置乙支黑彝,但对白彝起义,则各家均团结一致,以事镇压。
彝族人口,黑彝约占15%,其他均为白彝。白彝名目有种种,普通的“锅庄娃子”,彝名“格式格洛”(KasiKaloot)③约占15%;其次为“安家”(ngg2chie),均占30%;更其次是“曲诺”(Chiiuno),约占40%。在中心区,“锅庄娃子”与“安家”多于“曲诺”在外围杂居区,则“曲诺”较多,甚且多过“锅庄娃子”与“安家”的总和。

“锅庄娃子”一般的是单身奴隶,大都是新被俘掳去的汉人:
可以屠杀,可以买卖。壮年男子的价格略等于一匹马。新掳获的正匠颇被重视,价可五、六倍。女人亦被重视,价可两倍,因为可以生育。孩童易驯服,且使用期间较长,以年龄计算,如十岁者倍于壮男,十五岁者三倍。老人甚贱,二人略等于一匹马。
“锅庄娃子”获得信任,可以结婚成家,便为“安家”(这是汉语的借用)。“安家”被分与土地一小块,自建土屋一小间,置锅一口、粮袋二个、农具三两件、烟斗一个。每年为主人劳动在一百八十日以上。一样地可以屠杀,可以买卖。
“安家”利用阴雨天耕种自己所享有的一小块土地,如土壤较好,须向主人缴纳实物地租。每年所获只够吃半年,其余须另行设法,经常靠吃野草。儿女仍世袭为奴。“安家”亦可掳掠汉人或购买“锅庄娃子”为奴,以代替自己为主人服劳役。
黑彝奴主,一般只有几家或十几家“安家”,一两个“锅庄娃子”,劳动时人数只十人左右。大奴主则有几百家“安家”,几十个“锅庄娃子”,劳动时分散,每一集团约三四十人。
“曲诺”比较自由,多散居彝区边缘。其中有由“安家”经历数代之后出钱买身而成者,亦有逃投冤家而成者,但此种成份只能是少数。因为在彝区中积钱既不容易,而逃走也很困难。“曲诺”的祖先,大多数可能就和斯巴达的“黑劳士”一样,是被黑彝征服而受到控制的一些先住的兄弟民族①。
少数“曲诺”有自己的土地,但多数系租种主人之地而缴纳①据胡庆钧同志来信云:“关于“曲诺'的来源,最早得有可能是被征服的非彝族民.族或部落,即《唐书》及唐樊绰《蛮书》所记载的白蛮。据史载,这些部落在当时已经产生了家长奴役制,很有可能在被彝族(当时的卢鹿蛮)征服时,其原有奴隶未被没收,故发生了层层奴役制度。”
又云:“陈士林同志研究彝族语文,发觉在彝族古典文学中,凡提及黑彝总有类似汉语'军官'的涵义,表明黑彝对白彝建立了武力的戈治;而在“曲诺”立遗嘱时,照例叮唰其子孙为黑彝劳役须迟到早退,并设法破坏黑彝的生产工具。”
实物地租,由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等,耕种之外也从事畜牧。承牧主人的牛羊,有寄养与分养二种。寄养者,养羊之盐由主人负担,毛、粪归养者,羔羊归主人。分养者,盐自负担,羔羊各半。少数“曲诺”并从事手工业。但“曲诺”对黑彝仍是主奴关系。每主家有大事,必往服劳役,不亚于“安家”。主家有喜事或逢年过节必贡献一定的酒肉银两。每年下种、锄草、收割三期,必须为主家服役共三至八天。
“曲诺亦可置备娃子,一家一、二人,或数家共一人,此种娃子亦可被允成家,是为“忌索佐”(Gisutsu),颇与“安家”相似,但所受待遇更酷。忌索佐'亦可自备娃子。
“曲诺”在同一支中可以与主家进行土地买卖,不同支则不允许。“曲诺”无迁徙的自由,除非逃跑,不能由甲家转至乙家。“曲诺”如无主投靠,可随时转变为“锅庄娃子”,“曲诺”绝嗣,其财产必须归于主家,不能由兄弟继承。主家对“曲诺”有审判权与惩罚权。打冤家时,主家如战败,“曲诺”归依新主,其身份须视其投诚情况而定。
“曲诺”亦有头人,为几十家或几百家之长,但为数极少。彝族商议大事时,白彝头人虽亦被邀参加,但不被重视。最被信任的“曲诺”或“安家”可被任为监督,其名为“跟腿”(Cbiunshi)。
黑彝对“曲诺”的发展,限制甚严。其方法之一,如把一定粮食借给富裕“曲诺”每年分期索取十倍利息,直至被迫破产,备酒请主之后,始予豁免。黑彝与“曲诺”之间不通婚姻。黑彝头人的产生,“曲诺”无权过问。
黑彝控制“曲诺”有种种的不成文律,其重要者可归纳为四项:
一、凡侵犯主家产权者,事小请酒赔罪,加倍赔偿;事大被出卖或处死。
二、凡侵犯主人身体者,轻者杀牛请酒赔罪,重者处死,如杀死主人,凶手处死,其家属处死或变卖,籍没其家。
三、凡潜逃者,其财产没收,家属变卖,被捕时则加以毒打、变卖或处死。
四、凡奸污黑彝女子者处死,如系和奸,黑女亦被迫自杀;黑男奸污白女,无罪,但视为可耻行为。
 
以下是近代学者研究文献摘录

“掠蜀为奴”的现象

“掠蜀为奴”的现象见于早期历史纪录的,如《华阳国志》卷十《禽坚传》说:“文信为县,使越巂,为夷所得,传卖历十一种。……坚至夷中得父,父相见悲感,夷徼哀之,即将父归。”。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成都府人物传》曰:“禽坚,字孟由,成都人,生而失父,及壮,乃知父为夷所得,三出徼外,经六年乃遇。”禽信在夷中十余年,被辗转买卖。禽坚的时代(东汉时期),凉山地区已是“娃子社会“。

《通鉴》卷二四四:“蛮留成都西郭十日,其始慰抚蜀人,市肆安堵;将行,乃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蜀人恐惧,往往赴江,流尸塞江而下。”。

《全唐诗》中徐凝《蛮人西川后》:“守隘一夫何处在?长桥万里只堪伤。纷纷塞外乌蛮贼,驱尽江头濯锦娘。”。

雍陶《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锦江南渡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又《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别巂州》:“越巂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变为蛮。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1935年常陇庆、施怀仁等写的凉山地区调查报告:
黑夷性喜劫掠汉人,沿凉山一带人民,备受其祸。其人也,不独取其财,掳其人。且栋梁窗扇,石磨铁锄,牛羊鸡鸭,甚至一钉之微,一缕之细,凡可移动者,亦皆席卷而去。通常称此种抢掳为洗劫,实吻合之至。

方其将汉人掳到,即将衣服尽行褫去,痛打一顿,名为见面礼。若此撼人系多数夷人共擒得,则需备受诸夷之轮流毒打。

但妇孺则待遇稍好。擒得之人,除幼儿外,均于颈上系以粗羊毛绳,牵之行走。若稍抵抗,或不能行走时,即行杀却。或用石锤死。

至家以后,即迫供操作,强使习夷语。日惟给以苦蒿叶所作之粑粑数个,强使充饥。渴时则饮冷水。日间则围破羊皮以资护体,夜间则使宿地窖中,并须捆系手足,窖上犹加重板,严密覆盖。设数人共囚一窖,则矢溺充斥,往往一宿即毙。又禁汉人私语,犯者痛责之,以为各汉人之戒。每用荆棘为鞭,令汉人自行毒打,晕厥后,则用椒末水喷其身,使痛苦极端,而不至死。盖倮罗之视汉人,犹汉人之视牛马,为家中财产之一部分,可以鞭挞之,而不愿杀毙之。总以其不敢逃逸,日就驯服为度。故被掳之汉人,往往求死不得,备受惨毒,沦与畜类生活。天地间之至,莫过于此也。

掳得之人,若有过剩,或系同一家庭,同一里居,即须转卖远方。雷波之人,多卖入昭觉,建昌之人,则卖入峨边。又不使同在一处,强令其父子夫妇,彼此分离,乡里乡党,莫由再见,以免同谋逃窜,阴蓄意谋也。

其索价之标准,则如汉人之买牛马。身强力壮者,可得银百数十两,次者数十辆,老者最贱,仅俱数两。小儿极易死亡,价值仅由数两以至数钱,盖与一鸡之值相差无几。小儿不能行走者,可以由母抚育,稍大即须另卖。

汉人自为俘掳后,饮食言语,完全改变,昼服力役,夜囚缧系。稍有触犯,即遭鞭挞。若身属富人,亲戚尚盛,被难之后,可备重金入山赎出。然若辗转变卖,贸迁多次,赎人者虽有返珠之愿,而被难者仍如石沉大海。若能生还土者,盖千不得一焉。

汉人入凉山后,即称娃子,备受异族之贱视残待,极易死亡。其得苟延残喘者,盖不过十分之一二。每年被掳去之汉人,虽常在一百以上,而实际存在者,非常之少。此等汉人,在以二年后,自知出世绝望,日就驯服,谨慎执役,亦可自由。动,且可与倮夷同甘起居,仅衣暖饮食,稍微粗劣耳。凡倮罗家中一切操作,如耕田打柴牧羊煮饭等事,皆由此等人往之。 黑夷惟袖手而食,督饬一切而已。①


———
彝有一句谚语:“黑彝是骨头一根,但皮有十张,白彝是皮一张,但骨头有十根”,从这句谚语就可以看出来,黑彝来源相对白彝稍微简单点,而白彝的来源却很复杂,也说明黑彝与白彝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边界。


关于彝人中的高等种姓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有说是战国时楚人庄蹻入滇建立古滇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这样记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以及其部属兵将变服从俗加入到彝人中。汉武帝大军兵临滇池,庄蹻后裔所在古滇国降,汉武帝在古滇国地区建立了益州郡。汉朝既设置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古滇国考古发现,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其东北约一公里便是曾出土金质“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封泥共发现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私印封泥有“宋虞之印”“君冯私印”等。发现字迹明显的简牍残片200余片,字迹不明显的简牍残片1000余片,已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
 
最后编辑:
但是奇怪的是彝有自己文字,竟然和汉字对的上。这就有点怪了。不知道是不是庄蹻后裔的古滇国推广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仿汉字来的。彝汉文字渊源关联一直是文字学界争议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同源异流“。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