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藏象阴阳与经络阴阳的疑惑

只有把针灸的经络和中药的经脉与络脉区分开了,才能明白人体中的阴阳。
 
孙广仁在《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孙广仁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08出版中的(2.15 阴阳的二分法、三分法及太少划分)进行了相关论述:
1709703286243.png

1709703328408.png
 
孙广仁在《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孙广仁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08出版中的(2.15 阴阳的二分法、三分法及太少划分)进行了相关论述:
浏览附件161134
浏览附件161135
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理解得并不完善。

阳,是指阳气增强和阴气减弱的过程,阴是指阳气减弱和阴气增强过程。一年之中,春夏是阳气增强,故而是阳,秋冬是阳气减弱故而是阴。一天之中,从子夜到中午是阳,从中午到子夜是阴。而不是夏秋为阳,冬春为阴,不是从早上七点钟到晚上七点钟为阳,晚上七点钟到早上七点钟为阴。丑时是阳,未时是阴,虽然丑时比未时更阴。春季是阳,秋季是阴,虽然春季比秋季更寒。

理解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什么是少阳,什么是少阴。少阳是指阳气增强过程的前期,太阳是阳气增强过程的后期。少阴是指阳气减弱过程的前期,太阴是指阳气减弱过程的后期。春季是少阳,夏季是太阳,秋季是少阴,冬季是太阴。太阴最寒,太阳最热。
 
五行之中,火最阳,金最阴(不是水最阴,也不是土最阴)。但是,五藏之中,心最热,而肺不是最寒(也不是肾最寒),是脾最寒。为什么呢,因为肺靠近心,脾距离心更远。虽然肾距离心最远,但是水比土阳性更强。

由于脾最寒,它最需要心火温暖,否则脾土不能生万物。人体阳气减弱时,功能最容易减退的是脾。
 
人体有阴阳两个极,阳极是心火,阴极是肺金。阴阳平衡点在肾水。肾水,古人比喻为癸。癸,其本义是指盛装水的容器,在人体其实指的是溶剂。肾的功能是藏精,精指的是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譬如各种酶。肾之所以藏精,就是因为它是水藏,作为精的溶剂。精要发挥特定的生物活性,首先必须溶于水中,然后水温不能太高和太低。水温太高,精的寿命缩短。水温太低,精的活力太低。都不行。所以,肾水需要阴阳平衡。这个道理,古人称之为水火既济。

我们知道,火的自然属性是越烧越旺的,它自身不能稳定。只有等到燃料烧得差不多了,火势突然衰减,此时生命突然处于危险之中。这样是不行的。但是人体的心火不是这样不能自动稳定的,而是维持着稳定燃烧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肺金密切临近于心火,而肺金的阴性最强。肺金不能太多,不能太少。肺金太多则心火弱,肺金太少则心火强,都不行。

肺金太多则心火弱,则脾气不温,治之以辛甘。肺金太少则心火太强,则胃火上炎,治之以酸苦。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的物理学道理,即火性不能自动稳定,必定越烧越旺。而人体的火却是相对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有肺金抑制它。

心脏是人体产热最多最快的器官,需要控制它的温度。肺靠近心。肺是人体与外界冷空气接触最密切的器官,其接触超过了皮肤,更何况在生理上肺与皮毛相表里。只有肺靠近心,才能有效控制心火,不让它越烧越旺。

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把心比喻为火,肺必须为金。因为在自然界,金是最寒的,阴性最强的。

所以,肺五行属金,不是说肺里含重金属最多,而是说它的阴性最强。

金,指的是重金属。肺比喻为金。
 
在宇宙中,金(泛指重金属)最容易聚集起来形成超高密度的球体,对周围产生巨大的万有引力。这种性质,古人称之为阴性。所有的巨大星球的中心都有一个巨大的重金属球体,没有这样的金心,宇宙中无法形成引力中心和引力场,那么宇宙只有阳气,没有阴气。金是宇宙阴气的源泉,太阳(恒星)是宇宙阳气的源泉。在人体,心是阳气的源泉,肺是阴气的源泉。肾不是阴气的源泉,而是阴阳平衡点。
 
心属于火,肺属于金,肾属于水,脾属于土,肝属于木,这都是比喻。宇宙有木火土金水,阴阳才能平衡。人体有肝心脾肺肾,阴阳才能平衡。宇宙如果阴阳不能平衡,那么就会没有四季和日夜交替。人体没有阴阳平衡,生命就不能维持。
 
阴和阳,按照程度都可以二分,也可以三分、四分。如何分得有意义就可以如何分。

如果二分,那么阳分为太阳和少阳,阴分为太阴和少阴。

如果三分,那么阳分为太阳、阳明和少阳。阴分为太阴、少阴和厥阴。太阳最阳,阳明次之,少阳又次之。太阴最阴,少阴次之,厥阴又次之。也就是说,厥阴与少阳的阴阳对比关系是一样的,只是变化方向相反。少阳是阳气增强过程中的早期,厥阴是阴气减弱过程中的晚期。

阴阳交替变化的顺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前三个过程是阳气从强到弱,后三个过程是阳气从弱到强。少阳和厥阴都是阴多阳少的状况。阳明和少阴都是阳多阴少的状况。

从字面理解是最好的。少阳,言外之意是缺少阳气,阳气不足,需要加强阳气。少阴,言外之意是缺少阴气,阴气不足,需要加强阴气。厥阴,意思是人体正在加强阴气的过程中,也就是阴虚处于恢复过程中。

人体感染细菌病毒后,首先是阳气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称为太阳,即三阳。如果不能清除细菌病毒,意味着阴气不足,三阳的状态不能维持,只能退而求其次,维持二阳,即阳明。还不能清除细菌病毒,表示阴气更不足,又退而求其次,维持一阳,即少阳。少阳如果能够维持下去,时间换空间,最终可以清楚细菌病毒的。如果最终不能清除细菌病毒,表示阴气更虚弱,虚弱到阳气突然严重衰弱,呈现熄火的前奏,称为太阴。太阴也好,少阴也罢,厥阴也罢,都不是表示人体的阴气太多了,而是阴气太弱了,乃至于不能维持阴阳平衡,导致阳气突然熄火。太阴虽然称为太阴,并不是熄火最严重状况,少阴才是。太阴是阳气衰弱最快的状况,并不是阳气最弱的状况。所以,太阴证以消化系统功能衰弱为主要症状,少阴证以循环系统功能衰弱为主要症状。厥阴证病情从重转轻,处于恢复期的过程,但是仍然病重病危。

整个变化过程,从太阳到太阴是阴气越来越减少,阳气越来越减弱。三阳是阴气可以维持阴阳平衡,到太阴是阴气不足以维持阴阳平衡,导致阳气不足以支持基本的人体生命活动。然后,阴阳都处于最衰弱状态,称为少阴,真正的熄火状态。如果能度过难关,就会开始康复,表现为阳生阴长,称为厥阴。

治疗原则也可以从字面理解。太阴,阴气太强了,虽然病人发生太阴证是因为阴气太虚弱了,但是病人正在熄火,所以当务之急切不可使用寒凉药,而是使用辛温药救阳气。只能加强阳气,不能滋补阴气。少阴,缺少阴气,此时除了辛温助阳,还需要甘温滋阴。也切忌使用寒凉药。厥阴,阴阳平衡过程中,阴阳都还处于最虚弱状态,其实休息和保暖才是最稳妥的治疗原则。
 
孙广仁在《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孙广仁等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08出版中的(2.15 阴阳的二分法、三分法及太少划分)进行了相关论述:
文章开始时,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中间忽然又反口,说夏秋为阳,冬春为阴。

後者这说法,虽然我也赞同,但作者这是选择性失忆了吗?而反水的理由呢?
还是说,相对阴阳论又发威了呢?

阴阳。 。 。 阴阳。。
秋夏(陽) 。。肺心。。
冬春(陰) 。。肾肝。。

明明是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再加上夏秋为陽,冬春为陰,这样的阴阳矩阵二分之法,做成了
陽中之阳为心,陽中之阴为肺,
陰中之阴为肾,陰中之阳为肝。


可见阳中之陰乃春,而陽中之阴乃秋,所指者并不相同,误解争执由此而起矣。

再硬要加入[太少] 来,是要干什么呢?是要建立四阴四阳吗?

就算要加(不该说加,该说兑换,即四个字兑换为两个字) ,也只能是
太阳为心,少阳为肺,
太阴为肾,少阴为肝。

的这个唯一之样子。

注意在这套阴阳学说里面的气有多少,气乃是时间单位,而非指物质上之气。
~~~~~

而文章竟然还说,至阴即太阴
这是谁说的呢?此两者何曾会是同一之物呢?不是说好了至阴为脾、太阴为肾的吗?那怎么将肾与脾等同呢?
虽然在六节里,最後至阴是被太阴所取代,但在《六节藏象论》里,它俩能等同吗?太阴这个名目,真的有在此篇文论里存在吗?

夫三分法之结果,应如下:
三阳者,太阳、阳明、少阳。
三阴者,少阴、太阴、厥阴。

而二分法之结果,当如下:
二阳者,太阳、少阳。
二阴者,太阴、少阴。

凭什么您说二阳就是太阳、少阴,而二阴就是太阴、少阳呢?干吗要提高学习之门槛呢?说好的规矩呢?
就凭一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吗?
但此句之意思,明明就是阳中有阴阳,阴中也有阴阳呀!怎能因此句而坏了规矩呢?

事实上,古中医学为何要及如何去分阳为三及阴为三(=六节) ,其答案正正隐藏在《六节藏象论》里面。
而很明显,此篇流传之时,六节名目未尚被发明出来(或确定下来) 。
是故因循传抄下来,才保留了它的古貌,才让後人能见到当中的斧凿之痕也。

谁能在此篇中,数出六节来呢?

最後文章提出了开阖枢之名目,这又是另一个大坑矣!

夫氣之生,與其化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
故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
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
 
最后编辑:
人体“气与阴阳”基础理论,积累的知识很多很深刻(深刻是指作为人的能力而言),但是也很有限,很片面。实际上对人体小宇宙奥秘的认识以及对大宇宙的认知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片面得实在可怜。全世界都这样。大家的讨论算是对以往的澄清总结。面临的问题是必须突破!
究竟是几脏几腑?
人体的两仪为何?
人体的四象为何?
有没有人体六合?
有没有人体八行?
等等……
 
这次新冠病毒告诉我们——对人体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关系奥秘的认知还差十万八千光年远呢!
 
本人不是中医,不是西医,也不是算命先生。本人练习养生功,经常浏览关于中医和道家关于医易经络运行基本理念方面的论述。几乎每天浏览华夏中医论坛的帖,获益匪浅。可以讲对中医本人是外行,在养生功方面本人的经历是难以想象的(是各种极端条件跨越半个世纪的结果),丰功洗髓经(禳命功)是实践经历的总结。希望大家尽力深入研讨。最好论坛方牵头组织讨论组。天人合一、医易同源乃中医基础理论的制高点。
 
最后编辑: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心者,....为阳中之太阳”,“肝者,....为阳中之少阳”;《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肝足厥阴之脉”,我们都知道脏象学说是按照藏府功能和所处生理部位来划分阴阳属性,经络学说按照经络行于人体内外侧的位置和路线来分阴阳,但藏府与经络本身是相互联络的,为何这两蔵的阴阳属性却不一致呢?百思不得其解?有哪位老师能否解惑?谢谢!
所表达的不是同一个内容。一个是脏,一个是经。脏是一个点,经是一条线。
 
经络从阴气阳气论阴阳 就是经脉中的气血 脏腑之阴阳 按所属部位划分 如背为阳胸腹为阴 肺位置最高所以为太阴 阴阳是在区域内对比 相对性非绝对性 中医基础理论说的很清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经脉与脏腑的关系。
1)经脉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用脏腑命名经脉是错误的。
2)经脉与脏腑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络属关系。络与属在经脉感传中并没有明显的分别。
3)脏腑中分布的经脉数量可以有1~15条。
4)脏腑中的经脉左右不一定对称。
5)一条经脉可能链接多个脏腑。
6)脑和脊髓中也与脏腑一样分布着很多的经脉。
 
体感染细菌病毒后,首先是阳气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称为太阳,即三阳。如果不能清除细菌病毒,意味着阴气不足,三阳的状态不能维持,只能退而求其次,维持二阳,即阳明。还不能清除细菌病毒,表示阴气更不足,又退而求其次,维持一阳,即少阳。少阳如果能够维持下去,时间换空间,最终可以清楚细菌病毒的。如果最终不能清除细菌病毒,表示阴气更虚弱,虚弱到阳气突然严重衰弱,呈现熄火的前奏,称为太阴。太阴也好,少阴也罢,厥阴也罢,都不是表示人体的阴气太多了,而是阴气太弱了,乃至于不能维持阴阳平衡,导致阳气突然熄火。太阴虽然称为太阴,并不是熄火最严重状况,少阴才是。太阴是阳气衰弱最快的状况,并不是阳气最弱的状况。所以,太阴证以消化系统功能衰弱为主要症状,少阴证以循环系统功能衰弱为主要症状。厥阴证病情从重转轻,处于恢复期的过程,但是仍然病重病危。

整个变化过程,从太阳到太阴是阴气越来越减少,阳气越来越减弱。三阳是阴气可以维持阴阳平衡,到太阴是阴气不足以维持阴阳平衡,导致阳气不足以支持基本的人体生命活动。然后,阴阳都处于最衰弱状态,称为少阴,真正的熄火状态。如果能度过难关,就会开始康复,表现为阳生阴长,称为厥阴。

治疗原则也可以从字面理解。太阴,阴气太强了,虽然病人发生太阴证是因为阴气太虚弱了,但是病人正在熄火,所以当务之急切不可使用寒凉药,而是使用辛温药救阳气。只能加强阳气,不能滋补阴气。少阴,缺少阴气,此时除了辛温助阳,还需要甘温滋阴。也切忌使用寒凉药。厥阴,阴阳平衡过程中,阴阳都还处于最虚弱状态,其实休息和保暖才是最稳妥的治疗原则。
对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这种解释思路很新颖!不过如何根据方子来解释呢,比如少阳病,按理说是阴虚,但治法上如何理解,尤其是如何与阳明病治法区分?
 
对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这种解释思路很新颖!不过如何根据方子来解释呢,比如少阳病,按理说是阴虚,但治法上如何理解,尤其是如何与阳明病治法区分?
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太阳病的主要矛盾是阳气不足以抵抗邪气,病人的阴气是充足的。所以治疗原则比较简单,效果也最好,那就是辛温助阳。当然这是大体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又需要区分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太阳病的典型,也就是病人的阴气完全充足,不需要也不可以使用滋补阴气药。麻黄汤。太阳中风是介于太阳病与阳明病之间而偏于太阳病的状况,即阴气略有不足。故而用桂枝汤既辛温助阳,又酸甘化阴。

阳明病的主要矛盾是病人阴虚,阳气是足够强的,也就是说,只要阴气不足不加重,能够继续维持阳气,阳气可以消灭邪气。问题是,阳明病的阳气不仅足够强,而且相对于虚弱的阴气来说太过强大了,会消耗阴气,导致病人最终熄火。所以,阳明病的治疗原则也比较简单,辛寒或苦寒,抑制太强的阳气,以维持阴气。辛走表,苦走里。阴虚主要在表,导致邪火主要在表,称为阳明经证,辛寒清气疗法,白虎汤。阴虚波及到里,表里俱生邪火,称为阳明府证,则苦寒泻火,承气汤。总而言之,阳明病的治疗原则是保存阴气。这样就可以保持足够的阳气。

少阳病的主要矛盾是阴阳俱虚弱,但是病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仍然可以维持下去,也就是说病人的阴阳虚弱都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达到程度就突然熄火,进入三阴证)。治疗原则是阴阳双补。譬如小柴胡汤。辛温助阳,甘温滋阴,苦寒泻火。相对来说治疗原则比较复杂一些,因为病情复杂一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