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三句话读懂《内经》

脉,血脉、血管也。“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汉书.王莽传》)脉是气血(营气、血液)循行之通道,具有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功能。此为脉之最初含义,源于古代解剖。

脉之前冠以“十一”、“十二经”、“二十八”及“三百六十五络”等数字,乃推演(衍)而来,台湾学者李建民谓之“数术天学”“数术观的身体”(《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即以天人相应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比类取象为推演方法,构建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及框架,使之具有了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等多方面之功。此已经远离了“血脉”最初之含义!

李建民说:“‘脉’的意涵,在整部《内经》不是给予严格的界说,而是将其放在庞大的阴阳五行的网络组织下,(推衍)其理论知识。古代医者并不关心脉的实质,而是取天地阴阳与之类比,甚至是做天人同构的推衍。……例如,每个人都有三百六十五节、十二经脉‘以应天地’(《灵枢.邪客》),但这套系统并不是通过解剖人体可得的。”(《生命史学》)所以至今解剖未能找到和证实经脉、经络这些组织结构!
当代中医史学者赵洪钧说:“统观经络学说,受‘天人相应’思想影响极大。由四脉至十脉、十一脉、十二脉、二十四脉、二十八脉、三百六十五脉等均是天人相应的表现。”(《内经时代》)
又说:“经脉由十一变为十二,毫无疑问受‘天人相应’思想指导。《内经》反复说‘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等等,‘天人相应’经董仲舒大发挥并与阴阳五行合流,其影响开始无孔不入,波及一切学术和迷信术数。”
 
当代中医史学者赵洪钧说:“统观经络学说,受‘天人相应’思想影响极大。由四脉至十脉、十一脉、十二脉、二十四脉、二十八脉、三百六十五脉等均是天人相应的表现。”(《内经时代》)
又说:“经脉由十一变为十二,毫无疑问受‘天人相应’思想指导。《内经》反复说‘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等等,‘天人相应’经董仲舒大发挥并与阴阳五行合流,其影响开始无孔不入,波及一切学术和迷信术数。”
“由十一经变为十二经,理应在此后或稍后。”(赵洪钧《内经时代》)
 
脉,血脉、血管也。“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汉书.王莽传》)脉是气血(营气、血液)循行之通道,具有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功能。此为脉之最初含义,源于古代解剖。

脉之前冠以“十一”、“十二经”、“二十八”及“三百六十五络”等数字,乃推演(衍)而来,台湾学者李建民谓之“数术天学”“数术观的身体”(《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即以天人相应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比类取象为推演方法,构建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及框架,使之具有了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等多方面之功。此已经远离了“血脉”最初之含义!

李建民说:“‘脉’的意涵,在整部《内经》不是给予严格的界说,而是将其放在庞大的阴阳五行的网络组织下,(推衍)其理论知识。古代医者并不关心脉的实质,而是取天地阴阳与之类比,甚至是做天人同构的推衍。……例如,每个人都有三百六十五节、十二经脉‘以应天地’(《灵枢.邪客》),但这套系统并不是通过解剖人体可得的。”(《生命史学》)所以至今解剖未能找到和证实经脉、经络这些组织结构!
内经中很多内容只有结合了解剖你才会明白。我随使举两个例子。
1,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顶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俞。
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节十五间各一。这里为什么是十五穴?因为在此背部对应十五脉。
93591
93591
 
再比如,
禁刺篇讲,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因为在背部第七节的开始,主动脉和脊柱错开了
93592
,主动脉直连心脏称其为小心不为过。没有脊柱的保护,针刺必须格外小心。
 
最后编辑:
现在很多人就喜欢弄些虚玄的东西。其实说了一大堆基本没有实用的东西。
捷径就在眼前,内经就是讲气血经脉,明白了这些。读内经你会发现霍然开郎。
 
365穴,就是365节,也是365络。气穴365都在脉上(静脉),当然针刺的范围绝不止365穴。每一条络控制着一片区域。365穴也是气血补泻的地方。
 
汉代儒家思想,阴阳五行理论渗透每个地方,许多书写方式都用到。但这只是来起辅助说明,绝对不是主角。
这一点不要本末到置。
 
都没细看,没暇 。唯看到了楼主“《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这句。认为舍二取一,把前二者去掉,或者说把“比类取象”当古人幼稚的认识论看待,那“天人相应”去它奶奶的,“阴阳五行”是中医精华,却也不能滥用篡说哦,尤其是“五行”!当然会有人不愿意,但要正解不可附会穿凿。
 
三句话读懂内经?皮毛都没有读懂!《内经》不是读懂的,否则为何读了几千年都还在探索着。只有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才能够明白《内经》到底讲的是啥!天人合一,运气学说和阴阳五行都是后来借用的。
 
只有把内经中的经脉与络脉体系与针灸的经络体系完全分开,才能完整的明白内经所表达的生理功能,不然,你就是再学习内经一千年,也是糊涂不清。
 
只有把内经中的经脉与络脉体系与针灸的经络体系完全分开,才能完整的明白内经所表达的生理功能,不然,你就是再学习内经一千年,也是糊涂不清
请教《内经》中的经脉,络脉体系与针灸的经络体系有差别吗?
 
请教《内经》中的经脉,络脉体系与针灸的经络体系有差别吗?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是经脉与络脉的不同,仔细看看有什么特殊。
而针灸的经络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是经脉与络脉的不同,仔细看看有什么特殊。
而针灸的经络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您这是讲述的经脉与络脉的区别。络脉有三种解释:1)最早的络是指串经(刺激一个穴位后首先诱发出本经的感传,继之还能诱发出其他经脉的感传。这其他经脉的感传就是络或串经)。2)络指经脉的分支。3)络指皮下的小静脉。其实经脉也是可以看到的或摸到的。以下方法可以看到经脉:1)5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管网状的毛细血管网线;2)利用顶眼可以看到;3)可见的经络现象(皮丘络,皮下出血线和循经皮肤病等);4)仪器设备(红外线,液晶,辉光,fMRI,同位素示踪等)。如果修练过真气的话也可以用手掌感受到经脉线。
 
当然《内经》中的经络与现代针灸经脉穴位图上的经脉的确是有些差别的。其差别在:1)针灸经脉穴位图上的经脉是穴位连线图;2)针灸经脉穴位图上的任督是在前后正中线上(部分《内经》的任督经脉是左右对称的);3)肾经,膀胱经和胆经是双线结构。现代针灸经脉穴位图显示了一部分双线结构;4)《内经》中的经脉有部分内脏器官的循行,而针灸经脉穴位图没有。不过大体上还是差不太多的。
 
您这是讲述的经脉与络脉的区别。络脉有三种解释:1)最早的络是指串经(刺激一个穴位后首先诱发出本经的感传,继之还能诱发出其他经脉的感传。这其他经脉的感传就是络或串经)。2)络指经脉的分支。3)络指皮下的小静脉。其实经脉也是可以看到的或摸到的。以下方法可以看到经脉:1)5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管网状的毛细血管网线;2)利用顶眼可以看到;3)可见的经络现象(皮丘络,皮下出血线和循经皮肤病等);4)仪器设备(红外线,液晶,辉光,fMRI,同位素示踪等)。如果修练过真气的话也可以用手掌感受到经脉线。
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有明白雷公说的话,经脉是寸口知之,说明了经脉是动的,能够感知跳动,而络脉是不动的,但是,经脉是看不见的(是相对不是绝对),看得见的都是络脉,也就是说。经脉类同于动脉,络脉类同于静脉。并不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而针灸的经络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理解思维。这是大忌。
 
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有明白雷公说的话,经脉是寸口知之,说明了经脉是动的,能够感知跳动,而络脉是不动的,但是,经脉是看不见的(是相对不是绝对),看得见的都是络脉,也就是说。经脉类同于动脉,络脉类同于静脉。并不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而针灸的经络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理解思维。这是大忌。
继续分析,经脉为什么是动的,络脉为什么感觉不到运动,什么机理?其实经脉与络脉都是运动的,这两个运动的形式是什么,靠什么来运动,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内经中古人的理解思路,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路来分析。
现在的医学心脏的搏动导致全身的动静脉运行,这是错误的,古人不是这个认为,宗气搏转心包,其实起到搏转的作用,所以内经书中说宗气“搏而不行”,不行就是不运行,能够运行经脉的是经脉外面的卫气。这如同习大大下达了命令,自己去执行,不是,只是靠下面的卫兵执行,所以古人说肺者,相傅之官。
 
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有明白雷公说的话,经脉是寸口知之,说明了经脉是动的,能够感知跳动,而络脉是不动的,但是,经脉是看不见的(是相对不是绝对),看得见的都是络脉,也就是说。经脉类同于动脉,络脉类同于静脉。并不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而针灸的经络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理解思维。这是大忌。
经脉可以从寸口知之的本意并不是指经脉就是动脉而是说十四经脉可以从寸口脉象诊查得到。因为古人做过刺激寸口脉的不同部位诱发出十四经脉的感传实验。你说过不能用现代的医学思想去理解古人的思维,我只不过是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罢了。例如络的甲骨文本意是:入侵他邑,绑架壮丁妇孺。这与经脉的分支和皮下小静脉毫无关联。只有串经与之符合。因此错的不是我啦!
 
继续分析,经脉为什么是动的,络脉为什么感觉不到运动,什么机理?其实经脉与络脉都是运动的,这两个运动的形式是什么,靠什么来运动,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内经中古人的理解思路,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路来分析。
现在的医学心脏的搏动导致全身的动静脉运行,这是错误的,古人不是这个认为,宗气搏转心包,其实起到搏转的作用,所以内经书中说宗气“搏而不行”,不行就是不运行,能够运行经脉的是经脉外面的卫气。这如同习大大下达了命令,自己去执行,不是,只是靠下面的卫兵执行,所以古人说肺者,相傅之官。
经脉是动的。其波动的类型有三种:1)每天开放100次,每次开放3分钟;2)经脉开放时有65~260Hz的震动(每条经脉都有各自的固有频率);3)刺激经脉或穴位后会有较强的感觉传导。其中1)和2)的波动是微循环突然开放引起的;2)是微循环开放后血流冲击血管壁的震动。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是经脉与络脉的不同,仔细看看有什么特殊。
而针灸的经络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有明白雷公说的话,经脉是寸口知之,说明了经脉是动的,能够感知跳动,而络脉是不动的,但是,经脉是看不见的(是相对不是绝对),看得见的都是络脉,也就是说。经脉类同于动脉,络脉类同于静脉。并不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而针灸的经络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维去理解古人的理解思维。这是大忌。
继续分析,经脉为什么是动的,络脉为什么感觉不到运动,什么机理?其实经脉与络脉都是运动的,这两个运动的形式是什么,靠什么来运动,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内经中古人的理解思路,不能用现在的医学思路来分析。
现在的医学心脏的搏动导致全身的动静脉运行,这是错误的,古人不是这个认为,宗气搏转心包,其实起到搏转的作用,所以内经书中说宗气“搏而不行”,不行就是不运行,能够运行经脉的是经脉外面的卫气。这如同习大大下达了命令,自己去执行,不是,只是靠下面的卫兵执行,所以古人说肺者,相傅之官。

  个人觉得古人可能是这样想的:

  一、人体内的{通道}统称{脉},是对{神经网络/血管网络/淋巴管网络/组织液运行网络}的总称。
    包含了西医的血液、淋巴、神经系统,以及中医的经络系统。

  二、{大而深的主干脉道}统称为{经};{小而浅的分支脉道}统称为{络};

  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意思是:
    {有形的物质(如血/水/津/神经传递介质)}在{脉道}中运行;{无形的功能}在{脉道}外表现。
  
 
最后编辑:
  个人觉得古人可能是这样想的:

  一、人体内的{通道}统称{脉},是对{神经网络/血管网络/淋巴管网络/组织液运行网络}的总称。
    包含了西医的血液、淋巴、神经系统,以及中医的经络系统。

  二、{大而深的主干脉道}统称为{经};{小而浅的分支脉道}统称为{络};

  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意思是:
    {有形的物质(如血/水/津/神经传递介质)}在{脉道}中运行;{无形的功能}在{脉道}外表现。
  
老师说的有道理,
1.人体的脉包括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但是神经系统是在脉外,属于气行之道,也就是卫气以及肝气运行的道路。也就是卫行脉外营行脉内的脉外卫气运行的道路。
2.并不是大而深的是经脉,而是能够从心包开始遍及全身的,具有濡养肌体作用的脉道,靠卫气行经脉开腠理来完成经脉的濡养作用。由内而外,由粗而细,具有扩张性,搏动性,透散性的脉道,称之为经脉。
而络脉则是相反的,从全身各处逐渐汇聚,从孙络到浮络,到大络脉,逐渐到心包,再连接经脉。由肝气来促进升发疏运,能够把脾运化吸收进入络脉内的水谷精微与痰饮水湿到达心包。特点是具有收缩性,静止性,吸入性的脉道,称之为络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