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易经》是本什么书?与《内经》有关系吗?

《易经》与《内经》是否有关系?

[FONT=仿宋]关于《内经》与《周易》的关系,杨力《<周易>与中医学·前言》)认为:[/FONT]

“《周易》是《内经》的河头源水,《内经》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周易》的许多理论,从而成为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其中一些理论已经进行了升华和超越,与《周易》交相辉映。由于《内经》充分纳入了易理,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因此使中医成为一门哲理水平很高的自然科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可见医易是一脉相承的。医理源于易理。”
 
最后编辑:
[FONT=仿宋]赵洪钧《内经时代·第八节 内经与周易》说:“《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略读《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FONT]

[FONT=仿宋]金栋按:本节名为《内经》与《周易》,必然要探究医学和易学的关系。

人们不会认为,西医和易学有什么关系,更不可能认为,西医源于《周易》。但是,提到中医,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医源于易!医易同源!中医为易学的一个分支!

此说之谬,很容易驳倒。朋友们读完本节,也不会认为,医易同源或中医学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我还是要先举出《内经》和《周易》各一句话,一针见血地说明,《内经》和《周易》不但不是一家,反而是针锋相对、互不相容的两门学问。

《内经》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那些迷信鬼神的人,不要和他们讲真理。故《内经》坚决反对鬼神迷信,其中不研究鬼神问题。她研究的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灵枢•经别》)所以,《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也就是医学。

《周易》说:“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传上》)

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阴间和阳世的道理。推究始终,故知道死后和生前道理。精气形成万物,游荡着的灵魂使之变化,所以知道鬼神的情形和状态。简言之,《周易》要研究为什么会有阴间和阳世,生前和死后是怎么回事,而且知道鬼神的样子。显然,《周易》和易学是算卦(筮)、神学和哲学的混合体。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把“幽明”解作“阴间和阳世”,而且举韩康伯以“有形和无形”解“幽明”。那么,我要问:紧接着的“游魂”和“鬼神”该如何解呢?不知道阴间的道理,怎么能知道鬼神的情状呢!

在鬼神这个大问题上,《内经》和《周易》如此针锋相对,中医学怎么可能源于易学呢!医学和易学怎么会同源呢!中医学怎么会是易学的一个分支呢!

《周易》中还有一句话最能代表其书的性质。大有卦上九爻辞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总之,《周易》不过是祈求老天爷保佑的书,和《内经》根本是两回事。

其实,汉代学者就不认为,《周易》和《内经》属于同类。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易》归于“六艺略”的“易”,而《内经》属于“方技略”的“医经”,显然二者不是同类。

关于“医经”和“易”的内容和性质,《艺文志》有准确说明。

《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呢?《艺文志》说: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不必逐句翻译上文。其中明言“《易》为筮卜之事”已经足以说明,《易》的本相就是卜筮,与科学意义上的医学毫无关系。

属于“医经”的《内经》是什么性质书呢?《艺文志》说: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德,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读者必能看出,今《内经》讨论的主要是《艺文志》所述内容。

显然,说“医易同源”、“医源于易”或“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不但很荒唐,而且是数典忘祖。凡我中医,当群起而攻之。附和此说就是自甘堕落,与江湖术士为伍。当代江湖术士拉中医做虎皮,虽然别有用心,却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并拔高自己。中医承认自己源于《周易》或易学,除了愚昧因而自甘堕落外,就不可理解了。

然而,说《周易》和《内经》毫无关系,也不很准确。这是因为《周易》分两大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后者和《内经》有点关系。

《周易》“经”的部分——《易经》,完全讲算卦(筮),属于迷信术数,而且是龟占之后的、大多数迷信术数的老祖宗。

至于《易传》——《周易》“传”的部分,内容很庞杂,不是都讨论鬼神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和《内经》有些关系。只是这种关系,不意味着“医源于易”,更不意味着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

说《易传》和《内经》有些关系,是指由于它们成书于大体相同的时代,在哲学思想方面有略同的渊源。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和象数之说等,曾经被两家采用。只是《易传》主要是采用了阴阳学说和象数之说。《内经》则阴阳五行学说并重,并且把二者合流。象数之说,在《内经》中运用很少。
[/FONT]
 
最后编辑:
[FONT=仿宋]如果说“医易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皆“相承”于《内经》时代之阴阳说。即便是二者“难解难分”,也不能就此说“医理源于易理”。
有学者认为,大讲阴阳的《易传》形成于战国中晚期之间,至迟也在战国末期。医学与《易》学,大致均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接受了阴阳学说,但两者之间却无直接的启承关系。《易》只不过是阴阳学说的一个载体而已。医学理论与《易》无关。(廖玉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
[/FONT]
 
[FONT=仿宋]今本《周易》连经、传在内,不到三万字。《易经》只有五千来字,最好读读原文。因为不读原文,不可能对它有真确的认识。今本《内经》约十八万字,也不算很长,最好用读网上小说的时间读读《内经》原著。原因也是,不亲自读原著,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内经》。[/FONT]
 
孔子与《易传》是否有关系?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FONT=仿宋]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初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儒生经师之手。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

现代治《易》学者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周易>导读》说:
其实‘经’和‘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完全不同,应该分开来论述。分而言之,《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以占筮成分为主;《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哲学成分为主。……也就是说,《易经》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占卜书,《易传》是带有占卜色彩的哲学书。”[/FONT]

[FONT=仿宋]李零说:
“《易经》是西周筮占的经典,《易传》是战国秦汉新旧占卜杂交的产物。在《易传》的阐释下,《易经》才成为中国自然哲学的源泉。”(《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FONT]

[FONT=仿宋]《易传》,亦名《十翼》、《易大传》、《周易大传》,就是解释《周易》经文的文字。汉人认为是孔子和孔门后代儒生经师所撰,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班固《汉书·艺文志、儒林传》及《易纬·乾坤凿度》等两汉史籍皆有相关记载。那么,《易传》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哲学书呢?[/FONT]

[FONT=仿宋]张岱年说:
“以儒家思想杂以阴阳家和道家思想,利用《易经》原有的框架,通过阐释易经义蕴、功用、筮法、八卦起源、六十四卦卦爻辞与卦序等,创造了一个结合象数与义理的独特思想体系。”(《中国哲学大辞典·著作·先秦》)[/FONT]

[FONT=仿宋]蒋伯潜说:
“盖《易》自文王作卦辞、爻辞后,已成卜筮之书,然亦仅为卜筮之用而已。孔子作《彖》、《象》以益之,于是卜筮之《易》,始一变而为论哲理、切人事之书。……故十翼中《彖》、《象》四篇当定为孔子作,《系辞》二篇及《文言》当定为孔子弟子所记,至《说卦》、《序卦》、《杂卦》三篇则由后人依托附益。”(《十三经概论·第二章 周易解题(下)·十翼作者》)[/FONT]

[FONT=仿宋]然而(近)现代治《易》学者,否定孔子与《易传》有关系。如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旧序》说:

“传的部分共七种,就是《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旧称《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解释。这七种都作于东周时代,并非出于一人之手。司马迁(《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等说是孔子所作,是不对的。近代有人说其中有汉人作品,也没有坚强的证据。

《易传》的解经,诚然有正确的成分,但是有许多地方不符合经文的原意。而且《易传》的作者们常常假借经文,或者误解经文,或者附会经文,来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又夹杂一些象数之说。讲《周易》固然不能抹杀象数,然而总是讲不圆满。总之,《易传》七种仅仅是《周易》古经最古的、有系统的、值得参考的、有正确成分的解释,绝不是什么‘不刊之论’。初学《周易》,如果处处拘守《易传》去体会经文,那就难以窥见《周易》古经的原意。然而我们如果不管《易传》解经的是非,而只就传文所表现作者们的思想体系而论,那么《易传》还是古典哲学中异常重要的著作。”


李镜池《周易探源·序》说:
“《易传》的作者,二千年来都认为是孔子,甚至现在还有人这样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易传》不是孔子作的。宋欧阳修已经指出:‘《系辞》而下非圣人之作,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易童子问》三)从《易传》中备列几种解说或同或异乖戾不一,就可以看出不是一人之言了。《易传》的内容思想,跟《论语》所载的孔子的思想不一样,证明它不会出于孔子之手。孟子私淑孔子,极力为孔子宣传,但他只说孔子作《春秋》,不说孔子著《易传》。先秦儒家也没人这样说过。这些,近人论证已详(见《古史辨》第三册《上编》),已成定案。”

陈鼓应说:
“传统的说法以《十翼》为孔子所作……但通过从欧阳修始,经崔述一直到现代学者的研究,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已被完全推翻。”(《易传与道家思想·<彖传>与老庄》)

但自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出土后,现代有学者考证认为《易传》与孔子思想有关。如

于豪亮说:
“卷后佚书抄在《六十四卦》之后……分为五篇。这部佚书(金栋按:指帛书《易传》)的大部分篇幅是孔子和他的门徒们讨论卦、爻辞含义的问答记录。”(《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总论》)

张立文说:
“《易传》中有些篇章可能同孔子有关,起码与孔子的后学有关。然自北宋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对孔子作《十翼》提出怀疑以后,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基本倾向和观点是:《易传》非孔子所作;《易传》是秦汉间传《易》者所作,而非春秋战国时所作,与汉人看法相对立。愚以为完全肯定《易传》为孔子所作,虽属不当,但完全否定孔子作《易传》,也大可不必。《论语·述而篇》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儒林传》曰:‘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据地下文物出土证明,《史记》所载基本可靠,况司马迁为伟大的史学家,著述态度严肃。另孔子是鲁国人,他在鲁国看到过《易》、《春秋》,是完全可能的。《论语·子路篇》载孔子引用《恒》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可见。孔子与《易》发生过关系,当无疑。晚年居鲁,潜心整理古籍。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周易》做些注释,也是可能的。亦可能孔子口述,弟子记录或后学据他的思想写成。然而,《易传》虽以儒家思想注释《易经》,但亦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帛书周易注译·<帛书周易>浅说》)

刘大钧说:
“帛《易》传文各篇大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研《易》言论。由此可知,帛书《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易》学思想的反映。……帛《易》经文中的卦名,多依《序卦》、《说卦》、《系辞》等传文训释,说明帛书传文、帛书经文皆当为孔门所传之《易》。……考之帛书《易传》诸篇内容,我们更为清楚明白地看到了帛本《易》与孔子及孔子诸弟子的关系:《二三子》、《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中保存了很多与今本《彖》、《象》、《文言》、《说卦》、《序卦》等文字基本相同的内容。更有在帛本《系辞》基础上,由帛本传文其他各篇的文字补充、修订而成的今本《系辞》。同时,各篇记录了大量孔子向子贡等诸弟子传《易》讲《易》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要》篇记录了孔子对占筮的态度及其《易》学研究方法论,它对后人治《易》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周易概论·帛<易>源流辨析》)

廖名春说:
“关于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人们多怀疑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之说。而帛书《要》‘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槖’的记载恰与司马迁说相合。特别是孔子与子贡就学《易》发生的争论,对于研究《周易》的儒学化过程尤为重要。从《要》所载史实,我们可知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曾经有过相当大的变化。他晚年以前肯定是视《周易》为卜筮之书而不加以重视的,所以当他晚年好《易》时,其弟子子贡就以他的‘它日之教’来加以反对。而孔子这时已认识到《周易》有‘古之遗言’,有文王之道,所以他不顾其得意门生的激烈反对,冒着‘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的危险,而潜心于其‘德义’的研究,从而开辟了一条迥异于史巫之筮的治《易》新路。”(《<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第九章帛书<周易>经传述论》)

又说:
“司马迁《史记》的孔子传《易》之说(注:见《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传》),近代以来否定者日众。人们由否定孔子与《易传》有关,进而认定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与《易传》无关。于是,《易传》,特别是《系辞》,属于儒家的作品,也就成了问题。马王堆帛书《要》的出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孔子晚而喜《易》’之说。”(《<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第十二章从郭店楚简论先秦儒家与<周易>的关系》)

再说:
“总体来说,《易传》的思想源于孔子,孔子与《易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战国时期的孔子后学对《易传》各篇也做了许多创造、发挥工作。因此,《易传》的作者主要应是孔子及其后学。”(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第十讲<易传>的形成和特质》)

任国杰说:
“经专家考证,《易传》是孔子专为《周易》而作。孔子自云‘述而不作’是自谦之词。但这种‘作’,并不是指《易传》这部书成书于孔子,而主要是指《易传》的思想是孔子的。”(《童子问易·第一篇 易问》)

实际上,孔子思想与《易传》是有关系的,其直接的先秦文献证据见于《论语》,出土文献见于帛书《易传·要》等篇。[/FONT]
 
《内经》有八卦内容者,《灵枢经》见于《九宫八风》篇。该篇虽有八卦名词,但并非以《易》学讲医理。
 
孔子是占筮高手,李时珍赵学敏等大家都精通占筮。
 
金栋先生功课做得很足,不过跟不懂历史、文献学的人说易,是基本是对牛弹琴。
连山、归藏都是传说,蓍筮是周人的占法,商王不用蓍筮。经文的内容主要产生于商末和西周。经文也不全是占卜的内容,当时没有分科的概念,卜官同时又是史官、档案官、科学院长。
汉代视医学为方技,张仲景这种人物也在正史中无传。于是有些人便想找个高贵的血统、认个祖宗。为使灵素上升为经,就找了黄帝这个大名头。
 
以《内经》附会《易》学者,当首见于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
 
第—,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来看,符号产生的早,还是数字产生的早?比如古中国的“水”字,便是由竖起来的坎卦符号衍变过来的。可见符号早于文字。至于目前发现八卦有用数字表达的,那是发现的复卦,单卦早于复卦,用什么表达尚未发现!何况文字产生之前,会用什么表达?
第二,您认为“易理”纯属胡说八道,还是有一定道理?纯属胡说八道,当然也就与阴阳无关;如果有一定道理,那就与阴阳有关了。要知道远古时期的大道理,从来就没有与阴阳不沾边者。《内经》、《老子》、《孙子兵法》都是这样。
第三,您认为“阴阳”的内涵就是“阴阳两字”吗?高、下、虚、实、出、入、表、里都不算“阴阳”?别的书籍里如果运用这些概念说理,“与阴阳无关”?那么中医使用“表里寒热虚实上下“辩证分析,也与阴阳无关?
第四,如果您只是想说“信巫不信医,死不治”,我也赞同。但八卦的符号,明显表达的是立体空间的运动方向组合。这种运动方向是可观察的,当然也就会有根据三维观察而作出的预测,这种预测用于物理,本是科学的一部分。但用于算命则是“误用”,就如现在网络之上,“科学算命”满天飞,不等于科学原理不对,而是用法不对,或者说逻辑联系不对。
第五,八卦并非完全等同于易经,就好象小麦并不等于同于大饼。大饼没考好,怪不得小麦,只是厨师技术不高。关于八卦的本意,有兴趣者可见拙作“阴阳八卦现代解”或《中医方法论》。
 
[FONT=仿宋]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说:[/FONT]

[FONT=仿宋]“《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因为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同时又加以后人的三圣四圣的几尊偶像的塑造,于是这座殿堂一直到二十世纪的现代还发着神秘的幽光。

神秘作为神秘而盲目地赞扬或规避都是所以神秘其神秘。

神秘最怕太阳,神秘最怕觌面。

把金字塔打开,你可以看见那里只是一些泰古时代的木乃伊的尸骸。

……

《易经》是古代卜筮的底本,就跟我们现代的各种神祠佛寺的灵签符咒一样,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作的时期也不必是一个时代。全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辞,含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一共有四百五十项文句。这些文句除强半是极抽象的、极简单的观念文字之外,大抵是一些现实社会的生活。这些生活在当时一定是现存着的。所以如果把这些表示现实生活的文句分门别类地划分出它们的主从出来,我们可以得到当时的一个社会生活的状况和一切精神生产的模型。

……

因为自己的愚昧而且同时有意无意地还要愚民,原始人的思想必然是表现而为宗教,或者魔术,或者迷信。

《易经》全部就是一部宗教上的书,它是以魔术为脊骨,而以迷信为其全部的血肉的。……八卦是天人之间的通路,龟便是这通路上来往着的宣传使者。所有人的祈愿由它衔告上天,所有天的预兆由它昭示下民,一切的吉凶祸福都可前知;龟当然可以成灵而谁也不敢违背了。谁敢违背,那便是凶。……上帝是天子产生的。上帝的意旨其实就是天子的意旨。吉凶祸福之权是操在天子手里的,结果就是服从我的就有好处,不服从我的便有灾害。这假手于龟卜蓍筮当然是再灵验也没有的了。……上帝的骗局就是这样,龟卜的骗局就是这样。”[/FONT]
《易经》是《周易》的一部分,周易包含《易经》和《易传》古人和现代人都习惯把《周易》成为《易经》或《易》,这是错误的说法。其实《易经》和《易传》既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也不是统一性质的书。《易经》根本没有《易传》的内容。《易经》是政治学,而《易传》是玄学。《易经》六十四卦是文王兴周灭纣的军国大计纲领符号。所以《易经》不是宗教书。但是《内经》所引用的周易术语,理论,其中的运气学说就是《易传》的学说,与《易经》毫无关系。
 
《易经》是政治学,而《易传》是玄学。
今本《周易》之“经”——《易经》是占筮书,《周易》之“传”——《易传》是哲学书。
 
最后编辑:
金栋先生功课做得很足,不过跟不懂历史、文献学的人说易,是基本是对牛弹琴。
连山、归藏都是传说,蓍筮是周人的占法,商王不用蓍筮。经文的内容主要产生于商末和西周。经文也不全是占卜的内容,当时没有分科的概念,卜官同时又是史官、档案官、科学院长。
汉代视医学为方技,张仲景这种人物也在正史中无传。于是有些人便想找个高贵的血统、认个祖宗。为使灵素上升为经,就找了黄帝这个大名头。
连山、归藏并不都是传说,蓍筮是周人的占法,也是商王的占法,黄帝氏建立的夏代也是这样,为什么呢,炎黄之战后实行了“绝地天通”政策。
 
《易经》是本什么书?与《内经》有关系吗?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FONT=仿宋]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儒生经师之手。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现代治《易》学者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周易>导读》说:[/FONT]

[FONT=仿宋]“其实‘经’和‘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完全不同,应该分开来论述。分而言之,《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以占筮成分为主;《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哲学成分为主。”[/FONT]
赞同,但《易传》更属于儒教之述,所谓义理易也,建立在《易经》卜筮易上!所以说《周易》不是真正的易经,却符合“圣人(统治者)以神道立教”之旨!
 
《内经》有八卦内容者,《灵枢经》见于《九宫八风》篇。该篇虽有八卦名词,但并非以《易》学讲医理。
该篇是“九宫八风太一占”术,与“术数”有关。
 
该篇是“九宫八风太一占”术,与“术数”有关。
“九宫八风太一 “实则”明堂-月令“,君主认为自已是北极天神之子,仿斗星旋转逐月移居一室,同时要更服换色,以作”天人相应“之数。九宫即洛书,而真正的河图是太极。明堂建制来源于上古伏羲族”亞“形”昆仑台“(天文观测台),同时灵枢此篇也是朴素地阐明了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最后编辑:
太极图原本是“道”的几何表达式,阴阳鱼所揭示的就是事物内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变化过程,两鱼眼表示“阴阳中和”,外圆就是一个事物,一个完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完美。至于周易把八卦六十四卦,十二时辰,十二生肖,五行,干支记年河图洛书一股脑儿都塞进太极图,其用心是什么,只有算命先生明白。
 
中医界认为“医易同源,不知易不可为医”,把周易与中医紧紧地绑在一起,正是百年来攻击中医是伪医学,伪科学的主要靶点。认为中医是玄学,因为周易是玄学。中医学的运气学说也正是中医学的主要糟粕,使得中医永远都说不清自己。中医现在的困境,不是中医不能治病,也不是中药没有药效,而是中医学说得不到卫生管理部门的认可。周易的“科学”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吗?学中医的都埋怨,可学西医的为什么不埋怨呢?因为中医说不清自己在干什么?西医很明确,理由充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