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為什麼中醫需要把脈啊?

WRB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8/12
帖子
11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年龄
37
所在地
美國加州
為什麼中醫需要把脈啊?有哪一位前輩可以説一下。
 
老百姓所说的把脉,或摸脉,在中医上叫做切脉,或脉诊,是四诊中的切诊之一,四诊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总称,切脉是切诊之一。这是医生为了获得客观的诊断资料,总不能全部以患者的主观口述为诊断资料吧?是为了准确诊断病情所用的手段之一。
 
最后编辑:
我知道了,謝謝,那把完脈醫生能知道譬如我得到腸胃炎之類的嗎?
 
我知道了,謝謝,那把完脈醫生能知道譬如我得到腸胃炎之類的嗎?
临床观察,有些懂得医学知识的患者自己就知道得了肠胃炎。更何况医者!
肠胃炎是西医病名,把脉是诊断不出来的。但通过中医四诊合参后,可以有一个中医诊断的病证名。如腹泻、呕吐或腹痛等。
目前在我国是中西医并存,有时患者更容易接受西医的诊断名称,为了满足或迎合病人的需求,现代中医有时多采用中西医两种诊查方法。
 
中医的诊断,多是病证名,甚至是症状诊断;中医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即辨证论治。
而西医的诊断则是疾病(病名)诊断,有时某些疾病或者说是结果。
 
最后编辑:
自从看了吴京导演的《战狼2》之后,学到了一句话,即“那是从前”!
中医传统诊法是“四诊合参”,即“那是从前”。目前在我国是中西医并存,所以现代中医多参以西说,即“中西合参”,现代中医当五诊——“望、闻、问、切、查”。
 
自从看了吴京导演的《战狼2》之后,学到了一句话,即“那是从前”!
中医传统诊法是“四诊合参”,即“那是从前”。目前在我国是中西医并存,所以现代中医多参以西说,即“中西合参”,现代中医当五诊——“望、闻、问、切、查”。
可谓“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中医西医理论基础完全不同,治病原理亦不同,西医的检查仅可参考,绝不可以作为中医处方用药依据!
 
由版主最后编辑:
各位前輩,晚輩還是不明白到底把脈把出了什麼啊?病症名,疾病診斷,還是症狀診斷?
 
各位前輩,晚輩還是不明白到底把脈把出了什麼啊?病症名,疾病診斷,還是症狀診斷?
如果是患者,只是知道中医看病,需要切脉就可以了。就像你到西医医院看病做检查一样,你还会问医院,医疗设备怎么用了吗?甚至去直接操作医疗设备了吗?还不是只看诊断结果就可以了吗?对看中医也一样,你只知道诊断结果就可以了。切脉就是中医的诊断手段,相当于西医的医疗检测设备,是为了获得客观的疾病资料而采用的手段之一。
如果是想从医,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中医有自己的系统,可以系统的学习一下,比别人回答你了解的更为清楚。
不过,有很多不太自信的中医,喜欢把中医诊断名字略掉,换成西医的疾病名称,须知中医与西医的诊断结果,有很多无法重合就是了。看中医就要接受中医的诊断结果,如果大夫说你是太阳病,你要知道这就是中医的诊断结果,你要做到的是,不是去骂大夫,反诘说我还月亮病呢,什么东西的,摔门而去不看病就是了。
相反,自信的中医,在诊断上常常按中医的模式,写出诊断结果,诸如肝肾阴虚,上寒下热,脾阳虚,太阳病,太阴病,表郁解表,等等一类的词,而并不是给予翻译成西医的病名,像鼻炎,脑瘤,胃肠炎之类的。
脉诊也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手法之一。
 
最后编辑:
各位前輩,晚輩還是不明白到底把脈把出了什麼啊?病症名,疾病診斷,還是症狀診斷?
摸脉到底能摸出什么病呢?我以为,诊脉的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⑴辨别病症的部位 病邪在表或在里,或侵犯机体的何脏何腑。

⑵判断病症的性质 是属寒证或热证,以及痰饮、瘀血、气滞、食积等。

⑶分辨邪正的盛衰 是属虚证或属实证。凡无力脉象,多为气血不足、精亏、阳气虚弱所致的虚证;凡有力脉象,多为邪气亢盛、正气不衰,正邪相争剧烈所致之实证。

⑷结合症状,脉证合参,可以推断病症的进退,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观察疗效的好坏。

在医学术语方面中西医不同。中医诊断用中医术语,如虚证、实证、寒证、热症、痰饮瘀血、气滞水湿等,摸脉只能说出这些术语。摸脉既摸不出肝炎,也摸不出肾炎,更摸不出冠心病、糖尿病、不孕症、癌症、脑出血等疾病,因为这些都是西医病名,需要通过仪器检查才能确诊。如果一摸脉就能摸出这些西医疾病,那干脆不用仪器检查了,因为你摸脉比现代化的仪器如化验、X线、B超、心电图、CT、MRI等还要准确,有些疾病用仪器检查还不能确诊,而一摸脉就能摸出来,岂不怪哉!
 
可是前輩,看人家咳嗽打噴嚏不是病邪就已經在表了嗎?病人發熱不是就有熱了嗎?而且前輩你們還是都沒有解釋說把脈到底得到什麼,虚证、实证、寒证、热症、痰饮瘀血、气滞水湿等,不摸脉不是也能说出这些术语嗎?晚輩看過一些老中醫,他們都沒有把脈就說出這些術語了。有一次晚輩拉肚子去看了一個老中醫,那個中醫就說晚輩脾虛,可是他並沒有把脈呀。
 
可是前輩,看人家咳嗽打噴嚏不是病邪就已經在表了嗎?病人發熱不是就有熱了嗎?而且前輩你們還是都沒有解釋說把脈到底得到什麼,虚证、实证、寒证、热症、痰饮瘀血、气滞水湿等,不摸脉不是也能说出这些术语嗎?晚輩看過一些老中醫,他們都沒有把脈就說出這些術語了。有一次晚輩拉肚子去看了一個老中醫,那個中醫就說晚輩脾虛,可是他並沒有把脈呀。
脉诊本是中医四诊之一,中医大夫如果不摸脉诊病,很难服人,让患者及家属不相信,实际上许多病有时不用诊脉便可确诊。临床观察,目前脉诊对于某些中医大夫而言或成为迎合患者的一种常态心理而已;有时或成为一种花架子,形同虚设,没有实际诊断意义。
 
脉诊本是中医四诊之一,中医大夫如果不摸脉诊病,很难服人,让患者及家属不相信,实际上许多病有时不用诊脉便可确诊。临床观察,目前脉诊对于某些中医大夫而言或成为迎合患者的一种常态心理而已;有时或成为一种花架子,形同虚设,没有实际诊断意义。
实在不敢苟同你的观点!按你的逻辑,《伤寒杂病论》每一篇题目“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都是医圣拿来骗人的?
 
脉诊,做为四诊之一,古代乃至民国时期,都是中医人的基本功。倒是现今的大部分中医人,脉诊没落了,却不思进取,反而极力诋毁脉诊,甚为遗憾。
如果想搞纯正的中医,建议脉诊必须过关的,把脉诊当摆设,永远不会进步的,还不如不搞中医,免得因自己水平低下而坏了中医的名声
 
最后编辑:
各位前輩,晚輩還是不明白到底把脈把出了什麼啊?病症名,疾病診斷,還是症狀診斷?
我记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很多是现在军工和科研的带头人,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问老师问题,老师往往说:想一想,这个问题不问不行吗?------学生得益匪浅!学和思的关系,孔圣人早就揭示了。中间好要有独立思考。
如:中医不望诊不行吗?不问诊不行吗?西医不用听诊器不行吗?不用化验不行吗?不用机器检查不行吗?不论中医西医,总得有一系列检查方法,某一种方法总有优势和缺陷。比如脸上长了个疖子,问诊可能病人自己也不知道,脉诊也摸不出来,但是看一眼就知道了。
 
我记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很多是现在军工和科研的带头人,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问老师问题,老师往往说:想一想,这个问题不问不行吗?------学生得益匪浅!学和思的关系,孔圣人早就揭示了。中间好要有独立思考。
如:中医不望诊不行吗?不问诊不行吗?西医不用听诊器不行吗?不用化验不行吗?不用机器检查不行吗?不论中医西医,总得有一系列检查方法,某一种方法总有优势和缺陷。比如脸上长了个疖子,问诊可能病人自己也不知道,脉诊也摸不出来,但是看一眼就知道了。
敢問前輩是中醫師嗎?
 
脉诊本是中医四诊之一,中医大夫如果不摸脉诊病,很难服人,让患者及家属不相信,实际上许多病有时不用诊脉便可确诊。临床观察,目前脉诊对于某些中医大夫而言或成为迎合患者的一种常态心理而已;有时或成为一种花架子,形同虚设,没有实际诊断意义。
敢問前輩是中醫師嗎?
 
后退
顶部